第123章 身怀六甲(1 / 1)
苏慕白听后风轻云淡笑了笑。
薛宝钗的出发点其实是好的,知道薛家能有今日,都是苏慕白的提携。
所以面对幽州织造坊未来巨大的利益,薛宝钗依然能够从薛家的份额之中分出一半留给苏慕白。
这既是对苏慕白的报答,同时也能够更进一步的绑定和苏慕白的关系。
只不过苏慕白在乎的,从来都不是财富。
苏慕白心中,有远比财富重要的追求。
不过看着薛宝钗那真挚的眼神,苏慕白也不愿让薛宝钗心里难过。
在思考了一番后,苏慕白看向薛宝钗温和说道。
“你的心意我都明白,这样吧,你分出来的那些份额,就留在自己手里吧。”
薛宝钗刚想继续说话之时,苏慕白摆了摆手。
“薛家是薛家,你是你。”
“你大哥还是留了子嗣的,薛家这份家业如此庞大,将来难免会闹起来。”
“你跟了我这么长时间,我也不能给你一个名分。”
“这些份额,就算是我给你的一份保障吧。”
“若是以后你有所出,我这个做父亲的,也该为孩子留些产业,不是嘛。”
听到这里,薛宝钗很是激动看向苏慕白,眼中噙着泪水。
自从她跟苏慕白有了夫妻之实后,薛宝钗心里一直都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如今听到苏慕白这番话,薛宝钗顿时觉得以前自己所受的那点委屈都值得了。
苏慕白见状温柔的帮着薛宝钗拭去泪水。
“好了,不哭了。”
薛宝钗乖巧的点了点头,看向苏慕白的眼神柔和至极。
在简单安抚了薛宝钗几句,平复了一下薛宝钗的心情后,苏慕白便离开了织造坊,返回了幽州府衙。
傍晚,神都乾清宫内,夏守忠正向隆化帝汇报着情况。
“陛下,如今荣国府这边正在大肆采购建筑材料,准备等二月一到,就在府中破土动工,修建贤德妃娘娘的省亲别墅呢。”
隆化帝听后眼神之中流露出一丝讥讽之色。
“也罢,就让荣国府再痛痛快快过个年吧。”
“不说这个了,幽州那边怎么样,苏卿到任之后,干的还顺手嘛。”
夏守忠微微点头后说道。
“回陛下,苏大人还是很有手段的,到任之后就从幽州那些世家豪门手中硬生生掏出了一百万两银子,幽州和紫荆关修复进度一日千里。”
“另外苏大人统筹朔方军后勤供应,一切计划都是非常顺利的。”
“眼下朔方军秣兵历马,养精蓄锐,只等开春之后,便要挥师北上了。”
隆化帝略一思索后询问道。
“地方上的世家豪门一个个尾大不掉,没那么轻易就肯把银子拿出来吧。”
“苏卿是不是用了什么手段啊。”
夏守忠淡然一笑说道。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苏大人许诺他们,两年之后可以按年利五厘连本带利将银子偿还给他们。”
隆化帝听后不由得摇了摇头笑了起来。
“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嘛,如果计划顺利的话,两年之后苏卿都被调回中枢了。”
“到时候幽州这些大户找谁要钱去啊。”
“不过这也只是权宜之计,偶尔用一次还行,时间一长,朝廷的信誉便荡然无存了。”
“罢了,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且看看苏卿在幽州能做成什么样,是不是真有点石成金的手段吧。”
“另外朕听说苏卿的夫人怀有身孕了,夏守忠,稍后你从内库取一些孕妇的滋补之物,送到林相府上。”
“奴婢遵命。”
在简单安排一番后,隆化帝便开始继续批阅奏折了。
与此同时,林如海府上。
林府西厢新辟的院落里,林黛玉正临窗绣着件小衣。
针线在细白指尖翻飞,绣出朵半开的莲,针脚细密如春雨。
作为名门闺秀,女红也是必修课之一,林黛玉的针线活相当之好。
自从不久前被郎中诊断出喜脉后,林黛玉心中开心至极,书信一封送到幽州后,便亲自动手为自己未出世的孩儿做起了衣物。
“姑娘仔细眼睛。”
雪雁端来盏血燕。
“姑爷临走千叮万嘱,说幽州风沙大,书信不便,教您好生保养。”
林黛玉抿嘴一笑,指尖不自觉抚上尚未显怀的小腹。
“昨日太医开的安胎药可煎上了?”
她忽然问,声音轻得像怕惊扰腹中嫩芽。
“嬷嬷守着炉子呢。”
雪雁替林黛玉拢了拢鬓发。
“老爷今早还问姑娘可想吃酸的,特意让人买了青杏腌着。”
林黛玉颊边飞起红云。
自有了身孕,父母待她愈发小心翼翼,不仅时常嘘寒问暖,昨日父亲堂堂的内阁阁老竟亲自盯着人将廊下石阶包上软毡。
这般的呵护,倒让她想起幼时生病,父母也是这般守着她。
想到这里,林黛玉不由得轻抚一下小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直到此时身怀有孕,感受着腹中孕育的小生命,林黛玉才逐渐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意。
当年母亲怀自己的时候,想来父母也是如自己这般心情吧。
就在林黛玉陷入遐想之时,贾敏面带微笑走进了房间之中。
“傻丫头,在这发什么呆呢。”
在听到母亲的话后,林黛玉这才反应了过来,随后站起身行了一礼。
“娘,您怎么来了。”
贾敏见状扶起了林黛玉说道。
“你都怀了身孕了,还行哪门子礼啊。”
“这才一个多月,胎还没坐稳呢,咱们家哪来这么大规矩啊。”
“快坐下。”
林黛玉莞尔一笑后道。
“女儿哪有这般娇气啊。”
看着林黛玉那生机勃勃的样子,贾敏不由得心生感慨。
女儿如今这般,是贾敏从前想都不敢想的景象。
多少年了。
自女儿会吃饭起便吃药,三岁时有个癞头和尚说要化她出家,不然只怕一生病痛不断。
这么多年来,女儿一直身体孱弱,在药罐子里泡大。
贾敏一度都对女儿的身体感到绝望,担心女儿早夭。
一直到林如海将苏慕白带回了林家,养在膝下视如己出后,也许真是上天眷顾。
苏慕白和女儿青梅竹马,感情极好。
这么多年来苏慕白除去科举外便是研究医术,还真让他把女儿的身体给调养好了。
(PS:前文书提过,林黛玉的身体能够彻底康复其实是主角签到奖励补天丹的功效,不过主角嘱咐了林黛玉,不要泄露此事,因此贾敏并不知道真相,只觉得真的是苏慕白调理得当。)
如今小两口不仅成了婚修成正果,女儿还怀有身孕了,这对于贾敏来说,实在是莫大的安慰。
贾敏轻抚着林黛玉的脸庞后笑着说道。
“你这孩子,头一胎肯定要慎重啊。”
“还有,不是跟你说了嘛,孩子的衣物什么的,回来定制一批就是了。”
“你这日熬夜熬的干这个,也不怕把眼睛累坏了。”
听到这里,林黛玉俏皮的吐了吐舌头。
“买回来的,跟自己亲手做的怎么能一样呢。”
眼看着女儿如此说,贾敏也是不由得摇了摇头。
作为过来人,当年贾敏怀林黛玉时,也是满怀希望憧憬,亲手给林黛玉做了好多的衣服,直到现在都没穿完,还被贾敏珍藏在衣箱之中。
如今女儿也有这般想法,自然是再正常不过。
贾敏轻拍了一下林黛玉的手后说道。
“那也不能天天做啊,雪雁,以后看着点,不能让黛玉一天做的时间超过两个时辰。”
一旁的雪雁乖巧的答应了一声。
“夫人放心,奴婢肯定会好好看着小姐的。”
眼看着母亲发话了,林黛玉也只得乖乖点了点头。
母女二人闲聊了片刻后,贾敏便离开了房中,让林黛玉早些歇息了。
荣国府王熙凤住处内,此时王熙凤一脸的郁闷之色。
自从苏慕白告知了王熙凤她被王夫人坑害之事后,王熙凤对于王夫人的恨意沸腾,已经是到了不死不休难以言喻的地步。
在封建社会,断绝了一个女人的生育之能,这比杀了王熙凤都让她难以接受。
毕竟死了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活着却要承受无所出带来的一系列痛苦。
然而苏慕白在告知了王熙凤此事后便一直忙着结婚和蜜月之事,好不容易一切停当后,苏慕白又直接启程外放幽州了。
眼看着贾元春被加封贤德妃,王夫人那副意气风发的样子,王熙凤心里就不满至极。
苏慕白这一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神都。
看来收拾那个老巫婆,还得是自己亲自动手才行了。
就在王熙凤思索着该如何才能让老巫婆得到报应之时,只听得窗外响起了一阵敲击之声。
王熙凤听后很是好奇,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后,凛冽的寒风顺着窗户吹入,王熙凤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但窗外却什么也没有,黑漆漆一片,这让王熙凤也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就在王熙凤准备关上窗户时,只听得嗖的一声,一个东西透过窗户飞进了房中落在地上。
王熙凤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纸团被扔了进来。
王熙凤赶忙仔细看了看窗外,却依然是一无所获。
于是乎王熙凤关上了窗户,而后捡起了纸团。
在将纸团打开后,王熙凤随手将里面包裹的石子儿扔到痰桶之中,而后看起了纸条。
这一看不打紧,王熙凤顿时便露出了一丝笑容。
时间一晃,转眼春节便到了。
与京师张灯结彩的景象不同,刚刚从战火阴影走出的幽州正在默默舔舐着伤口。
春节本是一家团圆的时候,但幽州的许多百姓家人在战火之中去世,幽州的气氛自然也是沉浸在悲伤肃穆之中。
大年三十的下午,在处理完了公务之后,苏慕白也是难得的下了个早班。
府衙里,后厨已经是在准备酒宴。
到了傍晚时分,顾廷烨带着礼物来到了幽州府衙,来到后堂与苏慕白一起吃年夜饭。
在酒菜安排好后,两人相对而坐,彼此相视一笑。
顾廷烨端起酒杯后笑着说道。
“慕白,我本以为,来到幽州的第一个年注定要孤独度过,万没想到,你我兄弟还能一起在幽州过年。”
“来,敬你一杯。”
苏慕白端起杯后与顾廷烨碰了一下。
“你我兄弟在一起,也能缓解一下彼此的思乡之情了。”
“说实话,我是真的很牵挂家里。”
“昨日我收到了神都来信,是我夫人的书信。”
“她在信中告诉我,已经怀了身孕了。”
“也幸好有岳父岳母照顾她,否则我一个人在幽州,把她自己留在神都,我是真的放心不下。”
听到这里,顾廷烨面带微笑说道。
“添丁进口是好事了,恭喜你了,慕白,你放心,等大侄子或者大侄女办满月酒的时候,我一定送一份大礼。”
苏慕白淡然一笑后说道。
“你可是狗大户,不出出血怎么行呢。”
顾廷烨也是实打实的有钱人,他的外祖本就是扬州的大盐商,膝下只有顾廷烨的母亲这一个独女。
自古以来,盐商都是豪富。
在外祖去世后,顾廷烨继承了白家的全部产业,身价百万两白银都不止。
当然了,虽然顾廷烨很有钱,但苏慕白也并非是借此要宰顾廷烨一刀,而是好友之间的调侃而已。
听到这里,顾廷烨摆了摆手说道。
“慕白,你就别取笑我了。”
“我有的,也就是那点银子了。”
“还是你幸福啊,家庭和睦,官场顺遂。”
“哪像我啊,家里一塌糊涂。”
说到这里,顾廷烨也是心里一阵苦涩,一口喝了杯中酒。
看到顾廷烨如此这般,苏慕白心里明白,对于宁远侯府的事情,顾廷烨如今依然是耿耿于怀。
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注定会萦绕一生。
苏慕白轻轻拍了拍顾廷烨的肩膀后说道。
“好了,何必如此感慨。”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手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才是。”
“宁远侯不是偏袒你大哥嘛,那你就在这里做出一番功业。”
“将来若能以军功封侯,让老侯爷后悔去吧。”
顾廷烨听后重重点了点头。
“没错,让他后悔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