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一一三一章 瀋水安丰(1 / 1)
「沧海龙吟号」率领的船队驶出温屿海峡后,沿着壮丽而陌生的北美西海岸一路南下。马考部落的通事基塔普站在舰桥旁,为王大虎和周蒙花指点着沿岸的山川形势。
「国公爷,夫人,看那边山峦,」基塔普指着东岸连绵的青山,「那是基瑙特部落的地盘,他们也是说萨利什语的,跟我们马考、尼蒂亚特算远亲。唉,估计也难逃被东边峡湾里那些拿着‘闪光石头’武器的特花纳或者努克萨克吞并的命运。」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兔死狐悲的感慨。
船队继续南行,绕过巨大的海角,眼前豁然开朗。基塔普接着介绍:「往东边那个大峡湾里面去,就是刚灭了克拉姆的特花纳部落的老巢。再往南,海岸边是切哈里和考利兹两个部落的地盘了。」
阿塔纳站在瞭望塔上辨读海鸟轨迹,基塔普则从海藻漂浮方向判断洋流。周蒙花教他们写「仁」字——这个由海浪般柔韧的笔画构成的字,要反复练习三十遍才能成形。
险象环生的航程中,他们躲过暗礁群,穿越终年浓雾的海域,在风暴来临前找到避风港。每当停靠新部落,年轻通事们结结巴巴的汉语总能引发好奇。有次基塔普为解释「友谊」,竟跳起传统舞蹈模仿海獭嬉戏,逗得双方笑作一团。
海岸线在南延伸中逐渐柔化,雪峰退为远背景,空气中开始混入松针与浆果的甜香。
沙洲上万鸟翔集,激流处鲑鱼腾跃,北岸原始森林中升起的袅袅炊烟,昭示着奇努克人的聚落。
「奇努克商贾,能辨千里外羽毛纹路。」基塔普摩挲着胸前悬挂的贸易珠串,「他们的独木舟队最远到过南方的烈日之地。」
洋流与风向都十分顺利,船队航速颇快。不久,一条浩瀚的大河河口出现在眼前!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泥沙将河口附近的海水染成了淡淡的黄色,与周围蔚蓝的海水形成鲜明对比。无数水鸟在河口沙洲上起落,景色壮美而富饶。
「国公爷,这就是威玛希河(即哥伦比亚河)!」基塔普介绍道,「河口这一带,是奇努克人的地盘。他们不像我们以捕鲸或狩猎为主,他们最擅长做生意!从北边的温哥华岛到南边很远的地方,甚至内陆的部落,都有人划着独木舟来这里交易羽毛、贝壳、毛皮、还有晒干的鱼。」
王大虎眼睛一亮。他熟读《河防志》,深知「大河必有大平原」。他凭藉在大明本土的经验,立刻意识到:「此地距离天佑原本那憋屈的峡湾封地(西雅图)不算太远,若能在此大河流域找到沃土,岂不美哉?」他当即下令船队在河口一处相对平缓的北岸抛锚停泊,派小队乘小艇上岸勘探,并与当地人接触。
小队带回的消息令人振奋:这里的土地极其肥沃,冲积平原广阔,气候远比启门寨温暖,几乎感觉不到寒意。
「国公爷,此地水土之佳,远胜菲沙河口的金砂河谷!若在此开辟,粮食必能丰收!」负责勘察的工匠激动地报告。
王大虎和周蒙花亲自上岸查看,抓了一把黑油油的泥土,又极目远眺这片广袤的平原和浩荡的河流,心中激动不已。
「好!太好了!」王大虎用力一拍大腿,「此地沃野千里,水道通达,正是天赐于天佑大哥的立业之基!我等需详细绘制此地的水文舆图,记录物产风貌,以为凭证!」
王大虎将这条大河按照大明习惯,依据其浑浊泛黄的特征,暂命名为「瀋水」,并将周边这片广袤肥沃的平原,视为为李天佑找到的理想封地,命名为「安丰野」,寓意安定与丰收。
果然,奇努克人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神鱼」和陌生人虽然惊讶,但由于听说过特花纳向南威胁考利兹「有锋利石头的神鱼亲戚」传闻并未表现出过度恐惧,反而带着商人的精明和好奇前来试探。很快,消息传到了南边邻近的考利兹部落。
考利兹部落正深受北方特花纳部落扩张的威胁,听闻「神鱼的亲戚」来到了威玛希河口,并且有「锋利的石头」武器(钢制武器)的消息早已通过奇努克人的贸易网络有所耳闻。
奇努克部落首领利基特·斯塔尔立刻带着礼物和几名长老,急匆匆地乘独木舟赶来求见。
利基特长老是一位精瘦而眼神锐利的老者,他恭敬地向王大虎行了礼(模仿他见过的某种礼节),然后急切地介绍了威拉米特河上游的大致情况:肥沃的河谷、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渔产,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提到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特花纳部落正在南侵,考利兹部落压力巨大。
「尊贵的神鱼首领,」利基特言辞恳切,「我们奇努克人渴望与强大的您贸易,换取能保护家园的武器!我们愿意用最好的毛皮、最肥美的鲑鱼干来交换!」
王大虎看着这位焦急的部落首领,又想起特花纳和努克萨克拿到武器后立刻用于兼并邻邦的行径,心中警铃大作。他沉吟片刻,做出了一个相对谨慎的决定:「利基特长老,贸易可以。但是,」他语气坚决,「我们只提供用于防护的‘硬皮’(胸甲),不提供用于进攻的‘锋利长矛’(钢矛钢刀)。并且,我有一个条件。」
他指着河口一处地势险要之处:「我要在这里(波特兰),威拉米特河口,修建一座水寨。此寨将留给我的兄弟(李天佑)作为未来的据点。」接着,他又指向河北岸一处与考利兹领地接壤的高地:「同时,在那里,我也会派人修建一座一模一样、坚固的水泥工事。这座堡垒,可以交给你们奇努克部落(和考利兹逃难者)使用。当有外敌(特花纳或努克萨克)来犯时,你们可以将老弱妇孺和财物转移进堡垒避难。努克萨克人虽有钢矛弓箭,但他们缺少攻打这种坚固工事的经验,足以保你们一时平安。」
王大虎的算盘打得很精:既提供了有限的帮助以换取友好和情报,又避免了直接提供进攻性武器可能带来的地区军备竞赛和生态破坏。修建堡垒既能展示大明技术、施加影响力,又能实际保护「潜在盟友」,还能为李天佑的未来预留一个战略支点。
利基特长老虽然对不能获得进攻性武器略感失望,但对获得坚固堡垒的庇护承诺也非常满意,毕竟这能极大增强部落的生存能力。他欣然同意了王大虎的条件。
在随后的贸易和交流中,王大虎和周蒙花注意到了奇努克人聚集区里一些独特的物品。他们看到了一些用木头或石头雕刻的人像和图腾柱,其风格古朴、神秘,带有一种强烈的、令人联想到上古夏商时期青铜器纹饰的韵味。
王大虎好奇地询问这些雕刻的来历。一位奇努克老商人通过基塔普翻译道:「尊贵的客人,这些样式,有些是从非常非常遥远南方来的部落那里换来的。听说来自一个叫托尔特克的地方。那里的人还会用一种黑色的、像玻璃一样光滑锋利的石头(黑曜石)做刀和镜子。」
「黑曜石?!」王大虎和周蒙花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他们立刻想起了明教圣物「圣火令」中,似乎就掺有类似的黑色坚硬材质!难道……
王大虎立刻追问托尔特克的具体方向和信息,但老商人也只知道大概在南边很远很远的地方,细节一概不知。
这个发现让王大虎的心跳加速了。他立刻拿出那本《远洋航海及新陆拓殖要略》,翻到其中一页,上面有方梦华亲笔写下的一段推测:「……或言北俱芦洲之土著,实乃夏商之时,避祸远徙之华夏先民苗裔,其俗其器,犹存古风……」
「难道……难道是真的?」王大虎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探究的光芒,「这托尔特克……必须去查看一番!若真是我先民遗脉,此事关乎华夏正统,非同小可!绝不能错过!」
他郑重地在海图日志上标注了「托尔特克」这个地名,并将其列为此次南下探索乃至未来必须重点考证的目标之一。文明的线索,如同黑曜石的光芒,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闪烁,吸引着这位大明国公继续向南,去追寻那可能存在的、失落已久的古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