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急报抵京(1 / 1)

加入書籤

洛阳皇宫成武殿,只有重臣、宗亲参与的小朝会已经持续两个多时辰,今天的朝会针对性极强,主要是听取重臣汇报关中情况。

早前,有人建议胡太后迁都长安,他们认为长安所在的关中外有四塞之险,内有八百里秦川,只要凭借少许兵力就能守住关中,而关中所拥有的土地和人口,又足以支撑王朝对外扩张。所以自秦以来,就出现一种固定思想——那就是谁占领可攻可守的关中,谁就能统一天下。

而后,他们又说魏朝如今国事艰难,烽烟四起,四面受敌的洛阳已经不安全,若是迁都长安,将是进可攻、退可守。

对于诸如此类的建议,胡太后其实动心了。只不过关中也是烽火不断,叛军兵锋直指长安,情况远比洛阳恶劣。她也只能在表面上不置可否,甚至在迁都之论风传洛阳的时候,还派人张贴榜文,加以驳斥。可她在平叛方面仍旧有了侧重,不但加派精锐大军进入关中平叛,还时刻关注关中战事。只要成功平定叛乱,迁都的议程立刻就会出现。

相对来说。更加惹人注目的、轰轰烈烈的河北的战事,反而处于其次。

郦道元将一封奏疏交给待命的元季聪,随后向胡太后行礼:“启禀陛下,微臣此次入关,主要去了华州华山郡,雍州冯翊郡、京兆郡、咸阳郡,这四个郡不受战火荼毒,微臣因此清查四郡治下各县,然而八成以上的官员都与叛军有着或明或暗的联系,这些乱臣贼子罪证确凿,已悉数捉拿下狱,只等陛下下旨定罪。”

郦道元提到的四郡一直在朝廷掌控之中,而雍州京兆郡更是长安之所在。殿内重臣、宗亲虽然有所准备,但是当他们听到“八成以上官员都与叛军联系”,仍旧感到震惊以及难以置信。若郦道元言之不差,剩下的“一成多”官员只怕也没有一个干净。

之所以“干净”,要么是手段更加隐讳,要么是级别不够,从而导致时间有限的郦道元暂时查不出来。

胡太后从元季聪手中接过奏疏观看,只见写满了密密麻麻名字,以及简明的勾结叛军的罪证。除了官吏及其亲朋好友以外,还有名门世家和地方豪强;只不过郦道元估计是担心影响太大、担心他人泄密,故而没有将具体的名门世家和地方豪强记载奏疏之上。

胡太后能够理解郦道元的顾虑,她也不敢把矛盾扩大化;如果头脑发热的把关中名门世家和地方豪强牵扯进来,受到威胁的他们一定会撕破面皮,然后动用家兵控制四郡各县,再和叛军连成一体。

今后平定叛乱,再去清算也不晚;但现在,她也只能视若不见、置若罔闻。

不过她还是发现一个关键:郦道元入关的另外一个任务是联合军队拿下叛军高层留在雍州各郡的家眷,只是上面一个都没有写,于是问道:“郦卿,为何上面没有叛军重要人物的家眷?”

“陛下!微臣赶到关中之时,叛军家眷已经销声匿迹、人去楼空;微臣只好根据一些线索和民间举报调查这些问题官员。”郦道元停顿一下,又道:“很显然,定然是有人事先走露消息,通风报信。”

胡太后心中大怒,目光凌厉的看向在座数十位重臣。

众臣目不斜视、默不作声,但是他们一点都没有感到奇怪,朝廷有人通敌实在太正常了:内奸即便是盛世都是屡禁不绝,更别说是岌岌可危的现在了。

霎时,殿中针落可闻,气氛异常凝重。就在此时,一名当值宦官匆匆入殿禀报:“启禀陛下,上党行台卫都督送来八百里加急军情。”

八百里加急是指信使一天奔跑八百里,也不是做不到,但是要求极高:首先要求信使骑术精湛,拥有足够精力体力,其次是沿途驿站必须提供良马。河北大地虽然没有完善的驿站体系,然而定州、瀛州、殷州、冀州、相州各郡县的官府都在肩负着驿站的使命,从而让河北各军的军情能够畅通无堵的送到京城。

卫铉这份紧急军情来得太及时了,一时间缓和了大殿内的紧张氛围,也转移了胡太后的注意力,胡太后放手下奏疏,冷冷的说道:“关中之争以后再议,将军情呈上来。”

一名宦官捧着一卷卷轴疾步入殿,躬身上呈,旁边女官上前接过,迅速交给胡太后。

胡太后展卷轴,匆匆的阅读一遍,忽然“砰”的一拍御案,把在场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以为河北战局又有什么不顺心之事。

“好!”卷轴上的内容让胡太后心花怒放,因为关中带来的怒气立刻烟消云散。

看到胡太后笑容满面,众人暗自松了一口气。心知卫铉送来的应该是喜报。

兵部尚书李神轨见状,起身施礼道:“陛下能否告诉臣等是何喜报?”

胡太后神采飞扬的说道:“卫都督在定州北平县平定王延年军,贼军全军覆没,贼将王延年兵败被生擒。相州刺史趁幽州范阳郡兵力空虚,令殷州刺史崔楷及时收复幽州范阳郡,葛荣如今三面受困,不日将亡。”

众人大喜,纷纷盛赞胡太后知人善用、用人得当。尚书左仆射、卫大将军元彧道:“陛下,卫都督不负圣恩,先是全歼宇文洛生数万大军,复又取得辉煌大胜,着实可喜可贺。但不知卫都督下一步是联合李刺史剿杀葛荣、还是兵进燕州?”

其实卫铉说得十分清楚,卫铉决定把势弱的葛荣交给李神对付,其本人则兵进燕州、解元彝燃眉之急。只不过胡太后惟恐再遭泄密,便说道:“卫都督没有细表,应该是酌情而定吧。”

话是如此说,可在座的很多人都认为卫铉联合李神剿杀葛荣,然后才会考虑杜洛周;毕竟葛荣不仅弱,还很近。

言罢之后,胡太后道:“卫都督剿灭贼寇,改变整个战局,功在社稷,战后论功行赏。李尚书,新军募集了多少人?”

“回禀陛下,新军计定兵额是三万,目前有六万七千多人报名,目前都在进行基本训练。”李神轨介绍完毕,出声建议道:“陛下,我朝烽烟四起,战事紧急,羽林军纷纷奔赴河北、关中、南方,以至洛阳兵力空虚,精锐尽失;长此以往,京畿不安。依臣之见,可将兵额扩为五万,然后练成精锐。另外一万七千人稍作训练,则分驻京畿各郡。”

“准!”魏朝外强而中干,可战之军已然寥寥无几,李神轨的建议非常符合胡太后的心意,她自然不会反对了,随即又问道:“武举呢?又办得如何了?”

李神轨答道:“陛下,各地武士皆已抵京。三日后,即可依制分出高下。”

“切勿马虎大意,弄虚作假。否则,军法从事。”

“遵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