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大军来援(1 / 1)
申时末,卫铉率领大军已经来到涞源县涞水镇。涞水镇距离涞源城还有六十多里。这里是小河众多、灌溉便利丘陵地带,方圆数十里都是农田和森林,并且和涞源城连为一片,故而这一带成了燕州南部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不过该死的战争让这片富饶的国土荒无人烟、农田荒芜。
卫铉先后接到卫雷、若干惠的军情。不久前,他又听说若干惠、卫雷成功掌控涞源城,于是下令就地休整,不再继续前行。而是休整过后,直取北方的东代城。
按照卫铉等人之前定下的战略,他们准备将下一场战争放到燕州昌平郡和平原郡之间潘县。但是杜洛周拥兵七万余人,其中的四万五千名是从边军变化而来的精锐。
这支军队能征善战、装备精良,实非贺六浑麾下的疲兵能比。不过幸运的是杜洛周现在兵分两路:一路由尉景统率,在平原郡以北的广宁郡鸡鸣山与燕州刺史王椿率对峙。
另一路就是杜洛周为首的主力了,其麾下军队计有四万五千余人。他为了攻克元彝坐镇的平原郡治,又从东方的安州调来两万边军;至于柔然什么的,已经完全不在乎了。如今的杜洛周以平原郡治以南的潘县涿鹿城为后勤重地,令妻兄尉迟本我、常景之弟常策率一万精兵和一万杂兵镇守。
也就是说,只要上党军拿下东代城,下一个目标就是涿鹿城。然而涿鹿城和杜洛周的军营之间的距离只有二十多里,一旦上党军围攻涿鹿城,杜洛周很快就能支援,根本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将之攻克。
涞水镇一栋大宅改成临时中军大帐,卫铉嫌正堂狭窄闷热,就把议事堂放到堂前院子。
“都督,达奚将军等人固然考虑周全,也有希望攻克东代城。可是我们和东代城相距两百四十多里。而潘县涿鹿城到东代城仅仅只有一百二十多里。若达奚将军拿下东代城,只怕我军救援不及啊。”说话的是北灵丘郡丞侯渊,他把残破的飞狐陉大营交给残兵之后,也带三千骑跟来了。
卫铉虽然决定把大功让给他;可他很会做人,一直将自己摆在卫铉下属的位子之上;但是从品秩上说,侯渊也确实远不如卫铉。
“侯将军说的是。”卫铉肯定了侯渊的看法,接着说道:“我已任命尧雄为前锋主将、韩轨为副将,又让陈元康、杜弼担任行军司马。他们在半个时辰之后,就会率领骁勇军、扬武军北上。”
众人左右看了看,果然没有发现骁勇军、扬武军一众将领,也没有看到陈元康、杜弼。
卫铉继续说道:“前锋直指东代城,途中又不用作战,估计要比达奚武到得早;双方加起来的话,便是一万三千余骑,他们足以应对一切变数了。此外我还让他们保存实力为上,能否占领东代城一点都不重要。所以他们不会傻乎乎的用骑兵强攻城池,也不会在大敌来临之时,用骑兵守城。”
“哈哈……”众人都笑了。他们都知道骑兵的优势是在野外作战,要是达奚武、尧雄、韩轨用精骑攻城或守城,那真是让人不知应该怎么讲了。不过三人既是用骑的高手,又有卫铉命令,自然不会犯傻。
“与他们相比,我更担心整场战役。”卫铉环视一周,又道:“任城王的死士给我送了一封求援信,他的处境十分艰难,希望我们尽快驰援。”
元彝求救是一回事,关键是元彝在信的最后很仗义的提醒卫铉,他说杜洛周、葛荣造反绝对不是偶然,如果没有朝廷要员、名门世家支持,两者根本不可能发展这么快。
卫铉看了书信几遍,又想到魏朝支柱元深、元融活生生被坑死,废物一般的源子雍反而得到重用;这让他不由得怀疑朝廷有人想要推翻魏朝。
最先,卫铉怀疑的对象是胡太后,然而很快就否决了;因为他结合历史和现实分析之后,知道史上为魏朝而死的胡太后比元氏嫡系还要在乎魏朝。所以幕后的推动者不可能是胡太后,她顶多是被其他人给利用了。
至于幕后推动者是谁,卫铉想不出来,也不想考虑。
毕竟全都与他无关。
只是这潭水实在太深、太浑,故而没有当众说出来。
辅军副军主刘朝性子急躁,听了卫铉的话,忍不住抱怨道:“嘿,朝廷任命的将领全部是废物,他们把我们当成什么了?怎么四面八方的人都要求救,到底有完没完啊?”
其实刘朝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上党军本来是奉命前来协助李神、元彝、杨津等人的“偏师”;然而自从出兵以来,先是救完这个、救完那个,然后又要救另外一个。
打到现在,人人都感觉上党军成了主力。朝廷任命的将领则是成了看客。
“主要是我们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目光都凝注我们。既有旁观者冷眼旁观、幸灾乐祸,也有妒忌者恨不得我们全军覆没。”卫铉阐述完毕,颇为乐观的说道:“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不够狠,威慑不了宵小之辈。只要干掉杜洛周,我们就能安稳的深耕上党,增强自身实力。而狗一样的小人即便想要算计,也得好生掂量掂量。”
上党军主簿柳师道心知大家对朝廷极有怨言,对卫铉十分忠诚。但是话都说到这步田地了,所以每个人心里都希望卫铉给出一个令人心服的说法,而不是强行按压下去。
想到这里,柳师道干脆把话挑开:“主公,朝廷那些将领充满恶意,我们为何不能坐等元彝、杜洛周两败俱伤,然后再去收拾残局?”
卫铉明白他的苦心和用意,于是顺势道:“坐山观虎斗的前提是元彝和杜洛周势均力敌。可元彝向我们求救了,要是我们不闻不问,坐视元彝败亡,日后不但应付不了朝廷,还要直面杜洛周得胜之师。”
“到那时候,我们的压力至少比现在多出三五倍,最后即便是打赢了杜洛周,结果也是伤亡惨重,我等的努力也将尽数葬送。所以我们要配合元彝作战,只要他能坚持下来,我们就能像之前那样轻松的分而歼之。”
一问一答之间,其他人恍然大悟,明白卫铉为何要打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狭隘感到羞愧。
当然不是说大家的眼光不够长远,而是职务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和格局。要是坐在卫铉的位子之上,就不会“斤斤计较”了。
“那就狠狠地打。把杜洛周打痛、打死了,狗一样的小人就不敢将魔爪伸到上党。”夙来沉稳的蔡俊恨恨的说道。
众人大笑。
“主公,李神刺史的信使求见。”正在众人士气高昂、热血澎湃之际,院外一名队主入内禀报。
“请他进来!”卫铉深感诧异。他这次虽然和李神没有见过一面,却也通过信笺交流,从北平城出发之前,还分好了任务。怎么忽然之间遣使来见,难道那帮不成器的家伙拖了李神的后腿,导致他战败了?
思忖之间,一名中年武人在士兵的带领下走了进来,武人看到卫铉,疾步上前行礼道:“李刺史帐下李诚拜见卫都督。”
去年东征的时候,李诚在李士约麾下效力,也是李士约亲兵统帅,卫铉和在座的很多人都认识他。卫铉起身道:“李将军免礼。李刺史此番派你前来,肯定是有要事。不知李刺史那边的战事如何了?”
“都督,刺史那边相当顺利。”李诚说道:“王延年战败后,刺史令崔楷趁机进攻范阳,再从西北、西方围向容城。葛荣许是觉得不是王师对手,在合围之势尚未形成之时,便退出容城,撤往平州。如今的幽州已经尽数收复了。”
李诚取出一枚令箭,上前递给卫铉,然后说道:“刺史驻军于渔阳郡土垠县,威慑平州。刺史认为葛荣已是次要之敌,关键还是兵多将广的杜洛周,于是让讨北副都督元孚、殷州刺史崔楷率两万大军坐镇军都关(居庸关)。”
“刺史远在土垠,无法兼顾西方战事,让末将将此令交给都督。此令可调令元大都督、崔刺史大军,他们知道刺史的决定,绝不会阳奉阴违。”
卫铉对李神仗义,李神也不小气,他那边的情况稍微好了一点,立刻就把两万精兵划了过来。这让卫铉深有感触,觉得李神远比李神轨纯粹、诚实。李神轨也就是说说而已,其所承诺的事一件都没有落实,而他说的李元忠更是连一根毛都没见过。
他双手接过令箭,问道:“李刺史给我两万精兵,他的兵力够吗?”
“请都督放心。”李诚说道:“刺史此前之所以捉襟见肘,是因为防御的地方实在太多。如今需要防御的地方少了六成左右,而葛荣军在逃亡路上跑一万多人,再加上他又被压制在平州,所以刺史手中兵力足够多了。”
卫铉点了点头,又问道:“我要如何联络元大都督、崔刺史?”
李诚拱手道:“末将和一百将士也会听命都督帐下,职责便充当双方纽带。”
“李刺史考虑周全。”卫铉感叹一声,对李诚说道:“你们也辛苦了,下去好生休息。卫泽……”
“末将在。”
“请李将军和兄弟们下去休息。”
“遵命。”卫泽上前几步,向李诚道:“李将军,请。”
等到两人离开,卫铉大声说道:“有这两万精兵增援,我们想失败都难。”
兴奋了一会儿,卫铉又向赵彦深说道:“明日,你带伤兵、俘虏前往涞源成,令卫雷率斥候军前来效命。至于涞源城,就交给若干惠了,让他给我从俘虏、杂兵之中募集无牵无挂的精壮,有多少要多少。”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