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剪除异己(1 / 1)
李神军上午也打了一场胜仗,他们在正面战场之上歼灭了葛荣四千多人马,随后一路掩杀。他们不仅杀敌无数,还将兵锋推进平州北平郡新昌县(注)。葛荣兵败,被迫引军退往东方的横山区域。
横山比新妇山更加艰险,山脉的西部连一条像样的大路都没有;从新妇山到横山之间,更是布满了起伏山峦、密布丛林、纵横水网;横山以东,则是水势滔滔的濡水干流。李神不想陷入毫不熟悉的地形当中,于是令大军在新妇山东北麓扎营。
夜幕降临,大营之内的空地上篝火熊熊,将士们宰杀绵羊残马,烤肉聚餐,欢庆今天取得的胜利。他们大口吃肉,大口喝着皮囊里的奶酒、麦麸酒,喜笑颜开的与同袍分享喜悦。
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李神也跟三十多名高级文武围坐在一堆篝火旁喝酒吃肉,一些人意气风发、高谈阔论,先是谈论白天的战事,然后要求李神趁胜追击。毕竟他们要是能够消灭葛荣,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份丰厚封赏,自然不愿放弃立功机会。
有人提议,就有人附和:“大都督,我军士气如虹,明天便可全军压上,弟兄都有信心。”
“是呀是呀,我们兵多将广、士气高昂,正可挟大胜之势将葛贼一举歼灭。”
“大都督,朝廷让我们在年底平定平州,全歼叛军;我看不用等到年底,十月底就能完成朝廷交予的任务。”
“……”
李神和定州刺史杨津、瀛州刺史元谌都没有说话。
李神麾下不受掌控的三万精兵被三名中郎将掌控,他们分别是源子雍,以及从洛阳而来的郑谊、袁景慈。源子雍是戴罪之身,平时表现得还好一些,表面上虽然是万般不配合,可是关键时刻从不拖后腿。
郑谊和袁景慈就不同了,前者是胡太后男宠、中书令郑俨的族兄;后者是胡太后宠臣、都官尚书袁翻的族侄。两人能力不强,但却背景深厚,如果李神仅仅只是朝廷任命的讨北大都督,他根本指挥不动两人及其麾下两万精兵。好在李神出身赵郡李氏,赵郡李氏家主李神轨又是身为当朝红人的兵部尚书,再加上他有大义在手,从而导致郑谊和袁景慈不敢恶意刁难。
然而今天的胜利却激发了郑谊和袁景慈以军功谋求富贵之心,而主张趁胜追击的将领多为两人部将,要是不能让他们满意,他们便一定认为李神斩断自己长官发财之路,从而做出什么不可预料的蠢事。
李神见郑、袁二人虽然没有出声,但却目光灼灼、一眨不眨的盯着自己,心知其他的将领都是受到两人蛊惑,代替两人发言。他微笑道:“今天是九月十一日,离朝廷规定的年底还有三个半月;算下来,我们还有一百多天,不必急于一时。”
这也是比较值得欣慰的地方,要是朝廷强行命令李神在九月底或者十月底歼灭葛荣,那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不管不顾的往前冲了。
李神放下手中充当酒杯的竹筒,对众人说道:“葛荣今天先后损失八九千人,还有两万五千多名悍卒,要是加上平州伪刺史任褒、伪司马朱昌符麾下两万五千名士兵,他们拥有五万大军。况且横山地区险要难行,前路山峦、丛林、河流密布,我们如果贪功冒进,只会在路上被敌军耗尽。”
停顿了一下,他环视一周,语重心长的说道:“诸位忠心耿耿,我能理解诸位拳拳爱国之心。但是我军征战至今,从未好生休整过,将士们早已人困马乏,且前路未明;我决定一边休整,一边派人探清前路。之后再一步步的向横山推进。”
李神对于这些没有大局观众的蠢货很是头疼、很是厌恶,大家平时虽然相处“融洽”,也能拖拖拉拉的听命,但不能影响他们的切身利益、不能断掉他们晋升之资,一旦触犯到他们切身利益,这些蠢货定然六亲不认,拔刀相向。所以他苦口婆心的陈明利弊,希望他们明白大势、明白他们的军功想跑也跑不了。
然而李神苦口婆心的一番话,不能引起郑谊和袁景慈等人的共鸣,郑谊嘿嘿的干笑一声,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大都督,要是止步不前,只会让我军将士士气涣散、毫无战意,而葛贼也会借机休整复原。以末将之见,我军应当立刻挥师东进,与葛贼主力决战。否则的话,今后的战事将会更加艰难。”
袁景慈随即出声响应:“大都督,军心如此,不可违,出兵吧!”
两人帐下的将领们闻言,纷纷跟着叫嚷:“大都督,出兵吧!”
李神的长子李士约见郑谊、袁景慈等人联合众将“逼宫”,不禁“嗤”的笑出声来;他神情不屑的说道:“葛荣要是好对付,去年就被卫都督、章武王斩首请功了,哪能安然无恙的活到现在。你们真以为五万精兵是乌合之众?我看,你们就是一帮被军功迷失双眼的、不知天高地厚的蠢货。”
郑谊勃然大怒,一脚踢翻面前的小案,起身拔出佩剑,恶狠狠地剑指李士约:“小子,休要以为你是大都督之子,本将就不敢斩杀。”
不光是郑谊,袁景慈等人也纷纷起身拔刀、拔剑,指向了出言不逊的李士约。
李神冷眼旁观了一会儿,忽然站起身子,怒吼一声:“郑谊和袁景慈等人与葛荣早有勾结,企图谋杀本将,给我杀。”
李神跟随从兄李崇南征北战,立功无数、杀敌无数,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士。他身上压力巨大,早想统一思想,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而今天这场庆功宴便是他给郑谊、袁景慈等人最后的机会;并且在暗处部署了弩手。但是这些蠢货非但没有理解自己、非但没有收敛,反而不知轻重的拔刀相向,这便给了李神剪除异己、一统全军的良机。
“咻、咻、咻……”一阵阵弓弦回弹的声音响起,一支支弩箭破空而出,精准的将郑谊、袁景慈等人射成了刺猬。
李神让人将郑谊、袁景慈等人首级斩下,吩咐道:“将逆贼首级传令三军,就说他们勾结葛荣,企图斩杀本将和杨刺史、元刺史,有为逆贼说话者,以谋反罪论处。”
杨津、元谌和李神相交多年,他们不但认可李神稳步推进的作战计划,也支持李神对这些老鼠屎下手,以免他们误了大事,便是朝廷追究,他们和旁边将领也能作证,毕竟郑谊、袁景慈等人的确是拔刀了。
李神以雷霆手段诛杀郑谊、袁景慈等将,很快就夺取两万精兵的指挥大权。
随着亲信们一一回报,李神如释重负,他对杨津、元谌、源子雍等人说道:“终于剔除了害群之马;今后五日,我们一边休整,一边整编全军,然后以一个完整之势向东进军。”
言罢,李神又对众人问道:“近日可有安州军情?”
“回大都督,卫都督率前锋已过沽水道,正式进入安州,并且与元副都督、崔刺史在白檀城会师,之后再无消息传来,不过任城王已率三万五千名青州兵向安州广阳郡进军。”说话的是人故意激怒郑谊等人的李士约,他去年和上党军愉快的合作过,并且沾了上党军的荣光,被朝廷封为赵郡平棘县县丞。现如今,他主要和安州方面联系。
说到这里,李士约又道:“末将与元副都督、崔刺史书信不绝。李诚负责勾连双方,不出两天,定有军情送达。”
李神听了儿子这番话,振奋的说道:“卫都督和上党军的能力、战力毋容置疑,如今又有任城王、元副都督助战,相信他们很快就有捷报传来。”
元谌听说卫铉取得的一场又一场骄人战绩,他只是在皇宫之内远远见过卫铉几面,并没有接触过;对其为人也不熟悉,他看了看元融的儿子元朗,悄声问道:“仲哲,卫铉真有那么厉害?”
“叔父,你可以不信任城王,却不能置疑卫都督。他绝对不会让我们失望。”元朗在瀛州见过卫铉,他不但看到卫铉用槐树根、松树根治好父亲的金创痉,还就近听到卫铉给父亲开出了趋利避害的良方;然而父亲愚直,不听良言,故而父亲与向位叔叔兵败身亡。
内心深处,元朗对那个比自己小了很多的表姨父佩服至极,语气之中也带上崇敬之意。
元谌是献文帝拓跋弘之孙,赵灵郡王元干(拓跋干)长子,元干死后,元谌继承了父亲王爵,他笑了笑,意味莫名的说道:“战后倒是要与卫都督结识,还望仲哲大力引荐。”
元朗在父亲和几个叔叔战死瀛州之后,入京哀求,希望朝廷赐予父亲、叔父谥号。他见不着胡太后,天真的求助各位宗族,然而皇族之中除了元孚、元彧等寥寥几人仗义执言,余者尽皆避而不见,其中就包括了元谌。
他在京城饱受冷眼,对所谓的一脉相承的宗族心寒之极,也因此明白了很多事、成熟了许多,此刻听到元谌这番话,感到恶心之极;不咸不淡的敷衍道:“一定一定。”
李神也不理会窃窃私语的众人,径自吩咐道:“葛荣退往易守难攻的横山,今后的战事更加难打。诸位接下来要谨慎小心,绝不能疏忽大意。”
“喏。”众人凛然遵命。
“未来五天,大家好生整顿大军,务必将各军拧成一股绳。”李神杀掉郑谊、袁景慈等人,非但没有后悔,反而是念头通达了。日后即便是告到朝堂之上,他也不怕。而胡太后固然宠信郑俨、袁翻之辈,可她从来就不是昏庸之辈。
对于这一点,李神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