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奉旨约会(1 / 1)

加入書籤

洛阳皇宫成武殿气象雄浑,壮美至极。大殿基高九尺九,地下地板用花纹青石砌成,敞开的门窗缕金装饰,殿内边缘的铜兽吐出袅袅香烟。

胡太后身着轻薄华服,高坐主位之上;下首左右,各有十多名文武。

“陛下,按司农寺、尚书省统计,我朝秋粮征得赋税比春粮年多了四成半……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魏朝朝廷现在很是可怜,中枢赋税的来源少之又少,除了洛阳所在的伊洛平原、黄淮平原中北部,也只有荆州北部、巴蜀象征性的送来一些。至于河东、河北、关中以及更远的凉州,想都不用想。

增加的四成半也不是正常上交的赋税,而是胡太后看到尔朱荣、卫铉清洗并州佛门之后,眼热的她照搬卫铉的法子,对伊洛平原境内为非作歹的野寺、野庵动手了。

胡太后在佛门长大,表面上也很崇尚佛门,可实际上,她根本就不信佛,只不过佛门势力遍布天下,她不敢与之为敌,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但是暗地里,胡太后一直默默地做着禁佛之事。比如说大乘之乱在熙平年间被平定以后,她就借题发挥的下达了《禁私度僧令》,将度僧权从寺院收归国有,并且严格限制度僧数量,此外还专门开辟一个管理宗教事宜的部门。

虽然成效甚微,不过她的的确确是史上将宗教大权收归国有的第一人。

她这几个月套用卫铉的法子,先是让人收集不法寺庙、庵堂罪证,找来苦主诉苦,然后当众公审不法僧尼,成功的干掉了无数寺庙、庵堂。此举非但没有惹来狂热信徒暴起反抗,反而得到大家支持。

那些不法寺庙、庵堂跌倒之后,朝廷却吃了个大饱;光是缴获的金银珠宝、粮食、田地、寺奴,御史台和尚书省就清点了两个多月。

胡太后手头有钱、有粮、有人、有田地,腰不酸腿不疼了,就连走路都带着一阵阵香风,现在出手也很大方,再也为一石粮食、一两金银发愁。

前段时间南方防线又来要修修筑军屯,胡太后给得十分痛快,甚至主动拿出大笔钱粮援助关中。与此同时,她还召集文武重臣商量,打算提高官员俸禄、提高士卒待遇。

“陛下,我朝仅仅只是在伊洛平原打击部分不法寺庙、庵堂,就有难以想象的收获,要是全面清查的话……”掌管财政的司农寺、尚书省等部官员穷怕了,如今享受个中利好,他们恨不得立刻举刀斩向所有寺庙、庵堂。

有人支持,自然也有人反对,于是大家争执起来。

“佛门势大,万万不能冒进,当一步步的来。若急功近利,只怕整个伊洛平原都要乱将起来。而这个代价,朝廷承受不了。”

“哼,真是迂腐之见,朝廷理当趁胜追击;此刻止步不前,今后要想查找罪证势必难如登天。”

“罪证总是有迹可循的,查之不难,就看大家愿不愿查。”

“你……”

“好了好了,此事当稳步推进,却也不能激进。”胡太后被大家吵得头脑嗡嗡响,不得不打断了大家的争执。抬眸道:“这几年战乱不断,朝廷开支极大,入不敷出;如今总算有个来源,诸卿辛苦了。”

“臣等愧不敢当,实乃陛下英明睿智、领导有方。”

“不错,陛下英明神武,方能带着朝廷上下做出政绩。臣等不敢居功”

“……”

胡太后看着这帮急表忠诚的“忠臣”,乐呵呵的说道:“现在有人有钱,朕打算选出强壮罪僧、寺奴,另立一支军队。诸卿意下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涩声道:“陛下,刚刚创立五万新军,要是再立一军,朝廷怕是吃不消。”

“朝廷没钱没粮,寺庙庵堂有。若是不够,可以向他们‘借’。”胡太后抄寺庙庵堂,已经抄上了瘾。她觉得把伊洛平原境内查抄一空的话,所得财富可抵朝廷二三十年赋税。只要让大魏王朝成功度过眼前难关,她不介意对佛门宣战。

不待众人出声,她挥手道:“就这么定了。郦卿,劳你费心了。”

郦道元是人见人恨的酷吏,可是对于胡太后来说,却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刃;小节什么的,无关紧要。

“臣遵命。”郦道元抱拳应命。

胡太后不想废话,挥袖道:“散了吧。”

“臣告退。”众人起身行了一礼,陆陆续续退出大殿。

胡太后拿起一封奏疏观看,这是卫铉让人送来的捷报,前天送达皇宫,她是看了又看,越看越喜。若不封赏,良心都过不去。

她想了想,对侍立一旁的元季聪说道:“季聪,卫铉战功赫赫、不负朕望。朕要重重封赏这名爱将;要是让朝廷官员北上颁旨,不足体现朕的重视。朕打算以个人名义封赏,你明天北上安州,代朕褒奖。”

官面上的封赏与个人封赏的性质完全不同,前者是按步就班、公事公办,后者代表亲近。

元季聪被这个惊喜砸到头上,一时愣住了,久久说不出话来。

“怎么?你怕危险?”

“不、不、不。”元季聪一颗心砰砰跳,连连摇头的解释道:“季聪愿意北上,只是太过意外,季聪一时反应不过来。”

“好。天色不早,你下去准备吧。”胡太后笑着点了点头。她在后辈之中,最看好元季聪,故而把她带在身边言传声教;像元莒犁之流,看都懒得看一眼。

“季聪告退。”元季聪一礼而退。

元季聪走出大殿,抬头看着昏暗天空,激动得差点跳将起来。自己算不算奉旨会情郎?

。。。。。。

滦平大营后帐。卫铉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枕着师姐的大腿;师姐似乎不忍心叫醒自己,还像之前那般一动不动。

卫铉坐起身子,深情款款地凝视着她:“师姐,以前在上清观被贼兵打伤的时候,你浑身是血的抱着我,我第一眼看到的人就是你,当时与现在如出一辙,师姐还记不记得?”

在那双目光注视下,慕容紫烟所有酸软麻木全都不翼而飞,心中就如灌了蜂蜜一样,甜蜜又温馨。她别过脑袋,不敢和卫铉对视,轻声道:“不记得了。”

她怎么可能不记得?只不过不愿承认罢了,转而说道:“师弟,晚了。我让人送来晚膳。”

“我现在只想和师姐独处,什么都不想想、什么都不想做。”走出后帐,又是繁琐又沉重的军务,卫铉暂时不想面对。

“我陪你。”慕容紫烟任由他了。

。。。。。。

第三天上午,尉景、贺六浑、娄昭等人押运化隆城物资抵达方城,杜洛周亲自率领十多名部将出城迎接。

尉景上前深施一礼:“末将辜负大都督重托,兵败而归,还请大都督降罪。”

杜洛周上前将他扶起,深有感触的说道:“你们水淹元彝军,不费一兵一卒打败三万五千名敌军,其实已经做得相当好了。只不过你们对待俘虏有失妥当。要是及时功成身退,也不会有后来的事情了。”

“唉,败了就败了,今后只要我杜洛周一口饭,就会分给大家一半。”

饶是尉景等人怀有异志,此刻也是十分感动:“谢大都督不罪之恩。”

杜洛周拍了拍尉景的肩膀,他看到大家士气不高,安慰道:“休要再提这些话了。卫铉是当世名将,善用奇谋,麾下将士必然是最精锐的骁勇、果毅、威武、扬武四军,你们不是被他打得措手不及正常,入城吧。”

一旁扮作亲兵的听得杜月娥目瞪口呆,不可思议的看着自己的父亲;她不懂治军,可心中隐隐觉得的做法父亲不对,更不应该这样“低三下四”。

正说话间,一队斥候从西南方策马奔来,为首的队主不待战马停稳,便跳下马背,上前道:“主公,有敌情?”

“什么敌情?”杜洛周大步上前,心中有一种不详预感。

队主道:“大都督,卫铉以元彝等将率军镇守滦平大营,亲率主力大军杀向安乐郡。据我等打探,营内有青州军、侯渊军,以及上党军部分步卒,人数约有两万五。而卫铉精锐尽出,从扬起的烟尘判断,当有五六万兵马。”

“什么?”杜洛周和众将齐齐变色,结合此前军情及队主的话来看,卫铉两路大军的人数相差不多,要是重兵攻打三会城,杜千秋根本守不住,更出人意料的是卫铉竟然没有攻打严阵以待的方城,这一点,着实是打了大家一个猝不及防。

“都说卫铉用兵奇诡,算是见识了。”杜洛周叹息一声,喃喃道:“他这是信号拿捏了我等命门,攻我之所必救啊!”

“大都督,滦平急报。”此时,又有一骑远远冲来。

杜洛周忙道:“滦平又出了何事?”

“今日清晨,元彝全军开拔,向化隆城进军。”

众人闻言,面色渐渐化作惨白。封隆之拱手一礼,涩声道:“大都督,元彝这是不许我们驰援三会城啊。”

杜洛周默然点头,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他思忖片刻,断然道:“三会城必须救,入城商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