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各有算计(1 / 1)

加入書籤

方城州府议事沉吟之内,杜洛周、尉景、贺六浑、封隆之等人面沉似水的坐在位子之上。

封隆之在回城路上想了很多,率先对杜洛周说道:“大都督,卑职觉得卫铉的想法不会那么简单,他的部署对我们十分不利啊。”

杜洛周吃了一惊:“祖裔此话怎讲?”

封隆之面色凝重的说道:“大都督,敌我双方现在以广阳郡方城、安乐郡三会城为主,分做两个战场。现在的局势很明显,谁能做到两军互为犄角、互为援军,谁就占据优势;而卫铉先发制人,已经获得战略的主动。”

“卫铉意识到方城难以攻克,三会城是我军软肋,命元彝部牵制我军,亲率上党军直取三会城,又以元孚坐镇后方。现在是元彝在西、卫铉在东,元孚在两者之后,随时都支援其中之一。这样的部署已使任何一支军队立于不败之地。”

停顿了一下,封隆之对杜洛周深施一礼,很是肯定的说道:“大都督,卫铉诡计多端,卑职料得不错的话,卫铉已在前方坐等我军疲劳之师。如果我们出动的兵力少于三万,我军不是卫铉精锐之师的对手。如果出动三万,元彝、元孚极可能合兵一处,强攻方城。”

杜洛周、尉景、贺六浑等人听完,脸色都有些苍白,其实他们也隐隐约约察觉到有些不对,只不过他们思路不太清晰,此时经封隆之一说,顿时豁然开朗、拨云见日。

按照他们对卫铉的了解,卫铉定然在半路守株待兔,坐等他们上门,而封隆之说得已经很客气了,什么少于三万不是对手,就算是三万也不是对手,可是他们总共只有五万多名良莠不齐的兵力,若是出动四万,剩下的兵力怎么可能是元彝、元孚的对手?但三会城又不能不救。

面对这种重要的决定,杜洛周有些犹豫不决。更重要的是让出方城之后,他的势力被压制在安州安乐郡,五渡水以西广袤大地尽皆失守,甚至安乐郡也守不了多久,因为安乐郡太小,根本养不活八万大军,就算卫铉只是和他对峙,他也坚持不了多久,最终只能退往营州。

他迟疑道:“祖裔说得对,只是就这么放弃方城,我着实不甘。”

封隆之愣了一下,转念想了想,心中有些明白杜洛周的想法了,劝道:“大都督,若不支援三会城、三会城一定失守,卫铉连我军后路都将斩断;支援吧,方城又守不住。孰重孰轻,不言自明。反倒是主动放弃方城的话,我等大军尽出,不怕卫铉半道而击。我军抵达三会城后,不仅拥有八万大军,还与平州、营州连成一片,可以放开手脚打,只要击败卫铉,安州还是属于大都督。”(注)

封隆之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即便打不过,也能和葛荣互为犄角。更重要的是绝对不能让葛荣先入营州,否则便是相易主客、本末倒置。

贺六浑见杜洛周久久不语,抱拳道:“大都督,我们吃各自为战的亏已经够多了。当早做决断,迟则生变啊。”

杜洛周明白封隆之分析得十分到位,撤退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再加上他也不知卫铉究竟埋伏在半路还是真的奔往三会城,立刻道:“事不宜迟,明天清晨就撤!”

他长叹一声,吩咐道:“杜百里、尉景、贺六浑,你们三人速去集结大军,做好撤离准备。封隆之、封兴之,你们二负责打理后勤辎重。”

“末将遵命/卑职遵命。”众人行礼告退。

杜洛周留在议事堂,他走到墙边看了一会儿地图,又坐回主位之上,提笔写下一封信,还在杜月娥注视之下,煞有介事的先后印下几个印章。

封好之后,他十分郑重书信的递给女儿:“月奴,你将此信交给你千秋叔父,让他务必守好三会,就算敌军兵临城下,也不要出城应战。月奴,你等会带五百亲卫离开方城。你要以信函为主,绝不能挑衅敌军。”

顿了顿,又道:“卫铉作战,尤重军情,他在安州东南方肯定广布斥候。你离开方城之后,一直往正东方向走,过了丁原山,再沿着五渡水南下三会城。”

杜洛周明白前路凶险,卫铉一旦听说自己离开城池,定然像恶狼一样紧跟不放,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胜利抵达三会城,于是先把宝贝女儿打发走。卫铉被自己和数万大军吸引,定然注意不到女儿。这也是他只给女儿五百精骑的原因,要是人多了,反而不好。

听着父亲交待后事一般的叮嘱,杜月娥眼泪都流了下来。她明白父亲之意;如果父亲为了自己的安全,仅仅只是让自己脱离大军,她死活都不会答应。但是现在有了一桩沉重使命,容不得她来“任性”。

杜月娥抹了一把眼泪,跑到父亲面前跪下,她重重的磕了几响头,双手接过书信:“阿耶,请恕女儿不能与您并肩作战,女儿这就走。”

说罢,又磕了几个响头,起身就离开了。

杜洛周望着女儿的背影远去,又写了一封信。他走出大堂,交给一名幅幢主,吩咐道:“杜辽,你以最快速度将此信送往三会城,绝不能落敌军之手。”

这封书信才是真正的命令,方才那一封不过杜洛周是忽悠女儿而已。等女儿绕了一个大圈子抵达三会城,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

杜辽是杜家家将,祖上三代都为杜家效力,其忠心自不用担心。

“小人遵命。”杜辽将书信收好,扬长而去。

安排妥当,杜洛周返回大堂,在几名亲兵协助下,穿上铠甲、头盔。然后提起一口长剑走出大堂,向外面走去。

方城百姓全心全意支持他,把自己和父母妻儿都送到守城前沿,甚至连家都不要了。他杜洛周必须给城中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绝对不能一走之了。否则的话,他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

正如封隆之所料,卫铉真正的目标不是三会城,而是一定会援助三城会城的方城军。

安乐郡三会城拥有无数将士家眷,乃是包括杜洛周在内的所有人的软肋,杜洛周不得不救;但是卫铉对于敌军家眷毫不在乎。他不愿攻打坚城,只想在野外歼灭敌军有生之力,一旦把敌军有生之力歼灭干净,有城无防的三会城轻松就能拿下。

卫铉和麾下大军驻扎在武列水中上游东岸,距离西南方的方城有七十多里路程。

武列水源于燕山,它汇聚多条支流之后,中下游的水量比安州西部的沽水、鲍丘水、大要水、濡水中游、索头水大,而东边的五渡水、高石水的流量更加远远不如。可以说,以上多条大河虽然都是自北向南流,但武列水无疑是“老大”。

翌日午时初,姜衍在河畔一棵大树下找到卫铉,兴冲冲的将一份军情交给卫铉,又说道:“主公,末将刚刚得到消息:杜洛周已经放弃方城,全军五万余人向安乐三会城方向行军。”

“杜洛周倾巢出动了?”卫铉和尧雄、窦泰、达奚武、韩轨、若干惠、崔楷、陈元康、杜弼等高级文武一边在河畔吃饭,一边商议一步应该如何进行、又如何下手。忽然听到姜衍这番话,不禁有些错愕。

“正是!”姜衍点了点头,拱手道:“主公,据前方斥候说,杜洛周大军在今天寅时末走出方城,如今的方城尽数交给地方宿老打理。他好像担心自己不能及时救援三会城,于是令全军轻装上阵,连笨重的器物都不敢带。”

“聪明,聪明的做法。”卫铉接过军情,顺口点评了一句,然后对大家说道:“杜洛周干脆果断,倒是符合‘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作战理会。对于他来说,这是唯一的最好的选择,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先进理念,其实从古至今都有名将在践行着,只不过从来没有人概括得这么清晰明了。

尧雄、窦泰等人听到卫铉说出这句兵家至理,都是双眼一亮,心中一些模糊的用兵概念也变得清晰起来。尤其是善于一打就走的若干惠收获更大。

“师,郎主,杜洛周主动放弃坚城,让我军未动一后一卒就拿安州东部广袤地区,可郎主为何不见喜色?”说话的慕容紫烟,在场的所有人都知识她,大家对于留下来的慕容紫烟非但没有反感,反而欣喜若狂。

卫铉年少无后,不光是最亲近的亲人着急,就连效忠于他的文武也很着急。要是卫铉有了子嗣,即便卫铉不幸出事,大家也有一个盼头,可无后的卫铉不仅一直带兵打仗,还动不动就冲锋陷阵,这让大家又急又怕,恨不得骂娘。

要不是卫铉对女色没有追求,不让外人掺合自家家事,大家都要给卫铉找来几十上百个美女了。如今慕容紫烟长留军营、照顾卫铉生活起居,而慕容紫烟厨艺精湛,能用最简单的食材烹饪出色让所有人都嘴馋的香味俱全的美食。

所以基本种种原因的高层文武高兴和欢迎犹且不及,又岂会反感?

慕容紫烟并无他意,她也没有掺合大事,只不过魏朝风气开明、豪放自由;不会恶意压制女性,女性都比较自由。而大家此时都被卫铉说出来的十六字真言震撼,久久没有开口;慕容紫烟一时好奇,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

卫铉从来不会恶意压抑“后/宫”几个女人的思想,他现在已经看完了手上的军情的,抬头对慕容紫烟说道:“师姐有所不知,杜洛周除了五万大军以外,另外还有六万多名青壮自愿追随。也就是说,他们一行人,足有十二万之多,不太好对付。”

此言一出,慕容紫烟直接傻了。在她有限的认识当中,身为逆贼杜洛周的烧杀抢劫、无恶不作,理当被百姓唾弃才对;然而如今,竟然还有六万多名青壮自愿追随杜洛周,她有些理解不了。

卫铉没有心思向师姐诉说正邪之分、黑白之别都是利益使然;他对众人说道:“诸位,杜洛周至今还有十二万人效死,切勿大意。姜将军,杜洛周向哪个方向行军?”

杜洛周深得人心,这才有六万多名本地青壮自愿追随,不过从卫铉和朝廷的角度上说,那些人就是被杜洛周蛊惑起来的邪恶分子,必须消灭。

姜衍行了一礼,朗声对众人说道:“主公、诸位将军。杜洛周向东南方行军,这条路线离三会城最近。可见他对三会城异常上心。”

“主公,敌军势大,不易对付,可用水攻。”陈元康建议道:“就算敌军发现我们上游筑坝,杜洛周也只能派部分精锐前来破坏,这便给了我们逐个击破的良机。”

“此法不错。”卫铉之所以驻军东岸,一是武列水难渡,于是抢先东渡。二是他想看自己有没有水攻的机会。

水攻之计有虽然有东施效颦之嫌疑,但只要法子奏效,它就是最好的办法。而且正如陈元康所说,这是一个让敌军分兵的良方,就算水攻之计无法奏效,却也能歼灭一部敌军。

之后,之后再说。

说完之后,对若干惠道:“若干将军,你和崔将士、常将军带本部将士择地筑坝。”

“末将遵命。”若干惠和崔元献、常策起身接令。

“姜将军。”卫铉从身边皮囊取出两支令箭,对姜衍说道:“你派人通知任城王,让王椿率一部进驻方城,其主力向东进军,并监视敌军主力一举一动。另外通知元副都督,让他发动白檀军民、工匠,将粮草辎重送往安乐三会城。”

不管杜洛周能否胜利抵达三会城,可是三会城下肯定有一场血战,卫铉要事先做好准备,其中的工匠是用来打造攻城器械的行家里手。

“末将遵命。”姜衍接过令箭,大步离开。

卫铉目光看向尧雄,吩咐道:“为了让杜洛周以为我军确实全力东进,好让他放心行军。尧将军,你带骁勇军东进七十里,然后从北方迂回;你务必给我营造出数万大军东进的假象。”

尧雄闻言愕然,连忙问道:“主公,末将怎么营造?”

“自己想。”卫铉冷哼一声,毫不客气的说道:“若你搞不出那个声势,军法伺候。”

“末将遵命。”尧雄硬着头皮、苦着脸走了。

卫铉想了想,又有些不放心,对一旁的杜弼道:“辅玄,你跟他去,帮他想想办法。”

“喏。”杜弼莞尔一笑,一礼而退。他在卫铉安排的那一瞬间,心中已经想到好几个法子了,自然是一点都不担心。

————————

注:北魏营州包括辽西走廊,直抵辽河西岸;东岸广袤大地被高句丽非法占领。北魏时期的高句丽战斗力姑且不谈,可它占有的面积极其辽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