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年老色衰(1 / 1)

加入書籤

在三会城西南约三十里的一座荒村之内,杜洛周、贺六浑、尉景、封隆之、封兴之、娄昭等人坐在一间较为完好的房子之内。

当天洪流席卷而来的时候,杜洛周等人反应快、躲避及时,这才侥幸捡了一条命。他们为了躲避敌军,便沿着武列水南下,路上倒是救了不少被大水冲到岸边的士兵;最后一统计,还剩八百多人。

之后横渡武列水,向安乐郡三会城方向进军,直到前天方才抵达此处,只不过杜洛周等人已经得知卫铉挥师东进,不敢冒然前去三会城,而是派人打探军情。如果三会城还有杜千秋之手,他们立刻前去会合;如果城池沦陷,那也只能另谋出路了。

此刻的杜洛周等人面色阴郁,相顾无言。

就在众人各有所思之际,眼前光线一暗,只见身材高大的高敖曹出现在门外。高敖曹拱手一礼:“大都督、诸位将军,我军斥候刚刚送来最新军情……”

“什么军情?”杜洛周等人一听此话,仿佛“活”过来一般,纷纷用期待的目光看向高敖曹。

“大都督,须卜桓率两万五千精兵出城,向西进军,昨天下午中了敌军埋伏,全军覆没……”高敖曹看了面色阴沉的杜洛周一眼,接着说道:“敌将尧雄窥得时机,昨天戌时初忽然杀入城池,留守三会城的杜千秋将军毫无防范,连城门都没有关闭,导致敌军五千骑直接杀到城主府。据说,三会城也已沦陷。”

“废物。杜千秋是废物、须卜桓也是废物。”杜洛周面色一白,怒而起身;他心中固然有了最坏的打算,然而面对这样的结果,仍然气得七窍生烟,无法接受。

贺六浑、尉景、娄昭不动专用色,心里也没有多少想法。他们尝过卫铉的恐怖之处,根本不相信杜千秋能够抵御卫铉。

对于这样的结果,三人早有预料。最关键的是他们家眷尽皆改头换面生活在晋阳,卫铉就算拿下三会城,自己的家眷也不受影响。所以他们没有太大波动。

杜洛周发了一通脾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红着双眼问道:“三会城沦陷,安州再无我等立足之地,诸位认为我等应当如何?”

“正如大都督所言,安州再无我等立足之地,当尽快抽身。”封隆之说道:“南方的平州既有葛荣,又有李神,而卫铉下一步肯定是挥师南下,然后和李神联手剿杀葛荣。故而平州也非良地,依卑职之见,当撤往营州。”

“营州不受战火荼毒,大都督若能提前部署,再令平州刺史任褒、平州司马朱昌符引军会合,我等仍有数万大军可用。”

“至于卫铉和李神的锋芒,便由平州的葛荣抵御好了。就算葛荣守不住平州,却也可以帮助大都督消耗数万敌军。若是葛荣能够抵御两路大军,那是最好不过了;若是不能,我们也没有任何损失。”

说到这里,封隆之又道:“大都督,卫铉初来乍到,还没有完全掌控安乐郡,我等应当及时撤退。要是等到卫铉彻底掌控全境,到时怕是不好走了。”

杜洛周此时此刻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他也是个干脆的人,仅只沉吟半晌,便说道:“祖裔说得对,我们立刻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前往营州!”

想了想,又对大家说道:“我们沿着濡水向南行军,过了卢龙塞,直奔营州。”

半个时辰后,杜洛周的军队疾速行军,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向卢龙塞进发。将领们尽皆沉默不言,阴沉着脸跟在队伍旁边,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不甘和愤恨之色。

杜洛周也没有说话,他偶尔抬头回望,心里情绪起伏不定,久久难以平息。

他虽然没有一句话提及自己的家小,可是作为丈夫、父亲,又如何不担心呢?然而现在,他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

洛阳山水胜景,以龙门为最。

龙门山色自古以来即是洛阳八景之一。这里巍峨壮观、亭台楼阁、禅寺遍布。山下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行船往来穿梭,形成了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胡太后一直喜欢这里的景致,宣光政变之前的每一年都要前来小住一段时间,而且京城离龙门山不远,两者有笔直官道连接,即便是有大事发生,她也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处理。

然而胡太后被幽禁多年、再次复出之后,魏朝已经江河日下,内忧外患,她当然没有游山玩水的心情了。

近来形势大好,洛阳又是异常闷热,胡太后偶动游兴,率领王公大臣前来龙门避暑。不过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她主要还是会见龙门山诸寺的德高望众的佛门大能,希望他们支持自己清除佛门败类。

午后,阳光明媚;胡太后站在观景台上,远眺北方的洛阳城。她身着武服,做男装装束,然而男装也掩饰不了美好妖娆的身姿。

胡太后有国色天香的美丽容颜、有精致完美的五官、有白皙娇嫩的肌肤、有曲线玲珑的身材……诸多完美搭配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无暇、朱颜玉润、魅惑众生的绝世“祸水”。如果不是狂野的山风拂动着他的袍袂、拂动她的发丝,她简直就像杵在那儿的一尊完美雕塑。

侧后方,中书令郑俨得双眼都直了。

郑俨明白自己除了长相以外,几乎一无是处,今日的地位全部是胡太后破格恩赐,所以一直尽心尽力。然而胡太后从去年夏天开始,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没有在私底下“接见”他和徐纥了。便是御史中尉郦道元铲除他们的嫡系势力,她也不再包庇,俨然就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郑俨异常惶恐,他觉得“年老色衰”的自己既然不再受宠,那便搜集美少年,送入皇宫。然而胡太后见都不见,直接打杀。

说到底,郑俨根本不理解胡太后。胡太后在意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力,郑俨和徐纥只不过是兴之所致的玩物罢了。与执宰天下的大权相比,他们连一颗尘埃都不是。

“陛下,诸寺接下您的帖子,他们说明日阖寺前往石窟寺。听您讲解经义。”女侍中常山公主来报。

这一次,胡太后是用个人名义向诸寺高僧下帖,然而她的身份摆在这儿,谁敢忽视“胡仙真”?

胡太后听罢,如释重负,一双凤眸却露出一抹揶揄之色,以自己可闻的声音低语道:“德高望众的高僧也不过如此,”

说罢,意味深长的向常山公主说道:“常山,下去准备好‘法会’用物。”

“微臣遵命。”常山公主应声离开。

“陛下……”郑俨借机说话。

胡太后凤眸一闪,温言道:“中书令,你去协助常山公主吧。”

“微臣遵命。”郑俨大喜过望,兴高采烈的离开了。他终于有事可做了。

望着他的背影,胡太后秀眉深锁,双眸竟然露出厌恶之色。过了一会儿,又将目光看向北方的洛阳城。

“陛下,”一名禁军幢主来报,他双手高高捧着一封书信,说道:“颍阳县主、侍诏元季聪送来一封急信。”

胡太后上前接过书信,她打开书信观看一遍,脸色一下变了。

这是元季聪和元孚联名的书信,上面除了述说卫铉功绩,还提到萧梁阴谋。

胡太后身在局中,是局中人,有些事情看不透。她一直以为针对元彝和李神、元孚、杨津、萧宝夤等人的流言蜚语乃是内部争斗。然而此时受到元季聪、元孚启发,再按照信中内容一一印证,蓦然发现京城内的流言果真有萧梁影子。

一想到萧梁蠢蠢欲动、暗中作怪,胡太后再也没有心情欣赏山水了,她向常山公主令道:“常山,你立刻让王公大臣来此见朕。”

“喏。”常山公主也不问什么,脚步匆匆的离开了。

胡太后目光看向南方,喃喃道:“萧菩萨,你想多了。”

萧梁皇帝萧衍是佛教虔诚信徒,他一心侍佛,不但动用国库修建无数寺庙,甚至连军民死活、国事都不怎么放在心上,故而被魏朝上下戏称为“萧菩萨”。

不过胡太后从来没有不敢小觑萧衍,因为萧梁在萧衍治理下,其内部上下一心、钱粮丰足、国力鼎盛。

萧梁名臣名将辈出,很多能力出众的王公大臣、名帅宿将都是枕戈达旦;他们做梦都想北伐魏朝。要是萧梁出兵北伐,此时的魏朝还真有些吃不消。

胡太后回想魏朝国力,又想了想朝中诸将,忽然发现除了李神轨,好像无人能用。而淮水防线主帅元延明需要防御地方太多、防线太长;要是敌军全面来犯,光他一人根本应付不过来。

蓦然,胡太后脑海忽然闪现出一张阳光英俊的面容。心道“河北战事即将结束,李神和元彝足以震慑、平定叛军,也许可以将卫铉调来。”

想到这儿,胡太后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想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