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家族大计(1 / 1)

加入書籤

卫铉与诸位叔、伯、姑叙完别情,眼见时间尚早,前往偏堂处理积压的公务,一口气批阅了几十多封公文,

约莫两个时辰,忽然看到卫地从京城发来的书信,信上主要说“朝廷的武举办得虎头蛇尾,凡参与者皆授军职,另外又扩军六万五。然新军新募,不堪大用,虽说可以训练成精锐,可是朝廷尽管清查司州境内的野寺之后,处于有钱无粮的窘境。”

这年头,人们在意的是最实用的布帛、粮食等物,金银铜钱既不能填肚子,又不能御寒,一般人家和普通士兵都不在意这些。

朝廷缺少最关键的粮食,就没法训练、没法打仗,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大道理。胡太后此前利用郦道元搜集而来的罪证,让达官贵人、名门勋贵出了大笔钱粮赎罪,可是得到的多,花费也多;其中四成用在河北、关中、淮水防线的军事开支之上,另外六成全部花在朝官、司州官员身上。

朝堂和司州各郡冗官遍布都是,大小官员逾四万;此外还有吃干饭的宫廷奴婢、皇亲国戚、爵官、勋官、文武散官、命妇;累计起来,朝廷少说也要供养十五万人,而且这些人个个都拿高俸禄。再加上朝廷凡事讲排场,节假日、祭祀又多,偶尔还要赈济灾民、收拢人心,所以开销异常庞大。

卫铉穿越前有些疑惑,王朝末年的帝王明明控制不少地盘和人口,甚至比最大的地方军阀还要多得多,但是那个阶段的帝王和朝廷为什么总是没有钱粮可用呢?原因就在于此。

如果你狠下心来裁减冗官冗吏、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利益受损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姓、名门勋贵绝不答应,他们会想出各种办法劝阻;实在不行,直接换个听话的人当皇帝。

王朝末年的帝王大权旁落,沦为大臣的傀儡,最终沦为腐朽王朝坍塌的替死鬼、历史罪人。比较典型是史上陈后主陈叔宝,他登基之初想要有一番作为,颁布了很多高瞻远瞩、利国利民的政策,甚至被之后的隋唐沿用;可当时所下政令根本走出不了京城,于是他干脆躺平了。

胡太后肯定意识到朝廷存在的问题,肯定想裁减冗官冗吏、削减开支,然后将省出来的钱粮编练十几万精兵,可她不敢。若是强行为之,最先完蛋的就是她。

创立不久的新军的撇开了皇亲国亲戚、勋贵世家,九成以上军官皆是出自寒门、庶民、军户、布衣、牧户、佃户,可见胡太后打算组建一支听命于己、较为纯粹的军队。

如果不出卫铉所料,此军主要作用是刀刃向肉,为革故鼎新、除旧布新保驾护航。但是朝廷现在缺粮,此军能不能维系下去都是问题,想要让它变化精锐,又是何其之难?

眼见天色已暗,卫铉便去了正堂。

今晚家里很热闹,族学里的一百多个孩子都在,前院传来叽叽喳喳的笑闹声,接着是噼里啪啦的脚步声、孩子们叫嚷声;在阵阵嬉闹声中,隐隐还有“哇哇”哭泣声。

孩子太多,打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卫铉任由这帮可爱的小猴子玩耍、爬柱。自己则是走向了一旁的膳堂。

宽敞的膳堂之内整整齐齐的摆了二十张火锅桌,除了忙碌的厨娘、侍女,其他人都还没有来,卫铉索性来到外面看孩童们玩耍。

“师兄、师兄。”躲在一丛山茶花下柳问心看到卫铉,小跑着冲向卫铉。

卫铉将汗涔涔、热乎乎的问心抱了起来,忍不住伸手捏了捏那水嫩的小脸蛋,一脸笑容的问道:“满头是汗,你们玩什么呢?”

问心天真无邪的说道:“我们十个打仗,我当观主师兄,她们是反贼,我躲树下偷袭和消灭了八路大军,只有‘杜洛周’跑到‘百姓’里头。我正想去找,师兄就来了。”

卫铉大乐:“你们课后都在打仗么?”

“是啊!除了练武就是打仗了。”问心道:“阿娘、紫烟师姐有时候带我们出城去打,她们是两军大元帅,女英娘子、芷兰娘子、月华娘子她们当军师。”

“哈哈。改天我带你们去打。”卫铉开怀大笑。

尔朱英娥等人从远处走来,正好听到卫铉的话,她颇为无奈的说道:“阿郎,我们闹着玩呢,你就别瞎掺合了。”

“这可不是闹着玩。”卫铉说道:“寓教于乐是极为高明的教育方式,远比读死书、强行灌输效果好,值得发扬。”

问心在卫铉怀里扭来扭去,撒娇道:“师兄,我们都想骑马,可是阿娘她们老说我们小,不让骑。你能不能说服她们?”

“娘子,他们不小了,这个年纪很适合学习骑术。你像问心这么大的时候,恐怕早就纵马驰骋了。”卫铉向尔朱英娥说完,朝着问心说道:“改天我带你们去长子县骑马,那边有牧场、有很多马。”

原属朝廷的长子军马场早已荒废,卫铉又将它经营起来,以前缴获的战马、良马,如今都养在长子军马场。

军马场的马匹是的“户籍”的,都是按照传统在马屁股上烙下印记,然后给它们编成册子,并且记好每匹马的岁数、毛色等等基本情况。但是中原王朝的军马没有登记血统的习惯,而此时的欧洲还是原始、野蛮时代,恐怕连军马的概念都没有,更别谈完善的马政体系了,然而他们后来居上,从十七世纪便登记马匹血统,如此一代代配对、培育,开始不断的涌现出很多良马宝马。

卫铉不清楚中原王朝为何没有给军马编写族谱,你们都在马屁股上烙下编号了,登记一下族谱无非就是顺手为之之事。不过长子军马场也这么搞了,然后挑选综合性能出众的良好进行配对、培育,期望培育出优秀马种。

当然不能指望一匹马同时具备耐力好、耐高寒、速度快、爆发力强诸多优点,那不现实。但是骑兵一般都有辅马,以后可以专门用耐粗饲、耐力好的马匹赶路;用爆发力强的马匹冲锋陷阵……

蒙古马就适合长途赶路。它们个头不高、力量不算强、身躯粗壮、四肢有力,具备了吃苦耐劳、不畏严寒、生命力顽强的优点,就算给它们吃再粗糙的马料,也能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蒙元西征之时,便是依仗蒙古马惊人耐力和毅力转战数千里,从而取得一场场大胜。

至于有河曲马血统的,则是比较适合冲锋陷阵。河曲马是汉武帝培养出来的战马,它们高大力足、爆发力强,却吃不了苦、耐不了寒,史上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征讨匈奴时,无数河曲马就是在恶劣天气中死亡,以至于汉朝后来无马可用,只能给李陵步卒。

要是将这两种/马的后代培育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骑兵交相使用之时,行军速度定然比现在快、冲锋定然比现在强。

“明日可以去长子县么?”问心有些迫不及待了。

卫铉笑着说道:“我有很多军政事务要处理,明日肯定不行。我让人挑匹马驹送给你。”

聚拢而来的孩子们非常羡慕,纷纷嚷着要马驹。卫铉全都答应了。

尔朱英娥她们在一旁好笑的看着,此时的卫铉没有行台都督的威严、没有战场上的冷酷,就像是溺爱孩子的孩子王。

尔朱英娥知道卫铉没有家族可傍,只能培养这些孤儿。等到他们长大成材,便是卫家最忠诚、最可靠的力量。

能不能成材,就看十多年之后了。好在阿郎年轻、等得起,十多年之后也不过三十多岁,这期间可以精心呵护他们每一天。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随着石忠、刘朝、徐义、姜衍匆匆归来,家宴正式开启。

今天是卫铉凯旋归来之日,该说的已经向长辈们说了,宴会之上不谈公事,只聊家常。

一场家宴持续半个多时辰,时间还早,男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女人则是窃窃私语。

卫铉看着跑来跑去的孩子们,对长辈、师兄们说道:“以前家底有限,不能收养更多孩子。如今也勉强算是家大业大,我想再收一百名较有天赋的孩子,最好是6到8岁的孤儿,然后集中培养。如果一百人之中出现一个州郡之才、一个军主之才,我便心满意足了。”

郡学、县学、乡学是为上党势力养士,族学则是为卫家养士,两者性质相同,却又有区别。这些学子、孩子今后一旦成才,不但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亦能让自己对士族和将门的依赖大为降低。

众人明白卫铉养士的深意,梁伦主动揽下任务:“此事交给我和郭师弟,我们明天去灾民营看看。”

正要再说些什么,却见卫天匆匆忙忙的走了进来,他与大家打了声招呼,然后来到卫铉身前,低声道:“主公,阿史那土门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入市之时竟然趁乱消失了。”

“蛮警觉的嘛。你们有没有惊动那支商队?”卫铉没有责怪卫天,因为神武军本来就不擅长追踪、藏匿,当时要是姜衍在,他也不会将此任务交给卫天。

“我们看不到阿史那土门,便把行动取消了。”卫天说道:“他应该躲在某个地方观望,只要商队平安无事,便会出来。就算没有在城内出现,但我们可以派人紧跟那支商队,直到他出现为止。”

“考虑得很周全。”卫铉想了想,对着姜衍说道:“姜师兄,卫天有个任务需要斥候军配合,而且用时有可能比较长。你要扩建斥候军,抽不出时间来磨,就让卫雷带一支斥候配合卫天。”

“遵命。”姜衍、卫天二人很有眼色地告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