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为君解忧(1 / 1)
一行人临近皇家圈禁的园地,遇到了很多觅食动物,卫铉一箭一个、一箭一只。
胡太后默默地的跟随观看,当她见到卫铉一箭矢从野猪的头颅穿出了猪屁股,终于忍不住道:“喂死人,我觉得你不应该和我学箭术,我教不了你。”
“怎么一个个都这样说?究竟谁能教我?”卫铉不解。
“你自己呀。”胡太后忽然觉得卫铉很笨,这家伙的箭术十分霸道,其实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可他坐拥宝山而不自知。
想了想道:“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箭道,今后不用学别人的,只管这么射就行了。”
卫铉将信将疑:“真的?”
“当然。”胡太后认真的说道:“我的九星连珠箭虽然精妙,可是九箭之后也无法射死这头大野猪。你却一箭将它透体而过,所以你完全没有必要学习花里胡哨的技巧。”
“一力降十会、一箭破万法?”卫铉顿时豁然开朗。
是啊,既然能够一箭射死对手,又何必用第二、第三、第四……箭。
“对,就是这个意思。”胡太后向随行的武婢问道:“河东王猎了多少猎物?”
“陛下,河东王猎了一头野猪、七头鹿、十五只山羊、十五只野鸡、二十七只长得‘像’是鸳鸯的野鸭。”一名女校尉回道。
“这里景致不错,生火烹食。”胡太后很是享受狩猎、野炊的过程。武婢们这一次也是带了锅瓢碗盏、木炭、酒水、佐料等物。
随着胡太后一声令下,大家熟练的各行其事。有人架锅烧水,有人剥洗猎物、有人支起烧烤架。
不大一会工夫,雪地里炊烟袅袅,香气缭绕。
在武婢们忙碌的同时,胡太后和卫铉坐在一堆炭火边烤火,胡太后道:“河东王,李神来信,他说可以在今年夏天歼灭杜洛周、葛荣,收复营州。你刚从河北回来不久,你认为李神做得到吗?”
“难。”卫铉说道:“李大都督有那本事,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从敌我双方的兵力、士气来说,他也能歼灭叛军、收复营州。然而李大都督有一个最为致命的弱点。”
胡太后大为动容:“什么弱点?”
卫铉说道:“李大都督才华横溢,称得上是当世名将。可他性子太过软弱,做事优柔寡断、不够干脆,更没有主帅应有的魄力。他是镇不住各路大军的。”
“您知道我是怎么离开河北的么?您的圣命是一个原因,但主要还是李大都督麾下各军将领容不下我。他们没有斩杀敌酋的大功,又怕我独占大功。故而逼迫李大都督出面让我离开河北。我们在谈论的时候,我就收到您的旨意了,只好率军返回上党。”
“旨意抵达平州之前,李大都督明知两军联手,就能很快斩杀杜洛周、葛荣,收复营州,甚至他本人也是这么想的。可他还是承受不住麾下领的压力,不得不出面与我协商。就他这种受部下挟持的软性子,是压制不住那些桀骜了驯的将领的。”
“如今刚刚收复平州不久,全军上下正处于热血沸腾的时候。将领们为了大功,可以听从李大都督的号令。可一旦李大都督久久攻克不了临榆关,或是采用对峙的方式消耗叛军粮草、士气,那些将领一定跳出来反对,然后不遵将令,各行其事。”
“这对一支大军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看了面沉似的胡太后一眼,卫铉继续说道:“说句不好听的实话,李大都督最多只能指挥四万大军,这个数目以内,他得心应手、如臂使指;要是超出这个数目,就会手忙脚乱、力不从心。人多对他来说,非但没有好处,反而成为最大的累赘和掣肘。”
胡太后默然思索。她不是很了解李神的性子,但是李神兵力少的时候,一路猛如虎;自己派兵增援之后,反而一塌糊涂,三番五次落入险境,要不是卫铉太猛、接二连三的迫使葛荣改变战术,只怕李神现在都亡了。
可见兵多对于李神不仅不好事,反而大有害处。
一念及此,胡太后问道:“叛军呢,又是什么情况?”
卫铉道:“叛军的处境也不是很好,不过我个办法让叛军内讧。”
胡太后双眸一亮:“什么办法?”
卫铉说道:“叛军由两支势力构成,杜洛周作为主人,他惟恐葛荣在自己的地盘之内壮大成患,反客为主,是故加以掣肘;葛荣不甘沦为对方附庸,想方设法吞并杜洛周的势力,这便导致两者矛盾重重,将领之间甚至都刀兵相向了。因王师逼得太紧,双方这才同心协力,一致对外。两者此时都挤在狭小的营州之内,若王师攻势放缓,没有外部压力的叛军为了争夺独一无二的权力,必然爆发冲突。如果两者反目成仇,不管谁是最后的赢家,叛军都是伤筋动骨、实力大减、军心涣散。”
胡太后心头有了决定,脸上也现出一抹笑意,道:“李神指挥不了那么大军,我便消减兵。既能给叛军创造内讧‘良机’,也能减轻李神负担、减少财政压力。”
卫铉恭维了一句:“陛下英明。”
胡太后盯着火红的炭火,冷风吹得她鬓发缭乱。炭火燃得旺旺的,香炭被冷风吹得忽明忽暗,不断发出“剥剥”的轻响。
卫铉见她想着什么,也不打扰,起身走向忙碌的宫女、武婢,看到可爱的元季明刚刚腌好几只野鸡、几只明明是鸳鸯的“野鸭”。看样子是打算用烤。
他挽起袖子,把蘑菇、蒜末、姜沫、葱白放进鸡鸭的肚子,再用准备好的干荷叶包好野鸡、“野鸭”,并且用草绳绑牢。
“河东王,你也会下厨么?”元季明悄声问道,“君子远庖厨”在魏朝还没有被曲解,男人下厨也是常有的事情,只是她没有想到号称本朝冠军侯的卫铉也会。
“会啊,你阿姊都说好。”卫铉言罢,拿起小锄挖出很多黄泥,用融化的雪水和泥,裹上绑好的鸡鸭,然后把一团团泥坨坨丢进火堆之中。
元明玉以怀疑的眼神看着卫铉:“河东王,这玩意能吃么?”
“当然能吃。”卫铉笑着说道:“这是叫化鸡、叫化鸭,据说源于乞索儿,他们四处行乞,一些乞索儿看到鸡鸭就偷,他们把鸡鸭的头往翅膀下一塞,保管鸡鸭一声不叫。之后挟着鸡鸭就走,到一个没人的地方,用黄泥鸡鸭身上一糊,然后收集木柴树叶生火去烤,过了约有一顿饭时间,再敲开泥坨坨,就可以吃到美味的‘叫化鸡’、‘叫化鸭’了。”
元季明睁大了眼睛:“不杀?”
卫铉一边洗手、一边回答:“不杀。”
元季明眼睛睁得更大了:“不褪毛?”
卫铉道:“不褪毛。”
婉儿道:“不洗?”
卫铉道:“没时间。”
元季明道:“那肚子里的东西呢?”
卫铉道:“当然一起烤在里边了。”
元季明直撇嘴,嫌弃道:“脏死了。”
卫铉笑道:“怕脏的就不是合格的乞索儿了。”
这一番对答,让观看女孩都是哄然大笑。
“我这是变了样的叫化鸡、叫化鸭,它们有荷叶包裹,是不会脏的。一旦被烤熟,蘑菇、葱、姜、蒜的香味就会融入鸡鸭每寸肉。包你吃了还想吃。”
卫铉说完,看向案板上剥洗干净的野猪、山羊、鹿。瞧女孩的架势,是打算直接丢进那几口沸腾的大锅炖煮。
这也不怪她们,毕竟现在是个美食荒漠的时期。卫铉见佐料较全,便挑出几只肉质比较松的羊、鹿,做了一大锅红烧肉、一大锅卤肉。
至于别的,任由女孩们拿去炖、拿去烤。
“好香!想不到河东王还会下厨?”胡太后走过来观看卫铉翻炒那一大锅红烧肉。
“技多不压身,凡事懂一点没坏处。”卫铉头也不回的说道:“我与您说,我的厨艺在上党行台是出了名的。到了告老还乡的时候,我打算开一家酒楼,自己当主厨。”
胡太后见他小小年纪,居然扯到“告老还乡”,啼笑皆非道:“你才多大啊,竟然考虑到告老还乡了?”
“太后,我是个道士,崇尚清静自由,对权势没有太大追求,若非迫不得已,也不会步入仕途。”卫铉随意道。
胡太后知道卫铉是道士出身,她也不在意对方是不是真对仕途没有追求,顺势道:“本朝内忧外患、有钱缺粮,正是用人之际,你是本朝最年轻的帅才,你想清静无为、修道成仙,怕是还不行。”
“河东王足智多谋,你有没有办法解决粮食之忧?”
卫铉盖了锅盖,向胡太后说道:“我朝缺粮,可是萧梁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各地大熟,根本不缺粮草,可战马不一样。战马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而我朝各地马场有的是战马,朝中要员就没想过以马换粮么?”
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让胡太后猝不及防,她开口道:“众所周知,战马是最重要的军资,要是萧梁有了充足的战马,岂非如虎添翼?”
卫铉说道:“太后,战马和骑兵是两回事,一个善骑骑兵是从小培养起来的,若无数年之功,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骑兵。据我所知,萧梁除了贵族子弟、军中将领,士兵普遍不会骑马,我们就算送给萧梁十万匹战马,他们在五六年之内也无法组建出十万铁骑。即便强行组建骑兵,那也只是骑着马的步卒,在马背之上,其战斗力不增反降。”
胡太后善骑,知道骑兵很多很难培养,不是骑马就能成为骑兵,不过想到魏朝糟糕的情况,她不敢冒这个险:“此法不行。还有没有别的法子?”
“战马不能给,那就出钱买。”卫铉说道:“我建议太后派忠心可信之人组建一个粮行,令其与萧梁大端接洽。而洛阳城内有很多萧梁大商。”
“他们的背后要么是名门世家、要么是权贵,而名门世家比普通商人还要没有节操,只能开出足够多的价钱,别说是粮食了,他们连祖宗都能卖。”
“萧梁是好是坏,他们不是很在乎。要是萧梁亡了,他们大不了叩拜另外一个皇帝便是了。毕竟他们已经习惯了。”
“河东王所言极是,此外还有没有别的法子?”胡太后脸上满是兴奋之色,正如卫铉所言:南朝名门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却经历了东晋到刘宋、萧齐、萧梁四朝,他们在眼花缭乱的政权更迭之中,早就习惯了改朝换代。
如今的南朝名门在随波逐流的同时,更加注重家族利益,而萧梁是死是活,几乎不会太过在意。魏朝要是给足利益,他们什么都敢卖。
“还有一个。”卫铉说道。
胡太后催道:“快快说来。”
卫铉说了一个不着边际事:“萧衍是虔诚的佛徒,去年亲自到同泰寺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还下令改年号为大通。而后又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群臣为了赎回他们的‘皇帝菩萨’,只好向佛门损钱一亿。和尚们收下贿赂,向萧衍说了尘缘未了之类的话语,萧衍这才还俗为帝。”
胡太后对于萧衍那个奇葩皇帝,很是无法理解。魏朝为了更好的统治天下,而佛门逆来顺受等等理念又利于他们压榨百姓,这才大力支持佛门,两者之间是相互利用、相互成全的关系。可她根本就不信那一套。然而萧衍不但信了,而且避位为僧,更好笑的是萧梁文武百官为了赎回他们的皇帝,只能花巨资贿赂。
她不知道卫铉为何提到此事,可她知道必有下文,若不然,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提到这种事。
果然不出所料,只听卫铉接着说道:“萧衍信佛是萧梁最大的弱点,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办法就是派出高僧南下交流佛法,然后向萧衍哭穷、化缘,请他出粮资助大魏三千五百万嗷嗷待哺的信徒。”
胡太后看了卫铉一眼,问道:“萧衍固然信佛,可他不傻,你觉得可能吗?”
“多少应该可以弄到一些。不过这不是重点。”卫铉面色一正,继续说道:“重点是佛门在萧梁是太上皇,有着庞大的产业。如果高僧出面和南方佛门买粮,南方佛门又打着赈济同门的名义运粮,边军根本不敢拦。”
“此法与名门通商其实没有多少区别,但胜在安全。两者同时进行的话,很快就有大量南粮北上。”
胡太后听得目瞪口呆之余,也不由抚掌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