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君臣奏对(1 / 1)

加入書籤

成武殿花园中,宛若柳絮的雪花洒过梅树,洒落在花蕊与枝叶之上,红者愈红、白者愈白。

轩亭因烧者炭火,腾腾热气扑打窗棂上,雕花窗格覆上了一层水汽,从外望去,亭内火光摇曳不定。

轩亭之内,卫铉和胡太后相对而坐。

胡太后回到皇宫,又变成大权在手的太后了,她放下手中茶碗,向卫铉说道:“河东王,本以为你不会入京,不曾想你婚后未久,便冒着暴风雪入京觐见,朕很欣赏你这份心。”

卫铉欠身道:“作为臣子,自当先公后私、先国后家。”

“这句话说好,朕也主张先国家、后家国。”胡太后脸上带笑的看着卫铉,一双凤眸却充满意味深长之意,顿了顿,接着说道:“河东王,在你作战之际,弹劾你的奏疏如雪花一般,可知为何?”

卫铉茫然道:“臣不知,请陛下明示。”

卫铉敛去脸上笑容,缓缓地说道:“你解北平之围后,将战利品分发部下、民众、俘虏。有人说河北百姓只知卫都督,而不知朝廷。”

卫铉解释道:“陛下,狡诈的葛荣一面往幽州范阳败退,一面令人坚壁清野,以绝我军粮草,彼时微臣从上党轻装上阵,仅带十天干粮,战至北平城之时,前方有王延年数万大军,西北有贺六浑数万大军,而臣之军队损失无数,早已沦为疲军。诸将大都认为人困马乏、不可战。谋士却认为贼军鼠逃鸟散、斥候亦绝,此若不乘,后必悔之。臣完全赞同他们的意见,决定不给贼军喘息机会,于是向军队、俘虏、民众做出承诺。彼等将士受财物激励,人人争先,这才以疲劳之军击溃王延年,解北平城之围。”

“微臣许下承诺,又要北上燕州,自不能失信于人;否则也不能击溃贺六浑军,逼退杜洛周。还请陛下明察。”

胡太后点了点头,她也知道卫铉得不到朝廷资助,相州长史裴衍也筹集不了多少物资。相州物资未至之际,卫铉已经打了几场大胜。当时的相州物资指望不上,他也只能另寻他法了。

如果把卫铉换成是其他人,一定会引军“就食于民”,败坏朝廷名声,而卫铉没有扰民,改为“夺贼粮于己用”,并且用贼军的物资赈济难民,这就难能可贵了。

她其实对这些并没有太过在意,对杨津、朱岱林的弹劾也不认可。不过该敲打的,还是应当敲打。

她现在更加关心河北的情况:“你在奏疏上说杜洛周、葛荣为满足军队之所需,纵兵洗劫百姓,使原本支持二贼的百姓怨声载道,对贼军恨之入骨。建议朝廷尽派遣良臣干吏恢复民生、惩办不法,你且详细说上一说。”

“陛下,杜洛周占燕、幽、平、安、营五州之时,诛杀口碑败坏的朝廷命官,继而做了很多利民之事,这才得到军民拥护。可是接纳葛荣之后,情况就变了。”卫铉说道:“这是因为杜洛周麾下精锐多数是朝廷边军,他们都比较有节操,能够遵遁法度。葛荣军就不同了,他们全部是一帮目无法纪的乱臣贼子,他们只顾着狠捞一笔,根本不管百姓死活,这些人进入燕州、幽州之后,人人为所欲为,而宇文洛生更是差点把涞源城数十万百姓屠戮一空。”

“百姓不知杜、葛二人的区别,以为两人是一路人。葛荣军的恶劣行为也致使杜洛周名声狼藉,遭到万众唾弃。而这,便是微臣与任城王、李大都督得到百姓支持的根本原因。”

“微臣与任城王、李大都督约束军队,不许士兵残害百姓,以至燕、幽、平、安四州百姓对朝廷心怀好感,朝廷若能派遣良臣干吏主政一方,恢复民生,此之四州比沦陷之前还要忠诚。但是朝廷任命的官员要是一如往常,只怕杜洛周、葛荣亡了,也有他人揭竿而起。”

胡太后垂眸看着火盆,久久不语。须臾长叹一声:“圣人有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朕也明白民心之所重,只是你这种灼人的大实话,朝中数万京官竟无一人说……朕明白怎么做了。”

她明白卫铉说得对,然而朝廷中枢从宣光政变至今的数年之内,已经烂到根子里了。她能使用的力量实在少得可怜,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

燕、幽、平、安四州官员的任命,她要向各方势力妥协。

胡太后想到一事,忽然撇开这个沉重话题,转而道:“杜洛周、葛荣暂时无忧。巴蜀乱事已定,无需在意,可是关中、淮水战事却久久未决。尤其是淮水防线异常漫长,光靠元昭明一人,根本管不过千里防线。朝中诸多要员向朕建议,让你引军南下。朕也有这个打算。河东王你怎么看?”

胡太后今天上午也说过类似的话,而今又带上“朝中诸多要员”,卫铉明白陈元康等人的游说已经起到作用了。他很是果断的拱手表态:“陛下,对于微臣来说,无论去哪里都是一样。只要陛下令下,微臣定然遵从。”

之所以没有主动提出入关平叛,是因为成就秦汉王朝的关中实在太过敏感。

之后,再使钱财就是了。只要钱财到位,朝中要员自然为自己争取关中。

胡太后却不想这么放过他,闻言道:“如果让你选择,你是愿意入关,还是南下主导淮水防线一段?”

此言一出,轩中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这样的选择,卫铉和麾下文武也曾扮演过,卫铉故作思忖片刻,然后行礼道:“陛下,微臣如果有选择余地,定不会前去淮水防线。”

胡太后问道:“却是为何?说是你的理由。”

卫铉苦着脸,一脸尴尬的说道:“微臣曾经差点被淹死,如今特别怕水。”

胡太后闻言愕然,当她看到卫铉一脸恐惧之色,不禁娇笑出声。

魏朝女子不会刻意学游泳,更加别说是胡太后了。可她是个桀骜的异类。小时候有一次失足落水,险些被淹死,若是普通人,恐怕是再也不敢下水了,但是胡太后比较好强,信奉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正是在这种好强的性格驱使之下,她克服恐惧,学会了游泳。

此刻面对惊悚的卫铉,如同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边笑边说道:“正所谓南船北马,你长在北方,怕水也正常。朕以前也怕水,不过克服了。朕相信你也可以。”

言罢,由衷的出声鼓励:“河东王,你是文武双全、足智多谋的大将,今后面对的敌人除了陆上铁骑,还有水师。你应该像朕这样克服心中那份恐惧。”

“谨遵陛下教诲,改日下水试试。”卫铉很是谨慎的说道。

“心理难关最难攻克。你不必刻意尝试、不必急于求成;若是在克服期间在水中喝水,只会加深那份恐惧。”胡太后认真的说道:“你不必急于一时,慢慢来。”

卫铉抱拳应命:“是。”

胡太后见他是“真的怕水”,又想到上党军皆为不善水的北方人,心中有了决定。她也不说端的,只是道:“你回去吧。带你娘子好好享受帝都繁华。”

“喏。”卫铉不知胡太后心思,便行礼告退。

胡太后看了卫铉离开的背影一眼,起身走向一张地图之前,望着河北部幽州、燕州、平州、安州广阔大地,一种激动的豪迈情绪油然而生,自言自语笑道:“不错,战后的四州俨如一张白纸,正是朝廷作画的大好时机。”

。。。。。。。。

离开成武殿偏殿,卫铉在内侍、宫女引领下来,径自向南,路过太极殿、殿前广场;出阊阖门,来到中枢官署所在的宫城。

平时的宫城是最为热闹喧嚣的地方,不过由于今日还是假日,宫城显然格外空旷、寂静,大街之上几乎都不到多少人。

魏朝国事萎靡,江河日下,可胡太后却是个精明的厉害人物。与她相会,卫铉整个上午都有压力,他之所做所言都是怀有目的的。直到走出宫城正南宣阳门,这才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在宣阳门门口与亲卫汇合,一道向卫府所在的崇会里走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