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模型(1 / 1)

加入書籤

会场中心的年轻人就是方陌,由于公孙度学生的身份,他在辽东的行止受到了极大的优待,不论官方还是民间,不论官办工厂,还是商贾工坊,都对方陌敞开了大门,与此同时,怀有考察技术目的的方陌也在此次考察中收获颇丰。

去年,方陌通过试验以及数学模型为火炮研发指明了方向过后,兴趣广泛的他很快便就转移了方向,通过公孙度留下的各类书籍,方陌感觉自己透过那些书本,接触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由工程师,数学家所创造的世界,而这个他心中畅想的新世界的敲门砖,正是他手中的蒸汽机模型。

有了公孙度的大力支持,以及初步模型设计,土垠、襄平冶铁所的大匠们早就将蒸汽机的原型机制造了出来,只不过,据方陌所观察,原型机体积庞大,与其说是蒸汽机械,不如说是依靠着窑炉提供热力的逆鼓风设备,煤炉燃烧产生热量加热锅炉产生蒸汽,随后通过管道利用蒸汽压力推拉偏心轮输出动力。

原型机制作成功只是说明了公孙度提供的理论正确,但由于金属加工工艺的落后,以及机械设计的死板,使得原型机漏气严重,效率也极其低下,功效比极低。

这样的器械不能说没用,只是其功率与其使用的巨大成本相比,显得有些鸡肋。

目前,原型机也只在冶铁所等一些不差钱且需要恒久动力装置的车间中使用,并且这种机械由于金属加工上的误差以及设计上的错误,使得器械故障率极高,泄露的高温蒸汽还容易伤人,使用评价并不高,让冶铁所许多匠人格外怀念老实听话的大黄牛。

考察过所有的蒸汽原型机过后,兴趣大涨的方陌当即便将这类器械的研究任务揽入怀中。

对于蒸汽机械这种创新以及开创性的工作,工部那群空有精巧技艺高超传承的大匠相当乐意让方陌这种年轻人接手,毕竟,对这些大匠来说,他们最喜欢的是听从命令,按照图纸进行制造施工,创新并不是他们所长。

自从将蒸汽机研发任务揽到自己手里过后,方陌便日夜不休的陷入了这种具有巨大前景的器械研发工作当中,

首先,他改良了原型机中老式锅炉,增大了火焰接触面积,为其增添了补水装置,参考而今普及的高炉设计,设计了冷凝水收集装置,以及利用蒸汽余热加热预装水的配件。

此类改良能够将机械运行时需要人工不断添水的器械变成了具有一定自持力的器械,大大缩小了原型机的体积,为将这类机械的移动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方陌通过止回阀等形式对蒸汽与水进行了隔离,然后便是对动力输出装置的飞轮、曲轴等装置的改良,另外,考虑到车间内因为蒸汽压力过大不断发生的蒸汽泄漏事故,他还利用离心力的原理,设计出了史上第一种调速装置。

很快,一台崭新的蒸汽机械诞生于方陌的设计图稿上,这台看似简单的器械,其中涉及到的高精尖技术并非方陌一个人掌握,而是源自幽州、辽东各地大大小小的工坊,可以说,方陌想要完成他心中的理想蒸汽机,必须举国之力。

方陌心中很清楚,这样的器械就算他将前景说的再怎么天花乱坠,也很难让官方下场进行投资,州府当前面临战后重建,灾民安置等难题,是很难对他的项目进行资源倾斜的。

故而,方陌积极参与到了这一次的辽东商贾集会。

会场上,吸引了众多商贾目光的方陌将右手中的模型高高举起,继续道:

“诸位,工业起始于我辽东,可我等皆知,水力工坊之弊端。

辽东苦寒,水力工坊动工时间无法满足工坊生产之需要。有了我手中这类蒸汽机械,今后我辽东工坊,皆不必受限于天时,且其前景远大,不仅可以用于车间工坊,也能将之设置于大车、舟船,使车无马可驰于旷野,船无风可行于四海。”

“蒸汽机?好像听说过.....你们听过吗?”

糜辉作为东海糜家的代言人,同样参与了这场集会,他看向左右相识之人,低声询问道。

坐在糜辉旁边的是一个光头大汉,名叫施发,满脸虬髯,身高体大,看样子是个军汉,一点没有商贾的市侩模样。

可糜辉对其却格外尊敬,不仅因为其看似粗豪的表面下是颗格外精明的心,还因为站在施发背后的乃是数万辽北府兵。

一想起那群不讲道理的府兵军头,就连糜辉也不由连吞口水,现在的他根本不敢小觑这帮穷疯了的军汉,同时他心中也极为好奇,府兵设立不久,在糜辉等人眼中,这些人不过是些军事地主罢了,官府为其免了赋税,分了田亩,这些人便为官府缴纳血税,征战沙场。

明明是一帮没甚底蕴且依靠田亩产出的军汉们,却是糜家在辽东最大的贸易对象,东海的水晶,中原的丝绸、漆器,通过海船、大车,一辆辆的运往玄菟郡,为府兵家庭增添富贵气息。

糜辉很清楚,尚且处于积攒家底阶段的辽东百姓根本消费不起那些商品,故而对府兵消费力暴涨原因就更加好奇了。

近些日子,糜辉通过多方打探,可以确定府兵的暴富原因极有可能与面前这个壮汉有关。

明明天气寒凉,可施发却习惯性的露出光头,此刻正有丝丝白气蒸腾,没来由的让糜辉联想到卤蛋。

施发手里抓着一顶貂皮帽,油光顺滑的皮帽被他在手心随意揉捏,让一旁的糜辉看得皱眉不已,若他看的不错的话,施发手中的那可是上好的貂皮,这种品质的毛皮放在东海等地,价值堪比黄金,可比他身上的皮衣贵重多了,却被眼前的汉子随意把玩,着实有些暴殄天物了。

施发没有在意糜辉的眼神,仔细倾听方陌讲话的他,看向场中方陌的眼神带着惊异:

“唔,这不是那帮工部大匠忙活的东西吗?据说是使君下达的命令,我在煤窑看过这器械,是烧煤炭驱动器械,专用于提水的。听这方陌所讲,还可以用于工坊?听着不错啊,辽东最不缺的就是煤了,若是冬日也能生产,我等能够产出多少物资?唔,这样一来,原料不足又成问题了啊....”

施发说着话正要向旁人搭话,便瞧见糜辉那一脸肉疼的表情,正在揉捏皮帽的动作一顿,极为豪迈的一笑:

“呵呵,我施发自小便是个苦命人,习惯了吃冰卧雪,不习惯这皮帽,戴着憋闷。糜掌柜喜欢这帽子?来人,给糜掌柜拿两顶来,要最好的,上好的紫貂皮。”

“呃.....”

糜辉还未反应过来,手里便多了两顶皮帽,源自手心那顺滑的触感让他一时沉醉。同时他也反应了过来,对施发的身份有所猜测:

“施兄弟是做皮帽生意的?”

“呵呵,幸使君成全,大昌号经营毛皮生意.....”

施发咧嘴一笑,粗大的手指在空中比划:

“辽东以北的皮毛生意,都得经由我大昌号的手,皮裘,皮帽,皮手套,皮包皮鞋皮腰带,经营各类皮具,毛皮成衣,贵重皮货皆可提供.....”

施发侃侃而谈,介绍着他所经营的生意,就差掏出一张名片了。

“嘶....”

糜辉闻言深吸一口凉气,他从面前汉子的语气中听出了一些东西,施发所做的生意乃是明晃晃的垄断,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东洋公司的诞生,只不过他们所涉及的乃是北地特产皮货而已。

他小心的翻开手里的皮帽,从那不起眼的缝边上看到了几个不起眼的小字:大昌号!

接着他很快反应过来,他说穿戴的皮裘,好像就有类似标牌,做功比之南方的精致女红也不遑多让,更为关键的是,糜辉很清楚,这些皮具的加工都是使用器械,效率产出与从前根本无法相比。

想到这里,糜辉深深看了一眼面前之人,为其能力眼光所敬服。

要知道,这时代经营一项生意,很少横跨上下游产业,听施发的意思,所谓的大昌号,不仅垄断了北地皮货的来源,还将利润大头的加工行业抓到了手里,发展出了多元化的皮具加工,这着实让在外行走多年的糜辉刮目相看。

就在糜辉要与面前的施发继续交谈,以便达成徐州皮毛行业上的合作时,会场突然发出一声惊呼:

“动了!动起来了!”

糜辉闻言转头,就见中央的方陌早已将手里的模型放在了桌子上,蜡烛燃烧散发的浓烟扑腾上了屋顶,黄铜构造的器械随着火焰炙烤逐渐发出动静。

咔哒咔哒!

曲轴先是缓慢的转动,随着飞轮的运转,速度越来越快,外接的轮轴因为急速转动而发出阵阵嗡鸣,会场众人眼中,那个小小的模型竟然靠着蜡烛燃烧,真的动了起来。

方陌眼见模型运转成功,心中松了口气的同时,他手中的动作不停,将模型固定在木头小车上后,利用皮带将轮轴接上了小车轮轴。

哒!

随着方陌手指松开,旋转不停的小车犹如挣脱母亲怀抱的婴儿,落地之后缓缓向前运动着。

这台小小的车子顿时吸引了在场众人的目光,他们亲眼看见了一台不经牲畜拉拽而行动的车子,哪怕其体型娇小,也压不住他们心中的震撼。

尽管在日常的工厂运转中,众人已经学会了利用水力、风力来驱动器械,可这还是头一回见到有人利用日常可见的火焰驱动器械。

这便意味着今后工坊可以不再依赖水力,那么也就减少了工坊前期修建水道架设水轮的巨大成本,同样,也就意味着工坊选址不再受到限制,只要有煤炭抵达,便可建设工坊!

在这刹那间,众人就像被人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需要方陌费尽口舌的劝说,众人也知道这台器械的巨大价值!

小车行驶不远便被方陌一把捡起,他麻利地切断动力,拆卸模型,随后将之安装在了一艘舟船模型上。

很快,船尾众人熟悉的螺旋桨亦开始转动起来,方陌弯腰,将舟船模型放到了会场当中专门设置的水槽当中。

毫不意外的,舟船没有依靠风范,船尾卷出一道道细流,推动着船只模型向前行进。

随着水汽消耗,曲轴停止转动,舟船亦停止了前进。

哒!

随着机械运转的嗡鸣消失,会场竟然陷入了一片死寂,众人望着中心的器械,以及操作器械的人,静默无语。

啪!

有人鼓起了掌!

啪啪!啪啪啪!

“彩!!”

接连有人起身,连连鼓掌,到了最后,会场中的所有人都站起身子,为方陌的试验成功而喝彩。

“成品何时能够做出?作价几何?”

“出力多少?能够搭载多少器械?”

“耗煤多少?与黄牛草料相比如何?”

方陌向着四周作揖,随之而来的是一声声询问,众人对他的模型显示出了格外大的热情,经历过手工业向工业转化的这些人并不缺少勇气与财力对工坊进行改造。

“诸位!”

方陌没有立刻回答在场众人的问题,绕着会场行走一圈后,他再度来到中央,向着众人朗声道:

“今后工业乃是趋势,作为工业基础的动力源更是极为重要!当前我等使用自然水道驱动水轮做功,尽管简单易行,可其中成本巨大,且因为水力大小不定,使得器械出力、震动变化,对工坊的器械损害颇大,水力器械的天然劣势,使得工坊的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众人闻言又是一阵掌声,与此前的不假辞色相比,直观让众人见识到蒸汽机作用的方陌话语更有说服力。

有人连连鼓掌,手掌都拍红了,对着左右点头说道:“对!方郎君说的对!我家的工坊便是因为器械出力不定,毁了不少布匹,关键这还是天然缺陷,不能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有思虑深远的人想起辽水上的场景,连连颔首:

“是极,而今辽水之上遍布水轮,已然对两岸的灌溉产生了影响,为民生计,州府绝不会放任水力工坊发展下去.....”

“方郎君说的对!发展蒸汽机不仅是工业趋势,还是我等不得不为之事!”

就在这时,作为商贾中的公孙家族代表的公孙继开口了,他一说话便就吸引了众人目光,只见其站起身,先是对方陌点头示意,接着面向众人朗声说道:

“据州府细作探知,水力工坊的技术已经扩散,南边的袁绍的邺城工坊中就已有了水力工坊的雏形。

若技术扩散约束在北地,对我等来说不算坏事,可关键是,这项技术已然向更为南方的州郡扩散。

这些年沓氏开海,来自南方的商贾增多,窥视水力工坊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不乏有智慧之人明晓水力工坊原理,这些人通过或虏获,或收买的方式将我辽东匠人转运南方,为其做工、研发水力器械。

今年十月,便有航行南方的水手禀报,南方的大江沿岸民间,已经有江中巨轮的传说,应当是水力工坊无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