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反击(1 / 1)

加入書籤

金冠玉簪,锦缎貂裘,环佩叮当。

不大的宅院中,士人们往来其中,彬彬有礼,举手投足间,隐隐有世家之风。

然而,在普通百姓眼中,仿若天上人的士人们,却依然有着常人间的烦恼。

辛评昂着头,手里捏着一块羊脂白玉,踏着四方步,向着大厅行去,四周士人见此皆自觉让出通道,目送这位名士入内。

辛评对四周指点的士人恍若未觉,他的眉头始终皱着,手指无意识的揉捏着玉石,思绪始终陷在当前的河北变局之中。

他所焦虑的,不是别的,正是从前士人们嗤之以鼻,不屑于谈之的钱财问题。

士人,作为此时脱产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的奢华生活,是建立在掌控地方大部分资源,以及剥削广大劳动者的基础之上的。

以往的士人们拥有的资源太多,以至于不需要他们花费心思,就有大把的利益向着他们的手心输送,也让士人们有了不屑于谈利的资本,他们以自身品性高洁为矛,恣意鄙视一心为利的商贾。

而今现实却发生了改变,公孙度的强力入主,以及州牧法令的铁血颁布,让士族掌控地方资源的格局瞬间破裂。

他们,到了不得不谈利、求利的时候了!

毫无疑问,作为此时人们公认的生产资料,农田是士族最为看重的一项资产,为了避免遭受公孙度的打击,士人们壮士断腕,采取了家族内部分田的措施。

这种看似完美的方案,却有着极大隐患,这隐患便是来自分田的士族旁支,这些接手了田土的族人并不情愿将到手的利益拱手让人。

现在主宗的士人还能以族长的名义发号施令让旁支上缴利益,可这样的局面注定不会长久。毕竟,按照法理,田亩主人除了纳税征粮外,剩余的收成都归田产主人之手。

名不正则言不顺,辛评深知家族血亲的牵扯终究比不过现实的利益衡量。

行走间辛评抬头,发现面前的大厅样式与从前所见迥然不同,面前的建筑虽然外观与从前的相类,可由于大量使用了水泥以及木材预制件,显得更为宽阔,空间的拓宽,给人一种大气之感。

大厅的门口有几个持刀武士守卫,不让闲杂人等入内,辛评透过敞开的窗户,能看到胞弟辛毗一脸谄媚的对着田丰说些什么。

“哼!”

望见辛毗的身影,辛评不禁冷哼一声,他对这个膝盖柔软的胞弟很是不屑,两人的脾性不和,政见也相左,此次变局后,两人干脆就此各自分家别过。

与辛评的自我矜持不同,辛毗能够毫无心理障碍的加入到公孙度的幕府僚属当中去,哪怕有人讽刺其人谄媚,没有士人的风骨。

虽然在外时辛评对辛毗十分不屑,可在心底,辛评对辛毗的作为还是表示赞赏的。

按照辛家早先的安排,为了分散投资,减少风险,辛评、辛毗二人应当分道扬镳,辛评誓死追随袁绍,哪怕身死,也要留下忠诚的身后名。

只是,令辛评感到可惜的是,袁绍败亡的速度太快了些,战场的变化也太过剧烈,还未等他们反应过来,幽州大兵便将他们打包俘虏,以至于让辛评等死忠臣子失去了留名机会。

那时候的辛评、审配等人尽管身在俘虏营,可仍旧挂念着袁绍残余势力,他们渴望袁绍几子奋发图强,以让他们的忠诚有效忠对象。

然而,现实的发展却远超众人想象,袁谭被徐荣干脆利落的阵斩,袁家剩余的势力也随着公孙度超出常人的进军被一一剪除。

效忠的袁氏迅速覆灭,这让那些怀有一腔热血的士人们如同被泼了盆冷水一般迅速冷静了下来,开始试图在而今的河北寻找新的立足之地。

辛评便是如此,即便他心中对公孙度有一万个不满意,可其人一诺千金的品性,敢于放任他们这些袁氏残余士人活动的度量却让辛评极为佩服。

卫兵认识辛评,当即躬身行礼,口称辛公,招呼卫兵开门。

“元皓兄!”

“仲治兄!”

辛评先与田丰行礼,继而向着在场其他人一一作揖。

待与众人一番寒暄下来,辛评随意找了个座位安静落座,倾听着主持者田丰的讲话,如今日这般的士人聚会,他已经历多次,知晓众人聚会的目的,简略下来不过是为了权、利二字罢了。

田丰作为公孙度帐下河北士人领袖,对在场的士人是有着极大吸引力的。

不论如何,在公孙度取得绝大战略优势的今日,士人们都清楚公孙度的实力有多恐怖,其人建立新朝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河北初定,清河、平原等地,尚有大批官位空缺.....各家或有才俊子弟,可向主公荐举。”

在场许多一脸愁容的士人闻言顿时眼睛放光,士人最为清楚权力的重要性,以往在大汉统治下,士人可以笑傲朝廷,因为他们的实力让他们可以超脱朝廷。

现在却不同,脱离了袁绍政治集团,当前的他们是最为脆弱的阶段,若非公孙度还算矜持,并没有什么起大案的想法,不然他们有一个是一个的都得下去陪袁绍。

所以,众人对田丰放出来的那些从前看不上眼的官职都十分重视,不仅言语上表示了支持,为了其中的重要职位,有几人甚至开始了肢体冲突。

场面有些混乱,而辛评却坐在角落里,冷漠的看着眼前这滑稽一幕,心中却古井无波。

“来!喝一杯。”

忽地,耳旁传来一声带着醉意的呼和,这声音里带着慵懒,光是倾听,辛评便有了躺倒在地的冲动。

“正南兄!?你这,你服散了?”

辛评回头,正巧看到衣衫不整的审配上前,他的腰带不知去向,原本合身的锦袍此刻看着就有些宽松了,头上的发髻随着动作被打散,审配在外人眼里看着颇有些疯癫,其行为多少有些与那些服用五石散的士人类似,辛评却知道这位秉性,不认为他会如此做。

“呵!来,陪我喝一杯!”

审配并未直接回答辛评的问题,而是将一个金杯塞入了辛评手里,倾倒酒壶,给其注满了沉甸甸的酒水。

叮!

伴随金杯的清脆交击,辛评摇头,满脸无奈的仰头饮下杯中酒。

酒的度数有些大,劲道让辛评这样的老饕都有些受不了,喝完之后连忙打个寒颤。

望望左右,因为审配刚才的胡闹,此刻辛评所在的角落,已经人影绝迹,没有人愿与服散之后的审配交流。

“计划只成功了一半,我等派遣到农庄上的子弟并没有花费多少手脚,便轻松瓦解了那些卑贱之人的立场。只是,想不到公孙升济对农庄如此重视,哪怕地方民怨滔天也不在乎!”

摇摇晃晃的审配落座,当他与辛评对视的瞬间,眼睛立即恢复了清明,看了看左右,对辛评轻轻举杯,低声说道。

审配所言的,是一次士族间的秘密反击,公孙度所见的民怨滔天,便是审配等人的影响力所导致的。

对于腐蚀那些从底层提拔出来的,犹如初哥一样的初次掌权者,士族是有着极其丰富经验的。这些底层出身的人,尽管对公孙度怀有深深的敬畏与忠诚,可这些在权势、金钱、女人的腐蚀下,意志都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减,很快便能沦为士族的手中玩物,任凭他们的意愿摆弄。

在这过程中审配发现,越是底层的权力者,其掩藏的欲望就越大,只要稍加挑拨,便能遗祸无穷。虽然这些人在公孙度的影响下,对士族怀着不知名的仇恨情绪,可以审配所察,此类人群心底里却是最为倾慕士族的。

他们变态的迷恋士族的一切,喜欢士族的奢华穿着,喜欢士族的庄园大屋,喜欢士族掌握的诗词歌赋,最为喜欢的,还是士族家中的美丽女子!

这次试探性的反击,让审配的感触颇深,在与辛评的接触时,他或有提及,二人皆有所得。

“嗯,也算不上失败。至少我等证明了,不论公孙度此人如何顽固,他的这些手下,他手下的手下,都还是人,他们都有各自的弱点,很容易被我等所掌控!

哼,从公孙升济发迹后的举措来看,此人对我等士族的偏见极深,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我有预感,此次若非我等投降极快,此刻我等怕是都要在九泉之下相会了。

呵呵,可惜啊,不管公孙升济如何看不起士族,也必须咬着牙与士族合作,不然他连安置州郡官员的人手都凑不齐。

哼哼,果然是边鄙之地发家的,见识短浅!”

辛评颔首,与平常的语气回应,他的嘴唇只是在酒盏边缘试探,以辛辣的酒水刺激着味蕾,缓缓说出自己的想法。

对于辛评的讽刺,审配深以为然,这段平静的日子里,审配以他在河北的威望,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渗透公孙度的下属,也在这过程中对公孙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只是,随着了解加深,属于士族的骄傲让他们对公孙度酒越发鄙视。

当然,让他们感到分外难堪的是,本应骄傲的他们,而今却处在失败者的地位,这让审配这样的士人不得不通过各种方式发泄心中的郁气,服用五石散便是其中之一。

“农庄体系完善,并且涉及广泛。以我等今日处境,应以扩大军事影响力为主。”

顿了片刻,审配想起那一日的惨败,禁不住出言道。

“呼,公孙幕府不同袁氏,我等的影响力有限。而且其人源自幽州,辽地,不缺基层提拔的勇将。我等士族子弟,即便勇武,可在那些便将战场厮杀出来的悍将面前,仍旧不够格!”

辛评叹口气,摇摇头回道。他又何尝不知道军事影响力的重要性,可惜此时的士族说是擅长兵法军争,可放在公孙度这种打老仗的人眼里,全是些架子货,根本不会将军队交予他们之手。

此刻正是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关键阶段,最好的立身之阶便是战功,世家大族此时若能掌控军队,对外取得战功,以他们的政治影响力,能轻易的重复光武老臣的成就。

审配默然,以军队的重要性他们如何重视都不为过,他看着杯盏中的琥珀色酒水良久,最终对着辛评说道:

“实在不行,便让家中子弟从军。从白身做起,以彼辈的学识才能,加上我等的运作,定然能迅速提拔,终有一日成为我等的助力!”

辛评闻言骇然,因为审配说着简单,可现实却十分复杂,即便士族子弟本身才具非凡,可要是以小兵身份进入战场,那便将全部沦为大将手里的耗材,这样的损失,饶是士族都会十分肉疼的。

他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审配,想要知晓其深层次的原因。

“这!何至于此!?”

审配叹了口气,他提起酒壶,给自己满上一杯后,才看向一脸疑惑的辛评:

“时不我待啊,仲治兄可知火器?”

辛评闻言顿了顿,他微眯着双眼,仿佛再度回到当日战场,再次目睹了袁绍冲向天雷的惨烈场面。终于,他深吸口气,看向审配道:

“当然,信都一战,袁公便是死于火器之下,我等谁人不知火器之威?”

辛评饮下大口酒水,摇摇头:

“也不尽然,信都一战,公孙度使用的乃是火炮。以火药作为助推药剂,击发铁丸伤人。仲治兄没发现吗?从当初战场上的昙花一现,到现在火器的驻步列装,幽州的武备正在发生突变,这种有别于弓弩的新式武器诞生,将会改变旧有的一切军事常识。

这,便是我急切希望士族子弟参与其中的原因。我等不能沦为那些落后之人中的一员。哪怕损失惨重,也在所不惜!”

辛评沉默片刻,抬手举杯与审配相碰,惋惜道:

“听闻火器研发,都是幕府工部那帮大匠在做。士族子弟尽管人才辈出,却缺少精通机巧之人,若能够在其中安插人手,说不定将来我等士族,也能掌控火炮这一杀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