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汽车布局!(1 / 1)

加入書籤

祁部长和周部长闻言,脸上的神色都变得无比凝重,他们深知白杨所言非虚,汽车工业的建设,确实是一项吞金巨兽般的工程。

然而,白杨带来的这份报告,所描绘的未来蓝图,又让他们无法割舍。

“白所长,您说得对,资金确实是个大问题。”祁部长沉吟片刻,目光坚定地说道:“但再大的问题,也大不过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我们现在正处在关键时期,敢闯敢试,才能走出一条新路。”

“娄氏贸易公司为国家积累的资金,正是为了这种关键时刻而准备的。我们可以先期投入一部分,作为启动资金。”

周部长也跟着补充道:“人才方面,白所长您不必过于担忧。我们第一机械工业部,虽然底子薄,但也有不少技术骨干和工程师。”

“我们会立刻着手,从全国范围内的相关院校和科研院所,抽调最优秀的人才,组建一个专门的汽车工业研发和生产团队。”

“同时,也要积极向国外派遣学习小组,学习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

他顿了顿,又看向白杨:“至于其他支持,这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会尽快向上面汇报,争取最高层的支持,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最好的环境。”“

白所长,您是这份报告的提出者,也是最了解其中精髓的人。我们希望,您能够继续担任这份宏伟蓝图的总设计师和总负责人,亲自指导汽车工业的起步和发展。”

白杨微微颔首,他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

这份技术体系的复杂性,以及它所蕴含的超前理念,除了他,目前国内没有人能够完全消化和掌控。

“两位领导放心,我义不容辞。”白杨沉声说道:“不过,汽车工业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它涉及到材料、化工、电子、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需要大家的通力协作。”

“我建议,由周老,成立一个高规格的‘汽车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

祁部长和周部长对视一眼,都觉得白杨的提议非常及时和必要。

“白所长说得太对了!”祁部长立刻拍板,“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份报告,加上您的建议,我们立刻上报!”

周部长也补充道:“是的,白所长,您这份报告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层面,它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我们相信,有了这份蓝图,加上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汽车工业,一定能够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接下来的几天,这份凝聚了白杨心血的《汽车工业发展战略报告》以最快的速度呈报到了最高层。

报告中所描绘的宏伟前景,以及白杨提出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世界领先汽车工业体系”的理念,立刻引起了领导的极大重视。

……

在汽车工业的宏大布局紧锣密鼓地展开的同时,白杨的日常工作也并未停歇。

他依然是计算机研究所的所长,是052D项目和高速信息公路项目的总工程师。

多重身份和重任,让他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这天下午,白杨按照约定,准时来到了计算机研究所的会议室,与周培明院士会面,继续商讨高速信息公路的推广应用与经济结合的具体方案。

周培明院士早已等候在那里,见到白杨进来,立刻起身,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白所长,您可算来了!”周培明院士热情地招呼道。

白杨微笑着坐下,示意周培明院士也坐。

白杨打开随身携带的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我这里有一份初步的规划,关于如何将高速信息公路与未来的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构建全国性的信息网络骨干,覆盖主要城市和经济区域;二是推动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例如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三是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四是培育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周培明接过文件,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太好了!白所长,这份规划简直是高屋建瓴,切中要害!”周培明激动地说道,“特别是您提到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这完全是超前的概念!”

白杨笑了笑:“周院士过奖了。这些都只是初步的设想,具体的实施,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

“那是自然!”周培明院士郑重地说道,“白所长,您尽管放手去干,我们计算机研究所,一定会全力支持您的工作!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人才培养,只要您有需要,我们都将倾囊相助!”

两人又就信息公路的技术细节、资金需求、人才缺口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白杨结合系统提供的未来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为周培明提供了许多前瞻性的建议,让周培明茅塞顿开,对信息公路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会议一直持续到傍晚,直到食堂的饭菜都快凉了,两人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讨论。

走出会议室,白杨又去052D项目组的实验室转了一圈。

虽然他现在身兼多职,但对这个承载着国家海军未来希望的项目,他从未放松过关注。

他看到张卫国正带着几名工程师,围着一块复合材料样品,神情专注地进行着测试。

见到白杨进来,张卫国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白所长,您看!”张卫国指着样品,激动地说道,“我们按照您上次的指点,尝试在基体材料中引入了纳米级陶瓷颗粒,并改进了纤维编织工艺,结果……结果材料的韧性和耐高温性能,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初步测试数据,已经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甚至还有超出!”

白杨拿起样品,仔细观察了一下,又看了看测试数据。

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很好,小张。”白杨赞许道,“继续深入研究,争取将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性能发挥到极致。雷达罩的材料问题解决了,052D项目的整体进度就能大大加快。”

“是!白所长,我们一定不负您的期望!”张卫国和他的团队成员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干劲十足。

白杨在实验室里待了一会儿,又解答了几个技术难题,才离开。他知道,052D项目在他的指导下,正稳步向前推进。

……

与此同时,在距离四九城数百公里之外的华东某省,一座老旧的汽车制造厂内,一场关于未来的变革,也正在悄然酝酿。

这家名为“华东汽车制造厂”的国营企业,前身是一家修配厂,后来在国家“大干快上”的号召下,勉强具备了生产简易卡车的能力。

然而,由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管理粗放,生产出来的卡车不仅油耗高,故障率也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极其有限。

厂里效益连年下滑,工人们的工资也常常发不全,士气低迷。

厂长名叫李国强,今年四十七岁,国字脸,身体壮实,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虽然脸上带着岁月的风霜,但眼中依然闪烁着一股不甘和倔强。

他出身贫苦,靠着一股子拼劲和对技术的钻研,从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走上厂长岗位。

他对汽车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也深知自家工厂的困境。

李国强常常在深夜里,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墙上那张已经发黄的全国汽车工业布局图,眉头紧锁。

他梦想着有一天,华东厂也能生产出像国外那样漂亮、耐用的轿车,让老百姓也能开上自己的车。

然而,现实的差距,却让他感到绝望。

就在几天前,一纸文件发到了华东汽车制造厂,文件内容不多,但字字千钧。

那是关于“汽车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的通知,以及一份名为《汽车工业发展战略报告》的简要摘录。

李国强当时拿到文件时,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这些年,各种“指示”和“号召”他见得多了,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

他只是草草地翻阅了一下,直到他看到了报告中关于“引进消化吸收世界最先进汽车技术,打造世界领先汽车工业体系”的字眼,以及后面附带的几张模糊的、像是未来汽车概念图的草稿。

他猛地坐直了身体,戴上老花镜,仔仔细细地阅读起来。

当他看到报告中提及的“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模块化设计”、“高强度钢应用”等一系列闻所未闻的词汇时,他的心跳开始加速。

更让他震惊的是,报告中还提到了一项名为“丰田系列全套技术”的引进计划,虽然没有具体展开,但仅仅是“全套技术”四个字,就足以让他这个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人,感到窒息般的震撼。

“丰田……那可是世界顶级的汽车制造商啊!”李国强喃喃自语,他知道这个名字,但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工厂能与这样的巨头扯上关系,更别说引进他们的“全套技术”了。

他连夜将这份文件带回了家,关上门,打开台灯,开始逐字逐句地研读。

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技术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和理解力。

当他看到报告中关于未来产品线的规划时,从经济型轿车到高端轿车,从轻型商用车到重型卡车,甚至还有新能源汽车的初步设想,李国强激动得全身颤抖。

他仿佛看到了一幅宏伟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那不仅仅是汽车,那是国家的希望,是人民的梦想!

他知道,这意味着国家要动真格的了!

而且,这份技术,这份规划,是如此的超前,如此的详尽。

“这……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啊!”李国强猛地一拍桌子,发出了一声巨响,吓得正在熟睡的妻子都翻了个身。

他兴奋得一夜未眠,脑海中不断回荡着报告中的内容。

他想到了厂里那些老旧的设备,想到了那些技术瓶颈,想到了工人们期盼的眼神。

他知道,如果这份技术真的能落实到他们厂,那华东厂都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天一早,李国强顶着两个黑眼圈,但精神却异常亢奋地来到了厂里。

他立刻召集了厂里的几位副厂长和总工程师,将那份文件郑重地摆在他们面前。

“同志们,都看看这份文件!”李国强声音洪亮,带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激情,“这是下发的最新的指示,也是我们华东厂的未来!”

几位厂领导和总工程师们接过文件,开始传阅。

起初他们也和李国强一样,带着几分怀疑和麻木。

然而,随着他们深入阅读,脸上的表情也逐渐变得凝重,最后是震惊和狂喜。

“厂长!这……这报告里说的都是真的吗?丰田的全套技术?精益生产?模块化设计?”总工程师老王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他也是个技术痴,对国际汽车工业的先进技术一直心怀向往,但苦于没有接触的渠道。

李国强重重地点了点头:“是真的!而且,这份报告是由汽车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兼总工程师白杨同志亲自撰写和推动的!”

“白杨同志,你们可能不熟悉,但他在计算机和军工领域,可是个了不得的天才!他既然敢这么说,那就一定有十足的把握!”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室的窗边,看着厂区里那些忙碌而又带着几分疲惫的工人,眼中充满了希望。

“同志们,我们华东厂,虽然现在落后,但我们有基础,有工人!”李国强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绝不能辜负!从今天起,我们厂的目标,不再是生产勉强能跑的卡车,而是要生产出世界一流的轿车和商用车!”

“这套技术,我们必须吃透,必须消化,必须吸收,最终要创新出我们自己的东西!”他握紧了拳头,语气坚定,“从现在开始,全厂上下,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全力以赴!所有技术人员,都要把这份报告,把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概念,都给我嚼烂了,吃透了!”

李国强的话,像一道闪电,瞬间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激情。

他们都是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人,深知中国汽车工业的落后和困境,也深知这份报告所带来的巨大希望。

“厂长!我们听您的!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努力钻研,把这套技术吃透!”老王第一个表态,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斗志。

其他领导和工程师们也纷纷响应,办公室里充满了激昂的氛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