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又一重大突破(1 / 1)

加入書籤

第二批试点工厂的遴选工作,比第一批更加细致和严格。

他们不仅仅看工厂的设备和生产线,更要与厂长、技术骨干、甚至是一线工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考察和评估,领导小组最终确定了第二批和第三批共五家试点工厂的名单。

加上华东汽车制造厂,总计六家工厂,将成为汽车工业腾飞的先行者。

当这份最终的名单公布时,有人欢喜有人愁。

那些被选中的工厂,自然是欢天喜地,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而那些落选的工厂,则不免有些失落和遗憾。

但白杨在公布名单时,也明确表示,这六家工厂只是第一批,未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引进的深入,还会有更多的机会。

同时,领导小组也将继续关注所有有志于发展汽车工业的企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这份声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落选工厂的失望情绪,也为未来的发展留下了空间。

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六家工厂,无疑是拿到了未来汽车工业的“入场券”,他们的命运,将因此而彻底改变。

而白杨,在完成了这阶段性的任务后,并没有丝毫放松。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技术图纸的消化吸收,生产线的改造,人才的培养,管理模式的变革……每一步都充满荆棘。

但他有信心,因为他看到了李国强和华东汽车厂技术人员们眼中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

有了这份信念,再大的困难,也终将被克服。

在四九城,白杨的办公室里,灯光依旧常常亮到深夜。

他桌上的文件不再只是关于汽车技术,还多了许多关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报告。

他拿起一份关于微处理器研发的报告,仔细阅读着。办公室的灯光映照在他年轻却深邃的脸上,他知道,汽车工业的腾飞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未来,在于更核心、更基础的科技突破。

微处理器,这才是信息时代的基石,是国家工业体系能否实现质变的关键。

这份报告,虽然还停留在理论和初步实验阶段,但白杨已经从中嗅到了变革的气息。

他将报告放在一边,又拿起一份关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趋势的资料,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夜色渐深,四九城万籁俱寂,唯有他的办公室,依然亮着灯,如同这片土地上不熄的希望。

时间进入了金秋十月,四九城的梧桐叶开始泛黄,微凉的秋风吹过街头,带来了收获的季节特有的气息。

汽车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工作,在白杨的推动下,已经进入了有条不紊的执行阶段,六家试点工厂的改造方案陆续上报,技术资料的消化吸收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白杨的重心,也开始逐渐从汽车领域,转向了更广阔的科技前沿。

这天下午,白杨正在办公室里整理一些关于人工智能早期概念的资料,门外传来敲门声。

“请进。”

门被推开,走进来的是第一机械工业部周领导。

他身着一套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喜悦。

“小杨啊,忙着呢?”周领导笑着走进来,语气中带着几分亲切。

白杨立刻起身,迎上前去:“周领导,您怎么有空过来了?快请坐。”

周领导摆了摆手,示意白杨不必客气,在沙发上坐下后,他端起秘书泡好的茶,轻轻抿了一口,才缓缓开口:“我今天过来,是特意向你汇报一个好消息的。”

白杨心头一动,他知道周领导素来稳重,能让他亲自跑一趟,必然是件大事。

“周领导,您请说。”

周领导放下茶杯,目光炯炯地看着白杨:“还记得你去年提交的那份关于全国矿产分布的数据模型预测报告吗?”

白杨点点头,那是他利用前世的经验和这一世所学,结合现有地质资料,通过高精度数据建模推演出来的。

当时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交上去,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反馈。

“当然记得。那份报告,我当时只是根据一些零散的资料和理论推测,做了个大胆的预测。”白杨谦虚地说道。

周领导哈哈一笑,脸上堆满了褶子:“大胆?小杨啊,你这可不是什么大胆预测,简直是神来之笔啊!探测队根据你报告中划定的几个重点区域,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最近陆续传回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激动:“在西北地区,我们又找到了两处大型煤矿,储量惊人!更重要的是,在西南腹地,还发现了一处超大型的石油矿脉!初步估算,其规模甚至可能超过我们现有的一些主力油田!”

白杨闻言,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喜悦。

这无疑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又一重大突破。

能源,是工业发展的血液,这些新发现的矿产资源,将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太好了!这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白杨激动地说道,“有了这些能源储备,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就能更有底气了!”

周领导点点头,感慨道:“是啊,这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现在国家经济建设正是用钱用资源的时候,你这份报告,简直是雪中送炭啊!领导们知道这个消息后,都对你赞不绝口,说你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白杨谦逊地笑了笑:“周领导过奖了,这都是集体的智慧,我只是做了些微薄的工作。”

周领导摆了摆手:“行了,你就别谦虚了。这份功劳,谁也抢不走。”

他站起身,拍了拍白杨的肩膀,“我今天就是来告诉你这个好消息的。你继续忙,我还有个会。”

送走周领导,白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知道,这些矿产的发现,将极大地加速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也为他未来推动的各项高科技项目,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周领导前脚刚走,办公室的门又被敲响了。

这次进来的是无人机项目组的负责人,陈工。

他四十出头,身材精瘦,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白总,您要的自杀式无人机,初样机已经出来了!”陈工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汇报。

白杨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自杀式无人机,这是他早在项目启动之初就提出的概念,与之前用于侦察和运输的大型无人机不同,这种无人机更注重隐蔽性、速度和毁伤能力,是未来战场上的“奇兵”。

“哦?这么快就出来了?”白杨有些惊喜,他知道这个项目技术难度不小,尤其是在制导和小型化方面。

陈工兴奋地搓了搓手:“是的,白总!按照您的要求,我们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采用了最新的复合材料和微型发动机,实现了高隐身、高速度、高精度打击。虽然载荷有限,但用于打击高价值目标,绝对是战场利器!”

白杨站起身,走到陈工面前,仔细询问了几个关键技术细节。

陈工一一作答,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好!好啊!”白杨连说了两个好字,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光听汇报可不行,眼见为实。这样吧,你立刻安排,我们现在就去郊区的靶场,我要亲自看看它的实战效果。”

陈工一愣,随即大喜:“是!白总!我这就去安排!”

白杨想了想,又拿起电话,拨通了周领导的办公室。

“周领导,您还没走远吧?我这边有个新的科研成果,想请您一起去看看,可能会对国防建设有很大帮助。”白杨语气神秘地说道。

周领导那边显然也来了兴趣:“哦?什么成果?听你这么说,我可得去瞧瞧。你在哪儿?”

“我在办公室,您过来,我们一起去郊区靶场。”

不到十分钟,周领导就再次出现在白杨的办公室。他好奇地看着白杨,问道:“小杨啊,你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还搞得这么神秘?”

白杨笑了笑:“周领导,去了您就知道了。绝对让您大开眼界!”

两人随即乘坐一辆吉普车,在陈工的带领下,一路向郊区靶场疾驰而去。

秋日的靶场,空旷而辽阔。几名身穿军装的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靶场中央,树立着一个模拟的碉堡目标,旁边还有几辆废弃的坦克残骸。

白杨和周领导一下车,陈工就迎了上来。

“白总,周领导,一切准备就绪!”陈工敬了个礼,兴奋地说道。

白杨点点头,目光落在不远处一个不起眼的小型发射架上。一个造型科幻、通体呈流线型的无人机静静地停在那里,机身只有一人多高,翼展也不过两米左右,表面涂着一层深灰色的吸波涂料,显得低调而神秘。

周领导走上前去,仔细打量着这架无人机,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小杨啊,这就是你说的成果?这小玩意儿,能有什么用?”

白杨没有直接回答,他看向陈工:“开始吧。”

陈工立刻下达指令。

随着一声低沉的轰鸣,无人机尾部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在发射架的推动下,犹如离弦之箭般,瞬间冲向天空。

它的速度极快,几乎眨眼间就化作了一个小黑点,消失在天际。

周领导有些惊讶,这速度确实不一般。

“目标锁定!”指挥车内传来技术人员的声音。

大屏幕上,无人机以惊人的速度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精准地锁定了靶场中央的碉堡目标。

“进入攻击模式!”

无人机没有减速,反而以更快的速度俯冲而下,如同鹰隼扑食一般,直奔目标。

“轰!”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伴随着冲天的火光和浓烟,碉堡目标瞬间被炸得粉碎,残骸四散飞溅。

周领导和白杨的脸上,都被爆炸的冲击波吹拂着,但两人的表情却截然不同。周领导是震撼,而白杨,则是满意。

“这……这威力!”周领导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幕,他没想到这么小的无人机,竟然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白杨微笑着解释道:“周领导,这就是我们研发的自杀式无人机。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神风’,发现目标后,自身就是弹头,通过高速撞击和内部装药,对目标进行毁灭性打击。”

他指向远处被炸毁的碉堡:“它的隐蔽性极强,雷达反射面积小,速度快,难以被拦截。而且,它的成本远低于传统的导弹,可以实现大规模部署,用于打击敌方的高价值目标,比如雷达站、指挥所、甚至是敌方机场上的飞机,都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周领导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作为军工系统的老兵,立刻明白了这种武器的战略意义。

“太厉害了!小杨啊,你这真是给咱们军队送来了一件大杀器啊!”周领导激动地拍了拍白杨的肩膀,“这东西,必须立刻量产!越多越好!”

白杨点点头:“周领导放心,我们已经做好了量产的准备。这次测试成功,意味着我们可以正式启动生产线了。”

陈工也在一旁激动地说道:“白总,周领导,我们已经规划了三条生产线,一旦全面铺开,月产量可以达到数百架!”

周领导听了,更是喜上眉梢:“好!很好!小杨啊,你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这次无人机实弹测试的成功,无疑给国家国防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白杨也再次证明了他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强大的科研组织能力。

忙活完无人机的事情,回到研究所,天色已近傍晚。白杨处理完一些紧急文件,便感到腹中饥饿。他起身,准备去食堂解决晚餐。

研究所的食堂,虽然不如外面饭店那么讲究,但胜在饭菜可口,而且价格实惠。

白杨端着餐盘,打了几样家常菜,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

刚吃了几口,一个熟悉的身影端着餐盘,有些犹豫地在他对面坐下。

“白总,您也在这儿吃饭啊?”

白杨抬头一看,是他的前助理,小王。

小王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研究所的,跟着白杨干了一年多,踏实肯干,很有灵气。

后来白杨升任总工程师兼办公室主任后,小王也跟着调到了其他部门,听说最近表现不错,应该能提拔了。

但此刻的小王,脸上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沮丧和疲惫,眼中甚至有些红血丝。

“小王啊,好久不见了。怎么,最近工作不顺利?”白杨放下筷子,关切地问道。

小王叹了口气,苦笑着摇了摇头:“白总,别提了。我……我被降职了。”

“降职?”白杨眉头微皱,有些惊讶。以小王的资历和能力,不应该啊。

小王点点头,声音有些低沉:“是的。原本我负责的那个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领导也口头承诺会给我提拔。结果,前几天突然接到通知,说我经验不足,需要到基层锻炼,直接把我调到一个偏远的分所去了,职务也降了一级。”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甘和愤懑:“和我同期进来的几个人,能力不如我的,都陆续提拔了。就我……我实在是想不通,我到底哪里做得不好?”

白杨看着小王失落的模样,心中立刻明白了八九分。这多半又是单位里“排资论辈”那一套在作祟。

小王虽然能力出众,但毕竟年轻,资历尚浅,又没有深厚的背景。

在一些老旧的单位里,这种事情屡见不鲜。

那些论资排辈、讲究平衡的领导,往往会牺牲年轻人的前途,来照顾那些“老同志”或者“有关系”的人。

他知道,小王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被降职,而是成了某些人利益平衡下的牺牲品。

这种事情,白杨前世见得太多了,也深知其对年轻人积极性的打击有多大。

“小王啊,你先别急。”白杨沉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你跟着我这么久,你的能力和品性,我心里一清二楚。你是个有冲劲、有想法的好苗子,绝不是那种会被轻易打压下去的人。”

他看着小王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这个事,你不用担心。我来解决。”

小王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光芒。

他知道白杨在研究所乃至整个工业系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如果白杨肯出面,那事情或许真的会有转机。

“白总……您、您真的能帮我?”小王的声音有些颤抖,带着一丝期待,又带着一丝忐忑。

白杨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白杨说出去的话,什么时候不算数了?你安心工作,好好表现,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至于那些不公平的事情,我会处理的。”

得到白杨这句承诺,小王的心头顿时一块大石落地。

他知道,白总从不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一定会做到。他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谢谢白总!谢谢您!”小王激动地说道。

白杨摆了摆手:“行了,快吃饭吧。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他看着小王狼吞虎咽地吃着饭,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才能既解决小王的问题,又能借此机会,向那些顽固的旧势力敲响警钟。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绝不能让这些无谓的内耗,阻碍了国家科技进步的步伐。

他知道,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需要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他,正是这场改革的推动者之一。

白杨吃完饭,回到办公室,并没有立刻处理小王的事情。

他知道,这种事情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时机和方式。

他拿起桌上的微处理器报告,继续阅读起来。他要让那些只知道论资排辈的人看看,真正的能力,才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唯一标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