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有了最强的盾,才能催生出更利的矛(1 / 1)
白杨没有跟出去,涂抹涂料这种事情,交给下面专业的人去干就行。
他转身,将剩下的九桶涂料重新封好,然后走到书桌前,再次铺开稿纸。
这一次,他书写的不再是原材料清单,而是一份详尽到令人发指的工艺流程说明。
从机体表面的预处理,包括打磨精度、清洁溶剂配比、除静电步骤,到涂料的稀释、搅拌、熟化时间,再到喷涂环境的温湿度控制、喷枪的型号与压力、每一层涂层的厚度(精确到微米)、层与层之间的固化时间……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参数,都清晰明确,不容许丝毫的偏差。
……
三天后。
京郊,一座不对外开放,甚至在地图上都没有任何标识的空军基地。
这里是“龙腾”战斗机的摇篮,也是整个华夏最顶尖的王牌飞行员的聚集地。
基地的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
一座恒温恒湿的密闭机库,已经被彻底清空,并且由来自总参的警卫部队里三层外三层地封锁起来。
除了少数几位挂着**的大佬和一位穿着便服的年轻人,任何人都不得靠近。
机库中央,静静地停放着一架充满了科幻美感的银灰色战斗机。
它就是“龙腾”,华夏航空工业的骄傲,一架刚刚完成所有试飞科目,即将定型列装的第三代战斗机。
此刻,这架国之重器,正准备接受一次前所未闻的“美容”。
白杨穿着一身白色的防静电工作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正亲自指挥着两名同样妆束,从全军最优秀的机务兵中挑选出来的战士,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石振宏和基地**员王海涛,则站在几米外,神情肃穆地看着。
“白杨同志,真的有必要这么……精细吗?”王海涛看着墙上挂着的巨大温湿度计,上面的指针被严格控制在25摄氏度和45%湿度,连一丝一毫的波动都没有,忍不住问道。
他是一名战功赫赫的王牌飞行员出身,对战斗机比对自己的孩子还亲。
在他看来,给飞机喷漆,就是个糙活,哪来这么多讲究。
白杨没有回头,他的目光紧紧盯着一名战士正在用专用溶剂擦拭机身的动作,头也不抬地回答道:“王首长,我们可以把这层涂料,看作是飞机的一层‘皮肤’。这层皮肤上,有亿万个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毛孔’,它们负责吸收和转化雷达波。”
“任何一点灰尘,一点油污,甚至是一点静电,都可能堵塞这些‘毛孔’,导致‘皮肤’坏死,从而影响最终的效果。”
他的解释通俗易懂,王海涛瞬间就明白了。
“原来如此!”他恍然大悟,看向那桶灰色涂料的眼神,也变得不一样了。
“还有一件事,我需要提前说明。”白杨直起身,转向石振宏和王海涛,表情严肃,“石副部长,王首长。我们今天使用的这十桶涂料,是我在实验室环境下,紧急赶制出来的第一批样品。”
“它验证了配方的可行性,但缺少了工业化生产流程中的几道关键工序,比如表面致密化处理和抗氧化层添加。”
他顿了顿,用最简洁的语言说道:“所以,这层涂料是一次性的。它很‘脆弱’,在高速飞行和大气摩擦下,性能会快速衰减。也就是说,飞一次,就得全部铲掉,重新喷涂。它只适用于本次测试。”
“没问题!”石振宏毫不犹豫地挥手,“我们就是要看它第一次的效果!只要效果达到了,后续的工业化生产,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好。”白杨点了点头,不再多言。他转过身,对两名机务兵下达了指令:“开始喷涂,A区,第一层,厚度30微米,匀速交叉喷涂。”
“是!”
“滋——”
高压喷枪启动,细腻的灰色雾气,均匀地覆盖上了“龙腾”光洁的机身。
整个喷涂过程,持续了整整八个小时。
白杨就像一个最苛刻的监工,全程紧盯。
每一层喷涂的间隙,他都会亲自用测厚仪进行抽检,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当最后一层涂料喷涂完毕,原本银灰色的“龙腾”战机,彻底变成了一只通体漆黑,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的钢铁巨兽。
它静静地停在那里,却散发出一股令人心悸的,如同深渊般的气息。
“接下来,恒温固化24小时。”白杨摘下口罩,眼中虽然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24小时后,它就可以飞了。”
所有人都退出了机库,厚重的隔离门缓缓关闭。
门外,石振宏用力拍了拍白杨的肩膀,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为两个字:“辛苦了!”
……
二十四小时,对于焦急等待的人们来说,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
第二天下午,西北,某戈壁深处的雷达试验场。
这里是**国的“千里眼”们磨砺自身的地方,部署着从建国初期缴获的老式雷达,到最新研制的各型号预警、火控、引导雷达。
今天,这里所有的雷达,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试验场的主控中心里,气氛压抑得几乎让人窒息。
数十名国内最顶尖的雷达专家和工程师,汇聚一堂。
他们的目光,死死地锁定在自己面前那一排排闪烁着幽绿色光芒的雷达屏幕上。
石振宏、王海涛,以及几位闻讯从**赶来的大佬,都站在后排,屏息凝神。
白杨则站在一名负责数据汇总的雷达总工程师身边,表情平静,但紧握的双手,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报告!‘龙腾’已进入预定空域,距离500公里,高度12000米,航向正对我们!”通讯频道里传来远方机场的通报。
“所有雷达开机!自由搜索!”主控中心的值班主任,发出了指令。
“明白!”
“‘长空一号’预警雷达开机,工作正常!”
“‘火眼二号’火控雷达开机,工作正常!”
“‘前哨三号’低空补盲雷达开机,工作正常!”
……
一台台代表着华夏雷达技术最高水平的设备,开始全力运转,无形的电磁波如同一张张巨网,朝着目标空域笼罩而去。
按照常规,一架“龙腾”这样的三代机,在500公里的距离上,对于“长空一号”这种大型预警雷达来说,应该是一个清晰而明亮的光点。
然而……
主控中心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雷达屏幕上,都是一片干净的雪花点,偶尔有几个微弱的杂波信号一闪而逝,但根本无法形成稳定的目标轨迹。
“怎么回事?”一名负责“长空一号”的工程师,忍不住惊呼出声,“目标呢?怎么什么都没有?”
“检查设备!立刻检查设备!”值班主任的额头上渗出了冷汗。
“报告!设备自检正常!所有参数都在标准范围内!”
“切换工作频率!加大发射功率!”
“是!……报告!已切换频率,功率已调至最大!依然无法发现目标!”
主控中心里,响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找不到?
怎么会找不到?
一架巨大的战斗机,就在那里,朝着你飞过来,你却看不见?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站在一旁的白杨。
石振宏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
他紧紧盯着屏幕,手心全是汗水。
虽然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当这一幕真实发生时,那种震撼,依然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距离400公里!”通讯频道里,传来新的通报。
屏幕上,依旧空空如也。
“距离300公里!”
屏幕上,还是一片死寂。
“距离200公里!”
主控中心里的空气,仿佛已经凝固。
一些老专家,已经开始下意识地揉眼睛,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这已经完全颠覆了他们穷尽一生建立起来的雷达理论体系!
在他们的认知里,只要是金属物体,在电磁波的照射下,就必然会产生回波。
这是物理定律!
可眼前这架“龙腾”,仿佛凭空消失在了物理世界。
“王司令,”白杨忽然开口,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可以联系飞行员,让他确认一下自己的位置吗?”
“好!”王海涛立刻拿起通话器。
“‘幽灵’,听到请回答!我是王海涛!”
“‘幽灵’收到!”通话器里,传来飞行员沉稳的声音,背景是清晰的引擎呼啸声,“我已抵达预定航线,目视可见地面观测站!完毕!”
目视可见!
这句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主控中心里炸响!
飞机已经飞到能用肉眼看到你们的头顶了,你们的雷达,却还像个瞎子一样!
“这……这不可能……这不科学……”那位雷达总工程师,嘴唇哆嗦着,喃喃自语。
他的信仰,在这一刻,被彻底击碎了。
石振宏激动得浑身颤抖,他一把抓住白杨的胳膊,声音嘶哑地问:“白杨同志!这……这就是你说的‘隐形’?”
白杨点了点头,平静地说道:“这只是最基本的。石副部长,现在,我想请您下令,让飞行员做一个小动作。”
“你说!”
“让他打开机腹的武器舱门,持续三秒钟。”
石振宏虽然不解,但还是立刻传达了命令。
“‘幽灵’,打开武器舱门!保持三秒!”
“明白!”
就在飞行员执行命令的一瞬间,奇迹发生了!
“目标!发现目标!”
“火眼二号”的雷达屏幕上,一个极其微弱的光点,猛地闪现了一下!
负责操作的工程师,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尖叫起来。
“RCS瞬时反应!0.012平方米!”
“快!锁定!”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那个光点,便再次消失了。
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幻觉。
“报告!目标丢失!无法锁定!”
“怎么回事?!”
“他……他又不见了!”
主控中心里,一片哗然。
而此刻,所有懂行的人,都已经明白了过来。
武器舱门打开时,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角反射器,这才让雷达捕捉到了一丝微弱的信号。
而那个数值——0.012平方米!
在场的雷达专家们,一个个面如土色,随即,又转为一种混杂着狂喜、恐惧和敬畏的复杂表情。
他们太清楚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了。
一只麻雀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大约是0.01平方米。
也就是说,刚才那架呼啸而过的,重达十几吨的钢铁猛禽,在雷达屏幕上,其信号特征,竟然和一只飞鸟相差无几!
这还怎么防?
这还怎么打?
如果今天,这架“幽灵”挂载着导弹,它可以在任何雷达都无法察觉的情况下,从容地飞到你头顶,然后,将你从地图上抹去!
这不是技术代差,这是降维打击!
“天……天佑我华夏……天佑我华夏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首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老泪纵横。
他戎马一生,见证了这个国家从小米加步枪,到拥有自己的飞机坦克的全部过程。
他太清楚,为了弥补与世界强国在装备上的巨大鸿沟,他们付出了多少鲜血和牺牲。
而今天,他亲眼见证了一个奇迹。
一个足以让华夏军队,在未来战场上,挺直腰杆的奇迹!
石振宏的眼眶也红了,他转过身,没有敬礼,而是用尽全身的力气,紧紧地抱住了白杨。
“白杨同志……我……我……”
他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用力地拍打着白杨的后背。
整个主控中心,在经历了死寂、震惊、哗然之后,终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掌声,是送给白杨的,是送给那架“幽灵”的,更是送给一个即将崛起的,崭新的未来的!
白杨站在掌声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知道,从今天起,***的天空,将拥有一位真正的,无声的守护神。
测试仍在继续。
“幽灵”战机在试验场上空,按照预定计划,做出了各种机动动作。
低空突防、高空巡航、蛇形机动、高速冲刺……
无论它怎么飞,无论地面的雷达如何疯狂地变换模式和频率,结果都是一样的——无法发现,无法跟踪,无法锁定。
它就像一个真正的幽灵,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肆意地展示着自己碾压性的力量。
一个小时后,测试科目全部完成。
“‘幽灵’,测试结束,可以返航了。”王海涛的声音,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和骄傲。
“‘幽灵’收到!”
那架漆黑的战机,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朝着来时的方向,绝尘而去。
直到它彻底消失在天际,主控中心里的众人,才仿佛从一场梦中醒来。
雷达总工程师快步走到白杨面前,他看着这个比自己儿子还年轻的青年,眼神里充满了敬畏。
他深深地鞠了一躬:“白所,今天,您给我们所有搞雷达的人,上了一课。这一课,叫‘天外有天’!”
白杨连忙扶住他:“总工,您言重了。矛与盾,本就是螺旋上升,共同进步的。有了最强的盾,才能催生出更利的矛。”
这句话,让在场所有的雷达专家,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
是啊,今天他们虽然“输”了,输得体无完肤。
但也正是这次失败,为他们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反隐形雷达!
一个新的,充满挑战的课题,已经摆在了他们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