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白天修改(1 / 1)

加入書籤

“你的分析很有道理。”秦文龙在电话那头表示赞同,“薛华惯用这种伎俩,先制造混乱,再以‘维护稳定’或‘主持公道’的名义插手,最后摘取果实。我们必须预判他的下一步。”

严晟走到窗前,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荣县华灯初上,江面上船只的灯火星星点点,这本该是一片繁荣景象,却暗藏着汹涌的暗流。

“文龙哥,我觉得他的目标,很可能就是即将成立的嘉宁采砂公司。”严晟说出自己的判断,“采砂业的利润远超码头力工,而且能直接控制上游资源,卡住下游水运的脖子。他散播我和宋老三勾结的谣言,挑拨码头冲突,一方面可以离间我们可能的联盟,另一方面也能制造‘严晟管理不善,导致码头区混乱’的假象。届时,他就有理由质疑我同时管理水运和采砂公司的能力,甚至要求‘共同管理’或者强行分一杯羹。”

“甚至更狠一点,直接把你踢出局,由他指定的人来主导采砂公司。”秦文龙冷冷地补充,“毕竟,在很多人看来,你严晟根基尚浅,而薛华树大根深。”

严晟感到一股寒意,但更多的是被激起的斗志:“所以,我们绝不能让他得逞。采砂公司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而且要更快、更稳地成立起来,用事实粉碎他的谣言。”

“没错。干爹也是这个意思。”秦文龙道,“下月初八的日子不变,所有筹备工作按加速进行。你需要什么支持,直接告诉我。另外,关于薛华,光防备是不够的,得给他找点事情做,让他没法全力对付我们。”

“文龙哥的意思是?”

“薛华也不是铁板一块,他手下也有派系,也有亏心事。”秦文龙提点道,“找点由头,比如查查他码头消防、安检、税务上的问题,或者让他手下那几个放高利贷、开赌场的小头目出点‘意外’……这些事,我会安排人去做,你不必亲自插手。你现在的首要任务,一是稳住嘉陵水运和力工公司的人心,二是确保采砂公司顺利成立。”

“我明白了。”严晟心中有了底。有秦文龙和干爹在幕后运筹,他面对薛华并非孤军奋战。

挂了电话,严晟立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采砂公司的筹备中。他亲自带队勘察选址,最终定下了嘉陵江下游一处水流平缓、砂质优良的河滩地;通过高薪和稳定的承诺,从薛华的地盘和周边县市悄悄挖来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采砂工人和设备操作手;杨建则负责联系设备供应商,在秦文龙的资金支持下,很快敲定了两条中型采砂船和配套设备。

与此同时,樊勇按照严晟的指示,加强了对力工公司工人的管理和安抚,每天开工前都不厌其烦地强调严董的承诺和公司的未来,同时严厉警告不得再与1号码头的人发生冲突。工人们看到采砂公司确在实实在在的筹备,活多了,钱也多了,之前的疑虑和恐慌渐渐被冲淡,人心逐渐回稳。

另一边,宋老三也果然信守了承诺,严格约束了手下。两边码头虽然依旧存在竞争,但大规模的冲突再未发生。偶尔有小摩擦,双方工头也会及时沟通处理,避免事态扩大。严晟和宋老三甚至心照不宣地通了个电话,互相通了下气,约定共同对外。

然而,平静之下,暗潮仍在涌动。

几天后,杨建带来了他暗中调查的结果。

“严董,”杨建神色凝重地走进办公室,压低声音,“谣言最开始是从码头附近几个茶馆和赌档传出来的,几个经常在里面混的二流子最先开始嚼舌根。我顺着线摸了一下,指使他们的人很小心,没留下直接把柄,但有几个兄弟说,看到过那几个人和薛华手下的一个叫‘黑皮’的人接触过。”

“黑皮?”严晟对这个名字有印象,是薛华手下专门干脏活的一个打手头目。

“对,就是黑皮。”杨建肯定道,“而且,我还打听到一个消息,薛华最近和县里几个管水利、航运的小干部走得特别近,经常一起吃饭喝酒。”

严晟眼神一凝。薛华在积极活动,目标直指采砂行业审批和监管环节。这印证了他的判断,薛华就是要从官方层面施压,给采砂公司的设立制造障碍。

“知道了。杨建,这事你做得很好,继续留意,但千万小心,不要被黑皮那些人发现。”严晟叮嘱道。

“放心吧,严董,我有分寸。”杨建点头应下。

杨建离开后,严晟沉思片刻,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这个号码的主人是他在整顿嘉陵水运时结识的一位县水利局的中层干部,为人正派,对薛华的某些做法早有不满,严晟之前帮他解决过一点小麻烦,两人算是有了些交情。

“李科长,是我,严晟。晚上有空吗?想请您吃个便饭,有点关于河道疏浚的问题想向您请教一下……”

严晟没有直接打听薛华的动作,而是以请教业务、拉近关系的名义,迂回地开始搭建自己的信息渠道。他深知,在荣县这个地方,有时候信息比拳头更重要。

就在严晟四处奔走,筹备工作紧张进行之时,薛华的反击终于来了,而且来得比预想的更快、更直接。

这天上午,严晟正在临时租用的采砂公司筹备处与设备供应商敲定最后的交付细节,一群人突然闯了进来。为首的是县水利局综合执法支队的一个副队长,姓王,后面跟着几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还有两个穿着消防制服的人。

“谁是这里的负责人?”王队长板着脸,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严晟站起身:“我是。请问有什么事?”

“我们接到群众举报,以及相关单位线索,”王队长亮出一张检查通知书,“称你们这里涉嫌未经批准,擅自进行采砂设备聚集和人员招募,可能涉及非法采砂前期准备,并对防汛安全构成潜在隐患。现依法进行检查,请配合。”

严晟心里一沉,知道这是薛华开始动用官方力量了。他面上不动声色,冷静地回答:“王队长,我想这可能有点误会。我们嘉宁采砂公司正在依法申请办理各项手续,目前只是进行前期市场调研和人员设备咨询,并未进行任何实质性的采砂作业,设备也尚未入场,何来非法采砂和防汛隐患一说?”

“有没有问题,检查了才知道。”王队长不为所动,挥手让手下开始四处查看,“你们的申请材料还没批下来吧?没批下来就聚集设备、招募人员,本身就存在违规嫌疑。还有,你们选的这个位置,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河床结构可能不稳定,需要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这时,一个消防人员也走过来:“我们是县消防大队的,接到反映你们这里消防设施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也需要一并检查。”

筹备处设在一个临时租用的旧仓库里,消防设施确实比较简单。但这显然只是个借口。

严晟强压着怒火,知道对方是有备而来,硬顶没有好处。他示意手下人员配合检查,同时悄悄给秦文龙发了一条简短的信息:“薛华动手了,水利和消防的人来查。”

检查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王队长等人鸡蛋里挑骨头,记录了好几页所谓的“问题”,最后开出了一张《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解决所有“问题”,并在取得全部合法证照前,禁止任何设备进场和人员聚集活动,否则将予以严厉处罚。

这等于变相叫停了采砂公司的筹备工作。

送走这群不速之客,筹备处里的气氛顿时变得压抑起来。几个新招募来的技术人员面露忧色,小声议论着。

严晟知道,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麻烦,人心刚凝聚起来又要散了,而且薛华后续必然还有更多手段。

他深吸一口气,对众人说道:“大家不必担心,这只是正常的行政检查,一些问题是我们前期疏忽了,按要求整改就好。相关手续正在加急办理,不会影响公司的成立。大家各司其职,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安抚住手下后,严晟走到里间,正准备给秦文龙打电话,秦文龙的电话先打了过来。

“情况我知道了。”秦文龙的声音带着一丝冷意,“薛华这是按捺不住了。水利局那个王副队长,是薛华老婆的一个远房亲戚。消防那边的人,估计也是他通过关系打点的。”

“文龙哥,我们现在怎么办?整改通知时限很紧,而且他们卡着手续不批,我们很难推进。”严晟问道。

“整改的事情,你按要求做做样子,无非是花点小钱。关键卡在手续上。”秦文龙沉吟道,“干爹已经知道了,他让我告诉你,这件事你不用管了,他会处理。你现在的任务,是继续推进筹备工作,特别是人员的培训和设备的调试,可以暂时换个更隐蔽的地方进行。手续问题,最晚明天下午,会有人给你打电话。”

听到干爹亲自出面,严晟心中大定:“好,我明白了。”

果然,第二天下午,就在整改期限截止前几个小时,严晟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县政府办公室的秘书,语气非常客气,说领导很关心嘉宁县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嘉宁采砂公司这种能解决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好项目,要求各相关部门特事特办,依法依规尽快完善手续,不得无故拖延。

这个电话的效果立竿见影。不到一个小时,水利局那位王队长就亲自打来电话,语气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满脸堆笑地表示之前的检查“可能有些地方存在误解”,整改要求可以适当放宽,相关审批手续已经进入“绿色通道”,很快就会完成。

消防大队那边也很快来人,重新检查后表示“基本符合要求”,只需稍作补充即可。

薛华利用官方力量发起的这次突袭,被干爹轻而易举地化解了。严晟再次感受到了干爹在嘉宁县深不可测的能量。

消息很快传到了薛华那里。

薛华坐在自己豪华的办公室里,听着手下的汇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刁难,竟然被对方如此轻易地破解了。这意味着,严晟背后的支持者,能量远比他预估的要大。

“妈的,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薛华烦躁地挥退了手下,独自沉思。他原本想通过官方施压,拖延采砂公司的成立,然后自己再趁机活动,要么夺过主导权,要么分得最大一块蛋糕。现在计划落空,反而打草惊蛇,让对方有了防备。

“严晟……看来是小看你了。”薛华眼中闪过狠厉之色,“既然官面上的路子暂时走不通,那就别怪我来硬的了。采砂这碗饭,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黑皮,准备一下,带几个生面孔的、手脚利索的弟兄,去给我们的严董,还有他那未来的采砂公司,送上一份‘开业大礼’……”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嘉陵江畔万籁俱寂,只有江水流动的哗哗声。严晟选定的采砂公司选址河滩地附近,临时用铁丝网围了起来,里面堆放着一些提前运来的建材和工具,有两个守夜人值班。

突然,几道黑影悄无声息地靠近了铁丝网,用液压钳轻易地剪开了一个口子。黑影鱼贯而入,直奔那堆建材和工具。他们拿出准备好的汽油桶,准备纵火焚烧。

然而,就在他们刚要泼洒汽油的时候,四周突然亮起数道强光手电筒的光柱,照得他们睁不开眼。

“不许动!警察!”一声大喝响起。

十多名早已埋伏在此的民警从四周包围上来,将这几个纵火未遂的家伙逮了个正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