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小矫情(1 / 1)

加入書籤

余坤安昨天还把听来的那些家长里短当成乐子,就当是打发时间的家常故事会。

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第二天就撞见了故事里的主角,还莫名其妙参演了一出现场版情景剧。

说起来,这世上的事儿可太他妈的操蛋了!

这事该从哪说起呢……

算了,还是慢慢说吧!

王清林结婚之后,就搬进了新房。

老丈人家当初盖新房的时候特意盖了两间,本来两间都是给小夫妻的。

但是宋彩凤人大气,她做主,一间他们小夫妻住,另一间给王清雪住。

按她的说法,长嫂如母,虽然现在家里还是王母做主,但是她和王清雪之前就是好姐妹,现在还是姑嫂,关系更近了一步。

现在王清雪也大了,再过几年也该相看人家了,总得有个属于自己的房间。

宋彩凤也是设身处地为王清雪着想的,毕竟哪个姑娘家不想拥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空间呢,即使小些也没事。

再就是她嫁到王家是真的很如意,一家子人从上到下性子都好,投桃报李,她也想对王家人好。

这么一来,王清雪搬去新屋住,王清雨回学校上课,余坤安就自觉的离开了小舅子的房间。他总算又能搂着自家媳妇儿睡个安稳觉了。

两个孩子早就习惯了分床睡,这几天晚上都是被王家人哄走的。

早晨,余坤安和王清丽是睡到自然醒才起床的。

出门一看,家里只剩王母一个人在忙前忙后收拾规整。

“安子、清丽起来啦?赶紧洗把脸,吃早饭!”

“大懒虫~阿爹是个大懒虫,略略略!”

余文洲坐在高板凳上,晃着两条小短腿,手里还捏着个剥了壳的水煮蛋。

余坤安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这狗胆包天的小兔崽子,反了天了!

他这个当老子的不要脸的啊!

“娘,爹和清林他们呢?”

“一早上山摘芒果去啦。今天早点摘完,下午还能赶着送到加工厂验收!”

余坤安有点不好意思。

这难得来老丈人家,本该好好表现表现,结果睡过了头,还被自家小崽子当面拆台。

他挠挠头,快速洗漱完,就跟王清丽一起吃早饭。

这该表现的还是要继续表现。吃完早饭,他自觉背上背篓就打算上山。

这会儿王清丽留在家里看家,王母也背起背篓跟他一块出门。两个小的蹦蹦跳跳也要跟去。

余坤安这回可不打算再惯着他们,就叫他们自己走在前头。

余文源和余文洲嘻嘻哈哈跑在前面,余坤安他们叮嘱的仔细看路的话根本没过耳朵。

结果就是上坡的时候,余文洲脚下一滑,啪叽一下摔倒在地。

可能是这一下真摔疼了,余坤安还没来得及跑过去,这小子已经趴在地上哇哇哇大哭起来了。

就在这时,旁边地里晃出个年轻女人,一把将余文洲抱起来,轻声细语地哄着。

余文洲本来还哭得撕心裂肺,一抬头发现哄他的是个不认识的女人,这小子直接愣住了,暂时忘了膝盖的疼,也忘了哭。

就是脸上挂着泪珠子,长长的睫毛湿漉漉地粘在一块,睁着大眼睛可怜兮兮地望着对方。

直到余坤安走上前,朝那女人礼貌性笑了笑,伸手把他接过来。

小家伙一看是自家阿爹,又放心地扯开嗓子委委屈屈地哇哇哭起来,边哭边指着膝盖喊疼。

余文源也凑过来,轻轻拍着他的膝盖,小声安慰:“弟弟乖,不疼不疼。”

余坤安把小家伙脸上的泪珠子抹掉,“叫你不好好看路,这下长记性了吧?”

“阿爹,疼!”

“啧啧,谁叫你不听话?该!”

“哼,阿爹坏,我要外婆!”

这时王母也赶了过来,正跟那年轻女人说着话。

余坤安从她们交谈中才知道,原来这女人就是昨天听说那个为了一个鸡蛋婆媳打架故事里的主角之一,王家二媳妇。

他和王母都没注意到,王家二媳妇离开时打量余文源和余文洲的眼神有点说不出的古怪,但具体哪里不对,一时也说不上来。

王母听到余文洲朝她撒娇,伸手就把孩子接过来,看了看他摔红的膝盖,低头吹了吹,轻言细语地哄着。

然后的然后……

没过一会儿,小崽子就身心舒畅满足了,只是王家鸡圈里某只母鸡又要被祸害了。

王母抱着余文洲这个小哭包继续往前走。

上了年纪的妇人总爱絮絮叨叨的念,王母也不例外。这不,等那年轻女人走远,她就一路走一路念叨。

“唉,说起来,这王家二媳妇也是个命苦的。家里男人是个软蛋,顶不起事。偏偏婆婆跟大媳妇又都是事儿精,一天天的不挑事心里就不自在……”

“这一大家子还没分家,她嫁过来王家都快五年了,一个娃娃都没生,日子难熬哟……婆婆整天指桑骂槐,大媳妇仗着连生两个男娃,给他们老王家传宗接代了,腰板硬得很,也见天偷奸耍滑。如今又来个不省心的兄弟媳妇,她这日子怕是更难了……”

这种事,还是不认识的人,余坤安听听就过了,随风飘过,过耳不过心。

这一摔,倒把余文洲这个小崽子摔矫情了。

走到昨天摘枇杷的地方,他就伸出小手指着树上的枇杷,转头眼巴巴地看着余坤安,就是不说话。

余坤安满脸黑线,这小子怎么还娇娇气气的了,“怎么啦?摔一跤还把嘴摔坏了?不会说话啦?”

余文洲还是不说话,把头转向王母,继续眼巴巴看着王母。

只是刚刚哭过一场,长睫毛还湿漉漉的,眼睛也是水汪汪的,这杀伤力,王母哪受得了!

“哎哟,我家乖乖是想摘枇杷是不是?外婆让你阿爹带你摘,把树上的枇杷都摘下来给乖乖带回家!”

余文洲一听,满意了,他外婆理解力满分!

然后余坤安就看着小崽子又把头转向他,还是不说话,眼睛里却透出几分小得意。

这小子是要闹哪样?

“昨天摘的还没吃完,摘啥摘?咱们是来摘芒果的,你小子别闹……”

话音未落,他就看着小崽子又扭头看向王母,眼睛里的泪要掉不掉,老委屈了……

这突然是哪里来的表演欲?

余坤安简直无语,这小子在家也没这么矫情啊,难道是刚才真摔狠了?

还是说大清早摔了一跤,连之前从未有过的起床气都给摔出来了?

他正不打算搭理这小崽子,余文源也拉他的手:“阿爹,我也想摘枇杷……”

王母这会儿也暂时忘了上山的正事,“安子,你就带他们摘枇杷吧,正好都摘了,等你们回家的时候带一些。”

余坤安:“……”

小兔崽子厉害了!

王母把两个孩子留给他摘枇杷,自己先进芒果林了。

余坤安伸手轻轻戳了戳余文洲的小鼻子,“啧啧,如意了吧?老子带你们摘枇杷。”

余文洲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他。

啧啧,余坤安也有点招架不住了……

他懒得再像昨天那样举着两个孩子摘,累得慌!

余坤安三两下爬上树杈,他把挂果的枝条整把掰下来,扔给树下的两个孩子慢慢摘。

刚刚还不说话、全靠沉默表演的小崽子,这会儿总算是高兴了,和他哥一起蹲在地上,枇杷摘一个吃一个……

等余坤安把几棵树上的枇杷都掰得差不多,地上已经堆起一大堆枇杷枝。

他也不帮忙摘,正好给这两个小子找点事做,省得一会儿满林子的乱跑。

“树上的枇杷都弄下来了,你俩今天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摘干净,晓得不?阿爹去摘芒果了,有事就大声喊,听见没?”

“知道啦!”

余坤安又交代了几句,把背篓留给他们装枇杷,自己拿着麻袋去摘芒果了。

昨天摘了一天,剩下没有摘的芒果树也不多了。

余坤安刚转到一棵没摘的树下,就碰见王清年。

“姐夫,我的两乖外甥呢?”王清年朝他身后张望。

“在那边摘枇杷呢!”

“我娘说阿洲刚摔了膝盖,没事吧?”

男孩子磕磕碰碰本来也正常,主要是他娘说阿洲这一摔还摔出小脾气了,可爱得紧,接着这个话题,话里话外催他哥赶紧给她生个像洲洲一样的乖孙孙。

王清年简直无语,他哥结婚才不过两三天,就被他娘急吼吼地催着要孩子。

原本,他只是在一旁,抱着看他哥热闹的心态。

可谁能想到,这热闹看着看着,话题就一下子就拐到了他这儿,他娘竟要开始张罗着要给他相看媳妇了。

老天啊!王清年在心里哀嚎,他明明还未满十九岁,青春正年少呢!

偏偏他娘却说,按虚岁算他都已经二十一二岁了,这事儿得赶紧提上日程,不然那些好姑娘都得被别家捷足先登,要被抢走了。

他原本还想着,他哥刚结婚,自己能再潇洒几年,多出去闯闯、挣点钱。等手头宽裕了,以后给再娶媳妇生孩子,也能给人家过上更舒坦的日子。

为什么呢?可火怎么眨眼间就烧到了他身上了。

他心里有苦,但是不敢说,又不敢跟王母顶嘴,只好默默地提起麻袋,赶紧换了个方向,远远地躲开王母的念叨范围。

耳不听为净,还是让他哥去顶着吧!

毕竟他哥是成了家的男人!

王清年自己唏嘘了半天,扭头看见余坤安正咔咔剪芒果,就凑过来压低声音说:

“姐夫,我今年跑了好几趟县城,看见好些挑担子做小生意的。你说……我也挑担芒果去卖几天怎么样?”

余坤安转头看他,顿时对这小舅子刮目相看,这小子还挺有想法。

王清年也是看余坤安改好了才找他问的。

男人嘛,谁还没点江湖梦……

以前余坤安是混,身边也总跟着几个小混子,打架斗殴的事情没少干,但他为人仗义,身手也好,打架厉害啊!

更何况,他姐夫这大半年,突然来了个浪子回头,听起来就挺爷们儿!

最关键的是,他这姐夫跟城里人打交道一点也不怵,还带着他们挣钱。这半年王父带着他们做的竹椅,也靠老客户口口相传,慢慢在城里打开了销路。

所以他心里对余坤安这个姐夫是有些小小崇拜的。

这不,心里有主意不知道找谁商量的时候,自然就想到这个姐夫,来问问余坤安的意见。

见余坤安看过来,他接着说:“加工厂一天收那么多芒果,价格压得低。反正我有的是时间,不如自己挑去县里散卖,价钱还能高些。卖不完再拉去加工厂也不耽误……”

“没问题呀。加工厂那边是搞批量采购的,价格肯定给不高,毕竟人家不缺货源。你这芒果要是拿到县里去卖,就算每斤多个一两毛,也不愁卖不出去,就是得辛苦点,人会更累些。”

“嘿,我还年轻着呢,现在不多辛苦点、多拼一拼,那啥时候努力呀,这点辛苦根本不算啥!跟种地比起来就是挠痒痒!”

得到肯定,王清年眼睛都亮了,迫不及待地拉着余坤安,开始滔滔不绝地分享起这大半年在县城里的种种见闻。

改革春风拂过大地万象更新。不过,这股变革之风最先掀起波澜、带来显著变化的,还得是县城。

毕竟城里汇聚着众多知识分子,信息获取的渠道丰富,政策消息也能迅速传播开来。

率先开启改革征程的,往往就是那些发展基础较好的地方。

反观他们生活的农村,变化就如同老牛拉车般迟缓,一点都不明显。

乡亲们整日埋头于田间地头,靠那一亩三分地辛苦刨食,日子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中悄然流逝。

倘若不走出农村的方寸之地,根本无法亲眼目睹、真切感受到改革春风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余坤安一边静静地听着小舅子绘声绘色地讲述的县城变化观察记,一边不时地附和几句。

在他看来,身处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只要敢闯敢拼,总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这要比守着那几亩田地、老老实实种庄稼强太多了。

不过,余坤安心里还打着另一个打算,等老丈人家下一批芒果成熟采摘的时候,他在城里盖的房子也差不多能完工了。

到时候,门面房一开,老丈人家的芒果就能直接放在那儿售卖,也省得每天来回奔波劳累。

不过现在房子还没盖好,王清年又正在兴头上,让他先出去体验体验小摊贩的生活也未尝不可,所以余坤安便暂时没有把在城里盖房子的事说出来。

就这样,两人一个兴致勃勃地讲,一个饶有兴致地听,不知不觉间,就转到了王母她们那边。

此时,王母的话题早已转到了她所知晓的和王清年年龄相仿的姑娘身上,正和宋彩凤兴致勃勃地讨论着那些姑娘的性情脾气,以及人家家里有没有难缠的亲戚之类的事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