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没钱付车费(1 / 1)
早晨的太阳还没有出来,昨日的喜气还未散尽,王家多了个新媳妇。
即便是昨天才办了喜酒,但是农户人家不兴闲歇,今天王家一大家子都要上山摘芒果去。
现在正是芒果树挂果的时节,王家院子这边除了连绵的竹林,就是不远处的坡地上,一片片的芒果林。
葱葱郁郁的芒果林,青芒高高挂在枝头,果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吃过早饭,余坤安便背上背篓,跟着王父他们出门。
原本王清丽留在家里看家,打算让两个孩子留在家里陪她的。
谁知余文洲一听不能跟着出门,立马哼哼唧唧缠着王母转,软磨硬泡把他外婆的心都磨化了。最后老两口一人背篓里驮一个小崽子,笑呵呵出了门。
余坤安刚要伸手把孩子抱下来,就被王母拦住了,一年难得见到小宝贝几回,她感觉怎么宠都不够的。
“外婆,我跟你一起摘果果!”
“好嘞!”
“外婆,我摘最大的果果给你吃!”
“呵呵,真乖!”
“外婆,我最喜欢你啦!”
余坤安跟在后面,看着余文洲的小甜嘴把王母哄得嘴一直翘着,一路吵吵嚷嚷的坡地上走……
坡地边上还种了几棵枇杷树,此时已是金黄果子满枝,低处能够着的早被摘完了。
背篓里两个小子一见到果子就兴奋地叫起来,伸着小手要去够。
奈何王父王母个子都不高,实在够不着。
“阿爹,抱我!我要摘果果给外婆吃!”
余文洲机灵,眼珠提溜转了一圈,指定现场最高的帮忙。
余坤安把他从背篓里抱出来,举高了让他摘枇杷。
小家伙使劲拽下一个又一个,还晓得雨露均沾,每个大人都分到一个。
直到手里攥了四五个,衣兜也塞得鼓鼓囊囊,才意犹未尽地停手。
余文源一看弟弟摘完了,也赶紧喊:“阿爹,还有我!”
“啧,真是欠你们的!”
余坤安嘴上嫌弃,还是把大儿子也举了起来,等他衣兜装满、小手拿不下才放下来。
余坤安自己也摘了几个尝。
这几棵枇杷树应该是优胜劣汰下来的好品种,结的果真是好,果型圆润饱满,皮薄肉厚,嫩黄色的果肉清甜细腻。
余坤安自己先吃了一个,又给两个孩子一人喂了一个。
“行啦,等会儿回家的时候再给你们摘果子。”
“好呀好呀!我要摘多多的带回家给阿娘吃!”
“好,这些都是你外婆家的!随便你摘!”
到了芒果林,这些芒果树都不高,不用爬上树,伸手就能够到。
余坤安放下背篓,拿出剪刀就开始剪垂下来的芒果。
“阿爹,这个大大的是什么?”
“芒果。”
“那这个呢?”
“枇杷。”
“阿爹,芒果好吃吗?”
“好吃。”
“有这个枇杷好吃吗?枇杷甜甜的!”
“……等会儿给你试试。来,先帮我把芒果放背篓里。”
两个小子围着他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余坤安只好给他们找点事做。
没想到他俩还真来了劲,在几个大人之间跑来跑去帮忙递果子。
余文源手上把芒果往背篓里放,嘴上还跟着数。
“一个、两个、三个……”
“哎哟,小源源都会数数啦?”王清年笑着逗他。
“小舅舅,我能数好多呢!”
“这么厉害?来来,帮小舅舅数数我摘了多少个!”
“好嘞!”
“小源源要是数清楚了,外婆回去给你们做芒果干吃!”王母也笑呵呵地说。
他们家收的芒果多半要卖给镇上的加工厂,做芒果干费时费力,一般都不自己做。
做芒果干得挑大个的芒果削皮切片,接着芒果片要用盐水浸泡,防氧化变黑,浸泡后的芒果片沥干水分后还要用白糖腌渍,最后还得慢慢晾晒或烘烤。
也就是真心宠两个小外孙,王母才舍得费这个工夫。
芒果比较大个,余坤安拿着剪刀咔咔剪,不一会儿背篓就装满了。
他又抖开麻袋继续摘。
因为是要卖到水果厂的,所以摘的这些芒果还比较硬,这种芒果稍微放上几天就会变软变黄,味道也会变得很甜。
摘着摘着,他摸到一个已经泛红的果子,顺手剥开尝了尝,果香浓郁,还带点酸味,要是再熟透就更甜了。
转到另一棵树底下,刚才吃枇杷的两个小崽子这会儿正捧着芒果啃得津津有味,满脸都是黄澄澄的果汁,简直没眼看。
余文洲举着被啃得不成形的芒果:“阿爹,吃芒果!”
“啧,这是哪家的脏娃娃啊?”
“呵呵,你家的~”
“我家可没有……”
“外公家的……”
余父听了,立刻回应,“呵呵,是我家的!回去外公给你们吃鸡腿!”
“外公最好了!我喜欢外公!”
得,三言两语又祸害了他们外公家的一只鸡。
两个小子吃完芒果,觉得手上脸上黏糊糊的不舒服,又跑来找余坤安。
幸好不远处就有条小水沟,他拉着俩孩子到沟边洗干净手脸。
“阿爹,小蝌蚪!”
“哦……今天的任务是摘芒果,走嘞!”
“阿爹,是不是我们村的小蝌蚪跑来外公家这里啦?”
“……”
“阿爹,我们是坐车车来的,它们是游泳来的,哪个更快啊?”
“坐车快吧。”
“为啥呀?”
“游泳累。”
“那小蝌蚪能坐车车吗?”
“不能。”
“为啥呀?”
“它们没钱付车费。”
“它们好穷哦……”
“……”
余坤安带着两个‘十万个为什么’回到芒果林,王父正要把几袋芒果背回家。
“爹,我来!”
余坤安二话不说就接过王父手里的背篓。
既然来了老丈人家,这种力气活当然该他表现。
“呵呵,不用,我来就成。”
“爹,让我来背……”
他蹲下身背起背篓,顺便问两个孩子:“你俩是回家还是在这儿玩?”
“我们不回家!”俩小子异口同声。
余文源从衣兜里掏出两个枇杷:“阿爹,帮我把这个带给阿娘吃!”
“好。”
余坤安和王清林兄弟俩背着芒果往家走,路上碰到几个同样在摘芒果的村民。
“哎哟,阿安来帮老丈人干活啦?”
“呵呵!婶子,你家今年芒果结得好吧?”
“今年挂果不错!再过个把月还能摘一茬!”
“清丽男人找得好啊,前天带了好些东西来老丈人家,今天还帮着干活!”
“可不是嘛,人还长的好,听说还能挣钱,可有出息了!”
“哎,昨天他们家两个娃娃我也看见了,长的可机灵了……”
“哎哟!清林啊,今儿看着不一样了嘞!”
“那可不,昨天成家了,是大男人了!”
村里人开玩笑向来荤素不忌,王清林才刚成家,脸皮薄,被几句调侃说得满脸通红,快步往前走。
回到家,王清丽已经在张罗午饭了。
余坤安把儿子给的两个枇杷转交给她,又转头上山。
余文源和余文洲俩小子正坐在地上,身边用芒果堆成一个个小山包,还伸着小指头一个一个数。
余坤安扔了个麻袋过去:“来,该干活了,干活才有饭吃!”
余文源:“阿爹,我要摘芒果!”
余坤安:“你太矮了,够不着。”
余文源:“阿爹抱我!”
“呵呵,你连剪刀都拿不稳。”
“我可以的!”
“阿源,别找你爹,小舅舅带你摘!”
“好嘞!”
两个小子立马高兴了,把麻袋扔一边,蹦蹦跳跳跑向王清年。
余坤安摇摇头,捡起麻袋把地上的芒果装好,又找了一棵没摘过的树继续忙活。
两个孩子没多少耐心,摘了一会儿就又跑去给大人们递芒果了。
等第二趟背芒果回家时,王清丽的午饭都快做好了,嘱咐他们下一趟把山上干活的人都叫回来吃饭。
中午的菜大多是昨天酒席剩下来的。但不是饭桌上吃剩的,这年头酒席上基本不会剩菜,就算有也被人打包带走了。
王清丽做的这些都是没上过桌的食材。她做了一大锅白菜豆腐汤,还有豆芽炒肉丝、炒鸡蛋、酸菜洋芋片和一道凉拌菜。
两个孩子在山上疯玩一上午,早就饿坏了,洗了手就嗷嗷叫着要吃饭,连舅姨喂都等不及。
余坤安和王清林把芒果搬进堂屋放好,王母就招呼他们:“快来吃饭,忙一上午该饿了。”
余坤安也确实饿了,接过王母递来的冒尖的饭碗,夹了菜就大口吃起来。
吃完饭,几人坐着歇了会儿,聊了几句闲话,又赶紧起身下地干活。
两个小崽子还是不肯留在家,硬要跟着上山摘芒果。
幸好今天是阴天,太阳只露了个脸就又藏了回去,微风习习,不冷不热,正适合干活。
整个下午,大家摘果的摘果,搬运的搬运,忙得脚不沾地。
直到天色渐暗,才收工回家。
不过芒果还没摘完,估计还得再摘一天。
回家的时候,两个小子没忘了要摘枇杷,兴冲冲跑到树下,然后齐刷刷回头望着余坤安,意思再明显不过。
忙活一天,看着孩子们的笑脸,王母也笑了:“呵呵,安子,他们喜欢,你就多摘些……”
她顺手递过来一个小篮子给余坤安装枇杷。
其他人把几袋芒果分着背了,余坤安只分了半背篓。
他带着两个孩子摘枇杷,王清年干脆爬上树去摘,其他人就在边上笑着看他们忙活,权当休息。
等篮子装满了枇杷,两个小子才心满意足,连蹦带跳地在前面跑。
余坤安又是背又是提地跟在后面。
王母看着两个孩子跑得跌跌撞撞,不时在后面喊:“慢点儿,看路!”
两个小子听了就乖乖慢下脚步,等大人跟上,然后又笑嘻嘻地往前跑,一路嘻嘻哈哈回到家。
王家吃饭比余家清静不少,毕竟只有两个小崽子,再闹也不像余家那样能掀翻屋顶。
干了一天活,大家食欲都很好。
王父中途背芒果回家时,兑现了承诺,特意杀了一只母鸡。
两个小子一人抱着一只鸡腿啃得香,余坤安则先舀了碗汤慢慢喝。
他毫不怀疑,要是他们在老丈人家多住几天,鸡圈里的鸡都得更新换代了。
吃完饭天已经黑透,大人们坐在堂屋门口乘凉,两个小子吃饱喝足,精力旺盛,被王清年姐弟几个逗得哈哈大笑。
王母看着吵吵闹闹的屋子,笑着对王清丽她们小声说:“家里还是有孩子热闹。你们小时候,我跟你爹天天忙着上工挣工分,算计着能不能吃饱饭。现在你们一个个长大了,家里也越来越安静。等你弟妹都成了家,这老屋里又只剩我跟你爹两个了……”
她语气带着高兴,又有些许伤感。
王清丽拉着母亲的手:“阿娘,你想热闹还不简单?彩凤都进门了,你离抱孙子不远啦!”
一旁的宋彩凤听了,脸上泛起红晕,悄悄瞥了王清林一眼,正好王清林也看过来,两人目光一碰,又慌忙移开。
王母恰好看到这一幕,笑呵呵地说:“呵呵,我就等着啦,最好多来几个孙子孙女!以前日子苦,你们姐弟几个从小没少吃苦。现在日子好了,多生几个都养得起!”
王父也接话:“多生孩子好,但养孩子更要紧,得好好教养,像阿源阿洲这样懂事机灵就好。”
宋彩凤也看向两个孩子,心里想着将来也要生这么可爱机灵的孩子。
这时几个串门的邻居进了院子,一进门就听到生孩子的话题,立马接上话头。
“啧啧,你们家这才刚娶了新媳妇,就急着抱孙子啦?”
“清林和彩凤可要加把劲,争取明年这时候让你爹娘如愿!”
“哈哈,多生几个,趁你爹娘年轻好多帮带带!”
“彩凤啊,你婆婆脾气好,多生几个都不怕!”
“哎,这娶媳嫁女都得看准人家,要是遇上搅家精,那日子可就难过了。”
“可不是嘛,东边那家今天又干仗了,婆婆和两个儿媳妇为个鸡蛋在院子里骂得可难听了。”
“他家新娶的那个小媳妇也不是省油的灯,两个嫂子和婆婆吵架,她还能磕着瓜子看戏!”
大家聊着聊着就偏了题,说起村里的家长里短。
余坤安对这村子不熟,也只当听个乐子。没多大一会儿,他就洗漱完先进屋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