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天皇,地皇(1 / 1)

加入書籤

他们虽不知神光照向何方,却能感觉到一股温暖的气息拂过周身,让田地里的禾苗瞬间拔高一寸,让襁褓中的婴儿发出咯咯的笑声。

幽冥血海边缘,冥河老祖感受到女娲的气息,并未阻拦,只是让十二品业火红莲垂下的血光微微收敛。

他望着那道穿透幽冥迷雾的七彩神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当年巫妖大战的惨烈犹在眼前,如今女娲却要亲手送兄长转世为人族,这洪荒的轮回,果然玄妙。

女娲的身影在奈何桥头停下。

孟婆端着汤碗的手微微一顿,对着女娲躬身行礼,随后便带着阴差悄然退去。

忘川河的河水在此刻变得平静,河面上漂浮的彼岸花无风自动,露出水下无数等待轮回的魂灵,惟有伏羲那缕残魂被一团柔和的金光包裹,悬浮在河中央,既不随波逐流,也不被阴煞之气侵蚀。

“兄长,三千年了。”女娲伸出手,指尖轻轻触碰那团金光,残魂中立刻传来一阵欣喜的波动。

“人族已立为天地主角,你该入世了。”

金光中的伏羲残魂缓缓旋转,化作一道人形虚影,对着女娲深深一拜。

他无法言语,却用魂念传递着感激——若不是妹妹以女娲神力护持,他的残魂早已在轮回中溃散。

女娲袖袍一挥,取出一枚用自身精血炼化的七彩莲子,轻轻送入残魂之中:“此莲子能护你元神不散,入人族后当潜心修行,莫要辜负天道册封与洪荒生灵的期盼。”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三皇册封大典之时,便是你我兄妹再相见之日。”

伏羲残魂再次拜谢,随后转身朝着轮回通道飘去。忘川河的河水在此刻掀起细小的浪花,为他送行;彼岸花的花瓣纷纷飘落,在他身后铺成一条红色的花径。

当残魂即将踏入轮回通道的刹那,女娲突然想起三千年前景霄宫的约定,又补充道:“人族初兴,多有磨难,你既为三皇之首,当以八卦定人伦,以智慧启民智,莫要忘了...”

“兄长明白。”伏羲的魂念带着一丝笑意传来,随后便彻底消失在轮回通道的金光中。

女娲站在奈何桥头,望着兄长消失的方向久久不语。

忘川河的河水重新变得湍急,彼岸花也恢复了往日的沉寂,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

她能感觉到,洪荒的气运丝线中,有一缕金色的光芒正从幽冥升起,朝着人族聚居的中原大地飞去,那是伏羲转世的气息,也是人族即将迎来的曙光。

转身离开幽冥时,女娲的七彩神光中多了几分释然。

兄长的轮回之路终于步入正轨,而她这个娲皇,也该回去筹备三皇册封大典了。

人族的崛起,三皇的出世,将在不久的将来,为这片饱经沧桑的洪荒大地,带来全新的生机。

轮回通道的金光散去时,中原大地的华胥部落正笼罩在清晨的薄雾中。

女首领华胥氏抱着刚降生的男婴,坐在铺着兽皮的石榻上,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这孩子天生异相——额间镶嵌着淡金色的八卦纹路,如同微缩的星图;双眼睁开时,瞳孔里竟流转着日月交替的光影。

更奇的是,他落地时那声啼哭,响如洪钟却不刺耳,反倒让部落里因昨夜兽袭而躁动的牛羊纷纷安静下来,连窝在角落的猎犬都摇着尾巴凑上前,用鼻尖轻轻蹭着婴儿的襁褓。

族中最年长的巫祝颤巍巍地抚摸着婴儿的额头,老泪纵横:“此子定是天神降世,我华胥部有救了!”

——这便是历经轮回的伏羲。

十五岁那年的盛夏,伏羲跟着狩猎队来到渭水之畔。

彼时河水暴涨,浊浪中翻滚的鱼虾触手可及,族人们却只能望着湍急的水流叹气——徒手抓鱼不仅收获寥寥,还常有人被冲走。

伏羲坐在岸边的青石上,看着一只黑蜘蛛在芦苇间结网,蛛丝纵横交错,不多时便困住了一只扑腾的蜻蜓。

他盯着那张蛛网看了整整半日,突然起身折来柔韧的桑树枝,又扯来山间最结实的葛藤,手指翻飞间,编出洪荒第一张渔网。

渔网下水的那天,整个部落都围在岸边。当伏羲与三个族人合力拉起渔网时,网中蹦跳的鱼虾足有半筐,其中还有一条三尺长的大草鱼。

族人们先是愣在原地,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一个瘸腿的老猎人摸着渔网的纹路,哽咽道:“有了这物件,过冬再也不用啃树皮了!”

伏羲笑着将编网的法子教给众人:“桑枝要选向阳的,葛藤得在溪水里泡三日才不脆……”

不出半月,渭水沿岸的部落都用上了渔网,水面上漂浮的网具如同铺开的云,黄昏时分,家家户户的石灶前都飘起煮鱼的香气,孩童们捧着陶碗,小脸上沾着鱼汤,笑得眉眼弯弯。

某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伏羲躲在供奉祖先灵位的山洞里。

洞外雷声滚滚,闪电撕裂夜幕的刹那,他看见岩壁上的阴影随着雷光变幻,时而如奔跑的野兽,时而如翻滚的云层。

他忽然起身,捡起燃烧的树枝,在岩壁上勾勒出第一道横线——代表天。

又画一道断裂的横线——代表地。接着,他根据雷声、风声、雨声、火光的形态,陆续画出震、巽、坎、离、艮、兑六个符号。

“这是八卦,能测天时,能定方位。”

伏羲指着岩壁上的符号,对围拢过来的族人解释,指尖划过“乾”卦时,洞外的雷声恰好轰鸣;点向“坎”卦时,洞顶滴落的雨水突然汇成细流。

三日后,他拨动摆放在地上的八块兽骨(代表八卦),凝视半晌后道:“明日午时将有大雨,加固巢穴的立柱要再加三尺。”

族人们半信半疑地照做,次日午时,瓢泼大雨果然倾盆而下,那些未加固的巢穴纷纷坍塌,而华胥部落的居所却安然无恙。

自此,八卦成了人族的生存宝典,连邻近的熊罴部落都派使者送来上好的兽皮,恳请学习卦象之法。人族繁衍渐多,近亲通婚的弊端愈发明显。

伏羲在山林中观察到,鸟兽多是异群交配,后代才更健壮,而部落里近亲结合的夫妻,生下的孩子常有眼盲、足跛之症。

他召集各部落首领,在议事的土台上宣布:“从今往后,同姓不婚,异姓为媒,以俪皮为聘。”

他指着台下一对青年男女解释:“鹿皮为天,羊皮为地,男子献皮,是敬天地,是敬女方父母养育之恩。”

说着,他亲自将一张鞣制得柔软的鹿皮递给男子,看着他郑重地交到女方父亲手中。

这个制度推行的第一年,人族新生儿的残疾率便下降了七成,各部落间的联盟也因通婚变得更加紧密,连狩猎时的配合都默契了许多。

他教民结绳记事时,先用红绳记喜事,黑绳记丧事,再用绳结的大小表示事情的轻重——大结代表部落迁徙,小结代表孩童降生。

某个冬日的夜晚,他坐在篝火旁,用陶土捏出十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吹奏时竟发出悦耳的声音。

这便是最初的瑟,乐声响起时,哭闹的婴儿会安静入睡,争吵的族人会停下争执。

他还带着巫祝走遍山川,将哪些植物的根茎能充饥、哪些草药能止血、哪些野兽昼伏夜出,都一一画在兽皮卷上,这些图谱后来成了人族的“生存圣经”。

当伏羲在黄河边的洛水之畔画下最后一笔八卦图时,整个洪荒突然霞光万道。

东方的启明星骤然明亮,西方的长庚星化作一道金光坠入他脚下的土地。天道之眼在九天之上缓缓睁开,瞳孔中映出伏羲为人族所做的种种功绩——渔网、八卦、嫁娶之礼、结绳记事……无数金色的光点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在他头顶凝成一道华盖。

“伏羲氏,定人伦,启民智,功绩昭然,册封为人族天皇,世居火云洞,受万代香火供奉。”

天道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响彻云霄。

金光中,伏羲的身躯渐渐变得神圣,额间的八卦纹路化作实体,悬浮在头顶旋转,散发出柔和的光晕。

他脚下的土地开始隆起,山石自动堆砌成洞门,洞顶的钟乳石滴下的水珠落地成泉,泉水中竟开出了四季不谢的奇花。

洞门上方,三个苍劲的大字“火云洞”凭空浮现,每一笔都似由火焰凝成,周围的山川灵气如潮水般涌来,在洞府周围形成一道肉眼可见的光幕,光幕上流转着人族劳作、繁衍的虚影。

女娲踏着七彩祥云而来,衣裙上的凤凰图案在霞光中栩栩如生。

她看着伏羲周身的金光,眼中满是欣慰,袖中飞出七色彩带,环绕着火云洞飞舞一周,彩带过处,洞前的空地上长出一片桃林,桃花灼灼,象征着人族的繁荣。

老子骑着青牛,捋着胡须笑道:“八卦定乾坤,此乃人族之幸,亦是洪荒之幸。”

元始天尊的盘古幡在手中轻轻晃动,洒下万道金光,为火云洞加持防御;通天教主则取出一面刻满符文的令牌,递给伏羲:“此乃截教‘护民令’,持此令可调动方圆千里的草木精怪,护佑人族周全。”

西方二圣立于九品莲台上,接引道:“吾赠‘静心莲’一朵,护天皇心神不被外邪侵扰。”

准提则送上一本用贝叶制成的经书:“此书记载西方医术,或可助人族抵御疾病。”

紫微挥手招来一颗星辰碎片,嵌入火云洞的石壁:“此星辰石可显人族气运,若遇大难,石上星光便会闪烁示警。”

伏羲身着天道赐下的龙纹玄衣,站在火云洞前,对着洪荒大地深深一拜。

他头顶的八卦华盖缓缓沉入洞内,化作一块巨大的玉盘,盘中的卦象随着人族的动向实时变化。他知道,天皇之位不是终点,而是人族崛起的起点。

百年光阴弹指而过,伏羲已是须发皆白的老者,虽神力依旧,却深知人族需要新的引领者。

此时,一个名叫神农的青年早已在部落中崭露头角——他背着药篓走遍千山万水,亲尝百草为族人疗疾,曾一日中毒七十次,却凭毅力嚼食解毒草挺了过来;他教人们用耒耜耕种,让土地长出饱满的谷穗,使人族从狩猎采集走向定居农耕。

伏羲决定考察这位青年。他化作寻常老者,混入神农的部落。

见神农在田间教农人辨识五谷,指尖划过的禾苗竟瞬间灌浆;见他在月光下熬制汤药,药香飘出三里地,连昏迷的病人都能睁开眼;见他调解部落纷争时,不用威势只用道理,让争执双方心服口服。

最让伏羲动容的是,某个寒冬,神农将自己的兽皮袄送给了冻僵的孤儿,自己裹着茅草睡在屋檐下,却在梦中还念叨着未播完的种子。

考察三年后的春分日,伏羲在火云洞召集各族首领。他端坐于八卦玉盘前,指着洞外跪拜的神农道:“此子心怀苍生,功绩远超于我,当为人族地皇。”

说罢,他摘下头顶的八卦冠冕,亲手戴在神农头上。刹那间,火云洞的光幕暴涨,一道地黄色的功德金光从地心升起,融入神农体内。

神农含泪叩首:“必不负天皇所托,不负人族!”伏羲笑了,周身化作点点金光,融入火云洞的石壁。

从此,火云洞中有了两尊神像,天皇伏羲持八卦,地皇神农握稻穗,共同守护着人族的繁衍生息。

此后万载,每逢春耕、秋收、冬至,人族都会带着最丰厚的祭品来到火云洞祭拜。洞口的桃林始终繁茂,泉眼从未干涸,那道灵气光幕更是成了人族心中的定心丸。

而伏羲的智慧,早已融入人族的血脉——孩子们学的第一套知识是八卦,青年们谈婚论嫁要遵循嫁娶之礼,猎手们出猎前会用简易的卦象占卜吉凶……这永不熄灭的智慧之火,照亮了人族在洪荒中前行的道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