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紫微证道(1 / 1)
可帝辛开放边境贸易,促进了各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人族内部一片和谐,根本没有他们插手的余地。
接引佛祖叹了口气:“这帝辛,倒是把人族治理得井井有条,让我等无从下手啊。”
准提道人也皱着眉头:“再这样下去,封神之事怕是要彻底停滞了。”
就在六圣为封神之事头疼不已,迟迟无法找到下手的机会时,帝辛已经开始了他的扩张之路。
他深知,人族要想真正强大起来,必须统一周边的部落,消除外部的威胁。
于是,他决定御驾亲征,收复四夷。出征那天,朝歌城外旌旗招展,百万大军整装待发。
帝辛身着金色铠甲,手持镇商剑,站在高台上,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将士们。”
他的声音洪亮如钟,传遍整个军营,“四夷扰我边疆,欺我百姓,今日我等便踏平他们的巢穴,让他们知道我大商的厉害!”
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士气高昂。帝辛亲自率领大军,先是北上征讨北狄。
北狄的骑兵虽然勇猛,但在商朝军队的九阵图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帝辛身先士卒,手中的镇商剑斩杀了北狄的首领,北狄部落纷纷投降。
接着,他又率军南下,收服了南蛮部落。南蛮部落的士兵擅长丛林作战,但帝辛早已料到,他派士兵砍伐树木,开辟道路,让南蛮部落的优势荡然无存,最终只能束手就擒。西征西戎的战役最为艰难。
西戎部落占据着险要的地形,易守难攻。但帝辛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派人侦查地形,寻找西戎部落的弱点。
最终,他利用西戎部落内部的矛盾,分化瓦解了他们的力量,一举攻破了西戎的都城,收服了西戎部落。
最后,帝辛把目标对准了西岐。
姬昌虽然表面上臣服于商朝,但暗中一直招贤纳士,积蓄力量,图谋不轨。
帝辛早就察觉到了姬昌的野心,这次御驾亲征,就是要彻底解决西岐这个隐患。
西岐的军队在姜子牙的指挥下,战斗力也不容小觑。但帝辛的军队经过多年的训练,加上九阵图的威力,还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双方在牧野展开了一场大战。帝辛亲自指挥军队,运用九阵图变幻莫测的阵法,不断冲击西岐的军阵。
西岐的军队节节败退,最终全线崩溃。
姬昌被擒,西岐灭亡。随着四夷被收复,西岐被灭亡,商朝的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辽阔。
人族的势力也随之扩张,原本分散在各地的人族气运,此刻如同百川归海一般,尽数汇聚到了帝辛的身上。
帝辛的头顶上,出现了一道巨大的气运金龙,金龙盘旋飞舞,散发出强大的气息,笼罩着整个朝歌城。
火云洞内,三皇五帝的神像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禹的残魂感叹道:“没想到我人族竟然能在帝辛的手中达到如此辉煌的地步,真是可喜可贺啊。”
伏羲也点了点头:“这帝辛,果然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正在一步步实现人族的自强。”
而此时的六圣,看着帝辛头顶上那道巨大的气运金龙,心中更是焦急万分。
他们知道,如果再不出手,封神之事恐怕就真的要泡汤了。
但帝辛如今气运正盛,民心所向,他们又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和机会动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帝辛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焦虑。封神大战的阴云,似乎更加浓厚了。
朝歌城的钟鼓早已不再为战事敲响,取而代之的是各地传来的臣服文书。
帝辛站在扩建后的鹿台上,手中展开的疆域图已覆盖了洪荒东土的大半——北至瀚海,南抵瘴江,西达昆仑山脚,东到蓬莱仙岛,凡插着玄鸟旗的地方,皆遵循大商律法。
人族的足迹随着商队的驼铃延伸到更远的地方。西戎的牧民开始学习耕种,南蛮的部落筑起了砖石城郭,北狄的猎手收起弯刀,在新开垦的田地里播种。
帝辛推行的“书同文、车同轨”让不同部族的人能顺畅交流,统一的度量衡让贸易愈发繁荣,连洪荒深处的散修都感叹:“如今的人族,比当年的巫妖二族更有气象。”
这日清晨,帝辛正在审阅新修订的《大商法典》,指尖刚划过“万民平等,皆有习武之权”的条文,整个人间突然响起一声震耳欲聋的嗡鸣。
他抬头望向天空,只见人族聚居的城池上空升起无数金色丝线,这些丝线在空中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笼罩了整个东土。
“这是...”帝辛体内的紫微星力突然沸腾,与空中的金线产生共鸣。
他感觉到一股源自人族本源的力量涌入体内,比任何战功、任何气运都要厚重。
鹿台下的百姓纷纷跪倒,他们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与这片土地、与身边的同胞产生了无形的联系,仿佛整个人族化作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火云洞内,三皇五帝的神像同时亮起金光。伏羲手中的八卦图剧烈转动,乾卦与人道之位重合;神农握的稻穗化作万千谷粒,融入那道金线之网;大禹的耒耜虚影在九州大地划过,将所有人族聚居地连为一体。
“人道...终于觉醒了!”黄帝的残魂激动得声音发颤。此刻的帝辛,已清晰地感知到自己成为了这股力量的核心。
他能听到边疆士兵的心跳,能感受到田间农夫的喜悦,能洞悉每个子民的愿望。
当他在心中默念“愿万民安康”时,无数金色光点从人族身上升起,汇入他的体内。
“吾为人道之主,”帝辛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传遍了所有人族的耳中。
“当护佑人族,永世昌荣。”
话音落下,天地间降下无尽功德,在他身后凝聚出一尊万丈高的虚影——那是无数人族先贤的面容叠加而成,手持耒耜、书卷与剑,象征着人族的耕耘、智慧与勇气。
周天星宫内,紫微猛地站起身。他看着水镜中帝辛身后的人道虚影,又望向自己座下象征天道权柄的星盘,以及腰间那枚蕴含地道法则的三生石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三道合一,证道混元的时机,到了!”
紫微抬手一挥,周天星斗大阵全力运转,亿万星辰的光芒化作一道光柱,穿透星空,直抵朝歌城。
与此同时,他将地脉印掷向大地,引发九州地脉共鸣,无数土黄色的气流顺着光柱攀升。
朝歌城内的帝辛感受到这股熟悉的星力,微微一笑,主动引导体内的人道之力汇入光柱。
金色的人道之力、紫色的天道之力、土黄色的地道之力在光柱中交织、碰撞、融合,发出令洪荒万灵都为之颤抖的轰鸣。
紫霄宫内,鸿钧老祖睁开双眼,看着那道贯通天地的三色光柱,指尖的造化玉碟轻轻旋转:“没想到,竟是以这种方式...紫微,你果然没让吾失望。”
光柱之中,紫微的身影与帝辛的人道虚影渐渐重合。
他清晰地感觉到,天道的威严、地道的厚重、人道的灵动在体内完美融合,过往修行中的瓶颈如同冰雪消融。
当最后一丝隔阂被打破时,他体内爆发出超越圣人的气息,周身浮现出无数法则符文,与整个洪荒天地产生了共鸣。“吾,紫微,合天地人三道,今日证道混元!”
声音响彻星空与人间,光柱轰然炸开,化作漫天光雨洒落。周天星宫的星辰排列出全新的格局,九州地脉流淌得更加顺畅,人族身上的金光愈发璀璨。
朝歌城的鹿台上,帝辛的身影重新清晰,他摸了摸眉心,那里的紫微印记已化作永恒的星辰图案。
他知道,紫微成功了,而自己作为未来身,也与人道融为一体,成为洪荒不可或缺的支柱。
远处的玉虚宫,元始天尊望着消散的光柱,脸色复杂;碧游宫内,通天教主叹了口气:“罢了,天道如此。”
西方二圣则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洪荒格局,自此又变了。
唯有火云洞内,三皇五帝的神像露出了笑容。他们守护的人族,不仅真正崛起,还间接促成了一位混元大能的诞生。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在朝歌城发愤图强的年轻帝王,始于人族永不屈服的自强之心。
紫微证道的霞光尚未散尽,六圣手中的封神榜已变得黯淡无光
元始天尊望着玉虚宫地砖上倒映的三色光雨,默默将榜单收入袖中——如今紫微已成混元,人道与天地二道合一,天庭的权柄早已稳固,那些需要靠封神来约束的弟子,在真正的大道面前不过是尘埃。
通天教主在碧游宫挥手散去了截教弟子的聚议,原本为封神之事摩拳擦掌的门徒们面面相觑,却见教主望着星空轻叹:“三道归一并非终点,洪荒或将有大变,各自回去稳固修为吧。”
西方二圣则在莲台上闭目诵经,只是贝叶经卷上的梵文不断闪烁,显露出他们内心的不平静。
封神之事,就这般悄无声息地成了过往云烟。然而,就在紫微帝身与帝辛人道之影彻底融合的刹那,整个洪荒突然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呻吟。
首当其冲的是大地板块。
昆仑山巅的瑶池突然掀起巨浪,琼楼玉宇在震颤中摇摇欲坠,西王母握着权杖的手青筋暴起,眼睁睁看着瑶池底部裂开一道深不见底的沟壑,涌出的地火如同毒蛇般舔舐着岸边的仙草。
东海龙宫的水晶宫更甚,定海针剧烈摇晃,龙宫梁柱上的珍珠噼里啪啦坠落,龙王敖广带领虾兵蟹将加固堤坝,却挡不住海水倒灌——海底的深渊正在扩张,仿佛要吞噬整个东海。
天空的异象更为可怖。
周天星斗的排列虽已归位,却有无数星辰脱离轨道,拖着长长的火尾砸向大地。
南天门的牌匾被一颗流火碎石击穿,守门的天兵望着天边不断增多的星陨,吓得面无人色。
更诡异的是,洪荒的空间壁垒开始出现褶皱,昆仑墟的边缘地带,修士们能看到相邻空间的虚影——那里有截然不同的山川河流,甚至有长着翅膀的怪异生灵一闪而过。
火云洞内,三皇五帝的神像剧烈晃动,香火缭绕的洞府突然变得冰冷。
伏羲手中的八卦图上,代表“坤”的卦象竟出现裂痕,神农握的稻穗虚影瞬间枯萎,大禹的耒耜更是直接崩碎成光点。
“不好!”黄帝的残魂惊呼,“紫微合道之力太过强盛,竟超出了洪荒的承载极限!”
紫霄宫内,鸿钧老祖身前的造化玉碟第一次出现紊乱,碟面流转的法则符文如同乱码般闪烁。
他猛地起身,混沌气流在周身翻涌成漩涡:“三道合一,本是顺天应人,为何会引发洪荒崩碎?”
话音未落,玉碟突然投射出一幅画面——那是紫微证道时,三道之力融合的瞬间,有一缕不属于洪荒的灰色气流,顺着光柱潜入了天地本源。
“是域外天魔!”鸿钧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们早已觊觎洪荒,竟借着紫微证道的契机,污染了三道融合的本源!”
此时的周天星宫,紫微大帝也察觉到了异常。
他虽已证得混元,却感觉自己与洪荒的联系正在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切割。
星宫的地砖上蔓延开蛛网般的裂痕,他伸手触碰,指尖传来刺痛——那是空间法则崩解的征兆。
“原来如此...”紫微望向域外的黑暗,眼中闪过冷冽的光芒。
“以为借我证道之机,便能毁我洪荒?未免太小看洪荒万灵了!”
他抬手召回帝辛体内的人道之力,又引动地道地脉印,三道之力在他掌心重新凝聚,却不再是融合,而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镇压那缕灰色气流。
然而洪荒的震荡并未停止,反而因这股对抗变得更加剧烈——不周山的断口处喷出万丈岩浆,云梦泽的湖水凭空消失,露出干涸的湖底和挣扎的鱼虾。
朝歌城内,帝辛站在鹿台上,看着天边不断扩大的空间裂缝,腰间的镇商剑自动出鞘,发出清越的龙吟。
人族百姓虽惊慌失措,却在看到帝王镇定的身影后,渐渐安定下来。
有老者敲响了城中最大的青铜钟,钟声穿透混乱的天地异象,竟让附近的空间褶皱稍稍平复。
“人道不灭,洪荒不碎!”帝辛高举镇商剑,身后的人道虚影再次浮现,无数人族的信念化作金色洪流,汇入紫微的三道之力中。
火云洞内的三皇五帝残魂同时燃烧起来,化作四道金光冲向天地四方:伏羲的八卦图重新拼合,定住了东土的空间;神农的稻穗虚影洒下甘霖,熄灭了南蛮的地火;黄帝的轩辕剑虚影劈开乌云,引导星陨坠入无人之境;大禹的耒耜虚影化作堤坝,挡住了北狄的洪水倒灌。
六圣也纷纷出手:老子的太极图旋转于昆仑之上,抚平空间裂痕;元始天尊的盘古幡垂下金光,净化被污染的灵气;通天教主的诛仙四剑组成防御阵,护住洪荒核心;女娲的七彩石修补天空漏洞;西方二圣的莲台与妙树散发佛光,镇压心魔滋生。
洪荒的震荡在众强合力下渐渐减弱,但那缕灰色气流引发的本源创伤,却非一时半刻能治愈。
紫微望着掌心仍在挣扎的灰色气流,沉声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他的声音传遍洪荒,落在每个生灵耳中。无论是仙神、妖魔,还是凡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洪荒存亡,已系于一线。
而那场被遗忘的封神之事,此刻看来,不过是这场灭世危机前的小小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