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暗流涌动(1 / 1)
详嘉帝的身体本来看着已有所恢复,可开春之后又不知怎地,出现了反复。而且病情也越发的严重,到了四月时,已基本没上朝了。而是让太子监国,丞相唐滨辅政。
这样的情形,却是把康王一党给急坏了。若照此发展下去,只怕那一天详嘉帝归天,那这太子可就顺理成章的继承大宝了。到时,他们这一党可就再无翻身之日了。
康王府的密室之内,康王林嶷、去年刚晋升为礼部尚书的费光、康王的智囊乔度以及他的护卫统领仇虎等人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本来,在康王一党里,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那便是刑部尚书严烁。只是这严烁不知是因为年纪大了,还是什么原因,做事总是小心谨慎的。让康王觉得他过于保守和胆小,虽然也很倚重他,但一些出格或太过风险之事,出于保密的原因,也尽量不让他知晓。以免万一走露了风声。所以,这次这种特别的密谋,康王并没有让他来参加。
看着康王一副忧心重重的样子,那智囊乔度说道:“殿下勿忧,其实这一天迟早都要来的。而且,该准备的,我们都已准备的差不多了。现在就缺一个好的时机了!”
康王却不太高兴的说道:“什么叫差不多了?这可是弄不好就要掉脑袋的事!不仅是我,你们都跑不掉。必须是得做到万无一失方可!”
乔度忙道:“请殿下放心,也就是这两日,我们便可拿到盖了国玺的空白诏书。宫里掌印的一个主事太监都已打点好了。而近来皇上身体不适,侍礼监的洪公公几乎都陪在皇上身边,这正是我们下手的好机会。”
“殿下,我师兄和师弟这两天就将进京,有了他们来助殿下一臂之力,相信对付太子府的那几名高手绝没问题。”
康王听罢不由的追问道:“你师兄和师弟比起你的武功来说如何?”
仇虎忙道:“我师兄为了苦练武功,连我剑庐派的掌门之位都放弃了。如今他已破入黄道镜,武功远在我之上。而我师弟天资过人,武功也不在我之下。”
康王听后笑道:“区区一个江湖门派的掌门算什么?待本王成事之后,什么高官厚䘵没有啊!就是想光大门派,有本王撑腰,那还不容易。”
随即他又转头向乔度问道:“西梅山庄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殿下放心,都准备就续。那些人都一直以为是太子暗中在豢养着他们。而且整个山庄当年买的时候,都是通过旁人,再利用当年太子府的一个管事的亲戚去买的。而交易之人,也早已被做掉!所以,一但追查下来,怎么也只会查到太子的头上!”
“嗯!此事绝不可大意!”
接着,康王又向费光问道:“费大人!郢都的城防募府军和宫里的禁军现在情况如何了?”
“殿下,经过这些年的暗中经营。现在郢都四千募府军我们已掌握了一半多,将领都是我们的亲信。而皇宫的五千禁军,虽然由夏荀控制着。但也有两名统军和三个都统都已是我们的人,他们手里至少也能掌握一千五至两千人。”
康王听罢,却摇了摇头道:“咱们手里的力量还是有些薄弱啊!能不能再拉拢一些人过来呢?钱不是问题!”
费光忙道:“殿下,拢笼这些人,可是极为不宜的。最重要的是不能让旁人有所察觉,否则一但让皇上起了疑心,那可就前功尽弃了!所以这些年,我们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才将这些人收入殿下的麾下。不过殿下放心,别忘了,咱们可还有圣旨呢?一但时机成熟。咱们拿着这圣旨,就算那些不是咱们的人,又怎敢不听殿下号令呢?”
康王想了想道:“说的也是!不过这一切都得细细安排好,切不可出现疏漏。可这时机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啊!现在时间拖的越久,太子在朝中的威望就越高,那可就对我们越不利了!”
乔度忙道:“殿下!属下如果猜的不错的话,或许就在这个月,最多下个月吧!”
“你怎知道?”康王追问道。
“属下已差人从御医那儿打听过了,皇上的这个病,时而发冷,时而又发热。随着如今天气由暖转热,郢都便会显得略有些湿闷。虽然咱们平常人倒是感觉不明显,但对皇上这病却是影响较大。所以,为了能更好的养病。御医肯定会建议让他去玉泉山行宫休养,那里山上气候清爽,又有温汤可沐浴,对缓解皇上的病情有帮助。因此,我断定也就这一两个月内,皇上必去玉泉山行宫。那时,便是我们动手的机会了!”
康王听后,这才点点头:“这样就好!这样就好!这些事都仰仗各位了!还有,此事一定要做到保密,就连那严大人,现在最好也别让他知道太多。他这人啦,胆子太小了!”
“放心吧!此事咱们一定做到滴水不漏!”
此时的详嘉帝自己也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但他的脑子还并不糊涂。
以前是放任康王与太子相争,一来是为了平衡朝中各方的势力。二来,也是想看看这两个最有可能继承大虞将来皇位之人,谁更适合。
通过这么些年观察下来,他发现康王林嶷这个人,虽然果决、也有些谋略。但就是显得有些手段太过阴狠,人也太阴沉了。而太子呢,却显得比较中庸。虽除了有些优柔寡断之外,也无什么太过明显的缺点。当然,也没有特别突出的过人之处。
虽然说他还有三个皇子,可一个早年便因骑马时摔坏了脑子。虽谈不上很痴傻,可说话、反应都明显的要慢于常人。这皇位自然不能传给这样的人。而另两个皇子都太小,一个九岁,一个才六岁。再加之出身出不如前三位皇子,朝中也无什么势力依靠。像这样的幼子即位,必然生乱。弄不好会让权臣把持朝政而发生内乱也说不准。所以这两个小皇子自然也不在考虑之列。
权衡下来,若是让康王即位的话,那大虞今后的变数可就太难说了。而让太子即位,虽说他难有大的作为,但只要有一帮能臣相辅佐,做好一个守成之君,当还不难。
下了决心之后,他便开始比较两方的实力了。太子这边看起来与康王那边也差不多。可除了户部尚书王德与工部侍郎明焱以外,最大的依靠便是太子正妃的父亲,苍梧卫镇守使屠炯。
可如今大虞新从南中得了思、应二州,虽然南王近期也没啥大的动作,然南境尚不敢说安稳,因而也不可轻易将其调回来。于是便想到了远在桂州的任逍遥。
这日,郢都府尹谭晖被召进了宫。
看着伏跪于地的谭晖,详嘉帝问道:“谭大人!你今年多大了啊?”
“回陛下!老臣今年六十一了!”
“哦!你也是年过六十的人了!听说你几个孙子里,最大的孙子都十五了吧!可是你却忙于政事,难以享受这天伦之乐,朕对不起你啊!”
谭晖一听,忙伏地道:“陛下,臣为陛下分忧乃是份内之事,怎敢……!”
不待他说完,详嘉帝咳嗽了几下后说道:“朕也知你辛劳,年纪也这么大了,也是该歇歇,回家抱抱孙子,享享天伦之乐了!”
一听这话,那谭晖便立即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忙道:“陛下,老臣年迈昏聩,已难为陛下分忧了。还请陛下恩准,让老臣告老还乡,以享天伦!”
详嘉帝故作意外的问道:“怎么?谭大人这是不想干啦?打算回乡养老啦?”
“陛下!老臣确实老了,已难胜任如此重任,否则只怕是会误了陛下的大事,那只会让老臣无地自容啊!还请陛下恩准!”
“唉!”详嘉帝也轻叹一声:“岁月不饶人啊!也罢!那朕就准啦!并念你多年来为朝庭尽心办事的份上,再赐你绸百匹、银五千两。这样回去,也算是荣归故土嘛!”
谭晖一听,连忙伏地磕头谢恩。
打发走谭晖之后,详嘉帝随后便让人拟旨:“即刻调任桂州知府任逍遥为郢都府尹。并让其于一月之内……,不!让其于二十日之内到任。不得有误!”
详嘉帝打发走谭晖,而急调任逍遥的事,也没多久便传到了康王那里。
康王一听,也是大吃了一惊。这很明显是皇上为了加强太子的实力,将他的小舅子调来郢都做这京城的府尹啊!看来皇上已经在为太子即位做准备了啊!
他忙叫来仇虎和乔度将此事告诉了他们,并问道:“仇虎,你的师兄弟什么时候到呢?”
仇虎忙道:“应该就是这个月吧!殿下的意思是……?”
“这任逍遥当初我拉他不成,如今已成太子的亲属,而今皇上调其回京,必是对我们不利。所打我打算将其半路给除之!”
仇虎一听,忙道:“这个事交给我去办便可。那任逍遥的武功不过七阶有余,就算他身边还有一个刀客。最多我再挑选几名好手便是,定可将其人头给殿下提回来!”
那知这乔度一听,便慌忙劝道:“殿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为何不可?”
“殿下!此时若是将其杀掉,那也太过明显了。陛下一但降罪,可是会影响我们的计划啊!”
康王听后,不满的问道:“那就让他这么顺利的进京,来接掌这郢都府尹之位?”
知度忙道:“殿下莫急,切听我说。其实这未必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好事?这怎么会还成了好事呢?你这不是瞎说吗?那郢都府尹可是什么职位啊!四千募府军可都归府尹节制的啊!怎么你还说成是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