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对峙(1 / 1)
那知费路听后却道:“这远怕啥呢?有桥不过,非要冒险强渡吗?那马车都能通行,有点小山包又有何难!本将已有办法破敌了!”
随即便转过身来命令道:“胡起何在!”
郢都镇的青龙卫将军胡起忙上前拱手:“末将在!”
“本将军令你率本部兵马,于明日辰时出发。从上游石桥过河,两日后的子时赶到叛军大营后方,发动突袭。同时以火光为号,本将也将亲率大军从这里渡河。我们前后夹击,叛军一鼓可破矣!此战若能斩下屠炯人头,我记你首功。就算让他给跑了,你也是大功一件!”
这胡起也是他当上镇守使后,才提拔起来的亲信。这小子一听将军把这天大的机会给了他,也是大喜过望,连忙上前接令。
然而,他们的行动都在屠炯的掌控之中。发现他们有从上游分兵偷袭的企图之后,屠炯便立即分兵五千,令屠宏率领这五千精兵于上游石桥两侧埋伏。
结果,那胡起率军赶到时,中了埋伏。石桥虽可通行马车,可一遇伏击。这么多人,怎可能做到进退自如?再加之为赶进间,部队长进间急行军,也早已疲惫不堪。一时间自相践踏,死伤无数。那胡起也中箭落水而亡。
通过俘虏口中得知了他们的计划后,由于南岸至石桥的距离要近上三十余里。屠烔便利用这个时间差,将计就计。
于子夜时分,在营后燃起大火。主力于渡口前埋伏起来。
那费路此时尚不知胡起已兵败身亡,还以为他已偷袭得手。于是忙命令大军发起强渡。
正如他所言的半渡而击,大军刚要靠近对岸,便遭到密集的弓弩甚至是投石机的猛烈攻击。而一部份侥幸上岸的,也陷在四处都是陷井的岸边难以施展。
就在这时,胡起那边的残兵才跑了回来。听到胡起兵败身亡的消息,费路知道中计了,连忙鸣金收兵。
这一仗打下来,死伤加上被俘的竟然多达近万人。
更重要的是部队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费路只得暂时停止了进攻,命令全军加强戒备。与对岸的屠炯所部对峙起来。现在他这里不过四万人,虽然人数上还是有一倍多的优势,可他也不敢再轻易冒进了。
为了稳固前湘水防线,成王也随后又抽调了五千兵马前去增援屠炯。当然,这消息也很快由监正司的探子所得知,并很快的报到了费路那里。
费路一听敌方增兵了,而上次那一战,对方损失并不大。现在兵力上的差距也在缩小。他一时也有些不知所措了。
其实他的手下还是有明白人的。飞龙卫的将军将曾向其进言。说是叛军即然在此早有准备,那不如留下一万人马在此驻守,以防叛军渡过湘水袭我粮道。然后主力改从西面的德县进兵。德县那里虽然地型不如这一带开阔,但并无什么险要地势,且无重兵把守。占领德县后,可根据叛军动向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若是叛军继续向湘水大营增兵,则可先分兵一万攻取辰州。辰州本就兵力不多,而其主力都已调住了长沙一线。若派出一万精兵,定可轻易攻取。待攻取辰州后,再汇合主力,从侧面与对岸留守之军一起,两面夹击叛军。此时叛军因辰州失守,定然军心浮动。虽不敢说能歼灭叛军主力,但也当能将其重创。
可费路盘算了一下,此去德县有一百六十余里。而且他又怕留下军队顶不住叛军的进攻,在他没攻取德县前,便先被叛军击溃了。那可如何是好?
经历了一场惨败之后,费路由最初的狂妄自大,到现在的畏首畏尾。一时之间,自己拿不出破敌之策,对于手下将领的建言,又总是担心这、担心那的不敢采纳。
就这样拖了好些日子,他也担心再拖下去,也没法向朝庭交待。
于是便决定采纳部将所言之策,先取德县。可又担心兵力不够。于是便上书朝庭,并在奏书中夸大叛军兵力。说是叛军在湘水一线集结近四万兵马据险死守,虽经奋战,给敌以极大杀伤,但我军也损失不小。且青龙卫将军胡起也英勇战死。并将属下建言之计,当成自己的,也呈报朝庭。所以希望朝庭能再发援军,至少再给他增兵两万的话,他便有把握分兵作战。先取辰州,再破叛军主力,然后取长沙,之后便可趁胜南下,一举而定。
平康帝左等右等,等来的并非前线的捷报,而是费路请求增兵的奏折。
于是连忙召集几名重臣,商议从那里调兵为好。
费光想了想道:“如今恐怕只有从随州和闽中镇再各自抽调一卫人马前去增援了!”
乐随一听,急忙反对道:“陛下!决计不可!随州、邓城、淮州兵力本就不多,现在还面临着北宁巨大的压力。而自上次淮州之战后,为了加强淮州防务,将闽中镇一卫北调至建康一线驻扎,本也是做为淮州后援的。如果都调空了,那北宁一但来犯,这可如何是好?”
不待平康帝表态,费光便立即反驳道:“乐大人!只要我们动作迅速,费将军便能快速的剿灭叛军。就算北宁来犯,我大军也就能很快的平叛回援。可如果一再拖延,待到北宁又来犯,而叛军尚未平定,那才真的是于我大虞不利了!”
“陛下!据臣所知,叛军如今总兵力也不过四万,不可能都集中于湘水一线。而我朝庭五万大军皆是精锐,如今战事不顺。臣认为还是费将军指挥不当所致,臣认为最好还是当请魏老将军出山,方能……!”
费光一听便火了,随即喝道:“乐大人!你这是在说费将军慌报军情吗?”
平康帝一见,这乐随虽然说的有些道理。可是又感觉有针对费光与费路之嫌,而费光也是他提拔任命的。于是想了想道:“增兵是必需的。别的就先别说了!朕现在问的是从那里调兵最合适!”
费光忙道:“从距离上来自,自然是从随州抽调一卫,再将建康那一卫抽调过去是最快的!至于北线嘛,当初北宁偷袭都未能成功。如今我们只要加强戒备,北宁人也难有机可趁。”
“那好!兵贵神速,就马上下令,调随州及建兵的兵马立即前往,听从费将军指挥平叛!”
退出同文阁,乐随不由的仰天长叹:“大虞危矣!”
从命令下达,由随州到达湘水前线,约需十余天。而建康过去则更远一些。至少也要十五至二十日。
此时的成王等人,也是加紧的招兵买马。扩充军力。而南康郡的定安王,在成王的游说之下,虽未立即答应。但也态度有所松动。成王也明白,他这是想再看看形势再动。对于定安王的态度也是在他的意料之中。不过成王明白,只要他们能在前线再打一两场胜仗,稳住了局势,那定安王必然会加入。
不过让他感到意外的是,桂州那边竟然进展十分顺利。当然,这也是在姬曲暗中推波助澜之下,桂州同意了加入他们联军。而且很快的便抽调了三千兵马前来支援。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增兵马便已达到了一万多人。使得他们联军的总数已过五万。
于是成王便马上令林乐集结了一万兵马前去支援屠炯。
其实此时的屠炯也看出了德县这个目前的战略空缺之地。一但这里让朝庭给占领,那就切断了辰州与长沙的联系。而且以辰州目前的空虚,朝庭可轻易的分兵将其攻占。这样对于联军来说,那可是不小的打击啊!而且从战略态势上来说,也会变成两面受敌的处境。
就在他为此而忧心之时,林乐带着人马来了。屠炯一见,忙道:“世子,你即刻率军前往德县驻防。那里很可能是朝庭下一步的进攻重点。我这里有湘水相阻,一时问题倒是不大。同时我会让屠宏率五千人马在我们中间的桃山堡驻扎,以为侧应。
林乐一听,也是有些意外。他忙问道:“朝庭之军会去攻德县?”
屠炯忙给其分析之后说道:“你去德县后,便加固城防,多屯水粮。若是敌军来犯,你只需闭门坚守即可,切不可出城迎战。我自有破敌之法!”
林乐一听,也知事关重大。忙道:“那好,我立即便率军赶往德县!这里就交给将军了!”
清阳观的密室里,唐滨与慈安太后再度相见了。
唐滨先是向太后介绍了一下当前的形势后说道:“太后,现在朝庭与成王双方的大军已在湘水交战对峙近一个月了。据我所知,那康王又将随州与闽中镇在建康的各一卫也调往前线了。双方的决战应该很快了。而臣料定,最多在下个月初,或是月底,北宁大军必然南下。到时候,我大虞必然危机四伏。当然,这也是请大皇子出山的最佳时机。”
看着慈安太后还是没有说话,唐滨接着说道:“如果大皇子此时不出山,只怕我大虞真会有亡国之危。还请太后……!”
太后摆了摆手道:“我都知道了。只是纵然他此时出山,真的能够挽狂澜于即倒吗?”
唐滨摇了摇头道:“恕臣直言,臣并无十足的把握。但若任由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只怕大虞百年基业,只怕真的会就此……!若是大皇子此时出山,至少还有五成希望能收拾各方势力,重振我大虞啊!”
其实唐滨的眼光还是很准的,虽然此时北宁尚未南下。但他已看到了之后可能会发生的事,心中自然也是心急如焚。
太后沉思了许久才说道:“为了大虞,本宫同意了。只是他否愿意担此重任,还得看他自己。我们决不能用强逼迫之!”
唐滨一听,忙道:“那好,请太后放心。剩下的事由臣来安排,臣也决计不会强人所难的。现在时间紧迫,这样吧!十日之后,还是在这里。也请太后亲临,以为见证。同时,也该母子相认了。剩下的事由我来向大皇子说,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行!那就有劳唐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