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顺利说服(1 / 1)
“什么?遣使去了北宁?”
成王等人一听,也是大吃一惊。林巡不由的急道:“此时北宁大军压境,这种时候派人去谈和能有什么好?除了签下割地赔款的城下之盟,还能有什么好谈的?”
成王也急着问道:“任兄弟,你这消息可准确?不会是消息有误吧?”
任逍遥忙道:“此事千真万确,朝中几位重臣都已知晓此事。只是传到这里,可能会晚上些时日而已!”
成王有些不解的问道:“即是目前只有朝中几位重臣知道,那你又是从何得知?”
“这是前任丞相康滨和兵部尚书乐随亲口告诉我的!”
成王一听,可就更懵逼,他不相信的反问道:“唐滨和乐随亲口告诉你的?你怎么可能和他们有联系?这怎么可能?任兄弟,此事关系到了大虞的生死存亡,可开不得玩笑啊!”
就在这时,却听见站在任逍遥身后那戴着面纱的女子说道:“我可以证明,他所说的都是真的。”
就在成王等人诧异之时,那女子缓缓走上前来,并慢慢的揭掉了脸上的面纱。只见一张略带些岁月痕迹,但却依然白皙、美貌的面容呈现了出来。
成王一见,不由的惊得脱口叫道:“皇嫂!哦!不!太后!怎么会是你?”
其余几位公候,那也都是见过太后的,一见果然是她。虽然吃惊,但都连忙起身离座上前施礼。
“太…。。太后,您怎么会和任逍遥在一起?又怎会来了长沙呢?”
只听太后缓缓的说道:“本宫正是为大虞的江山社稷而来。方才他所言句句属实,本宫可为他作证。”
看了看太后,又看了看任逍遥,虽然不知道任逍遥怎么会和太后一起。而且还似乎和唐滨、乐随等人之前都有过接触。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看着众人还有些迷糊的样子,太后随后朝那侠客模样的人喊道:“夏统领,你也来作个证人吧!”
只见那侠客摘掉头上的斗笠,众人一见。这不正是先帝时期的禁军统领夏荀吗?他不是让那伪帝给贬到梅州去做参军了吗?
特别是那梅州知府长陵候更是意外,他不禁问道:“夏参军?你不是留守梅州城吗?你怎么……?”
夏荀一施礼道:“在下此次是受太后所召,前来陪同保护殿下的。”
“殿下?”
众人一听,更是不解了。
这时太后却一指任逍遥道:“诸位,本宫再向你们介绍一下。其实他本姓林,名峯。现名林逍遥!乃是先帝唯一的嫡皇子,也是本宫的亲生儿子!”
“什么?”众人一听,更是惊得下巴都快掉了。
愣了许久,成王才问道:“太后!这是怎么一回事啊?这是真的吗?”
“此事千真万确!本宫岂敢拿这样的事来诓骗你等。夏统领,你也是当事人之一,你来将经过给大伙说说吧!”
当听夏荀将当年之事,以及后来是怎样找到林逍遥之事说过之后。众人这才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看着众人都信服了,太后这才说道:“其实本宫和殿下来长沙见你们之事,唐相和许多大臣他们都是反对的。他们担心有了先皇嫡子在,那必然会影响你们今后荣登大宝之位。甚至很可能将我们母子给除掉。但我们还是来了!”
成王等人一听,连忙跪下。成王忙道:“太后、殿下明鉴。我等起兵,只因那暴君无道,我等只求自保,不得已而为之。怎敢对太后与殿下不利啊!”
太后却依旧缓缓的说道:“其实现在你们若是要除掉我母子,易如反掌。然后再与那伪帝争天下!当然,究竟在北宁铁骑亡我大虞之前,你们谁能取胜,本宫也不知道。或许就算不及,你们到时再投靠北宁,说不定也能换得封候拜将,也能够荣华富贵!”
听着太后这翻即是试探,也是警告的话,成王忙道:“太后言重了。我等皆为皇室子孙,大虞之臣,怎可做出此等卖国求荣之事。”
“那若是本宫恳请你们,都拥户林逍遥,一起为我大虞除暴君,驱北宁。安定我大虞江山,保我大虞百姓,你们可否愿意呢?”
成王稍加犹豫了一会,之所以犹豫其实也确实因他本已重新燃起了再争皇权之志。但现在忽然要放弃,也确实心中略有不甘。可一是眼下形势恐怕这样做,将会是十分危险的。危险的倒并非是担心自己,而是整个大虞。再加之他对林逍遥也确实十分的欣赏,甚至有些佩服。如果大虞将来能交到他的手里,那大虞自然也是中兴有望。
于是想了想忙道:“臣愿拥殿下为帝,承先帝之志。中兴我大虞。臣愿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林逍遥一听,连忙一边伸手将他们扶起,一边说道:“我可没说我想当帝皇的。这事我也早和母后、唐相及诸大人就说好了的。可以由我出面,利用先皇嫡子的身份,凝聚各方势力。让大虞度过此危机。待诸事稳定之后,再择适当之人为帝。总之,出力我可以。皇帝我可是没兴趣的!”
成王一听,他竟然无意于皇位,不由的看了看一旁的太后。
太后也明其意,于是点点头道:“确实有此事。不过这都是后事,一切都需要我们即能除得了伪帝,又驱逐了北宁之后,方才有可能谈论此事。否则,一切皆为空谈。”
“太后所言甚是!即如此,那我即刻差人去请屠将军回来,与太后、殿下共商大事!”
这一切远比预想之中的更加顺利。无论是林逍遥还是太后,都没想到成王等人,会如此爽快的愿意拥林逍遥为主。虽然林逍遥表示他不愿意当皇帝,但面对此时的危局,所有人都认为那是之后的事。若是能够顺利的度过此次危机,那日后再拥他为帝,不仅顺理成章,而且也当不会有什么人会反对。
当在,事情能这么顺利,主要有这么三点原因。其一,对于成王来说。他这么多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其实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野心。这次起兵,也是屠炯用计硬拉着他下的水。为了自保,他才不得已重振信心。但相比于林逍遥这位先帝唯一嫡子来说,他无论从那方面来说,都是比不上的。别说他,就是那康王和太子与其相比,也是庶出的皇子的。所以,成王也清楚,有了林逍遥在,那他就是有心。只怕也难登帝位。就算没有林逍遥,他登上帝位,只怕后边的麻烦事也还多着呢。与其这样,还不如拥戴林逍遥。这样日后还能落得个拥立之功,子孙后代也不再担惊受怕了。
其二便是目前的形势也不得不让他做出这样的选择。那伪帝宁可割地赔款,冒着灭国的危险也要把他们给灭掉。那么他们无论与伪帝是胜是负,只怕最后都会让北宁给灭掉。而林逍遥不仅身份高贵,而且有太后、唐滨、闻双等先帝重臣支持他。可以说,已是一股与伪帝和他们不相上下的巨大势力。以现今虞国的情况来看,若是三股势力相互争斗,只怕谁都落不下好。而若是两股势力相合,倒是完全有机会能够力挽狂澜。
至于第三嘛,那些地方皇室的官员来看。他们本身并无野心,但若是能有先帝的嫡子将来即位。那对于国家和宗族的稳定,都是更有利的。而他们起兵是迫于无奈,但在有的人眼里,他们依旧还算是反叛。但现在就完全不同了,拥戴先帝嫡子。那可是名正言顺。以前所说的伪帝还有些故意贬低的因素在里边。而这时却完完全全成为了事实!同时自己也能获得拥戴之功。再加之林逍遥所体现出的能力,他们也都是早有耳闻的。心里边也认为他当能成为一代圣明之君。
基于以上几点愿因,这才使得林逍遥与太后此行十分的顺利。
得到消息的屠炯也连忙从湘水前线赶了回来。同时,太后也忙派人去请唐滨与闻双赶来长沙议事。待众人相聚之后,便立即商议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成王的想法与唐滨一样,现在将林逍遥的真实身份公之于众的时机已然成熟。在公布林逍遥身份的同时,还将那林嶷如何假传圣旨,迫杀前太子而篡得皇位的罪状一并公布出来。另外就是要诏告大虞所有的人,那伪帝林嶷不仅得位不正,而且还在北宁大军压境之时,不思御敌保国。而还派人去与敌国谈和的事也一并公布天下。
这样一来,不仅可让大虞的官民认请他的面目,归附于皇室正统的林逍遥之下。同时也能分化瓦解那林嶷现在手中所掌控的力量。
这个意见一提出,很快的便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成。
接下来的,便是军事上的安排了。眼下闻双所掌控的军队几乎都在北线,都在向淮州的江县集结,以对付北宁的入侵。中间便是由林嶷的伪朝庭所控制的地区,南边才是屠炯和成王的力量。
北线的兵力基本不可能调动,而仅凭成王与屠炯他们现有的兵力,也难在短期内击败林嶷的军队。
而这时唐滨却说道:“当然,仅以现在的兵力肯定是不行的。但诸位可能忘了,一但殿下的身份诏告天下,那么像南康的定安王必然不会再犹豫,而是定会加入。而南海郡、豫章郡的知府,都是我的门生。他们都是忠于大虞的,一但他们得到事情的真相,我再修书一封,想必他们也当会加入。”
闻双听罢也道:“目前正在德县与成王世子对峙的楚州镇守使苏长生当初也是我的部将。我也可劝其倒戈。”
林逍遥听罢也道:“我与应州的木氏交情匪浅,我也可劝他们支持我们。虽然为了防止南中异动,应州卫不可轻动。但思应二州因原有体制之故,两州尚有募府军编制的兵力也有近万人。至少可抽调出五六千人。”
屠炯听着他的话,心里也在盘算着。随后说道:“如此一来,就算不动北线的一兵一卒。那么我们的兵力至少当可由现在的不到六万,增加到七八万人。若是那苏长生再能够阵前倒戈的话,那此消彼涨。我方的兵力将远大于伪帝之军。这样,便可集中兵力,一战而胜之。随后快速的兵指郢都,尽可能快速的结束内乱。从而集中精力对付北宁!如此,我大虞中兴有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