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达·芬奇名单(1 / 1)

加入書籤

夜色已深,达·芬奇一口气写下了二十多封信。

除了给几个兄长的私信外,更多的还是写给散布在外的弟子们。

虽然当初来荆棘领时身边只带了三个弟子,但作为一个常年游历四方的旅法师,达·芬奇的学生不比他留在大陆上的艺术又或者建筑作品要少。

“萨莱继承的是我在艺术领域的技艺,麦尔兹是更纯粹的战斗法师,我带来的三个弟子中,只有鲁尼称得上工匠。”

“李维子爵您在白马山培养的这些工人作为学徒无可挑剔,可要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工匠,仍需要更多的知识灌注和实践积累。”

“时间是培养每个工匠的自然规律。”

达·芬奇将这些弟子的名单在李维面前一字排开,如是说道:

“我列出来的这些学生——当然,他们都是真正学习过我的工匠技艺而非挂名弟子——大多出身寒微,这些年过得也不算好。”

说到这里,达·芬奇不免叹了一口气:

“年轻时我也自信非凡,教会也好,贵族领主也罢,都对我的作品追捧不已,我大可以借此宣扬我的理想……”

“后来我才发现,这种追捧跟炒作一条巡回猎犬、竞拍一匹龙马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只是打着‘回归自然’的名义、在我修建的阁楼里、开着裸体滥交的聚会,然后再让我帮他们画下来而已。”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贵族都是被欲望支配的野兽,他们当中曾经也有一些像您现在这样雄心勃勃,李维子爵。”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达·芬奇并没有与李维对视,也没有给李维揣测自己表情的时间,话锋紧接着一转:

“再后来,我开始尝试在和我一般出身的没落小贵族甚至是平民中传播我的思想……但在城堡和教堂里,缺乏上升渠道的他们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伴随着痛苦——这是我带给他们的诅咒。”

“所以,李维子爵,如果可以的话,”达·芬奇这才看向李维,“在他们愿意的前提下,您可以差遣商旅、带上我的信、捎带我的这些弟子来荆棘领。”

“作为建筑师、木匠又或者手工艺人,他们各个都有着不逊于鲁尼的本事。”

李维没有急于回复,低头打量着书桌上达·芬奇写下的地址——达·芬奇名单上列出的学生住址大多位于斯瓦迪亚北部地区。

换句话说,就是即将到来的交战区。

达·芬奇确实游历过斯瓦迪亚;库尔特人的动向李维也向达·芬奇提及过,所以李维对于这份名单的好奇远多过惊讶。

“恕我直言,”李维挑了挑眉,“您是个关心学生的好老师,但这份学生名单,是否更适合作为我们之间交易的条件?”

战事一起,邻近的势力吸纳交战区的“高价值人才”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达·芬奇想要借机营救自己的弟子,在李维看来完全不需要绕这么大的弯子、自己也会答应的。

“这些人是我的学生,要是来到荆棘领,会天然地依附到我的身边;而您为了制止这种行为,必然也会采取这样那样的预防措施。”

“可我无意成为又一座学术上的山头、又一个日瓦丁法师协会的会长,李维子爵。”

烛光摇曳,达·芬奇的脊梁在毡布上映出刻度尺一般挺直的剪影:

“我在白马山这群孩子身上看到的是揭开那层真理的面纱的可能性。”

“我希望将来有一天、像埃利奥特和亨德森这样的年轻人能够坐在我的坟前告知我、‘达·芬奇先生,您的猜想这里是对的、那里是错的’这样的话。”

“我想做自然科学的垫脚石,而不是教会又或者法师协会那样的绊脚石。”

“这话我不会同别的贵族说,说了他们也不会信,”达·芬奇打量着李维,斟酌着自己的用词,末了才憋出一句,“可您是当中最古怪的那个。”

“在我见过的所有贵族里,李维子爵您应该最能理解我和伽利略这样的人所领略过的‘风景’。”

“我与您说这些,”达·芬奇的手指抚过那一个个的名字,笑容中满是自嘲,“就当是一个无能的老师对学生们最卑微的保护。”

“如果您抱着这样那样的、所谓权力制衡的考量,就请不要去打扰他们了,尽管给他们安排一个安度余生的清净之所,也远胜过卷入战争的地狱。”

-----------------

“少爷。”

目送达·芬奇的身影远去,安娜轻声呼唤了一句。

李维闻声偏头看去,只见自家小侍女的眸子里满是失落、震撼与迷茫,求助地盯着自己,于是笑了笑、温声开解道:

“通往真理的路途总是螺旋上升的,达·芬奇这样的理想主义者负责上升,而贵族们负责螺旋。”

安娜噗嗤一笑,又连忙摇了摇头,小声但坚定地补充道:

“少爷是最好的。”

「你不需要称呼我“少爷”的那一天才是最好的。」

李维心中默念,无声地叹了口气,将视线转移到桌子上的那一封封信上,有心排解安娜的愁绪、吩咐道:

“替我拟一封信,将今日的事大致记录下来,连同这些介绍信一起,连夜送往伯爵府,让父亲大人尽快安排人手,并知会亚历山德罗协助寻找、转运这些工匠。”

“战事将启,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安娜可以对达·芬奇的心路历程悲春伤秋,李维肩头的责任却不允许他在这种情感中空耗——让达·芬奇这种人更多、更好地活下去,才是李维享受荆棘领民血食供奉的义务。

-----------------

安娜在一旁草拟着书信,李维则接着思考白马山铁材的分配问题。

达·芬奇提供的名单切实击中了荆棘领的软肋。

李维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来培养合格的流水线工人,但一年的时间确实培育不出鲁尼这个水平的工程师。

粉笔和板书的推广只能缓解基础扫盲教育中教材昂贵稀缺的问题。

但对埃利奥特这样的“好苗子”来说,他们需要一套自有的、能够供自己自学的高等教材。

这恰恰是荆棘领一直以来的短板之一——印刷技术。

铜版太过昂贵,木版对纸张和墨水有特殊的要求,这超耐磨、易加工的铸铁活字,或许正是李维从日瓦丁教会偷、借来的印刷工艺命中注定的搭档。

思来想去,李维提笔写下——《使用铁版替代铜版进行印刷的若干设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