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知天命,化灯芯(1 / 1)
林夜身处的因果幻象,此刻也正通过他的视角,一帧不差地同步直播到了所有观众的眼前。
“看的我感慨万千啊……”
“人魈……老天师这身世也太苦了!”
“所以说,他闭关出来,师父没了,小师弟都老得不认识他了?”
“沧海桑田,一瞬几十年,突然让我感觉我们不也一样吗,生在天地间,在滚滚时间洪流面前,我们又算什么呢?”
“就没有人觉得老天师很励志吗?”
“天道不公,苍天不予,那我就偏要索取!”
幻象之中,张玄陵走到了庭院的石阶上,坐了下来。
夕阳西沉,斗转星移。
他凝望着夜空中的漫天星斗,一坐,便是一夜。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晨曦的光芒刺破云层,为龙虎山镀上了一层金边。
那个已经老得快走不动路的小师弟,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端来一碗热粥,放在他身旁。
“师兄,喝点吧。”
老者的声音,带着岁月沉淀后的沙哑。
他终究还是从其他师兄弟那里,知道了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小道长”,就是那个闭了死关数十年的大师兄。
张玄陵没有回头,目光依旧望着远方的云海。
“小师弟,你说,我们求道,究竟是为了什么?”
他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迷茫。
“是为了长生吗?”
“还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武力和不凡?”
老者在他身旁坐下,沉默了许久,才叹了口气。
“玄陵师兄,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了你。”
“不过师父他老人家还在时,曾经跟我们说过一句话。”
老者浑浊的眼中,映着初升的朝阳,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鹤发童颜,为他们讲经传道的身影。
“师父说,天道有缺,万物不公。”
“我辈修行者,既得了这几分通玄的本事。”
“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接济这天下苍生。”
张玄陵的身躯,微不可查地颤动了一下。
他缓缓转过头,看着眼前这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却依旧记得师父教诲的师弟。
良久,他接过了那碗尚有余温的粥,一饮而尽。
这一日,张玄陵下山了。
……
因果幻象的画面,开始飞速流转。
那是一幅幅跨越了数十年的蒙太奇。
江南水乡,妖孽化作书生,迷惑乡里,以人心为食。
一个身负桃木剑的青衣道人踏水而来,剑光如龙,三招之内,便将那百年妖孽斩于剑下,还了一方安宁。
彼时的张玄陵,面容尚带青涩,眼神却已无比坚定。
中原大地,瘟疫横行,饿殍遍野,有邪修趁机炼制僵尸,祸乱人间。
一位中年道人,以身作阵,引九天神雷,将方圆百里的尸气邪祟,涤荡一空。
他散尽修为,救活一城百姓,自己却在山神庙里,足足休养了三年才恢复元气。
极北边陲,苦寒之地,魔物叩关。
一个须发皆已花白的道人,孤身一人,一柄剑,守住了一座城。
他身后,是万家灯火,身前,是妖魔如潮。
那一战,他杀了七天七夜,直到所有魔物尽数伏诛,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消失在风雪之中。
画面一转,张玄陵已经回到了龙虎山。
他看上去,已经像个真正的百岁老人,佝偻着背,坐在庭院里,看着满山的云卷云舒,眼神平静而深邃。
他走遍了红尘,救了无数人,斩了无数妖。
他成了世人口中活神仙,成了玄门里人人敬仰的龙虎山天师。
但是他所求的答案,却终究没有得到。
五十年求道。
这百年,他却是在自我诘问。
白雾升腾而起,场景再次切换。
时间终于来到现代。
【半个月前。】
“天师。”
魏迁对着张玄陵,恭敬地行了一礼。
张玄陵缓缓睁开眼,明亮的眸子看向他,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
“说了多少次,虽然我已经活了接近一百五十年,但我还是希望能跟你平辈论处。”
“有什么事?”
魏迁洒然一笑,点了点头:“好,说起来,当初一起走红尘,除妖魔的时候,意气风发。”
“老朋友,这次来找你,是让你看看一个小辈。”
说话间,魏迁将一个平板电脑掏了出来。
画面中,是林夜和黑无常带着上百英魂,巡游大夏的直播。
随后,魏迁更是将北境决战,林夜击碎腐化之心的录像给张玄陵看了。
张玄陵早就已经不会因为任何事而波动的心境。
此刻却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是真正的修行者?”
魏迁面色严肃地点点头。
随后继续道:“随着他的出现,你之前就让我调查的一伙人,也渐渐浮出水面。”
“百年前,这伙人的首领,我们组织内部代号牧羊人的妖人。”
“强掳了大批民间的孕妇,以邪祟饲喂,秘密研究非人试验。”
“这伙人现在却在境外的暗网,成立了一个名叫‘黑水国际’的组织。”
张玄陵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
魏迁继续说道:“他们再次从幕后,活跃到台前。”
“我们的人,在数天前的云顶天宫里,就遭遇了这个组织中的两个雇佣兵。”
“另外,我收到了消息。”
“他们中也有大批人,渗透到了无数世家和其他门派之中,现在想要一个个揪出来,几乎不可能。”
张玄陵沉默了。
这纠缠了他一生的宿命,终究还是找上了门。
张玄陵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冥冥之中的那条因果之线。
他忽然笑了,笑声中带着一丝释然,一丝了然。
这一刻,他洞悉了自己的天命。
“我知道了。”
张玄陵站起身,望向山下那片广阔的天地。
“帮我个忙。”
“用强也好,用利引诱也罢。”
“务必把那小子请来我的罗天大醮。”
张玄陵的声音,变得无比郑重。
魏迁一怔。
“你是想……?”
张玄陵起身。
走到祠堂牌位前。
那桌上,一盏油灯的火焰,在夜风中,明灭不定。
“这盏问道长明灯,在我龙虎山已经千年不熄了。”
“灯尽油枯时……”
“总要有人甘愿化作灯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