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114做烧鸡(1 / 1)

加入書籤

张老师傅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仅有的爱好就是做烧鸡。

说话三句不离烧鸡。

简单打过招呼,张老师傅兴致勃勃地问道:“小张,你想怎么做道口烧鸡?”

张老的大儿子是公司总经理,开口说道:“爸,许部长、齐台长、小张他们难得来一趟,风尘仆仆,哪能马上就做烧鸡啊,太怠慢了。我们先坐下来喝杯茶休息休息,这不快中午了嘛,我安排几桌义兴张的特色烧鸡宴,等大家吃饱喝足,再让小张大显身手。”

张老点头道:“是这个道理,但做烧鸡啊费时费力,要把准备工作做前头。小张,你需要什么食材、香料和厨具,我让人给你准备。”

张锦轩也不客气,直接拉清单:“今天有幸见到张老师傅,是我的荣幸,好事求全,人也多,就借贵宝地多做几只烧鸡吧。10只半年以上两年以内的小公鸡,陈皮、肉桂、豆蔻、良姜、丁香、砂仁、草果、白芷……”

滑县宣传口的许部长听到张锦轩一连说了二十几种香料,惊诧莫名:“小张,我们滑县有句话,叫‘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你放这么多香料,做出来的烧鸡口味是不是太重了?”

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这句话已经成为做烧鸡的贯口秘诀了,从业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张锦轩看了张老一眼,实话实说道:“许部长,做烧鸡用八种香料加老汤,是几百年前的做法了。当时条件有限,可能就只买得到这几种香料,普通人的口味也没被养叼。”

“现代人不同,口味太重了,八种香料做出来的烧鸡香味过于单一,大家不爱吃,不买账,必须增加香料的种类,丰富味源,刺激味蕾。”

“张董事长,是这样吗?”许部长好奇地问道。

张老笑道:“小张说的没错,道口烧鸡发展到今天,使用的香料确实不止八种了。但像小张这种下猛料的做法我还是头一次见,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很想开开眼。”

张锦轩掌握的道口烧鸡是十年后的做法,版本几经更新换代,香料增多很正常。

“张老师傅过奖了,还请您多多指教。”

“我们互相交流。”张老摆摆手,对大儿子吩咐道:“按小张的要求准备,缺什么就尽快买齐。”

“好的。”

张锦轩不好意思占人家便宜,赶忙说道:“张总,东西麻烦你们帮忙采购,钱我来付……”

张总豪爽道:“花不了几个钱,我们义兴张包了。”

不给张锦轩推辞的机会,张总招呼大家去会议室喝茶说话。

期间滑县电视台的主持人以谈话形式对张锦轩和张老做了个采访,张老打开话匣子,相当详尽地跟大家讲述义兴张烧鸡的扬名史,以及他们烧鸡世家九代传人的故事。

中午,张锦轩他们吃了一顿义兴张秘制的特色烧鸡宴,林林总总二十几道菜,红烧鸡冠、爆炒鸡肠、鸡肉卷煎、茶叶炒鸡翅尖、米网掌中宝、黄玉参扒鸡腰、佛手鸡肉卷……

吃鸡人狂喜。

张纭龙、晶晶五人吃得肚皮鼓鼓,张锦轩都怀疑他们晚上还吃不吃得下自己做的道口烧鸡了。

酒足饭饱,走了一些人,剩下的人转场到张总安排的厨房,开始拍摄《野生厨房》第六期的做菜环节。

由于滑县电视台的摄影师也要参与拍摄,布光和调整机位花了点时间。

一切就绪。

张锦轩、张纭龙面对镜头站立,只听张锦轩说道:“这里是由广源食品独家赞助拍摄的《野生厨房》第六期道口烧鸡的做菜现场,在结束了特种兵式游玩安阳、滑县景点之后,我和张纭龙师弟受到滑县宣传口许部长,义兴张烧鸡公司张董事长、张总的邀请,来这里制作道口烧鸡。”

“张董是义兴张烧鸡世家第八代传承人,张总是第九代传人,他们二位都是烧鸡专家。说实话,当着他们的面做道口烧鸡有种关公面前耍大刀的即视感,亚历山大啊,你看看,张纭龙师弟都在瑟瑟发抖了。”

张纭龙笑呵呵地看着张锦轩,一副不太聪明的样子。

“你看我干嘛,抖一下啊。”

张纭龙触电似地抖动身体。

“呵呵。”

周围的人纷纷露出笑容。

“有个词叫精神抖擞,抖一下精神好,接下来我们开始做道口烧鸡咯。”

“现在我和张云龙师弟面前有十只张总提供并且已经宰杀脱毛好的小公鸡,先要认真清洗一下。”张锦轩对张纭龙说道:“师弟,给我帮帮忙。”

“好的轩哥,要怎么洗啊?”

“我教你。”

张老原本是坐着看的,二人动手后他就坐不住了,起身走到张锦轩、张纭龙身边,开口指点张纭龙清洗技巧。

有这位大佬盯着,张锦轩非常放心,抽身去灶台那边把高汤熬上。

10只小公鸡清洗完毕,用清水浸泡着。

张锦轩开始处理香料,挑挑拣拣,坏的挑出来丢掉,耗时久的先用温水浸泡。

做烧鸡,最重要的就是香料配比和运用,以及火候变化和掌控,张总也凑过去旁观。

等高汤熬好,张锦轩把香料放进去熬卤汤。

看到这里,张老眉头紧皱,忍不住说道:“小张啊,做烧鸡要用老汤,这样做出来的烧鸡味道才好。早上我就想问了,你要那么多香料,唯独漏了老汤,是不是忘了啊,我叫人去拿。”

张锦轩笑道:“谢谢张老师傅的好意,我掌握的做法和传统做法有点不同。您是大名鼎鼎的专家,编写过烧鸡教材,为了表达对您的敬意,我打算按自己的想法做道口烧鸡,哪里有问题请您指正。”

张老做烧鸡做了六十多年,早把传统做法研究透了,张锦轩不可能跳出老先生的框架。

前世的做法具备几分新意,如果能在老先生这里得到一些启发和改进,未来野生厨房也就多了一款拳头菜品。

张老是个倔强的人,他坚守传统,但又力求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张锦轩的搞法他不太看好,后面一言不发,眉头紧锁。

直到张锦轩把一大块猪肥膘扔进高汤里熬化,关火让卤汤冷却,把香料残渣打捞出来扔掉,才意识到了什么。

他面露恍然,略带兴奋地喃喃自语:“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小张你不是不要老汤,是要现做‘老汤’啊,想法非常大胆。”

张总一头雾水,问道:“爸,你在说什么啊?”

张老不答,卷起袖子,说道:“小张,我来给你打下手。”

烧鸡大师见猎心喜,技痒下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