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115一抖脱骨一口断茬一吃入魂(1 / 1)
张总眼神清澈,充满了求知欲。
对上这样一双眼睛,本就不是铁石心肠的张锦轩现场解密:“我用高汤加香料和猪肥膘熬成卤汤,待会卤制烧鸡的时候就用这锅卤汤来卤,相当于现做了一锅‘老汤’。”
“妙啊。”
张总一拍大腿,赞道:“先熬卤汤,再用猪肥膘增香,这样做出来的烧鸡油润香醇,巧妙解决了没有老汤的难题。”
顿时间,心里不由得升起一丝佩服,但随后又被惋惜取代:“办法是好办法,可惜用了猪油,这就没办法大范围卖了啊。”
张锦轩不以为意道:“每道菜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我做菜,味道放在首位。”
“好吃客人就多,不好吃做出来花来也没人买。”
“用猪油卤肉,卤出来就是香,不使用科技狠活,暂时找不到比较完美的替代品。”
“猪油好用我就继续用,标明配料,让客人知悉,想吃的自然会来买,不想吃的可以买其他没有猪油的卤品,自由选择嘛。”
张总说道:“你这种想法只适合小规模烧鸡厂,大规模的还是要舍弃猪油才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有些人认为猪油不健康。”
张老插话道:“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思想观念变得太快,中国人吃了几千年的猪油一下子变成了不健康的东西了。市场是属于年轻人的,必须抓住年轻人。”
老先生很清醒,思路清晰,这是一个成功企业家必备的素质。最难能可贵地是,他还拥有大师级烧鸡制作技艺。
张锦轩走到水盆前,和张老、张纭龙一起把小公鸡从清水里捞出来控水,边捞边说道:“健不健康和数量息息相关,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水喝多了会水中毒,氧气浓度高了会醉氧,我们每天呼吸氧气都在加速衰老,辩证地看问题吧。”
把猪油这个话题揭过去,张锦轩、张老熟练地给鸡塑形。
做烧鸡的完整流程有19道工艺,其中制作过程分为:宰杀、浸烫、脱毛、开剥、造形、炸鸡、煮鸡、捞鸡、保存、包装。
可以进一步简化为四个步骤:清洗,塑形,油炸,闷卤。
塑形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就吃而言,形式大于实际意义。
道口烧鸡的元宝造型已经成为标志性特征,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另一方面塑形有利于烧鸡保持完整,做出来不破不坏。
张老特别重视塑形这个环节,快70的老人了,动作那叫一个利落,边给鸡塑形边指点张锦轩,让张锦轩有种回到前世初学道口烧鸡时的感觉。
整个人的气场都萎缩了。
张纭龙站旁边当吉祥物,这事他帮不上忙,张锦轩和张老也不放心让他帮忙。
把鸡搞坏就麻烦了。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因为在每个环节上都做到了极高的水平,追求细节上的完美,对整体工艺娴熟把控,无限接近或者制定规则,推动工艺改良和进步。
张锦轩跟着张老做一遍,感觉对烧鸡的认知水平都提升了一大截。
真的不虚此行!
到了最关键的卤制环节,张老和张锦轩角色互换,从滔滔不绝的烧鸡大师变成新做法学徒,安安静静站旁边观摩。
经过几个小时的闷卤浸泡,10只烧鸡终于到了出锅时刻。
捞鸡环节,张锦轩、张老、张总如临大敌。
“慢来慢来,不要急,手要稳。”张老亲自动手,吩咐道:“小张,你准备好托盘装烧鸡。小军,把铁钩给我,你用漏勺接烧鸡。算了,你还是让开吧,小张你来。”
张总:“……”
不信亲儿子信个外人?
此时的烧鸡煮得软烂脱骨,就靠一层浸了水似地“湿纸”鸡皮连着,稍不注意就会弄破。
虽然破皮了也能吃,但在张老、张锦轩眼中就是最后关头功亏一篑,等同于翻车。
鸡身完整,不破不坏的烧鸡,才是好烧鸡。
类比一下,健康的高颜值烧鸡才是好烧鸡。
张老抓着铁钩,小心翼翼地扒拉住烧鸡,张锦轩赶忙用漏勺去接,二人配合着把第一只烧鸡翻进漏勺里。
“托盘。”
张总麻溜递上小托盘,张锦轩把漏勺里的烧鸡摆上去。
张老放下铁钩,近乎抢夺似地从儿子手里稳稳拿过托盘,凑过去用鼻子闻香味。
一台台摄影机、摄像机怼过来拍特写。
超小只的晶晶挤到张锦轩身侧,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咻咻咻地深呼吸。
卤香味太浓了,馋人,想次。
由于托盘在张老手里,张锦轩也不好抢过来近距离观看自己做的道口烧鸡。
凝神看去。
只见整只烧鸡圆滚滚胖乎乎,形似一个元宝,鸡翅从鸡嘴里伸出,作口衔瑞蚨状,看上去十分喜庆,寓意“富贵如意、福瑞吉祥”。
烧鸡完整无损,不破不坏,鸡皮油亮亮的,浅红中透着嫩黄,晶莹鲜艳,又薄又亮像金箔似地。
虽然看不到皮底下的肉,但那将破未破的视觉感,犹如一只装了水的气球,可以想象鸡肉该有多鲜嫩多汁了。
“咕噜。”
某人咽口水和砸吧嘴的声音响起,张老下意识把目光投向垂涎三尺的晶晶,忍俊不禁道:“想吃烧鸡了?”
晶晶忙不迭点头,腆着脸笑道:“张老师傅,我帮您端着吧,您慢慢闻。”
张老说道:“已经闻够了,这是只好烧鸡。”
说完,他用力一颠托盘。
元宝造型的烧鸡顿时塌架变形,鸡背上皮开肉绽,鸡腿、鸡爪从腹中掉出,鸡腿肉散开,骨头立现。
周围的人眼睛都看直了,一抖脱骨啊。
再一颠,鸡身散开。
第三颠,整只烧鸡四分五裂,骨肉近乎完全脱离,白得赛银霜的鸡肉汁水丰盈,鲜嫩诱人,光看看就让人食欲大增。
张老点评道:“烧鸡鲜、香、嫩、烂四绝齐全,一抖脱骨,至于是不是一咬断茬满口留香,要吃了才知道。刚出锅的烧鸡不容易吃到,大家都尝尝吧。”
张总给张锦轩、张老、张纭龙、晶晶他们四人递上筷子,自己也拿了一双,围拢过去,夹起块鸡肉放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