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155五件套大师(1 / 1)

加入書籤

“在哪儿做菜?”

二师兄把拍摄脚本翻到最后一页,回道:“我们住的酒店愿意免费提供食材和专业厨房,拍完第二部分寻觅食材之旅,从巴洛克风情街回来就可以做菜了。”

“挺好,方便省事。”张锦轩露出认同的神情。

二师兄迟疑道:“其实还有一个地方,我们觉得更合适。”

导演系师哥问道:“哪儿?”

“本期主菜的起源地。”

张锦轩一口喊出名字:“老厨家?”

“没错,就是老厨家。”

壮壮问道:“二师兄,你们觉得老厨家合适,联系过了吗,人家不同意?”

“时间来不及,周五我们一到哈尔滨就开始规划拍摄路线,市区这些景点都亲自去看过了,剔除掉没特色的、距离太远的、范围太大的、观赏时机不对的,昨天中午才把现在这个路线固定下来。打听到老厨家的事已经太晚了,小三他们要赶飞机,就没去老厨家。”

二师兄讪笑道:“我一个人过去有点心虚,怕连门都进不去。”

晶晶小声问道:“老厨家很牛吗?”

“挺牛的。”张锦轩科普道:“老厨家传到现在已经传了四代人,时间跨度超百年。第一代传人郑兴文老先生是清末民初的东北名厨,被清政府授予‘滨江膳祖’金匾,是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滨江官膳滨江菜的始祖。”

“第二代、第三代传人均是东北名厨,现任第四代传人在十年前就是拿了五件套的‘中国烹饪大师’了,好像还是当时最年轻的烹饪大师,在哈尔滨烹饪界相当有名望和人脉。”

晶晶四人听得咋舌,这么牛的人会允许他们去做菜吗?

“二师兄,老厨家现状如何?”张锦轩问道。

二师兄抓抓脖子,语焉不详道:“具体现状不清楚,好像听说现任传人和兄弟开了家老厨家民间菜馆……”

张锦轩歪了歪头,“不是叫老厨家道台食府吗?”

“不叫这个名字。”

“店在哪儿清楚吗?”

“南岗文政街。”

“文政街啊。”

张锦轩陷入沉思,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老厨家第四代传人开的第一家店叫老厨家道台食府总店,他还去吃过锅包肉,在友谊路,不在文政街。后来又在中央大街开了家分店,总算让祖业重回“旧址”了,不过和百年前的旧址不是一处,隔了段距离。

前世这个老字号进行了商业化运营,做得很成功,一共开了9家分店,哈尔滨文旅大热,冰雪大世界被南方小土豆攻陷,锅包肉也被带火了。

大师要传承老厨家菜系,要宣传滨江菜、哈埠菜,张锦轩小有名气,手握《野生厨房》这个网络热门原创美食系列视频,属于是两个巴掌拍一起,要响的节奏啊。

干他一票试试。

张锦轩马上有了决断,对四人说道:“咱们先回酒店放行李,放好行李直接去老厨家民间菜馆吃中午饭,我请大家搓一顿正宗地道的哈埠菜。”

“好耶。”

“师傅,麻烦开快点。”

听到二师兄这么喊,张锦轩下意识系上安全带,前世有险些被不守交通规则的哈尔滨司机开车创过的经历,再开快点感觉坐车里都不安全了。

酒店在哈尔滨站和中央大街之间,路过哈尔滨站,张锦轩忽然有种时空错乱的梦幻感,都开始怀疑自己并非重生而是穿越到平行世界了。因为眼前的哈尔滨站和前世那个网红打卡地不一样,长得太不像了。

大概后来改建过吧。

到酒店办理好入住手续,放好行李,张锦轩五人兴冲冲杀向老厨家民间菜馆。

由于是来刷脸social的,张锦轩下车就摘掉墨镜、口罩、帽子,领着四大天王大摇大摆地走进店里。

“欢迎光临。”

店里生意很好,客人坐满了,有不少人排队等候,张锦轩他们五个一进来就被认出来了。

“诶,你是不是粉哥呀?”

“今天我穿得不粉,不叫粉哥,改叫张锦轩了。”

“哈哈,轩哥你好,我看过快本和你拍的《野生厨房》,你们是来吃饭的吗?”

“对啊,来的不巧,客人太多了。”

“老厨家的生意一直很好,等会儿就有空座了。轩哥,能和你合个影吗?”

“当然可以。”

张锦轩欣然答应路人粉的合影要求,几个正在吃饭的年轻粉丝闻讯而来,或是合影,或是请他们过去吃饭,路人食客举着手机拍照,热烈场面硬是把服务员大脑整宕机了一下,不知道怎么弄,赶忙呼叫支援。

店里来明星啦。

过了一会儿,两个长得很像的中年男子匆匆赶来。

其中一人梳着整整齐齐的头发,穿着笔挺的西服和油亮的皮鞋,骨子里透出一股资深学者的儒雅与文质彬彬,和厨师半点不沾边。

他就是老厨家第四代传人,中国烹饪大师郑大师。

“张先生,欢迎来老厨家民间菜馆用餐。”郑大师声音洪亮,爽朗地笑着伸出手。

张锦轩闻声一看,赶忙和对方握手,客气道:“郑大师,您怎么来了,要出门吗?”

“不出门,来迎接你这位大明星。”

张锦轩汗颜道:“郑大师过誉了,您才是厨艺界的大明星,给您添麻烦了。”

“不麻烦。”郑大师瞟眼周围,笑道:“今天客人比较多,都坐满了,可能要麻烦张先生和四位客人多等一会儿。张先生也是厨师,有没有兴趣参观一下我们老厨家民间菜馆?”

“非常有兴趣。”

“我带你到处逛逛,请。”

“谢谢郑大师。”

张锦轩和粉丝们挥手道别,跟着郑大师兄弟俩参观菜馆,从墙上的传承谱系、老照片、古籍复印本就能看出这个字号的底蕴以及辉煌岁月。

参观着参观着,几人参观进了一间小包厢。

十个包厢有十一个,太正常不过了。

郑大师故意落在最后,小声对兄弟叮嘱道:“去后厨让小王亲自动手,一定要上硬菜。”

“我马上去。”

郑大师跟进包厢,一脸歉意道:“张先生,四位客人,这个包厢是我们家举行家宴的地方,空间小了点,招待不周,请大家多多包涵。”

“郑大师太客气了,这已经很好了。中午您要是没事,请留下来一起吃午饭吧,我正好有事向您请教。”

“请教不敢当,我们随便交流交流。”郑大师把菜单递给张锦轩,豪爽道:“大家想吃什么菜随便点,这顿饭免单。”

张锦轩摇头道:“不用免单,今天这顿饭我请,都和他们四个说好了。我来点菜吧,熏卤鸭,老火狮子头,糖醋瓦块鱼,鸳鸯大虾,地三鲜,其他的你们看着加吧。”

前四道都是老厨家传统滨江官膳菜,张锦轩就想尝尝这些菜和其他地方的菜有什么不同。

“轩哥,锅包肉能点吗?”晶晶问道。

“想吃就点,不影响我后面做。”

郑大师听到这话,问道:“张先生,你要做锅包肉?”

大师就是大师,你瞧这话递的多自然呐。

有活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