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韩宇的野心(1 / 1)

加入書籤

暮色四合,新郑城中万家灯火次第点亮。

天音坊内,千盏琉璃宫灯高悬,将雕梁画栋映照得金碧辉煌。

灯影摇曳间,丝竹管弦之声如流水般倾泻而出,与坊外护城河的潺潺水声相和。

坊中侍女着素纱长裙,手捧鎏金烛台穿行其间,烛火在夜风中微微颤动,在青石地面上投下斑驳光影。

韩宇立于朱漆雕花的阁楼栏杆前,玄色深衣上的暗纹在灯光下若隐若现。

得赵傒答复后,他并未多作纠缠,只是整了整被风吹乱的广袖。

此时,胡美人一袭藕荷色曲裾深衣,外罩轻如烟雾的鲛绡纱,云鬓间金步摇在灯火中流转着细碎光芒。

韩宇脚步一顿,袖中手指不自觉收拢。

这位韩王安最宠爱的妃嫔平日深居兰芷宫,今日竟现身天音坊,着实出人意料。

随即稳步向前,在距胡美人三步之遥处停下,郑重行了一礼。

“韩宇,见过胡妃!“

胡美人闻声转身,裙裾旋开如莲叶舒展。

她眼波流转间已将来人打量清楚,也看到了身后的赵傒一行人,唇角勾起恰到好处的弧度,双手交叠于腹前,微微欠身:

“妾身见过君上,见过四公子!”

声音如珠落玉盘,清泠中带着几分慵懒,发间金凤衔珠钗随着动作轻颤,在额前投下细碎阴影。

此时,韩非的目光在他们身上稍作停留,眼底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展颜笑道:

“不想今夜星河灿烂,竟将四哥与君上都引至此处。“

闻言,赵傒抬手将一缕散落的鬓发别在一旁,含笑道:

“承蒙四公子相邀品鉴赵国舞姬,以及新谱的《阳春》曲,倒不知九公子也有此雅兴。”

韩非点点头,目光转向胡美人解释道:

“因司马一案尚有些疑点需向胡美人请教,故而特来叨扰。”

听到这番话,众人识趣地先行告退,毕竟此地人多眼杂,并非商议要事之处。

…………

待韩非他们离去后,唯有赵傒与韩宇他们依旧留在天音坊内,继续欣赏着赵国舞姬曼妙的舞姿。

那舞姬身着轻纱罗裙,裙摆如云霞般飘逸,在烛光的映照下,仿若九天仙女下凡,翩翩起舞。

约莫过了半炷香时间,韩宇缓缓挥手,屏退侍从。

雅致的阁楼内,烛光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显得格外静谧。

侍从们躬身退下,阁楼内顿时只剩下他们几人。

此时,韩宇微微敛眉,面带沉思之色,片刻后,他突然开口说道:

“君上,我虽身为韩国公子,却仰慕大秦风华,每每见到大秦的强盛气象,都不禁心生向往。只可惜我并非韩国储君,否则定当劝谏父王,使韩国归附大秦,成为大秦的封国。”

赵傒微微抬眼,目光如剑般扫过韩宇的脸庞。

只见韩宇面容清俊,眉宇间透着一股坚毅之色,眼神中却满是热切与期盼。

赵傒心中不禁有些惊讶,按照周制,若韩国真成为大秦封国,便意味着要向大秦俯首称臣,岁岁纳贡。

届时大秦若要废除韩国宗庙,也属内政范畴,其他诸侯国无权干涉。

如此一来,韩国将彻底失去与其余五国合纵抗秦的可能。

赵傒沉吟片刻,目光微微闪动,试探性地问道:

“倘若韩王执意不肯呢?”

闻言,韩宇面色不变,依旧保持着那股从容之态,他淡淡地答道:

“父王年事已高,将来韩国终究要交到我们年轻人手中。假以时日,他必会应允。”

他的声音平静,仿佛在陈述一件必然的事实。

听到这里,赵傒心中瞬间明了。

韩宇分明是在暗示,希望得到赵傒的支持以夺取韩国太子之位,进而继承王位。

而作为交换条件,韩国将臣服于大秦,最终并入大秦版图。

赵傒心中不禁暗自思忖,若此事能成,对赵国而言,或许不失为一个良策。

他微微眯起眼睛,目光深邃,好似在权衡着其中的利弊得失。

倘若韩宇真能说到做到,作为首个主动归顺的诸侯,大秦必定会给予丰厚回报。

说不定真能如其所愿,被封为一方诸侯,继续供奉韩国宗庙。如此一来,即便将来大秦一统天下,也能保全韩国宗庙香火。

只是赵傒心中另有盘算,他需要劫气,那么韩国注定要覆灭的。

不过,眼前这个野心勃勃的韩国公子,倒不失为一枚可资利用的棋子。

“四公子的心意我已了解,未来能与四公子携手共事,吾自是愿意。”

赵傒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几分思虑,继续说道:

“然而眼下局势尚未成熟,贸然行动恐非明智之举。要知道,贵国太子韩云依然稳坐东宫,其背后不仅有张开地、姬无夜等重臣鼎力相助,更得到韩王安的全力支持。即便以吾的身份,也难以助四公子在此时达成所愿。”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起来,继续道:

“就如前些时日,吾提议让太子韩云入秦为质之事,结果遭到韩国朝堂上下的强烈反对。由此可见,太子一党根基深厚,难以撼动。”

说到这里,赵傒意味深长地凝视着韩宇,声音压低了几分,说道:

“依我之见,唯有待太子之位出现变数之时,局面方能有所转机。到那时,以四公子的才干与声望,自然是最理想的继任人选。”

韩宇闻言,眼中骤然掠过一抹难以察觉的锐利光芒,但转瞬即逝。

他轻轻摩挲着手中的茶盏,似乎在细细品味这番话中的深意。

屋内一时陷入短暂的沉默,只余窗外微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响。

“不知君上此言何意?可否明示?“

赵傒从容不迫地端起茶盏,轻啜一口后淡然道:

“本君方才所言不过是些闲谈罢了。不过近来韩国内百越遗民活动频繁,据可靠消息,百越王室的残余势力已潜入新郑,恐有异动。“

韩宇何等聪慧,当即会意。

赵傒这是在暗示他借百越余孽作乱之机,除去太子韩云这个心腹大患。

“君上金玉良言,令宇茅塞顿开,他日若得继太子之位,定当向父王进言,促成秦韩两国更紧密的合作。“韩宇郑重承诺道。

赵傒满意地颔首微笑:

“以四公子的才智,相信必能得偿所愿,届时秦韩两国关系必将更上一层楼。“

随着这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两人相视而笑,席间气氛愈发热络。

侍从适时地添上新酿的美酒,宾主举杯共饮,一场自以为的同盟就此成立。

窗外暮色渐沉,而室内的烛光却将两人的身影映照得格外清晰。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