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创业大佬的起点:二十四个铁子,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1 / 1)

加入書籤

“这和尚能从差点被砍,变成九夫长,有几分本事。”

“大王,他改名叫朱元璋,这是要诛灭元朝的意思,倒是个有志气的。”

“志气算什么?老子当年可是把皇帝赶出长安,让他睡了半年大街。这和尚想诛元,得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

黄巢站起身来。

“老子当年在山东可没这么多弯弯绕绕,直接就杀出来了。”“那大王觉得这和尚日后能成事吗?”

“能不能成事不知道,但这和尚能在寺庙里混得风生水起,又能在郭子兴手下这么快升官,肯定不是等闲之辈。”

黄巢摸着胡子。

“就是不知道他打仗如何,老子可是靠着一身武艺才有今天。”

“大王说得是。不过这和尚能在寺庙和起义军中都活得自在,这份本事就不一般。”“那倒是,比那些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强。”

黄巢看着天幕。

似乎想起了当年自己也是被科举逼上梁山的往事。大汉位面。

“这红巾军闹得倒是热闹,就是手段太过温柔。”刘邦抚摸着佩剑。

“老子在泗水做亭长,见着秦朝苛政,直接就把徭役的人都放了。”萧何笑道。

“陛下说得是。朱重八倒是个谨慎的,收到信都要烧掉,生怕惹祸上身。”“这倒是跟我不同,老子在酒后就敢骂秦始皇,还让人背着逃命。”

刘邦站起身。

“不过这小子能在寺庙里混得开,到了郭子兴那又能讨巧,倒是有几分本事。”

“郭子兴只说了两句就用他,想必是看出了什么。就像当年陈平来投奔时,陛下也是一眼就相中了。”

“别拿陈平比他,陈平好歹还是个秀才。”刘邦捋着胡须。

“那陛下觉得他能成事吗?毕竟现在才是个九夫长。”

“成事不成事看造化。当年老子还不是从亭长干起,照样把项羽那个楚霸王给灭了。”刘邦哈哈大笑。

“就看这和尚有没有这个胆量和魄力了。”

“陛下说得是。不过这和尚能在危急关头保全性命,又能抓住机会上位,心思倒是缜密。“心思缜密有什么用?要我说啊,这种时候就该敢打敢拼。”

“他现在还在郭子兴手下当差,哪像我当年,直接就敢起兵造反。”刘邦摇头晃脑越说越得意。

“这倒像是当年陛下在丰邑起事时的光景。只是不知道这和尚日后能走到哪一步。”“那就要看他的造化了,反正老子是靠着胆量和机遇才有今天。”

“这和尚要是只会耍小聪明,怕是成不了大事。”刘邦的目光透着几分玩味。

仿佛看到了当年在沛县起兵的自己。

后梁位面。

“白莲教造反,还打着普度众生的名头,倒是新鲜。”朱全忠背着手在殿内踱步。

“不过和我在黄巢手下起家比起来,这些人还是太嫩了。”张汉杰端着茶杯跟在后面。

“朱重八能在寺庙里躲过举报,又在郭子兴那边立住脚跟,倒像是主公您当年在黄巢军中的样子。”

“这和尚倒是心思深沉,一个名字都要想出这么多门道来。”朱全忠撤了撇嘴。

“不过这郭子兴看人倒是准,这种人留着确实能成大事。”

“和尚能在濠州城里从死里逃生,又能得到郭子兴赏识,看来也是个有福气的。”“福气?那得看他后面怎么做。光靠运气可成不了大事。”

朱全忠眯着眼睛。

“我倒要看看这个和尚能不能真的把元朝给诛了,别到时候连自己的脑袋都保不住。”

“白莲教的势力倒是不小,短短几个月就让各地响应。主公您说这和尚能借这股风走多远?”

“风浪大小无所谓,关键是会不会借力。”朱全忠摆摆手。

“不过这和尚能从一个寺庙和尚混到九夫长,说不定真能闹出点名堂来。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那个胆量去拼一把。”

【名字改了,老婆也来了。】

【郭子兴当时有个姓马的好友去了宿州起义造反,走之前将女儿托付给了他,后来他起义失败被杀了。】

【于是郭子兴将马公之女嫁给了朱元璋,孤苦飘零了许久的朱元璋终于有了一个家。】【当时的濠州城有五路人马,每一路首领都叫“元帅”,郭子兴只是其中之一。】

【因为他出身地主阶级,和另外几路出身农民的首领孙德崖等人有很深的矛盾。】【有天郭子兴突然被这伙人绑架一顿拳打脚踢,斗地主,还要宰了他。】

【这时朱元璋带兵冲到了孙德崖家里,将郭子兴救了出来。】

【但朱元璋没想到这一救还救出怨来了,郭子兴最大的缺点就是善妒,还喜欢听谗言。】【在他儿子郭天叙的挑唆下随便找了个借口,将朱元璋关了起来,郭天叙等人更是趁机断了朱元璋的饮食。】

【幸好马大姐给力,烙好大饼藏进怀里,然后在探望朱元璋时赶紧投喂。】

【她的胸口每次都会被烫伤,但几乎每天都送。】

【除了给老公送饭,马大姐也赶紧使银子通关系,将父亲留给她的家产全部送给了郭子兴的夫人和妾室后,朱元璋终于被放了出来。】

【朱元璋也明白了跟这些人在一起是干翻不了大元朝的,必须得单干。】一—“这饼有点烫,这爱有点疼”

一—“濠州五虎将,结果全是内斗王”

——“看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救命之恩就是这样报答的?”一一“斗地主可还行,这梗玩得好”

一—“朱元璋:这种饭位不要也罢,告辞”大唐位面。

“没想到马氏女子倒是个奇女子,比当年长孙氏还要果决。”李二放下手中的茶杯。

魏征捋着胡须道。

“陛下,这郭子兴倒是个短视之人。有功不赏,反倒猜忌功臣,这不是自毁长城吗?”“他那个儿子更是个祸害。救命恩人也要陷害,这种人早晚会败。”

李二无语的摇头。

“不过朱元璋倒是个忠义之人,救主不计前嫌,值得重用。”“郭子兴这般对待功臣,跟隋炀帝何异?”

“朱元璋能得此良配,也是他的福分。不过陛下您看他现在要单干,不是有几分当年您脱离先皇时的意思?”

李二站起身来。

“他要是继续在郭子兴手下,迟早会被郭天叙害死。单干虽然艰难,但总好过在这种人手下做事。”

东汉位面。

刘秀边看天幕边用指节轻叩着青铜案几。铜器发出清脆的声响。

“郭子兴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养兵不知爱兵,用人不知礼贤。”宋弘捧着竹简。

眸光闪动。

“马氏倒是将这救夫大计布置得天衣无缝,一面示弱求情,一面暗中周旋。”刘秀站起身目光如炬。

“烙饼藏于怀中,甘愿烫伤也要送去。当年在昆阳,阴丽华也是这般舍命相助。”他负手踱至窗前。

嘴角微扬。

“世人只知马氏烙饼情深,却不知她用尽嫁妆为夫谋生路,更是难得。”

宋弘眼中掠过一丝惊讶。

“陛下觉得朱元璋能在郭家蛰伏这么久···”“蛰伏?他是在等,等一个时机。”

刘秀转身。玉带轻晃。

“既要让郭子兴放松警惕,又要积累自己的力量。比起我当年在长安的莽撞,此人心计倒是深沉得多。”

宋弘抬眼望向天幕。“陛下的意思是···”刘秀挥了挥袖子。

“郭家父子无远见,朱元璋此去必是自立门户。”

“他能在濠州这般险境全身而退,来日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大业。”大汉位面。

汉武帝手执玉如意。神色凝重。

“郭子兴竟因一时猜忌,将如此良将拒之门外。这不正是当年赵括恃才傲物的下场?”东方朔抚须而笑。

“陛下所言极是。马氏倒让臣想到一句话:‘天下奇女子,未必在深宫”。她能在乱世之中保全夫君,实在难得。”

“朕征战四方,却从未见过如此聪慧的女子。”汉武帝手中玉如意轻转。

眸光闪动。

“烙饼而不顾胸前烫伤,周旋于内外而不露声色,此等智谋,倒让朕想起当年霍去病的谋略。

汉武帝凝望天幕。眼中精光闪烁。

“他能在郭家这等险境中全身而退,已非常人。更难得的是,此人竟然能忍下这口气。”“朕年轻时常听司马相如说,大丈夫宁可碎玉,不可卑躬。但看来,能屈能伸才是真本事啊。”

【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回乡招兵七百人,被郭子兴升为镇抚。】【冬天朱元璋向郭子兴请命分军南掠,为了让他同意,朱元璋表示愿意将家乡招募来的七百人留下,只带走几个相熟的朋友,郭子兴痛快答应。】

【朱元璋带着心腹汤和、徐达等二十四人离开了濠州,人少不要紧,可以骗,也可以招。

【在南下路途中,朱元璋很快招抚了民兵三千,朱元璋带着群民兵乘夜攻破定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元帅缪大亨投降。】

【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了精装汉人二万,编入队伍,然后继续南下。】

【在路上,他遇到了属于他的“萧何”,定远名人李善长拜见朱元璋,二人相谈甚欢。】【李善长被朱元璋任命为幕府书记,主管军队的后勤供应,参与重大事项决议。】

【之后朱元璋迅速攻下滁州,亲侄儿朱文正前来投靠。】

【之后他的“老丈人”郭子兴收到孙德崖等人的排挤,被赶了出来,只得带上万余人马也来到滁州。】

【朱元璋居然立刻交出了三万人的兵权,让出了统帅之位,在这种乱世,朱元璋这波操作彻底将郭子兴架了起来。】

【办完这件事的朱元璋,简直是比岳武穆还要关云长。】

“老丈人好惨啊哈哈哈”

“只能说咎由自取了郭老哥”

“什么叫先礼后兵,这就是了”

“给我狠狠地忽悠,给我使劲地骗!”

“创业大佬的起点:二十四个铁子”

“这哪是让位,这分明是把郭子兴架到火上烤啊”

大隋位面。

隋炀帝杨广一把掀翻案几。宝玉茶盏摔得粉碎。

他盯着天幕中二十四人离开濠州的画面。脸色铁青。

“区区二十四人?郭子兴真是个蠢货!”

“朱元璋带着人马不过七百,偏要拿捏一番,现在可好,转眼成了别人的手下。”虞世基正在擦拭茶渍。

小心翼翼道

“郭子兴这般鼠目寸光,活该被人钻了空子。”

“陛下您看朱元璋,大手一挥就把三万人马全给了郭子兴,这份魄力,臣都看得心惊。”杨广仰天大笑。

“这分明是把郭子兴架在火上烤!三万人马给他,他能统得住?”“朱元璋这是在玩火。”

忽然他停下笑声。

“不对,这小子在濠州时就计划好了。先是留下七百人,再带走二十四人,分明是给郭子兴一个甜枣。”

虞世基点头附和。

“臣记得陛下当年也是...”

“住口!”

杨广目光如电。瞪了虞世基一眼。

“朕看这朱元璋比你们这些人精明多了。从二十四人到二万人,这跟朕当年修大运河一样都讲究个循序渐进。”

他站起身走到天幕前。

“李善长这个人倒是个人才,一来就被委以重任。你们倒是跟朕说说,朱元璋接下来会准备怎么玩?”

虞世基正要开口。天幕上的画面突然一闪。朱元璋正在滁州城头远眺。

隋炀帝死死盯着画面。突然一拍大腿。

“有意思!这小子把郭子兴架得这么高,怕是要让他摔得更惨。”

大明位面。

英宗朱祁镇眉头一簇,顿时一巴掌拍在龙椅扶手上。

“这不是我朝太祖皇帝起家时的画面吗?郭子兴真真是个目光短浅的东西!”“当年若不是他这般作为,我大明江山或许更早就能定下来。”

“陛下息怒。”

王振捧着茶盏。

眼珠微转。

“郭子兴为何要防备太祖?还不是因为太祖手下能人太多。”

“您看李善长,一来就被委以重任,这不正说明太祖慧眼识人?”英宗摆手打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