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传奇!从讨饭到登基称帝:专业老朱教你如何翻身做主人(1 / 1)
一—“我看成了平江铺,以为在看外卖小哥大战”
一—“廖永忠:老板你这滴技也太假了吧”
一—“方国珍看了前面两位的下场,选择明智退休”
——“船沉以后朱元璋:哎呀好气哦,快去给廖永忠加薪”
大宋位面。
“这朱元璋倒是有几分本事。”赵匡胤看着天幕中的画面。
眼神中透着兴致。
“一个个收拾得干净利落。”赵普站在一旁。
“他这手段确实高明,先平定江南,再图谋北方。”“倒是与陛下北伐契丹的策略相似。”
“不过是区区蛮夷,也敢占据中原?”赵匡胤目光灼灼。
“朕当年北伐,若不是顾忌百姓生计,也不会轻易收兵。”“看看这朱元璋如何对付大元。”
曹彬沉声道。
“张士诚和陈友谅都已伏诛,江南一统,这朱元璋接下来定然要全力北上。”“他比朕狠啊。”
赵匡胤忽然笑了。
“船沉落水这一招,当真是高,比朕黄袍加身还要利索。”“这等人物,对付元人必然不会手软。”
“只是不知他能否成功。毕竟元人盘踞中原近百年,根基深厚。”赵普轻声说。
“你们没看见他是怎么对付张士诚的吗?”赵匡胤眼中精光闪动。
“十个月,硬生生耗死了对方。这等毅力,元人未必能挡得住。”“朕倒想知道,他能用什么法子赶走这些胡人。”
曹彬接话。
“陛下说得是。这朱元璋能在众多英雄中脱颖而出,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元人欺压百姓,苛政猛于虎。”
赵匡胤紧盯着天幕。
“这朱元璋能不能为我汉家雪此百年之耻?”
“他既然敢把目光投向北方,想必已经胸有成竹。”春秋位面。
“这朱元璋用兵倒有几分门道。”孙武看着天幕中的画面。
眼中闪烁着精芒。
“平江之战,以逸待劳,这是懂得持久战的妙处。”伍子胥赞同地点头。
“张士诚被困城中,老鼠枯草都吃上了,却还在坚持巷战,这份勇气着实令人敬佩。”孙武笑了笑。
“勇气固然可嘉,但朱元璋更胜一筹。”
“他知道如何在不同战场上运用不同的策略。”
“对陈友谅用水战,对张士诚用围城,对方国珍则用心理战”「。”孙膑附和。
“这确实高明。他懂得审时度势,知道何时该快,何时该慢。”“面对张士诚时,他选择了最省力的打法。”
“不止如此,你们注意到他处理韩林儿的手段了吗?”孙武转过身。
“表面上大发雷霆,实则暗中褒奖。这才是真正的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伍子胥思索片刻。
“所以廖永忠才会从公爵降为侯爵,看似惩罚,实则嘉奖。”“正是。”
孙武来回踱步。
“他深谙‘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道理。”
“对付大敌用强攻,对付小敌则巧妙化解。这等用兵之道,与吾所著《孙子兵法》竟有几分相通。”
孙膑忽然问。
“那依您看,他北伐元朝,胜算几何?”“胜负难料。”
孙武面露深意。
“但此人能屈能伸,善于隐忍。这般特质,正是成大事者必备的。”“况且他已然统一江南,兵精粮足,时机正当。”
“若能好生运用,未必无望。”
长安街巷间的茶肆酒楼里。
古人对着天幕议论纷纷。有人感慨朱元璋用兵之稳。
居然能耗死张士诚这样的硬骨头。
更有甚者拍案而起。
直言自己当年看走眼了。
原以为朱元璋不过是又一个农民出身的乱军头子。没想到手段如此老辣。
“这位朱将军,不,朱大王倒是个有意思的。”“你这话说得不对,人家现在可是吴王了。”不少人对朱元璋处置韩林儿的手段尤为赞叹。大家都在打趣说这位吴王演技着实精湛。
又说廖永忠怕是早就和主子商量好了。毕竟从公爵降到侯爵。
这惩罚也未免太过“严厉”。
“这可比咱们相公讲的话本子有意思多了。”
“就是就是,那些话本子里的主角,哪有这般精彩。”酒肆中也不乏经历过蒙元统治的老人。
他们神色复杂地看着天幕。
有人暗暗期待这位吴王能否真的赶走元人。又有人担忧战事会否波及百姓生计。
不过大家都认同一点。
这位吴王比元朝那些官员要有意思得多。
大家都在猜测这位吴王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会不会真的北上抗元。
“你们说他能打到北边去吗?”“瞧他这股劲头,准能行。”
“可不是,咱们运气好,赶上了这么一出大戏。”
【公元1367年十月二十一,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
【并发布《谕中原檄》,打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从这一刻开始,战争不再是红巾军内斗抢地盘了,而是被压迫了近百年的汉人扫除屈辱之战。】
【公元1368年,在北伐军的节节胜利中,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称帝,建立大明。】【这是龙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起点最低的男人,取到的最高政治成就。】
【攻取山东后,徐达分军两路进攻河南,常遇春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接战。】【他单骑突入敌阵,麾下壮士紧跟其后勇猛冲杀,很快收复河南。】
【洪武元年八月,明军进逼大都,元顺帝逃离大都,从居庸关逃奔去了元上都。】【蒙古在中原的统治,终于结束了,我们的燕云十六州终于被大明拿了回来。】【从唐朝之后,这缺经历了将近四百年持续战争的土地终于回到了汉人手中。】
【洪武二年,明军进攻陕西,元顺帝乘明军主力长驱秦晋之机,命丞相也速率军向北平反扑。】
【常通春和李文忠率军九万,驰救北平,元军闻讯后立刻向北逃奔。】
【常通春没放过他们,率军千里追杀,一鼓作气,直取元朝上都开平,全歼留守元军。】【然而这位明初的第一先锋,常十万常遇春,在回军途中突然病逝,大部分说法是常遇春死于“卸甲风”。】
【朱元璋得知后悲痛不已,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谥曰忠武,配享太庙。】
【在朱元璋建元洪武后的二十年,他带着大明军队拼命地要将汉人失去的一切都拿回来。
【无论后世如何评价朱元璋,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是他朱元璋重塑了汉人河山,再造华夏。】
【就凭这个,他的名字就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历史书上。】一—“吓得元顺帝连夜打包行李跑路”
一—“燕云十六州: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四百年终于回家了,这剧情比历史剧好看”一一“起点最低封神之路,建议出一本书”
一一“朱元璋:从讨饭到登基称帝,专业教你如何翻身做主人”——“这哪是驱逐鞑虏,这是开无双模式”
——“本来以为是红巾军内卷,没想到是统一全国”大唐位面。
“北平、幽州、河朔之地,终究还是回来了。”李二望着天幕。
声音中透着几分感慨。
“这朱元璋,当真不负众望。”房玄龄捋着胡须。
“陛下当年平定突厥,为万世开太平。”
“今日朱元璋驱逐蒙元,也算是继承了陛下的基业。”“常遇春是个难得的将才。”
李二摇头叹息。
“单骑突阵,千里追杀,比之秦琼、尉迟恭也不遑多让。”“可惜,可惜啊···”
长孙无忌在一旁附和。
“确实可惜。这等良将,正当用之时却先走一步。”
“元顺帝逃去上都,这般模样,倒是与突厥颉利相似。”李二忽然露出笑容。
“朕收复河西,平定突厥,也是这般痛快。只可惜常遇春没能活着看到这一切。”
房玄龄轻声道。
“此人确实可惜。但他已为大明打了万里江山,名垂青史。“名垂青史?”
李二站起身来。
“这等功勋,不止是名垂青史。”
“他带着汉家儿郎收复了四百年未得的河山,这便是千古功业。长孙无忌补充。
“徐达、常遇春这两位将军,倒是与马援、冯异有几分相似。”“比他们更胜一筹。”
李二的目光穿透天幕。
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率军出征的景象。
“朕也曾带兵打仗,深知这等功业来之不易。”
“常遇春走得太早了,若是他能多活几年,定能为朱元璋开拓更多疆土后晋位面。
“燕云十六州,终于回来了。石敬瑭坐在案前。
手微微发抖。
“四百年,竟然是整整四百年刘知远站在一旁。
“陛下当年也是身不由己,为保大局·“身不由己?”
石敬瑭猛地拍案而起。
“朱元璋凭什么能做到?”
他不过是个讨饭的,凭什么能做倒我堂堂晋王做不到的事?”
“我对不起列祖列宗,更对不起天下人!”
桑维翰劝解。
“当年情势危急,契丹兵强马壮···.”石敬瑭指着天幕。
“你看看,常遇春一个人就敢单骑入阵,他们全军覆没时怎么不兵强马壮了?”
“朕···朕对不起这片土地啊!”
刘知远叹息一声。
“谁能想到,这片土地意要等到一个乞丐来收复。”
“朕就不该贪图这个皇位。”
石敬瑭的声音沙哑。
“割地称帝,沦为契丹的儿皇帝,比那些降将还不如。
“现在好了,一个朱元璋,一个常遇春,就把祖宗的基业给找回来了。”“这常遇春虽然走得早,但能看到河山重归汉人之手也算死得其所。
桑维翰低声道。
“没错,死得其所!”
石敬瑭的眼中含泪。
“像常遇春这样的将军,才配叫做汉家儿郎。“朕这种人,连看这天幕的资格都没有。”
“四百年啊,这片土地在异族手中整整四百年,才等到了今天·
......
明朝中期的民间。
当年开国的场景就像昨天一样。
祖辈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在天幕上活了过来。
“我家老爷子还参加过北伐呢,就是没赶上常将军的队伍。”要是赶上了,说不定现在都是高门大户了。
街坊们看到常遇春单骑突阵时。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
这般英雄气概。
让人想起评书里的武将
只是评书里的故事哪及得上眼前这一幕来得震撼。
“这才叫真本事,不像现在朝廷里那些只会摆弄笔墨的。”“你小声点,让人听见要吃官司的。”
他们看到元顺帝仓皚而逃。忍不住拍案大笑。
当年祖辈受过的苦难。
如今总算扬眉吐气了一回。
虽说现在的日子也不见得有多好过。但至少是自家人当家做主。
“我听说常将军是得了风寒,累病的押。”
可不是,打了这许多仗,换谁也受不住。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明初sida案了,不能否认的是老朱的心太狠,血太冷,刀太快。
【时代是有局限的,几乎所有的封建皇帝们都是把天下百姓当成私产的。】
【对朱元璋来说,百姓是皇家圈养的牲畜,是朱家地里的庄稼,朱家可以随便“取用”。
i
【而天下的官员们则是给老朱家打工的羊信和长工,只准看不准碰,碰一下杀他全家。】
【第一个挨弄的是刘伯温,他是浙东集团代表,跟淮西集团代表李善长的交锋早已开始。】
【然后他没斗过,朱元璋炒了刘伯温鱿鱼,下旨让其归乡养老。】
【洪武六年,跟李善长混过的胡惟庸被升任中书右丞相,】
【洪武八年,刘伯温感染了风寒,朱元璋下令让胡惟庸前去探望,然后刘伯温吃了胡惟庸带来的药,顿时觉得腹内好像被石块挤压在一起,痛苦万分。】
【就这么疼了一个月,刘伯温去世。】
【后世一直有争议,到底是胡惟庸自己派人下的毒,还是老朱对他有暗示,反正刘伯温没能得到善终。】
“这是古代版本的职场PUA吗”
“羊倌和长工笑不出来。jpg”
“古代的职场暗斗,赢家通吃输家全输”
“史上最强裁员通知:回家养老”
“胡惟庸:老板暗示我送温暖,我懂”
“刘伯温太难了,连养老都不让安生”
“打工要有边界感,越界就要社会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