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古人看明初四大案:古代职场暗斗,赢家通吃输家全输(1 / 1)
大宋位面。
“天下才刚平定,就开始杀功臣?”赵匡胤指着天幕。
“这朱元璋未免太过心急。”赵普顿了顿。
“陛下,这刘伯温确实权势太重。”“权势太重又如何?”
赵匡胤皱眉。
“开国之初,正是用人之时。”
“你看他把朝中能臣都除尽,将来谁替他治理天下?”张延昭轻声道。
“陛下,这朱元璋怕是觉得,天下已定,不需要这些功臣了。”“糊涂!”
赵匡胤站起身来。
“朕现在就担心潘美、王全斌他们心生疑虑。”
“这些将领都是拼死效力的功臣,若是寒了他们的心,如何能安定四方?”赵普斟酌着开口。
“陛下仁德,但也要防着这些人拥兵自重啊。”“朕自有安排。”
赵匡胤冷笑一声。
“既要防备,也要给他们出路。这朱元璋倒好,直接把人往死路上逼。”张延昭道。
“陛下英明。这等手段,只怕会让天下人寒心。”
“联倒要看看,他这般杀戮功臣之后,如何收拾这烂摊子。”赵匡胤负手而立。
“治国之道,既要用权谋,更要讲仁义。”“若是人人自危,将来哪个肯为他卖命?”赵普点头。
“陛下说得是。朱元璋虽然打下了江山,但这般作为,只怕留下的都是些唯唯诺诺之辈。“朕倒要看看,他如何处置其他功臣。”
赵匡胤盯着天幕。
“若是这般下去,怕是这天下未必能太平。”东汉位面。
“功臣就该这般处置?”曹操观看着天幕。
“这朱元璋倒真敢下手。”荀彧垂目思索。
“丞相,这般铁血手段,倒是跟商鞅有几分相似。”“商鞅?”
曹操不认可的摇了摇头。
“商鞅变法是为了强秦,朱元璋杀功臣,不过是为了巩固权位罢了。”“他这哪是治国之道,分明是结党营私。”
郭嘉把玩着手中酒盏。
“以刘伯温之智,竟也躲不过这一劫。”“智谋再高,也敌不过皇权。”
曹操停顿片刻。
“朱元璋深谙帝王之术,先拿一个开刀,震慑其他人。”“依我看,这胡惟庸也活不长。”
荀彧低声道
“丞相向来礼贤下士,岂会做这等事。”曹操大笑起来。
“文若啊,我用人取其才干,他杀人为了天下独尊。”
“朱元璋是想让群臣噤若寒蝉,一个个都成了他的傀儡。”郭嘉放下酒盏。
“丞相,这般看来,倒是应了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奉孝此言差矣。”
曹操正色。
“我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他这是明知臣子有功,却因功生忌。”
“若是天下能人都被他杀绝,将来谁来为他江山效力?”荀彧沉思片刻。
“丞相爱才,即便是背叛之人,也留他们一命。”“这朱元璋倒好,连开国功臣都不放过。”
“这便是我与他的区别。”曹操望着天幕。
“他要的是绝对服从,我要的人尽其才。”“你们说,这天下将来会是什么光景?”
长安茶肆中人声鼎沸。
“咱们大唐的宰相,干完了不都好好告老还乡吗?”
“就是就是,哪像这般凄惨。”
正所谓兴亡百态。
世事难料。
古人们看着天幕上的画面。感慨命运无常。
虽说如今朝中也有党争:但至少不会闹到这般地步。
御史们弹劾大臣。顶多是丢官罢职。哪会要人性命。
“听说咱们这些年贬官的,都在岭南过得挺滋润。”“可不是,还能写写诗词,逍遥自在。”
这世道轮转。
还是大唐的官场来得开明。大家庆幸自己只是普通百姓。虽说日子过得清贫。
但至少不用担心这些尔虞我诈。能在长安城里喝口茶水。
看看街头的杂耍。便已是极好的生活。大汉位面。
“朱元璋倒是跟朕有几分相似。”“不过他这手段,未免太过赤裸。”汉武帝望着天幕上的画面。
霍去病斟了一杯酒。
“陛下虽然雷厉风行,但从不曾对功臣下此毒手。”“这胡惟庸给刘伯温下毒,分明是得了暗示。”
汉武帝摇头。
“朕虽也杀过大臣,但那是因为他们确有谋反之心。”“朱元璋倒好,直接把功臣作眼中钉。”
卫青沉思片刻。
“陛下用人向来明朗,即便有罪,也是经过朝堂公议。”“这便是差距,朱元璋这是把朝廷当成了自家后院。”汉武帝饮下一口酒。
“朕虽然严厉,但至少让臣子们明白是非对错。他这般做派,只会让人寒心。”霍去病放下酒杯。
“陛下说得是。刘伯温为他打下江山,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可叹。”“年轻人不懂。”
汉武帝转向霍去病。
“联治理天下,虽然严苛,但不会轻易杀功臣。”“你看江充那案子,朕还不是查明真相才处置。”“朱元璋却是连查都不查,直接让人下毒。”
卫青轻声道。
“陛下爱惜人才,即便是桑弘羊犯了错,也只是削官罢了。”“这才是为君之道。”
汉武帝注视着天幕。
“朱元璋这般做,只怕是要把功臣都变成奴才。”
“朕治国虽严,但求的是天下大治,他却是为了一己之私。”霍去病忽然问道。
“陛下觉得这胡惟庸将来会如何?”“他?”
汉武帝冷笑一声。
“给别人下毒的人,自己也逃不过这样的结局。”
“朱元璋既然敢用他害人,日后必然也会同样对付他。”
【刘伯温去世后,胡惟庸气势更盛,想要的也更多,各种贪污受贿,排挤跟他有矛盾的大臣。】
【最胆大妄为的是,他私自截留官员们的奏疏,不经过朱元璋的批准,升降官员职位,处决犯人。】
【而权力欲望极大的朱元璋为什么会容忍胡惟庸肆意妄为,因为他想灭掉的是胡惟庸身后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
【重八哥不允许大明朝存在一个这么牛逼的职位。】
【洪武十二年九月二十五,占城国来给大明进贡,胡惟庸等人没跟朱元璋报告。】【结果被一个宦官撞破,忍无可忍的朱元璋决定动手了。】
【他下令彻查,胡惟庸手下的御史中丞涂节立刻反水,上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大手一挥,杀!】
【明初sida案之一的胡惟庸案拉开序幕,龙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被诛三族,连坐其党羽,前后株连了上万人。】
【同时朱元璋废除中书省的丞相制度,将大权彻底独揽到手。】——“涂节这波反水timing抓得很准啊”
——“这就是帮人做事的下场啊[笑哭]”
——“朱元璋:早就看你不爽了,终于等到机会了[狗头]”——“刘伯温:让你当初给我下毒,现世报啊兄弟”
——“废除丞相制度,我要当CEO”
一—“上万人陪葬,这个KPI超额完成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卸磨杀驴吗,太真实了”大隋位面。
“这朱元璋倒是给朕上了一课。”
“丞相权势过重,确实是个大问题。”隋炀帝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
虞世基站在一旁。
“陛下,这丞相制度延续千年,自有其道理。”隋炀帝转身踱步。
“你看胡惟庸,不就是仗着丞相的权势为非作歹?”“朕修大运河时,那些丞相们哪个不是阳奉阴违。”
宇文化及插话。
“陛下英明。这丞相权重,确实容易架空君权。”“朱元璋这招倒是不错。”
隋炀帝若有所思
“朕平时想废除丞相,顾忌太多。”
“他倒好,直接找个由头就把整个制度给废了。”虞世基急忙劝阻。
“陛下,朝廷大事不能一人独断。没有丞相辅政,恐怕·“怕什么?”
隋炀帝打断道。
胡惟庸私自截留奏章,擅自任免“朕以前怎么没想到这一点。
宇文化及顺势说。
“陛下说得是,丞相权势过重,难免会有人舰觎。”隋炀帝看着天幕。
“要是没有丞相这个位置,他们还能这么嚣张吗?虞世基忧心忡忡。
“陛下,朝廷大事··.”隋炀帝大笑。
“朕这个天子难道还处理不好朝廷大事?朱元璋倒是提醒了联,皇帝就该独揽大权。”
宇文化及附和。
“陛下圣明,朝廷只需一个声音。
“朱元璋这招除掉丞相的法子,朕得好好学学隋炀帝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不过他那样大开杀戒未免太过,朕自有其他妙计。”
大唐位面。
“朱元璋倒会钓鱼。”
“先让胡惟庸尝到权力的甜头,等他膨胀到无法无天时再收网。”唐玄宗端详着天幕
李林甫微微前倾。
“陛下明察秋毫,胡惟庸是个聪明人,却栽在了权力欲望上。”“有趣的是那个涂节。”
唐玄宗品了口茶。
“身为御史中丞,不去监察胡惟庸,反倒帮他作恶,最后又第一个反水告密。”
杨国忠插话道。
“这倒让臣想起了王鉷,当年他不也是这般见风使舵?”“你们这些当大臣的啊,总以为自己聪明,能左右逢源。唐玄宗放下茶杯。
“最后却发现,就在别人的算计中了。”李林甫低声道。
“这朱元璋确实高明,借着胡惟庸的案子,一举铲除了丞相制度。“高明?朕倒觉得此人太过极端。”
唐玄宗轻笑。“朕己然明白了,朝廷不能太过集权,也不能太过分权。”
杨国忠说道:“陛下说得是。这上万人的性命,只为废除一个制度,未免太过。”“这就是他的手段。”
唐玄宗眯着眼睛。
“一箭三雕:杀了胡惟庸,震慑了群臣,还废了丞相。”
“朕在开元盛世时,就算对臣子再不满,也不会这般大开杀戒。”
李林甫轻声道:“这般做法,怕是会让文官们寝食难安。唐玄宗重新望向天幕。
“这才是他想要的。从此以后,文官们连做梦都得提防着点,生怕一不小心就掉进他的陷阱里。”
“朕倒要看看,这种高压统治,能持续多久。”
转到唐太宗位面。
魏征神色凝重。
“陛下,臣观此人心机颇深。废除丞相制度,恐怕只是他的第一步。“第一步?”
唐太宗眉头微皱
“天幕说一共有sida案,想必后面还有更大的动作。房玄龄接过话题。
“依臣看来,朱元璋此人最忌讳的是权臣。”胡惟庸一案过后,怕是要对文官集团下手。
“权臣、勋贵、文官,一个都跑不了。”
唐太宗摩挲着案几。
“他既然敢动丞相,其他人就更不在话下。”
“丞相没了,朝廷大小事务都要经过他亲自过问。”魏征分析道。
“这样一来,文官们就更容易露出破绽。”唐太宗面色深沉。
“这是要把文官们往死路上逼啊。没有丞相统筹,谁敢擅自做主?”“做主就是僭越,不做主就是懈怠。”
“恐怕接下来,但凡官员之间互相结交,都会被他扣上党争的帽子。”
房玄龄补充道。
“他这是要把文官体系彻底打散。”唐太宗站起身来。
“四大案啊,这胡惟庸案只是开胃菜。下一个,不是贪官就是勋贵。”魏征忧心忡忡。“陛下,臣听闻这朱元璋出身贫寒,对富贵之家最是不满。”
“说不定下一个就是针对那些世家大族。”“世家大族、功臣勋贵、文官集团。”唐太宗望着天幕。
“这三波清洗下来,大明朝廷就真成了他一个人的天下了。”
“朕倒想知道这四大案究竟会牵出多少冤魂,朱元璋又能把权力抓得有多紧。”房玄龄低语道。
“只怕到最后,连他自己的儿子都不会放过。”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觉得他需要一把更快的刀,于是将亲军都尉府属下的仪鸾司改为锦衣卫,用其监察天下。】
【国子监祭酒宋讷突然被朱元璋问话,你昨天为什么不开心啊,然后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天半夜在屋里生闷气的样子。】【宋讷瞬间毛骨悚然,赶紧下跪解释,自己的学生把他的茶杯打碎,故而生气。】
【他吓得身体不断颤抖,是个人都得害怕。】
【想想半夜,不知道几个锦衣卫在暗中盯着你,但凡悄悄骂两句老朱,说两句不该说的,你就能在菜市口见到你的九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