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入门(1 / 1)
“仁者……心学……”
王崇当然不是傻子,若是在之前的交往中,他还在一边观望,一边故作夸张之语的话,那么现在,听完魏叔玉关于心学的解释之后,他整个人心中对于魏叔玉的想法,已经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作为王家的家主,作为五姓七望之一,同样也作为数百年传承的世家族长,王崇对于儒家学术方面的理解,或许比之卢玉山之流,是差上一些,可也绝对算得上是当世大家。
因此,他自然清楚魏叔玉这一份“心学”的份量。
当然,这绝对不是某个放浪书生,酒后失言,或者是那些追名逐利者,对于圣人经典的穿凿附会。
而是真正的气吞山河,开宗立派的气象。
毫不夸张的说,若是有朝一日,关于这“心学”的学问传播出去,变成了这世间显学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的,作为推出这学问之人,自然就会成为全天下儒生所顶礼膜拜的对象。
到了那个时候,或许距离魏叔玉口中所说的圣人就还真的不远了。
在明确了魏叔玉售卖的东西成色之后,王崇心里在激动之余,也不由有些迟疑。
如此的一份丰功伟业,这魏叔玉竟然不想着自己出名,而是就这么大剌剌地送给了别人?
尤其还是自己的死对头?
这可就有些值得玩味了……
“怎么,王大人莫非觉得这‘心学’一道,登不了那大雅之堂?”魏叔玉开口道。
王崇摇了摇脑袋。
“非也,非也,魏县子这套学说,可谓是醍醐灌顶,振聋发聩,已有大家宗师之风范,尤其那关于‘心即理’的说法,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老夫相信,若是此套学说现世,不出五年,必能名满天下……”
王崇脸色认真,如实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只是……老夫尚有一事不解,还望魏县子能给老夫解惑……”
王崇看着魏叔玉,有些疑惑地说道:
“从之前所见所闻,老夫观魏县子似乎并非是淡泊名利之人,放着如此成名的机会不顾,而将此等扬名立万的机会赠与外人,不怕魏县子笑话,实在是你这份礼太大,我王家没办法接啊……”
听到这话,魏叔玉微微一愣,看了王崇一眼,眼神中透着一抹欣赏之色。
他完全没有想到,都到了这个地步,王崇居然还能如此冷静地看待问题。
这样的功绩要是放到别人身上,只怕是这会早就急不可耐地嚷嚷得满大街都知道了。
实际上,魏叔玉不知道的是,王崇心里也没有表现出来的这么淡定。
即便他还不清楚魏叔玉到底想做什么,可面对着如此厉害的学问,王崇心想着即便不能留在王家,也决不能留给五姓七望其他几家手里。
因为王崇清楚的知道,这套学问的厉害之处,这么说吧,只要谁掌握了这套学问的话语权,今后谁就必能掌天下文宗之牛耳!
如此机会,岂敢不谨慎小心?
魏叔玉点了点头,脸上带着一份淡淡的笑容。
“王大人的顾虑,晚辈明白,只是晚辈的顾虑,看来王大人似乎并不明白啊……”
“噢?愿闻其详。”王崇眉头一挑,脸上有些错愕。
难道说,这魏小子真的有什么苦衷?
“请王大人试想一下,如此厉害的学问,若是出自于一个连功名都没有,甚至尚未立冠的黄口小儿之手,你觉得天下人会怎么想?”
“这……”
听到这话,王崇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是啊,他自己是在领教了魏叔玉的厉害之后,从而内心早已把对方当成了对手一般的存在,是以有些忽略了对方的年龄。
可天底下的其他人可不知道啊!
尤其在魏叔玉还顶着长安四大纨绔的恶名,若是让他们知道,这么厉害的学问,是魏叔玉提出来的,恐怕是许多人连看都不不看一眼,就将这东西扔到了地上。
“哎,说实话,要不是晚辈实在不忍心这‘心学’之说就此埋没,晚辈才不会将这个机会让给其他人呢。”
魏叔玉上演着自己的演技,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看的王崇也是连连点头,顿时放心了许多。
“原来如此!难怪这小子会有如此想法,这样看来,这心学之说,也不是不可以接受了吧……”
魏叔玉语气“萧索”,犹如那秋天的落叶一般,低头理了理自己的衣角,继续说道:
“还有,家父的脾气,你是知道的,他向来循规蹈矩,最不喜跳脱,更何况是推出新的学说,要是让他知道,这学问出自我口,晚辈在家中的日子,怕是没法过了啊!”
魏叔玉摊了摊手,一脸无奈的表情。
“魏县子放心,此事老夫定然会替你隐瞒,不会让魏大人知晓的。”
王崇极力表现得有些淡定,可心里却早已经乐开了花。
事情到此,他已经可以基本确定,关于这“心学”之说,王家是可以接下来的。
而且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如此一来,王家既能与魏叔玉达成联盟,在科举方面,魏叔玉自然可以传授一些考试心得,好让王家子弟在往后的科举中,脱颖而出。
同时,王家又可以凭借着“心学”之说,力压五姓七望其他几家,获得全天下读书人的尊敬,成为如山东的孔家,颜家那样的顶级世家,千年不易。
眼下唯一让王崇有些不放心的,便是这“心学”的来历了。
尽管魏叔玉对于“心学”表现的极为熟悉,通透,对于王崇的疑惑,也开示的很有水准。
可王崇依然很难相信,这套学问,真的是出自这少年人之手。
毕竟这套学问,可不是那种信手拈来的文章妙句,这个可是成体系的知识,其结构完整性以及逻辑性,都不像是仓促之作,反像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打磨,才走到这一步的。
故此,王崇深深看了魏叔玉一眼,语气凝重道:
“学问的事情,老夫没有疑问了,只是老夫想知道,如此厉害的东西,真的是魏县子自己开悟的吗?
还是说,有人传授给你的,若是不搞清楚这一点,即便我王家有心出力,怕也是力不从心啊……”
听到这话,魏叔玉立刻表现的“痛苦”起来,脸上还满是追忆的神色。
“哎,原本此事我是打算烂在肚子里,带进棺材的……毕竟他老人家平生做人最重低调,不愿为世俗声名所累,平生的夙愿也只是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过既然王大人愿意将此道传于世上,我想师父他老人家也会含笑九泉的吧……”
魏叔玉拿着衣角在眼角抹了抹,偷偷朝王崇看了过去。
只见此时的王崇,早已被魏叔玉抛出的那横渠四句给震住了,已经满脸惊愕的说不出话来。
良久,才见王崇深深吸了口气,然后朝魏叔玉一揖到底,行了一个大礼。
“如此圣德良师,难怪有如此惊世骇俗之学问!我王崇有幸拜入门下,学其传承,自不敢有半点怠慢!
敢问师兄,咱们师父名讳是……”
面到这王崇如此诚心的发问,魏叔玉轻轻一笑,开口道:
“你听好了,咱们师父乃是出自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陈近南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