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王玄策的难言之隐(1 / 1)
关于这个人的名字,魏叔玉还是上一次在酒楼遇到程处默的时候,从对方嘴里知道的。
当时程处默神秘兮兮地对他说,在整个大唐,知道这个名字的,绝对不超过一掌之数。
还拉着魏叔玉的胳膊,让他一定要对外保密。
看着手中的纸条,魏叔玉觉得说不出的讽刺。
这位前朝余孽之后,都快恨不得自报家门,弄得满城皆知了。
结果程家父子还跟在后面,老老实实地给人家擦屁股。
不得不说,当兄弟当到这个份上,真是够意思了。
听到魏叔玉的话,裴淑华与老管家一脸疑惑地对视一眼,然后对魏叔玉说道:
“莫非玉儿认识这偷窃之人?难道你在外面有什么仇家不成?”
裴淑华一下子担心了起来。
这是,老管家也上前说道:
“少主,要不这件事情我看咱们还是报官吧,咱家老爷好歹也是太子少师呢,岂可让那小贼逍遥法外!”
魏叔玉狠狠瞪了老管家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噢,你也知道老头子是太子少师啊!那你不妨猜一猜,要是让朝廷知道了此事,丢的是太子的人,还是我爹的人呢?”
“呃……这……”老管家一阵语塞。
魏叔玉摆了摆手,让老管家下去了,而后对着裴淑华说道:
“母亲不必忧虑,此事我自有主张,不就是个小蟊贼嘛,你看着吧,我一定让他自投罗网!”
眼见魏叔玉这么说,裴淑华只好点了点头,不再多说什么。
从这边离开之后,薛仁贵已然跟了过来,一脸不爽道:
“少主,你说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要不,我去找程处默那边套套话?”
今天魏家发生如此大的事情,全府上下如果说谁最郁闷的话,那一定首推薛仁贵了。
毕竟身为魏叔玉的保镖,又是全府上下,武力值最高的一个人,在外面晃了一天,突然发现被一个小蟊贼偷家,确实是一件极为丢脸的事情。
这要是传回老家,怕是自己再也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薛仁贵一阵摩拳擦掌,自己失去的面子,当然是要靠自己挣回来才行。
没过多久,就看到王玄策也火急火燎地跑了回来。
“少主,我正好在附近办事,遇到了府上的两个杂役,听说府上遭贼了,有这事吗?”
王玄策一边说着,目光却是朝一旁的薛仁贵看了过去。
眼见对方一脸红温地迈过头去,王玄策不由有些讶异。
“不是,还真有这事啊!”
说着看向薛仁贵,皱眉道:
“你这家伙就是这么当差的?”
“我……”
薛仁贵憋了一肚子的话,可话到嘴边,又有些说不出口。
毕竟如果算起来,这应该是他第二次与那单正堂交锋了。
第一次交锋的时候,薛仁贵眼睁睁看着对方从自己的手里溜走,没想到第二次,人家直接直捣黄龙,打了薛仁贵一个措手不及。
两次交锋,两次失手。
薛仁贵不禁觉得有些郁闷。
王玄策淡淡看了薛仁贵一眼,嘴角勾起了一抹笑容,道:
“我看咱们两个要不还是换下班,你去市场那边,还是让我跟在少主左右吧……”
“想得美!”
薛仁贵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一脸不服气地说道:
“姓王的,你就睁大你的眼睛好好看看爷爷我是怎么抓贼的!那个小子,小爷我抓定了!”
眼见两人又要开始喋喋不休地开始斗嘴,魏叔玉也是一阵头疼。
这两个人以前没那么熟悉的时候,或许还能像点样子,可随着两人越来越熟,就变得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起来。
关系好的时候,恨不得穿一条裤子,可要是斗起嘴来,又能追在屁股后面,骂上三天三爷。
谁能想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员猛将,竟成了一对活宝。
魏叔玉无奈地摆了摆手,示意两人不要再闹腾了。
等两人消停下来之后,魏叔玉才看向王玄策,说道:
“你今天过来,怕不只是为了我府上失窃的事情吧?到底有什么事情,说吧……”
听到魏叔玉这话,王玄策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情,只是属下觉得自己还是更向往军营那边的生活,都说是一身文武艺,献与帝王家,若是可以的话,属下可以……可以……”
王玄策在一边,扭扭捏捏地打着磕巴。
一旁的薛仁贵却是惊讶得嘴巴里能装下一个鸡蛋了。
“我去,老王,不是吧!前些日子,你不是还和我一起喝酒,说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开心吗?
还有你还说多谢少主让你有机会在两市这边磨炼,你觉得自己涨了不少见识,这才几天啊,怎么就变卦了?
你到底怎么了?”
打闹归打闹,看到王玄策如此的模样,薛仁贵显得比王玄策本人还难受。
这个时候,魏叔玉的目光却是已然变得冷冽起来。
他看着王玄策,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
“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好好的两市坊令不当,非要去边军效力,只是遇到有人刁难了?那人是谁!”
也难怪魏叔玉如此生气。
前脚家里刚遭了贼,后脚自己的门人又被欺负的,想要远掉边疆。
这一个个的,都以我魏叔玉是软柿子不成?
“谁呀,老王,你快说出来啊!少主他肯定能替你做主的……”薛仁贵在一旁着急地像热锅上的蚂蚁。
王玄策张了张嘴,有些欲言又止。
看到这一幕,魏叔玉深深吸了口气,沉声道:
“好了,你不用说了,我知道是谁了,越王李泰是吧?”
“嘶!”
闻言,王玄策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一副见鬼的神情看着魏叔玉,惊叹道:
“少主,您怎么知道的!”
“啊?还真的是越王啊!”薛仁贵在一旁,也是一副惊呆了的模样。
魏叔玉一阵冷笑。
“除了他,还能有谁呢……”
上一次酒馆的事情,由于王玄策的及时出现,让李泰的手下全部进了大理寺。
当时越王表面上没说什么,但以其睚眦必报的性格,自然是将王玄策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
再加上,整个长安,能让王玄策担心受怕到连累他这个家主的人物,除了李世民,长孙皇后,太子外,也就只剩下一个李泰乐。
李世民,长孙皇后,不会与他这样的小辈计较,太子属于自己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摩擦。
剩下的人里面,也就只有李泰有这个动机和实力了。
魏叔玉看着王玄策,最后无奈地叹了口气。
也是难为这个家伙了,明明是个猛人,却也不得不在现实面低下头颅。
“说吧,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实话告诉你吧,老爷子在出门之前,曾经留下一句话来,叫做咱们魏家不惹事,也绝不怕事。
只要这事情占理,就算是将官司打到御前,我也给你把这份面子给挣回来!”
眼见魏叔玉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王玄策在感动之余,也只好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出来。
原来在李世民下令,对于外来的客商减免税务,同时用过银行来代替钱庄功能,促进了京城银行的存款率之后,在财力方面,大受打击的李泰,开始了新一轮的谋划。
也不知道是有人支招,还是自己门头苦憋出来的点子,这家伙竟然把主意打到了铸币上面。
而且还大模大样地用自己私下铸造的假币,换取了外地客商许多货物。
害得那些人,隔三差五地就来王玄策这边告状。
刚开始的时候,李泰或许还要些脸面,还摸摸鼻子,让下面的人把东西还给了失主。
到了后来,李泰便索性破罐子破摔了。
结果就是死不承认这钱币是他造的,还反手就把王玄策告上了朝廷,说他玩忽职守,纵容市场上假币泛滥。
李世民听到之后,也是龙颜大怒,只给了王玄策三天的时间,让他调查清楚这件事情,否则就要连同他的举荐人,魏叔玉一起问罪。
王玄策一脸苦笑地看着魏叔玉,摊手道:
“少主啊,我原本也不想瞒你,只是这件事情,像极了一桩无头悬案,那越王早就将手尾收拾好了,咱们是抓不到他一点把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