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平平无奇沈复(1 / 1)

加入書籤

保姆车刚驶离大厂的粉丝包围圈,沈复就往座椅上一靠,长长舒了口气。

窗外的路灯在玻璃上拉出长长的光轨,程箫转回头时,发梢还带着点夜风的凉意:“不愧是顶流啊小复,刚才外面一大半都是你粉丝,举的灯牌比我们仨加起来还亮。”

沈复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眼底的疲惫藏不住:“哪有那么多粉丝,好多都是代拍。”

他指尖在膝盖上轻轻敲着,“你看那些举着长枪短炮的,镜头比电视台的还专业,全是靠拍这个吃饭的。”

王佳尔在后座拆了包薯片,咔嚓声在安静的车厢里格外清晰:“代拍是很夸张,我上次在香港机场,被追得差点摔进花坛。”

他把薯片递到前面,“不过话说回来,沈复你那张签名拍立得,真能卖好几万?我听我助理说过,吓我一跳。”

提到这个,沈复的表情更无奈了。

他想起去年在仁川机场,有个女生举着拍立得让他签名,照片上是他在音乐银行的endingpose,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

他当时还夸“拍得不错”,结果第二天就被顶上热搜——《沈复签名拍立得被炒至五万,饭圈疯狂程度引争议》。

“那天我在剧组化妆,手机叮叮当当响个不停,”沈复苦笑,“点进去一看,路人骂我‘割韭菜’,对家粉说我‘买热搜炒人气’,连我妈都打电话来问‘是不是缺钱了’。”

他顿了顿,想起公司的操作就气不打一处来,“SM那边不仅不澄清,还趁机推了波我的周边,简直是火上浇油。”

程潇递过来一瓶水:“后来不是被那个‘腕豪’的瓜盖过去了吗?我记得当时全网都在讨论‘蓄意轰拳’,你的热搜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可不是嘛,”沈复拧开瓶盖喝了口,“那阵子我天天刷那个瓜,比看韩剧还上头。只能说加减法大哥是真性情,就是太冲动了点。”

王佳尔突然拍大腿:“说到瓜,我跟你们说个事……”

他压低声音,讲起韩国某综艺PD的秘闻,张艺星在旁边时不时插两句,程箫听得眼睛都亮了。

沈复没怎么插话,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被王佳尔的夸张语气逗笑。

他发现这几个人凑在一起,简直是移动的瓜田。

张艺星聊起某位“小猪哥哥”的陈年旧事,语气里带着点唏嘘。

程箫吐槽了两句宇宙少女时期的奇葩队友,说“现在看她上综艺还觉得魔幻”。

王佳尔的瓜更是天南地北,从韩国夜店的偶遇,讲到国内某流量明星的塌房前兆。

“你这简直是瓜田承包商啊。”沈复忍不住调侃,王佳尔挑眉:“那是,我这人脉可不是吹的。不过说真的,沈复你都不出去玩的吗?在韩国那阵子,我好几次在弘大夜店看到尼坤哥,他还问你怎么不来。”

沈复笑了笑没接话。

他不是不爱玩,只是比起这些人爱泡吧,和玩鼓掌游戏,他更喜欢一个人呆在宿舍打打游戏,或者出去健健身。

再说,现在心里装着一个人,连看剧本的时间都觉得不够,哪有功夫去那些地方。

车子停在一家私房菜馆门口时,已经快十一点了。

老板显然是认识张艺星,他们坐下没多久,偌大一个饭桌很快便被各式菜系占满。

等菜的间隙,沈复拿出手机刷了刷,发现#沈复偶像练习生路透#已经爬上热搜第十七。

点进去一看,全是刚才离开大厂时的照片——他穿着黑色高领打底,外面套着件oversize的皮衣,头发被风吹得有点乱,却意外有种慵懒的帅。

粉丝们的评论刷得飞快:

“救命!这是什么神仙颜值!皮衣穿得像画报里走出来的!”

“眼睛里还有红血丝,肯定是累坏了,心疼我的宝。”

“刚才路透里他给粉丝鞠躬的样子,温柔得能滴出水,黑他的人看看清楚!”

“对比其他导师,沈复的妆造简直是碾压级别的,SM的造型师终于在线了!”

沈复看得心里暖暖的,刚想退出,就看到几条刺眼的评论混在里面:

“不就是个爱豆吗?天天买热搜,烦不烦?”

“天价签名照的事忘了?现在装什么温柔人设,恶心。”

“跟王佳尔他们比起来,显得多装啊,一点都不自然。”

“唱首贾斯汀比伯的歌就吹‘国际范’?也太会往脸上贴金了。”

程箫凑过来看了一眼,皱起眉头:“这些人是不是有病?吃太饱了?”王佳尔直接拿起自己的手机:“我帮你怼回去!什么玩意儿!”

沈复按住他的手,摇了摇头:“别理他们,越理越起劲。”他退出微博,把手机揣回口袋,“吃饭吧,菜要凉了。”

张艺星给他夹了块牛肉:“网上的话别往心里去,你今天在舞台上的表现,我们都看在眼里,实力骗不了人。”

沈复咬了口肉,眼眶有点热。

其实他不是不在乎,只是早就习惯了这些声音。

从出道那天起,质疑和谩骂就没断过——有人说他“爱豆出身不配演戏”,有人骂他“资源咖德不配位”,连拿个代言都被说“靠脸走后门”。

“其实我以前挺在意的,”他突然开口,声音很轻,“刚出道那阵子,看到恶评能难受好几天,连舞都跳不下去。”

他笑了笑,“后来泰容哥跟我说,‘你是给喜欢你的人做舞台的,不是给骂你的人’,慢慢就想通了。”

王佳尔举杯:“说得对!为了喜欢我们的人,干杯!”四个杯子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包厢里的气氛又热络起来。

吃到一半,沈复去洗手间,刚走到走廊就被两个女生认出来。“沈复?真的是你!”

她们激动得语无伦次,手里还拿着签名本,“我们是你的粉丝,能给我们签个名吗?就签在笔记本上,绝对不会卖的!”

沈复笑着接过笔,在她们的笔记本上写下名字,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女生们鞠躬道谢,其中一个突然说:“沈复,我们知道网上有人骂你,但我们会一直支持你的,你的歌和戏都超棒!”

回到包厢时,沈复的心情好了很多。

王佳尔正在模仿某个前辈的舞台动作,逗得程箫直笑,张艺星则在安静的吃着饭,湘菜的香气漫了满室。

他突然觉得,这些网络上的喧嚣,在这样的烟火气面前,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散场时,老板送他们到门口,塞给沈复一个保温桶:“里面是海带汤,你们艺人总熬夜,喝点养胃。”

沈复道谢时,看到老板手机屏保是张艺星的舞台照,突然明白,原来真的有人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着这些在舞台上发光的人。

坐上去剧组的车时,沈复打开保温桶,海带汤的热气模糊了眼镜片。

他给周子瑜发了条消息:“刚吃了饭,很好吃,老板还送了汤。”

对方秒回:“我看到热搜了,你穿皮衣超帅!别理那些不好的评论,你在我心里最棒。”

沈复看着屏幕笑了,指尖在对话框敲了很久,最后只发了句“早点睡,别熬夜练舞”。

庆余年剧组的最后一场戏拍完时,江南的雨刚停。

沈复穿着范思辙的宝蓝色锦袍,站在码头的石阶上,看着张若云把“杀青大吉”的红绸系在船桅上。

李吣递来块桂花糕,指尖沾着点糖霜:“终于拍完了,你这范思辙,算钱的样子比谁都像真的。”

沈复咬了口糕,甜香混着水汽漫进喉咙:“那是,为了演好他,我跟账房先生学了三天珠算,手指都磨出茧了。”

张导举着酒杯走过来,身后跟着整个剧组的人,“今天不醉不归!沈复,回去好好休息,下次合作可不能再请假去录综艺了。”

杀青宴摆在江边的酒楼,沈复被灌了不少米酒,脸颊发烫。

张若云搂着他的肩膀说:“回老家可得好好待着,别总看手机,你那粉丝都快把我微博炸了,天天问你什么时候回NCT。”

李吣塞给他个布包:“里面是江南的龙井,给叔叔阿姨带回去,比剧组的茶好喝。”

散场时,沈复站在酒楼门口看江景,远处的船灯像星星落在水里。

手机响了,是泰容发来的消息:“公司批了你的假,好好陪家人,签售会前回来就行。”

他笑着回了个“收到”,风里都是松快的味道。

县城的汽车站比记忆里小了些,沈复背着包走出来,一眼就看到骑电动车来接他的爸爸。

车筐里放着个蓝色布袋,里面是妈妈煮的茶叶蛋。“今天没开店吗?”

自从他火了之后,老爸老妈算是放下了打拼的思念,早早的回家开了一个超市。

爸爸接过背包,往他手里塞了个热乎的蛋,“你妈说让你先垫垫,回家再做早饭。”

骑过老石桥时,风里飘着油条铺的香气。

沈复看着路边的梧桐树,突然发现树干上还留着小时候刻的歪歪扭扭的“复”字。

“你妹妹上学去了,”爸爸头也不回地说,“知道你今天回来,昨晚兴奋到半夜才睡,说要跟你请教数学题。”

家门口的铁门虚掩着,推开时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妈妈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锅铲:“回来啦?快洗手,粥马上好。”

堂屋的八仙桌上摆着咸菜和馒头,墙上的日历停留在他上次回家的日子,旁边贴着沈婷的三好学生奖状。

沈复刚坐下喝了口粥,就听见巷口传来自行车铃声。

沈婷背着粉色书包冲进院子,校服领口还别着红领巾:“哥!你真回来啦!”

她把书包往椅子上一扔,凑过来扒拉他的包,“带没带剧组的好吃的?我同桌说拍古装戏的点心都长得特好看。”

“就知道吃。”沈复点她额头,从包里掏出盒剧组发的绿豆糕,“这个不甜,你能吃。”

妹妹欢呼着拆开,妈妈在旁边笑:“慢点吃,别噎着,你哥在家待三天呢。”

第二天一早,沈复被窗外的蝉鸣吵醒。

妈妈已经去菜市场了,爸爸在修自行车,沈婷正对着镜子系红领巾,领口歪得像条毛毛虫。

“哥,你送我上学呗?”她拽着他的袖子晃,“我同学都不信我哥是明星,你去了他们就信了。”

沈复套了件洗得发白的T恤,跟着妹妹往学校走。

清晨的巷子里满是露水的味道,卖豆浆的三轮车叮铃铃经过,沈婷指着墙根的牵牛花:“我们班花坛也种了这个,老师说跟我书包一个颜色。”

到了校门口,几个穿校服的小孩凑在一起看他,其中一个小声说:“这就是你哥?看着跟普通人一样啊。”

沈婷立刻挺胸:“我哥会演古代人!还会算特别难的账!”

沈复笑着揉她头发:“快进去吧,放学给你买冰棍。”

对于妹妹同学的言论他只觉得有些好笑。

也是给他拿上‘平平无奇’沈复的称号了。

转身往家走时,早点摊的张婶喊住他:“是小复吧?好几年没见,长这么高了。”

她往他手里塞了个热包子,“你妈昨天还说你瘦了,多吃点。”

沈复谢过她,咬着包子走在石板路上,阳光透过树叶落在身上,暖得让人发困。

全家的周末游周末那天,爸爸说要带他们去邻镇的水库钓鱼。

沈复开车,妈妈在后座跟沈婷讲他小时候的糗事:“你哥三岁时偷喝啤酒,醉得在院子里爬,还说自己是孙悟空。”

沈婷笑得直拍座椅:“哥,你还会爬树啊?我们班男生都爬不过我。”

水库边的柳树下,爸爸支起鱼竿,沈复帮着穿鱼饵,手被鱼钩划了个小口子。

妈妈赶紧从包里翻出创可贴,念叨着“跟你爸一样毛躁”。

沈婷蹲在水边看蝌蚪,突然喊:“哥!快来看!这有只青蛙,跟你演的戏里一样!”

中午在水库边的农家乐吃饭,老板娘端来一盘炸河虾,说:“听你爸说你在外面拍电视?真厉害,我们家小子也总说想当演员。”

沈复笑着给她儿子夹了只虾:“好好读书,以后考电影学院。”

下午往回走时,沈婷在后座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只玻璃瓶,里面养着她捞的蝌蚪。

沈复看着后视镜里爸妈的笑脸,突然想起在剧组拍夜戏的日子——灯光再亮,也照不出这样踏实的暖意。

离别的晨光归队前一晚,沈复帮妈妈择菜,她突然说:“别总想着寄钱回家,你在外面好好吃饭,别熬夜,比啥都强。”

沈婷趴在桌边写作业,突然抬头:“哥,你下次回来,能给我带个古代的扇子吗?我们班要办联欢会,我想演嫦娥。”

沈复笑着答应:“等拍完戏,给你带把带兔子的。”

第二天清晨,沈复背着包出门,沈婷还在睡觉,脸上印着枕头的花纹。

妈妈往他包里塞了袋煮鸡蛋:“路上吃,到了剧组给家里打个电话。”

爸爸骑电动车送他去车站,路过巷口时,张婶又塞来两个热包子:“路上小心,常回来。”

汽车开出县城时,沈复回头望,晨雾里的屋顶像浸在水里的墨块。

手机震动,是妹妹发来的消息,就三个字:“哥,加油。”

他笑着回了个“嗯”,窗外的白杨树往后退去,像一帧帧倒放的旧时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