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句句经典(求订阅)(1 / 1)
“快快快......快点。”
“对对......对就这里......大力点”
“来来来......换个姿势。”
“少爷,你这里好硬......”
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想歪。
反正这时屋外,是有人就一直在偷笑。
一老头站在屋外,不怀好意偷听里面的动静,嘴角不时地浮现出狡黠的微笑,脸上洋溢着计谋得逞的得意之色,同时手中似乎还在暗自盘算着啥。
杨为先察觉到不对,随意瞥了一眼屋外,大声喊道:“老王,你要是没事干,就去买菜,别在这妨碍我泡澡。”
“好嘞,少爷。
俺这就去买菜,嘿嘿!”
王福应了一声,临走时还不忘再看一眼,偷笑的走开。
杨为先目睹王福离去后,不经意间露出一丝微笑。
实际上,对王福心中的小九九了然于胸。
无非是对爷孙三人未来的生活充满忧虑,希望自己的孙女能在杨为先这里得到一份保障。
若能再留下一丝血脉,那便更是锦上添花之事了。
看着面前的丫头,还别说,经过几个月的好生活滋养,是变了一个样。
清纯中透着可人,嘴角那浅浅的小酒窝笑起来尤为动人,更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野性之美,与那些大家闺秀截然不同。
要不然之前刘江等人,也不会说杨为先在家藏了个小娇妾。
“丫头,你解衣干啥。”杨为先本来迷迷糊糊要睡着了,突然被眼前的景象给吓醒了,连忙大声喊道。
丫头红着脸,害羞的轻声道:“少爷,我进去和你一起洗,帮你好好搓搓。”
“不用,你就站着帮我搓一会就行了。”杨为先摆了摆手拒绝道。
丫头原本可爱的小脸突然变得哭泣起来,仿佛下一刻泪水就要夺眶而出,哽咽着道:“少爷是不喜欢丫头嘛。”
“丫头这么可爱,我怎么会不喜欢。”杨为先笑了笑安慰道。
“可为啥不让我进去。”丫头嘟着嘴,哭泣着。
杨为先淡定的劝道:“你还小,不方便,以后再说吧。”
“俺不小了,俺都可以给少爷暖床了。”丫头挺着小荷花,不服气的说道。
杨为先瞬间被逗笑,无语的笑着道:“好,好,丫头不小了,先帮我搓背吧。”
“那少爷是同意丫头帮你暖床了?”丫头突然间由哭转笑道。
杨为先愣了下,这怎么牵扯上的,无奈道:
“就你鬼灵,瞎想什么,赶紧搓背。
搓不好,就还是跟着我好好学识字。”
“哼。”
-----------------
傍晚时分,北京城被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寒风凛冽。
然而,在总铺胡同的杨家院落里,却是另一番温馨景象。
灯火辉煌,暖意融融,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打破了冬夜的寂静与寒冷。
“来,江哥,询哥...鐩哥,吾等一同共饮一杯。”杨为先端着杯子向众人敬道。
“来,来......”刘江等人纷纷举杯道。
酒过三巡,杨为先等人纷纷转而投入到眼前佳肴之中,大口咀嚼,狼吞虎咽,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多少天没有吃过饭一样。
说实话,杨为先六人还真是几天没怎么吃过饭。
皆因会试一连九日,都小心翼翼,唯恐饮食不当影响身体状态及考试发挥,故而刻意节制。
加之会试期间封闭管理,饮食条件有限,难以品尝到美味佳肴。
此刻考完试,有得闲暇,自是放开了胃口,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时光。
“哎呀,没想到,兴弟不光有才华,这做菜厨艺真是太厉害了。”陈询一边啃着卤猪蹄一边惊喜的大声道。
“是啊,是啊。这厨艺真是一绝。”刘江等人跟着附和道。
杨为先笑了笑,不以为意的说道:“民以食为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才能懂得人间的酸甜苦辣。”
刘江等人听完杨为先的说的话,瞬间愣着了,一脸吃惊的看过来。
搞得杨为先都无语了,我这也没说啥呀,这不都是后世小孩子都知道的嘛。
陈询一拍大腿,兴奋大声道:“兴弟,你这是真有才华。出口成章,句句金典。”
“吾听君一言,胜读十年书。多谢兴弟。”董璘拱了拱手,满足地笑着谢道。
杨为先笑着道:“那还是要和几位哥哥多多学习,以后多多关照下小弟。”
“哈哈哈,兴弟太谦虚了。”众人一同笑道。
刘江嘿笑着大声道:“以兴弟这才华,今科定能以不及弱冠中的进士。成为吾大明朝立国以来最年轻的进士。”
“是啊,兴弟肯定能超过解阁老。”陈询跟着说道。
“对,对,说到这看看兴弟.......”众人一言我一语夸赞着杨为先。
说的杨为先都脸红了,实在是不好意思。
难道这就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一直讨论自己,也不太好。
杨为先索性找了话题,扯开关于自己的事,聊起了众人会试的考试情况。
六人互相分享各自做的文章,各自评价,都还是不错的。
毕竟大家都是直隶乡试名列前茅者,加上这段时间一同闭关学习,提升还是很大的。
“来,吾等今晚不醉不归,好好庆祝一番,明日好好休息,再一同闭关学习。”杨为先举着酒杯大声说道。
“好,饮满!”
-----------------
在杨为先等人的欢声笑语与觥筹交错间,北京贡院内则是一派灯火辉煌、忙碌有序的景象。
一众内外帘官各司其职,忙碌地穿梭其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收掌试卷、弥封、誊录、对读、受卷以及巡绰监门等一系列繁琐而严谨的工作。
考生的试卷在经过严格的糊名、精心誊录与仔细校对后,被送至同考官手中,分房进行阅卷。
此时还是明初,考官舞弊之风基本不会有。
加之朝廷采取了一系列严密的防作弊措施,锁院确保试题不泄。
搜检程序严防考生夹带作弊,监考严密防止偷看,糊名誊录制度杜绝了人情关系的影响。
内外帘官分隔以避免串通舞弊,以及考官回避制度防止徇私舞弊。
在这样的严密监控下,几乎无人敢挑衅永乐大帝的权威,触及其逆鳞。
经过一连六日的忙碌,今科两三千份试卷基本初阅完毕。
此时,主考官阅卷房内,分列两旁的桌子上,各自堆着三摞试卷。
主考官曾棨和王英分别从自己的桌上,拿起最多的一摞试卷,而上面都写着一个“取”字。
审阅一两刻钟,有的试卷会批上一个“中”字,专门放在右手边存起。
没有批“中”字的试卷,放回最左边不显眼的位置。”
看二人桌子上批“中”字的试卷,加起来差不多有个上百份。
二人在仔细审阅着八位同考官推荐的“荐卷”,连续批阅了七八份试卷后,皆显露出疲惫之态。
就在这时,王英的面容突然起了变化,原本的疲惫之色被惊喜所取代,进而转化为难以掩饰的兴奋之情,但又突然叹息起来。
“哎,可惜,可惜,太可惜了!”王英心中欢喜交加,却又忍不住摇了摇头,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
曾棨一脸疲惫,眼中却满是疑惑,转头看向身旁,开口道:“王老弟,有什么可惜的?”
“曾兄,你看看这份卷子。有点可惜,不够完美,不然可中头名。”王英拿着试卷起身,走到旁边惋惜的说道。
“为兄看看是什么情况,怎能让老弟你觉得可惜。”曾棨伸手接过试卷,低头翻阅起来。
.........
“还有这:欲致富,先通路。”
王英递上试卷后,侧头伸手指着试卷,滔滔不绝地介绍着上面圈画出的名言名句。
曾棨则迅速浏览着,每一句名言都细细品味,眉头紧锁,显然已深深陷入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