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杏榜(求订阅)(1 / 1)

加入書籤

乡试有桂榜,自然会试有杏榜。

两者由来都有相似之处,会试因是在三月期间考试放榜,正值杏花开放,故称“杏榜”。

是指中国科举取士时代,为公布会试考中者而发的榜。

永乐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当夜幕的最后一缕黑暗悄然隐退,朝阳悠然升起之际。

贡院外围的告示墙前已是人潮如织,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各种喧嚣与期盼交织成一片热闹的海洋。

成千上万的人将贡院层层环绕,圈出一道道密集的人墙,明时坊街道上人来人往,皆是行色匆匆的身影。

在这群人中,不仅有数千名考生,及其家人满怀期待地聚集。

还有众多围观凑热闹的百姓,更有部分官员携同家仆立于近旁,目光炯炯地注视着这些未来的乘龙快婿。

等待

千百年来,素有“武人打天下,文人治国家”的传统”。

时至今日,大明立国已有五十余载,即便此时北征频繁,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仕途之路依然被视为至高无上的追求。

会试,作为科举制度中仅次于殿试的重要关卡,一旦通过,便成为贡士。

随后的殿试,不过是进一步优选排名,几乎不再有落榜之虞。

因此,会试实质上可视为通往进士之位的最后一道坚实门槛。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可不是一句简简单单劝说励志的话,而是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最有意义的话。

读书可以启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医愚。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金钱,知识就能改变人的命运。

如果不读书识字,怎能改变自己的未来。

放在如今大明朝这个社会,对于无数黎民百姓而言,金榜题名、步入仕途,无异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一世荣华富贵与显赫声名的大门。

这意味着他们将跃升为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彻底摆脱世代沿袭的农民身份,因为在这个时代,民往往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反观官老爷,手握重权,一言可定人生死,其地位尊崇无比。

而民,即便积累了万贯家财,如沈万三或那马...那样的钱权实力,也要被官老爷的一句话,顷刻间家破人亡,一生积累化为泡影。

甚至悔恨终生,不愿再生于世。

但能够成功跨入这一步的,实在只是万千读书人中的极少数,绝大多数的读书人终生无缘仕途。

此刻,周围人的情绪各异,有人面露喜色,有人则眉头紧锁,还有些人默默地在心底祈祷。

而大多数人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互相闲聊,紧张无比,心里都不知道想着啥,话语间都透露着一丝丝担忧。

明时坊新开口,一家对比周边各会馆来说,稍显富丽的直隶会馆里,聚集一百多位直隶今科考生,都在心情忐忑地等候着消息。

其中,杨为先更是心情难以平复,与刘江等人的交谈中都不禁微微颤抖,手掌心不停的出汗。

虽说有把握能考过,但这也不是百分百啊。

就算还有其他路可以走,但也不如这条捷径快。

咚咚咚...咚......

不知在紧张与期盼中煎熬了多久,终于,一阵悠远的钟鼓声划破天际。

随后,差役们自贡院中鱼贯而出,手中铜锣声声震响。

这一刻,无数人的心被提到了嗓子眼,双眼睁的老大。

当差役拿着三张类似三甲排名的大榜单,一一张贴在告示墙上时。

远处的人群中瞬间有高声喊叫起来:“中了,中了,我中了,我...中了!”

紧接着,各式各样的喊叫声此起彼伏,有激动兴奋的欢呼,也有失落无助的哭泣,交织成一片嘈杂。

与此同时,上百名报喜的差役列队整齐,鱼贯而出,步伐稳健,井然有序地朝着附近各大会馆的方向行进。

随后,附近各大会馆陆续传来了喜报声,唯独浙江、江西、福建、直隶四地的会馆内静悄悄的,尚未传来捷报。

然而,这四大会馆内的考生却显得相对淡定,未见慌乱之色。

这或许是因为此刻所报排名多属靠后之列,而历年来,四地的考生成绩皆是名列前茅。

故而众人并不急于一时,心中自有定数。

过了一会,突然隔壁江西会馆传来一声喜报,方才打破四大会馆的宁静。

“喜报,恭喜江西建昌府何文渊何老爷,会试考中第二百一十五名!”

瞬间,江西会馆内部沸腾起来,大堂内的考生们纷纷涌上前致以热烈的祝贺。

这一声喜报犹如新春的开门红。

紧接着,四大会馆陆续传来捷报,高中者的名次不断攀升。

各会馆的大堂内气氛愈发高涨,欢声笑语与掌声交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喜报,恭喜直隶应天府许英许老爷,会试考中第二百零一名!”

“喜报,恭喜直隶扬州府许鹏许老爷,会试考中第二百零五名!”

.........

“喜报,恭喜直隶苏州府周鐩周老爷,会试考中第一百九十名!”

直隶会馆内,喜报之声此起彼伏,大堂内热闹非凡,仿佛被欢乐的氛围所淹没。

周鐩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考中了,还是杨为先拍了下他,才猛地回过神来,激动的大声喊叫着:

“中了,我中了......呜呜呜!”

“鐩哥,恭喜恭喜!”杨为先大笑拱手贺道。

“恭喜,景明兄!”刘江等人也跟着贺道。

紧接着,一群人蜂拥而上,纷纷向周鐩表示祝贺,周鐩则一一礼貌地回应着。

美中不足的是,众人未曾料到,这位在乡试中考中经魁之人,会试却遗憾地位于榜末。

不过,能够顺利通过会试,已是不易之举,值得欣慰。

若能在接下来的殿试中发挥出色,或许还能跻身前百,获得进士的身份。

而周鐩与杨为先等六人并未过多忧虑,考过之后,几人多少对其的成绩有点把握,只准备之后殿试好好考。

随着喜报一声接一声地传来,一连过去五六十名。

然而杨为先、刘江等五人的名字却迟迟未现,这让五人心中的焦虑逐渐累积。

周鐩见状,连忙上前安慰五人,乐观地表示,或许杨为先五人都已经跻身前百名。

甚至是五十名、前十名之列,只是名单尚未揭晓而已。

咚咚咚......

一连串铜锣声响起,排名进入到关键时刻,一名名喜差迅速奔跑在四大会馆附近。

随即一名喜差跑进直隶会馆,大声喊道:

“喜报,恭喜直隶扬州府撒祥撒老爷,会试考中第一百名!”

“恭喜,恭喜,祥哥,致和兄......”杨为先六人迅速上前恭贺道。

撒祥激动的一一和身边众人感谢道:“谢谢,同喜同喜。”

当这一声喜报响起之后,直隶会馆内的欢腾气氛持续高涨。

然而,对于杨为先以及刘江等仍未收到喜报的四人而言,他们的面色却愈发凝重,忧虑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已接近泪崩的边缘。

因为此时已经宣布到了第三十名,却还未听到四人的喜报。

虽说杨为先四人都是直隶乡试前十,但也说不准真落选了。

现在又来到了二十五名,这太危险了啊!

当四人的心情都紧张到了极点,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突然间,杨东和杨猛冲了进来,大声喊道:

“兴哥儿,喜报,喜报......”

杨为先激动站起来问道:“啥?”

还未等杨东二人回话,突然三名报喜的差役冲进大堂,手中的铜锣被敲得震耳欲聋,声音响彻云霄。

“喜报,喜报,喜报,恭喜直隶凤阳府颍州杨为先杨老爷,高中会试第二十一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