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三思三慎(求订阅)(1 / 1)
“兴弟,你这准备何时走?”
杨为先看着啃鸡腿满嘴流油的陈询,好笑了下道:
“怎么,询哥是想我早点走啊!”
“这说的啥话,这不是舍不得你这位大厨嘛!”
陈询用袖子抹了下嘴,丝毫没有读书人的样子。
“哈哈哈。”刘江四人大笑起来。
杨为先呆滞了一下,看着五人大快朵颐的样子,拍了下头,无语道:
“我怎么认识你们这帮吃货啊!”
“你这厨艺,换了谁来会说不好。”陈询白了一眼,吐槽道。
董璘端起酒杯,站起身大声喊道:
“来,来,来,喝酒喝酒,这以后也不知何时可以见到兴弟,今日吾等不醉不归。”
“璘哥,你这说的,怎么不相信小弟我能回来这京城一样。”杨为先郁闷的吐槽一声。
“哈哈哈,说错话了,说错话了,怪哥。”
“自罚一杯。”杨为先淡定指着酒杯道。
刘江端起酒壶,看着董璘,补了一刀道:“这怎么能行,一杯怎么能够,今日可要好好陪兴弟。”
“三杯,三杯,哈哈哈。”陈询三人附和道。
“喝就喝。”
董璘也是豪气,端起酒杯就连干三杯,脸不红心不跳的继续和杨为先喝了起来。
坐在这新“杨府”的后院内,六人把酒言欢、放歌纵酒,一言我一句,念着诗词、唱着小曲,好不快活。
如今,戊戌科殿试已经落下帷幕,不久之后,大家各奔东西,都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这一场酒,与其说是“庆功酒”,更不如说是离别之酒,更恰当。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兴弟,你就放心好好去曹县上任吧。
有何困难,为兄虽说是小小一翰林院编修,也定会帮你想办法。”
董璘端着酒杯对杨为先,真心实意,豪气云天道。
“吾等也是,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刘江、陈询四人吼道。
杨为先看着五人如此推心置腹,不自觉的流下了泪水,自己这一生,也许不会孤单地走下去了。
“相识满天下,知心无几人。
能与兄长们相识,小兴此生无憾。”
“干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今朝别离,各赴前程万里遥。
望君珍重加勉励,他日相逢再话今朝好......”
杨为先喝着一杯又一杯酒,大声念道。
“好,好,好!”众人齐声喊着。
“望君此去,扬帆远航,前程似锦,回京之时,定是汝一飞冲天,腾飞九万里。”陈询举杯祝道。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日,兴弟可不要忘了吾等。”撒祥豪迈喊道。
“吾与兄长们,携手共进。”
-----------------
昨日上午六人喝得迷迷糊糊,满地都是酒瓶,忘乎所以。
也许只有这一杯杯酒,才能让人忘掉那离别之痛。
杨为先迷迷糊糊的一觉睡了过去,脸上一会笑嘻嘻,一会流下眼泪,这梦中交织着太多太多故事。
不知过了多久,被憋得难受,一瞬间坐了起来,连外衣都没穿,赶忙跑出门。
“老爷,穿衣服,穿衣服,不然着凉了。”
丫头被刚才杨为先的行为吓了一跳,反应过来后,大声喊道。
杨为先急得都不管身后一边喊叫,一边跑来的小萝莉,出了门,就直奔新型“茅厕”,解开裤子放松。
“真舒服啊!”
“呀!老爷,你这是干啥。”
丫头被吓了一跳。
“赶紧回去,没看见上厕所嘛!”杨为先白了一眼道。
......
喝多酒,后劲就是大,上厕所都要站好长时间。
杨为先方便完之后,大摇大摆的往屋内走去。
“丫头,现在是啥时辰。”杨为先看着天空缓缓落下的太阳,随口问道。
“丫头没记错的话,老爷应该睡了快两个时辰了。”丫头想了下回道。
“那赶紧烧点热水,等会洗完澡,老爷我出门下。”
“老爷你先穿衣服,丫头这就去烧水。”
看着急冲冲跑走的小丫头,杨为先莫名的笑了起来,没想到自己这无意之间还培养了个萝莉长相的妹子。
这“老爷”,“老爷”的叫着,就是好听,有点蠢蠢欲动了。
当了官,这称呼都改了,过几日回到家,见到爹娘,也不知道咋办呢!
“呜...呜!”
站了半天,被小风一吹,杨为先瞬间抖了一下,赶忙穿上衣服进屋。
坐了快半个时辰,热水烧好之后,便去冲凉。
简简单单收拾完,也没坐马车,走出门,独自一人往恩师家走去,参加酒宴。
悠悠晃晃,一两刻钟便来到了,距离在张爷爷家不远的杨府门口,跟着熟悉的管家走进这二进宅子的后院。
恩师等人都还未“下班”回来,自己只好去后厨帮忙忙活一阵,露两手厨艺。
过了半个多时辰,菜准备了差不多之后,陆陆续续听到有人来了,杨为先收拾了下去往厅堂。
此时厅堂内,恩师、张爷爷、金幼孜、杨砥、曾棨、郭资、陈璲、周翰等十几位大臣都已在。
众人一边喝着茶,一边闲谈着。
杨为先走进厅堂一一向众人行礼,不好意思道:
“小兴来晚了,诸位大人多多包涵,包涵。”
“怎么这么快过来,你小子这不多去露两手。”张泌没好气的说道。
“哈哈哈。”众人大声笑了起来。
杨为先摸着头,嘿嘿笑着回道:“多着呢,多着呢!”
“哈哈哈,先开席,为师这要好好尝尝你的厨艺。”杨荣摸着胡须,满意道。
这一场酒宴,来了这么多朝中大臣,还都是身居要职之人,自然是不简单。
杨荣安排这场酒宴,一是为了给自己的好徒儿送行,二是把众人介绍给好徒儿认识。
已经认识的就多多加深关系,不认识的就先留个印象,人脉关系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而来。
有着这样一位好师父,杨为先自然不会辜负期望。
游走在酒席之中,放低自己的姿态,虚心请教,耐心听讲。
丝毫不会因自己有超越众人上千年的知识,而去小瞧看低大家。
一场酒宴下来,有着恩师和金幼孜这两位翰林院的扛把子,自己人不在翰林院,但对翰林院的了解却丝毫不减。
过了快一个时辰这样,众人酒足饭饱,看时间也差不多,便一一告别,坐上马车离去。
看着走远的众人,杨荣转头看向身旁的杨为先,语重心长,关切道:
“徒儿,明日为师和你张爷爷,就不送你了。”
杨为先看着二人,默默的流下眼泪道:
“恩师,爷爷,小兴舍不得你们。”
“此去,不管有何困难,记得写信回来。”张泌摸着杨为先的肩膀,嘱咐道。
听到这话,看着甚是父亲、爷爷的二人,杨为先忍不住了,眼泪唰唰往下流了起来。
“男儿有泪不轻弹。”
“从今日起,你就不再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是为百姓造福、为大明奉献、为皇上效力的一名官员。”
“为师教你一句话,要记住。
日后做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
要学会懂得未雨绸缪,才能躲开危机。
目光放长远,才能走的更顺畅......
居安思危,欲进则退,欲通思变。
人生才能得安、得进、得退!”
杨荣看着面前年轻的少年,摸着他的头,耐心教导,说着说着眼角显出泪珠。
扑通一声,杨为先跪了下来,哭喊着:
“谢恩师金玉良言,徒儿永生不忘。”
“小兴,你和常人有所不同。爷爷也教你一句话,以后记住,
慎言、慎行、慎独。
一时的忍耐,等待破茧成蝶的那一天,才是你扶摇直上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