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衣锦还乡(1 / 1)

加入書籤

“乡亲们别这样,别这样,为先承受不起啊!”

看到眼前男女老少纷纷要弯腰行礼,杨为先感到十分为难,实在扛不住,急忙上前一一扶起道。

“不行,不行,礼不可废。”

“对啊,礼不可废!”

“俺们虽然大字不识,但也不能不知礼啊!”

“杨老爷,你可是文曲星下凡啊!”

.........

“杨老爷,你是俺们四团村的再生父母啊!”

“没有你家的帮助,就没有俺们啊!”

“来,接着拜!”

让乡亲们万万没想到的是,竟然还能遇见杨为先,此刻他们个个激动万分,泪流满面,不住地高声夸赞着他。

尽管杨为先再三劝阻,几位村里的长辈仍然坚持带头,一遍遍地弯腰拜谢,恭敬地迎接他。

看着乡亲们如此热情,杨为先都后悔为啥刚才不逃掉,为何非要老老实实的停下来,现在难以言表。

两世为人,何来受过这般大礼!

这哪里是一个年轻人能扛的!

“敲锣打鼓,欢迎杨老爷回乡喽!”

随着一声吆喝,村里的孩子、汉子们手捧着铜锣,提着鼓,动了起来。

一时之间,锣鼓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杨为先被这阵仗吓了一跳,被几位村老拉着一步步向家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聊着天,话题都离不开他。

“杨老爷啊,你这回回来待多久啊?”

“俺们商量着推选杨里长当粮长,他老人家不同意,你可要帮俺们劝劝啊!”

看着身旁几位五六十岁的村老,对自家爷爷恭敬,还能喊自己为老爷,杨为先真心佩服其脸皮够厚,表情丰富,一点都不比影帝的演技差多少。

“各位村老对我称呼,为先承受不起,你们都是从小看着我长大的,不必称呼这般生分。”

“哎呀,还是兴哥儿人好,不跟俺们计较着。”

杨为先身旁一位头发斑白的老者,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拍着手叹道。

周围其他村老跟着附和道:

“是啊,不愧是文曲星下凡,跟俺们这大老粗就是亲和。”

“那没得说,没得说,兴哥儿以后肯定是个好官。”

“那是,怎么着也是个知府大人。”

“呸,你这不会说话的,人家兴哥儿以后至少是尚书。”

“要俺说,怎么着也得当个爵爷。”

“不对不对,俺觉得至少是个.........”

看到众人越说越夸张,都要给自己定下啥不得了位置,杨为先急忙打断,阻止其说出不该说的:

“大家先别聊啦,先赶路赶路,去我家先。”

“哎呀,是俺们糊涂啦,兴哥儿离家这么久,肯定想家了,那咱们赶紧一起过去道喜。”

“对,对,那咱们赶紧去给杨里长报喜。”

“不是杨里长,是杨粮长。”

“哎,对对,是杨粮长,看俺这臭嘴。”

刚才称呼错老爷子职位的那名村老,轻抽了一巴掌后,还偷偷的瞄了一眼杨为先,看其没有啥不满,才放心下来。

众人嬉笑谈论,杨为先不欲多掺和,只好微笑着回应众人,加快脚步往家走去。

从四团村村北,往南靠茨河边的杨谢甲走去。

一路上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得知杨为先回来的消息,纷纷涌了出来。

见一见这位自明朝立国以来太和县第一位进士,放眼整个凤阳府那也是寥寥可数。

近水楼台先得月,现在不提前跟这位文曲星沾沾喜气,那以后还不一定能碰到呢!

跑出来的汉子们、孩子们行为都还正常,凑在杨为先身旁吸点福气,亦或者走到后面跟没离开的杨东和杨云唠唠嗑。

可那些大姑娘小媳妇,妇人们,就很吓人,叽叽喳喳地跟随队伍,看杨为先的眼神特别怪。

年轻点的姑娘们,眼神里带着几分好奇和羞涩,偷偷瞄着杨为先,脸色绯红,低声窃窃私语说着一些小秘密。

可那帮老妇人脸皮没得说,对着杨为先左瞧瞧右瞅瞅,比看自家男人还上心,时不时还和旁边的小姑娘指点一二。

杨为先怎么说也是经历过一些事,对上这些目光,面不改色心不跳,微笑着点头回应。

好家伙,杨为先这时不时向这些女子一笑,一石激起千层浪,可让这帮小姑娘们尖叫了起来。

“杨老爷,俺会洗衣做饭,俺要当你丫环!”

“俺会暖被窝!”

“俺身体棒棒好,村里就俺最大。”

............

这头脑一热,啥都说的出口,要不是周围有着一些碍眼货,说不准都要冲上去跟杨为先来个亲密接触。

周围的人对这些姑娘们的行为只是笑了笑,并未多言。

即便是与姑娘们有关联的人也只是轻轻责备一番,那神情中似乎还包含着不少鼓励。

看着这般样子,杨为先摇了摇头,暗自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提前让王可馨和妹妹先回家,不然要让她们听到这些女子说的话,又要闹一番了。

四团村乡亲们这些行为还算好的,也只是凑凑热闹,闲聊着,不像亳县男女老少那样上来就动手动脚欢迎杨为先。

一行人就这样浩浩荡荡地向杨家走去,走了不到三里地,便又有一伙人波涛汹涌般迎面而来。

距离越来越近,杨为先看到了熟悉的身影,还未等他开口喊叫,一阵阵亲切的呼喊声便已传来。

“兴儿,兴儿。”

“爷爷来接你啦!”

“爹也来啦!”

“二叔想你啊!”

.........

是爷爷,是爹,是二叔,是杨平、杨荣爷爷等人的声音。

这一刻,杨为先已经忘记了自己身份,他不再是一位新科进士,不再是一位未来父母官,此时的他,只是一个离家多日、思念着家人的少年。

他内心激动万分,再也克制不住自己,泪水唰唰唰的流下,脚下像踩了风火轮一样,健步如飞,急冲冲而去。

家国天下,百善孝为先,已经深深植入民族灵魂。

不管是小家,还是大家,他们不分彼此,有你便有我。

眼前这亲人相聚场景,感染了周围乡亲们,一个个情不自禁,纷纷落下泪水。

原本负责敲锣打鼓的人,在这个恰当的时刻,非常及时地倾尽全力奏响,那激昂的声音瞬间响彻了方圆几里之地。

“爷爷,爹,二叔......兴儿回来了,回来了。”

杨为先冲到老爷子等人面前,直接跪了下来,哭喊着道。

“别跪,别跪,乖孙儿你回来,爷爷就开心了。”

老爷子张开双臂,急忙将杨为先拉起,拥入怀中,嘴里喊道。

杨父和二叔也围了上来,摸了摸杨为先的手,无需多言,那份深厚的亲情已尽在不言中。

杨父的眼眶微微泛红,但他努力不让泪水滑落,只是用力拍了拍杨为先的肩膀,骄傲地说:

“兴儿,好样的,不愧是爹的种。”

二叔擦了擦眼睛,大声笑道:

“哈哈哈,兴儿回来了,以后俺也能种上那几百亩地啦!”

“走,回家,摆宴。”

老爷子兴奋大手一挥道。

随着老爷子喊起,周围乡亲们激动大声呼喊着。

恭贺着杨家、杨族,一行队伍声势浩大地往二里远的杨家走去。

夜幕降临,杨家大院从内到外灯火通明,百多张桌子坐满了宾客,热闹非凡,乡亲们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不断。

这一晚,不仅是杨家的不眠之夜,也是整个四团村难以入眠的夜晚。

在杨为先刚到达四团村之时,他回乡的消息已经传向四面八方,从太和县往外,整个凤阳府乱成一锅粥。

稍微上的了台面之人,纷纷找关系,托关系要在他跟前露一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