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引导进入圈套(1 / 1)

加入書籤

王导走到旁边的正厅门口,停了下来,没有立马进入,而是静静听着里面聊的话题。

站了一会儿后,调整心态,换上一副笑脸走了进去。

“县尊抱歉,抱歉,老夫一时忙过了头,让您久等了。

这午宴老夫已让人准备妥当,不如我等边吃边聊。”

看到来人,杨为先、王巡检、郑甲长等人停下了交谈,朝其望了过来。

“王里长太过客气了,本县和大家来汝府坐客,打扰了汝才是。”

说完,杨为先站起了身,拱了拱手:

“既然王粮长为吾等精心准备好了午宴,那吾等便去尝一尝。”

“请!”

“请!”

“这边请!”

王导伸手邀请,众人互相回应,各怀心思踏入饭局。

再一次跟着王导在这赵家大院走了一遍,杨为先等人内心又一次被震撼到,太豪气了。

整个院落朴实华丽,雍容华贵,花园锦簇,山石点缀,大大小小数百间房屋,数座三进四合院连接而成。

不愧是有着数百年传承的大家族,杨为先家里跟这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看着眼前的景象,更加让杨为先下定决心要从这挤出一大笔油水。

作为来自二十一世纪有志青年,深受我D思想熏陶。

要是让老百姓挨饿受冻,却让你们在这吃好住好,那我还怎么往上升。

为了我的大好前途,那就只能牺牲你们。

杨为先边想着计策,边跟着来到后花园一座典雅房屋。

进了屋,看到已经有两人在等候。

其中一人是王威,另一人看着三十多岁,和王巡检差不多大,样貌有些相似。

但穿着却是头戴大帽,身青色圆领袍,腰间束着蓝丝绦。

这一看就是读书人打扮,而且还是举人一般的功名。

看着此人,杨为先猜出是谁,但搞不懂他为何来。

难道这王家,想用他的学识和自己套近乎?

还没来得及多想,二人就已恭敬行礼。

“学生,见过县尊。”

“曹县举人王远,拜见县尊。”

“哦,原来是曹县才子,今日一见,甚喜。”杨为先拱手微笑着回应,“久仰久仰。”

王远闻言,尴尬的急忙行礼:

“县尊折煞学生,学生这怎能和县尊相比,县尊才气可是今科参加会试之人都深感钦佩”

“嗯?”

“汝也是今科会试考生?”

杨为先皱了下眉头,脑海中回忆起见过的山东考生。

“是的,学生有参加,诸考生聚会之时,学生有幸见过县尊一面。

可与县尊饮酒之人较多,学生未曾有机会上前。”

说完,王远走上前伸手邀请,“这今日有幸与县尊一同宴饮,荣幸之至。”

“来来来,县尊这边请坐。”

“客气,客气。”

听着其解释,杨为先没多想,淡淡一笑,带着众人便一一入座。

主位自然是杨为先,左手边是王导、王巡检、王远、王威等人,右边则是郑甲长等老者。

待落座后,杨为先好像想起了什么,淡淡问了一句:

“王远,汝是否认识本县那本家兄长,济宁州杨谊?”

“回县尊,学生认识,只是......”王远有些不好意思,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看到他的样子,杨为先笑了笑,没有去问什么情况,反而随意的自言自语道:

“听说这济宁州连续三科,都有出过进士,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嘿嘿嘿!”

王导、王威、王远、郑福等人闻言,听出其意思,对比自己曹县,有些尴尬,丢脸,不知该怎么回答,只能傻笑回应。

“抱歉,抱歉,这刚才想起了一些事,感同身受,让诸位见笑了。”

杨为先停顿了下,端起茶杯说道,

“来来,喝茶喝茶。”

众人尴尬点了点头随同端起茶喝了一口,缓解下内心的紧张。

“哎呀,听县尊您这一说,下官想起来一些事。”

王巡检想了想,开始演起了戏,

“下官平时巡查关卡,偶尔碰到一些济宁、滋阳、曲阜学子,那是趾高气昂,看不起那些没有出过进士的县。

俺曹县要不是四十多年有武家出了位进士,也要被他们瞧不起。

可这大家都是吃一样的粮食,喝同样的水,怎就他们年年出进士,这凭啥?”

“咳咳咳。”

杨为先清了清嗓子,喝了口茶,微笑着缓缓向众人扫了一眼:

“王粮长......王远,郑甲长,刘甲长......诸位对这,有何看法,觉得是为何呢?”

“回县尊,老夫在曹县生活五十六年,三十岁考中童生,苦读十年依然未曾取得生员。”

郑福内心感伤了起来,喝了口茶,叹息道:

“经过这些年,老夫发现曹县和那济宁、曲阜等地文学氛围相比,差之甚远。

他们那不仅城里有数座学院,官学师生资源优质,连下面每个里都有一所所社学。

放眼曹县,也就南隅里有王粮长、王里人带着我等人一同兴建学舍,文学氛围较好,而其他里能每甲有人读书识字都艰难。

可南隅里这些年,也就只有王远和老夫家里郑忠考取举人,这名额太难争了。

三年四十个名额,都被济宁、历城、曲阜那些县抢走四分之三,剩下那一点还要我等几十个小县争,苦啊!”

说着说着,郑福唉声怨气,连喝了几口茶平复内心。

“郑甲长,汝之感受,本县都知。”杨为先拍了拍其肩膀,转头看向左边,

“王远,汝参加过今科会试,应该知道这南方学子对北方学子是何等态度?

这进士名额,南方亦那江南四地占了多少,汝应该也知吧?”

“回县尊,占了近六成。”王远不知其是什么意思,简单回了一句。

看到其保守回答,杨为先笑了笑,喝了口茶,继续说道:

“想必诸位对本县是哪里人士,了解的一清二楚。

本县家乡和曹县相距不远,二者情况诸位也能有所听闻。

两地都有相似的原因导致文学氛围淡薄,年年考取秀才、举人都甚是艰难。

但真要比起来,曹县所遇难度不如本县家乡。

这长江两岸的地区教学资源,可是比这黄河两岸地区强上几倍,竞争甚是激烈。

如今本县为政曹县,就如本县第二个家乡,不希望其文学氛围一直落后他地。”

杨为先停了下来,默默看着众人。

王导、王远等人看着他,心里猜出想干什么,但都不愿先表示。

现场就这样沉寂下来,各自喝着茶沉默。

安静的气氛没过多久,就被打破。

王家十几位侍女端着菜走了过来,一一放到桌上,缓解了大家的尴尬。

鸡鸭鱼、鹅、牛羊,全都有,二十几道菜摆满一桌。

王导看到杨为先一直笑着,内心有些慌张,急忙端起倒好的酒:

“县尊大驾光临,是我等南隅里百姓的荣幸,老夫先敬您一杯。”

“这酒,不太方便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