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回娘家(1 / 1)
温柔乡,英雄冢。
古人常说的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
新婚三天,可以说是杨为先两辈子以来,过的最舒服的日子。
晚上生活滋润无比,早上睡到日上三竿起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三位老婆和一众丫环照顾的面面俱到。
这样的生活把人消磨的,都想直接撂摊子不干活了,直接躺平养老了。
显而易见的,杨为先的身体面色差了很多,夜夜笙歌的生活,是个男人都遭不住。
为了不年纪轻轻就不行了,在大老婆刘筱婉强力要求下,杨为先还是决定日后每天轮流只陪一位妻子。
腊月二十四,新媳妇回门的日子到了。
这天一大早,杨为先则带着刘筱婉赶往颍州刘府。
婚礼后,刘家人回去了颍州。
在太和县的宅子,是刘家、王家、张家给三女的嫁妆,这日后也是交给杨为先的儿子手上。
从县城到州城,相距八十多里,若是平时天气温和,颍河未结冰,坐船还是很快便可到达。
但此时,杨为先一行人只能坐着马车赶往颍州。
晨时出,中午时分才到了地方。
刘家人早早都知道杨为先这位姑爷会来,提前好久就准备了不少珍稀食材、美酒等。
一大早,便安排了下人把刘府从里到外清洗了一遍,包括府外的街道也打扫的干干净净。
其实,就连颍州的官员也都做了不少准备,就等他来了。
杨为先夫妻二人刚下了马车,走进府院,下人便在大门外噼里啪啦放起了鞭炮,响了老久。
走进正堂,刘老爷子老太太,刘父刘母,叔伯婶娘、刘聪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大家子全在了。
如此多人,之前也都经历过,此时杨为先很淡定,牵着刘筱婉的手来到中央弯腰行礼:“兴儿拜见爷爷奶奶、岳父岳母、二叔.........”
刘老爷子开心的不得了,连忙带着刘父走上前伸手扶起:“嗯......好孩子,兴儿婉儿赶紧起来吧!
来来来,也到了晌午,该起宴了。”
随后,刘老爷子和刘父拉着杨为先和一众男子来到旁边不远主桌就餐,刘筱婉则和刘母等妇人坐到另一桌。
这如今杨为先的身份不同,是一位堂堂两榜进士,还是整个颍州屈指可数的进士之一,更是名次最高之人。
对原本渐渐没落的刘家来说,有的这样一位不到二十岁就已是五品高官,主管一州的金龟婿,要重点对待。
再加上,刘老爷子对他这位嫡长孙女婿的喜爱。
此时在饭桌上,杨为先直接坐在了刘老爷子右手边,而左手边是刘父。
待落座后,刘老爷子满脸笑容看着他:“兴儿,上午颖州知州张大人托人找老夫,看你今晚能否参加下宴席,庆祝一番。”
杨为先闻言,微笑了下:“爷爷,今晚这宴,兴儿参加。
到时还麻烦爷爷和岳父陪兴儿一起,不然兴儿怕不胜酒力,届时回不来了。”
“哈哈哈!”众人适时地大笑起来。
“好,老夫爷俩就陪兴儿一起。”刘老爷子甚是开心,看来这孙女婿还是很懂自己的心思。
刘家要崛起,人脉资源是少不了的,但现如今几代人都未有好的功名,很难接触更高层次的人。
而此时有了杨为先,若是愿意帮忙,可以认识接触不少人,慢慢的借着这个势头,刘家未来也会慢慢变好。
杨家兴,则刘家兴。
“兴儿。”刘老爷子思索了下,又继续说道:“你这在曹县做的如何?
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需不需要家里帮助下?”
杨为先没有想明白刘老爷子话里的意思,想了想客气回复:“爷爷,没有,兴儿在曹县还挺顺利,未有什么困难。”
“嗯?真的吗?”刘老爷子笑了笑。
“刘父这时跟着附和,语气有些不满:“兴儿,吾可也是你岳父,可不能有什么事都找你王岳父张岳父。”
“这......”杨为先没想到二人这种事也能吃醋,怎么还有人会抢着要给别人帮忙的。
刘老爷子拍了拍他:“自家人,不必太客气,不然爷爷可生气了。”
“是啊,兴儿有什么难处,都可说说。”
“有什么事,不用和叔伯们见外。”刘家男子们纷纷附和劝解。
“.........”
看着刘家长辈们这般,杨为先也知自己不好做小女儿姿态,笑了笑歉意道:“是兴儿的不对,没考虑周全,以后不会这般了。”
“无妨无妨,有什么事,不必瞒着。”刘老爷子欣慰地拍了拍他,“婉儿是你妻子,你有难处,刘家又怎能不管。”
“是,爷爷。”杨为先点了点头,想了下说道,“爷爷,岳父,二叔......这之前兴儿没问你们,是不知刘家家业如何。
所以有些事,就未和你们说,怕给刘家增加负担。
其实,兴儿在曹县是有些事,主要是治理曹县,需要一些钱粮。”
“你啊,你啊。”刘老爷子没好气的笑了笑,“怎么这是小瞧刘家?
你要是这样子,我们家婉儿可就该说我们不疼她咯!”
“嘿嘿嘿!”杨为先歉意笑了笑,“现在事情都解决了,若以后还有事,兴儿定和爷爷、岳父说。”
“嗯......”刘老爷子看他领悟了,也没再继续追究。
说这些话,也只是让杨为先不要和刘家太过生分,不管是要帮忙还是有好事多想想刘家。
这半年多没见,刘老爷子等人和杨为先还是有很多话要聊,午宴吃了一个多时辰,换到客厅又继续喝茶闲聊。
刘筱婉则被刘母等妇人、女眷,拉到原本她的闺房说着悄悄话。
“婉儿。”刘母拉着自家女儿的手,关心的叮嘱道,“娘也是过来人,有些事也能看的出来,你别怪娘话多。
你和兴儿要多注意些,该节制还是要节制。
看看这才几天,你这姿势让外人看了都笑话。”
说完,拍了拍刘筱婉的腿。
“嘻嘻嘻,婉儿姐姐,姐夫是不是很厉害呀!”一旁站着的堂姐妹们,捂嘴笑着调侃。
“去去去,你们几个小丫头片子懂什么。”
“有你们这样打趣自家姐姐的嘛!”
“赶紧给婉儿道歉。“
刘家婶娘们连忙拍打了下身旁站着的自家女儿,太不懂事了,小小年纪就胡思乱想,乱说话。
“婉儿姐姐......妹妹,对不起。”刘家堂姐妹们,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低下头歉意道。
“嗯......”刘筱婉此时脸上羞红了一片,低着头,抓着衣角不知所措。
在心里面骂死了杨为先,都怪他太贪吃了,天天都要。
都不知道照顾下自己这新媳妇少女,现在在人前都是强忍着疼痛走路。
可是自家相公,真的好厉害呀。
可以把自己和两位妹妹照顾饱饱的,雨露均沾,每晚都好幸福的入睡。
.........
就在刘筱婉胡思乱想的时候,一旁坐着的刘母看她脸色越来越怪,连忙拍了下:“闺女,你这是怎么啦!
是冻到了吗?要不让大夫给你看看?”
“啊?”刘筱婉没有反应过来,惊了下。
刘母看她心不在焉,再次关心道:“娘说让大夫给你看下身体。”
“不用,不用,婉儿身体没事,只是......”刘筱婉连忙摆手拒绝,“哎呀,娘你不用说这些啦!”
“哦,好好好,娘不说这些了。”刘母好像猜到了什么,捂嘴窃笑着。
这时,刘家婶娘们堂姐妹们,也看出了些啥,个个都在憋着笑。
刘筱婉看到家人都这样,嘟起了嘴佯怒:“哼,你们都笑话欺负婉儿,婉儿以后不回来了。”
“好咯好咯,咱们的婉儿生气了,是娘......我们的不对。”
“咱们说其他的,说其他的。”
“对,要不要聊聊这个.........”
刘母等人也知不好一直揪着这床事聊,毕竟这种事情,不是上了年纪的妇人,都会有些害羞。
随后,这话题就转变了,但还是围绕着刘筱婉和杨为先夫妇二人生活闲聊。
问着刘筱婉在杨家过的如何,有没有被欺负,然后教她该怎么应对平时生活上的事。
然后最最最重要的是,千叮咛万嘱咐她,一定要看好杨为先,哪怕是联合王可馨、张诗涵二女,也要管住杨为先和外面的女人接触。
和她讲明白如今杨为先身份地位有多么高,在整个颍州那也是数一数二。
哪怕是整个凤阳府也不能小瞧,要时时刻刻看好他,不然以他这么优秀,不知道有多少狐狸精盯着呢!
这样被人迷了魂,吹吹枕边风,那就危险了。
说到这些,还特意让她努力,早早的为杨为先生下个大胖小子,坐稳一家主母的位置,哪怕是每晚留下杨为先都行。
这聊着聊着,话题又绕到了床事。
人之本色,都喜欢说这些。
-----------------
晚上,杨为先和刘老爷子、刘父三人,一起参加了颍州知州张让安排的宴席。
这一场晚宴,没有太多目的性,主要是张让带着几位心腹手下班子成员,与杨为先熟悉熟悉,交好关系。
众人在颍州多的干了有七八年,少的有二三年,可都对杨为先不甚熟悉,只知其名和家庭情况,但从来都未有过多的接触。
说自己工作做的不好吧,可颍州这些年发展的很好,自己等人说不准很快就能升职。
但说做的好呢,可这颍州出了个如此有才华的年轻人,自己等人却又不怎么熟悉,都没怎么和本人接触过。
这简单来说,就是后悔死了。
看看人家原太和县知县陈名,任职才六年,这就在今年九月升任都察院监察御史。
别看陈名只是成为了和知县同级的正七品监察御史,但是二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哪怕是知州都和监察御史比不了。
就算是知府,勉强可以相比较下,但真若说谁好,可能更多还会选择监察御史。
为何说监察御史好,这跟其工作特殊有关,有着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之权,
大明言官所说的科道官,指的是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
二者人数,不到二百人,但却要监管全天下数万官员。
这样的权力,如何不让人害怕羡慕。
再加上其是京官,时不时可以和皇上接触,工作表现好了,未来官途可就是一片光明。
但想任此官职,也不是谁都可以的。
首先要是贤良方正之人,要有公正、诚实、聪慧、良好的品德和责任感。
然后功名是进士则为加分项,不能年纪太大,不然精力和胆量都会有所影响。
最后就是工作表现好,政绩突出,然后再加上上面有人,才有可能成为科道官。
所以说,陈名能升任监察御史,若是说和杨为先没有一点关系,谁会信。
这此时张让等人是不信的,他们是抱着要好好与杨为先结交一番。
说不准哪天人家坐上三公九卿之位,这当初有着一些关系在,稍稍拉自己等人一把,那可就真是前途无量了。
就算哪怕人家达不到那个高度,不拉自己等人,可人家如今也是五品知州,这怎么说来了自己的地盘,也要招待下,尽尽地主之谊。
这场酒宴,对当事人杨为先来说,也是想着结交些朋友,以后说不定用的上。
大家都抱着这样的想法,一场宴席下来,宾主尽欢,甚是开心,都收获了不少。
次日一早,吃过饭,杨为先带着刘筱婉则回去了太和县。
回到地方,也到了傍晚。
随后的,腊月二十六、七、八,这三天时间里,带着王可馨和张诗涵各自回了娘家。
同样的王家人、张家人,都对二女传授不少经验,最关键的就是早点为杨为先生个大胖小子。
母凭子贵,在任何时候,都是硬道理。
忙活完三女回门的事后,杨为先则带着她们一同回去四团村。
在这年前的时间,家里举行了祭祖仪式。
三女进了杨家,这也要参加,同时为她们举行入族谱仪式。
作为未来族长的妻子,三人的身份很敏感。
按照大明官方来说,只承认一夫一妻多妾。
所谓的三妻四妾,是指一妻以外有众多妾,或是指一正妻,二平妻和众多妻妾。
但这平妻,从来都不是官方承认的。
也就只有帝和王,才会有这平妻的说法,但那也说的是贵妃、侧妃等。
所以这平妻该如何区别,就非常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