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把他忽悠瘸(1 / 1)
某位非常著名的名人曾说过,当有百分之十利润时,就会让人蠢蠢欲动,有百分之五十时,人就敢冒险,有百分之百时,就敢不顾一切。
而现在,有百分之一百五,甚至是百分之二百的利润摆在面前,谁看了不迷糊。
更何况这笔利润是一笔庞大的资金,相当于此时大明一年六分之一的税收。
说的更直观些,靠这笔银子,都能养十万铁骑。
想想,有这样一笔银子放到一位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帝王面前,又怎能会不动心。
看着此时永乐大帝的表情,杨为先就知道鱼要上钩了。
“皇上,这三百万两银子,只是开始。
随着日后不断发展,所产生的价值,远远不止这点。
只要这些商贾看到白糖、玻璃、香水的市场价值,就会争先恐后的要争抢授权售卖,那到时这授权费可能就不止三百万两银子。
变成五百万两,甚至是八百万两都有可能。
但想要达到这个数字,那前提就要牢牢把控好产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只有供需稳定的市场,物有所值的产品,才能保证这利润不断提高。
而要做到这些,就要有皇上您的支持,有些人才不敢随意作祟。”
“只要能有如你所说这般利润,朕支持你又有何否!”
永乐大帝抚须而笑,“说说,你想让朕如何支持。”
杨为先微微颔首,笑着道:“臣准备设立一家公司,名下开办三家工厂,分别生产白糖、玻璃、香水。
每家工厂建设所使用的材料,臣不打算使用常见的土木瓦等,臣决定改用水泥、砖建造,同时,厂内铺设水泥路。
工厂建造好后,前期大约会招收一千工人负责生产。
按照这样的办厂规模,前期所需建造材料费、工钱、产品材料费,以及备用资金,大约要五万两银子。
同时这三样产品的配方,会以技术入资,价值五万两。
对于这家公司,定总股本为一万股,一股十两银子,总价值十万两。”
“慢!”
没等他继续说下去,永乐大帝打断道,“你小子跟谁学的空口套银子的,这生意还没开始,就投进去五万两!
一万两,这前期投一万两银子,朕觉得就够了。
就这三张配方,总价值五万两,是不是高了。
让朕说,也就香水和玻璃配方值点钱,各一万两还行,而白糖,就......就六千两吧!”
“皇上,这砍价也不带这样砍价的啊,您这一上来就砍了六成,也砍的太狠了吧!
这样的话,臣都不敢做这生意了,以后还能不能赚钱都不知道。”
“怎么?”永乐大帝紧紧盯着他,“朕陪你做生意,还委屈你了?
你知不道一万两白银有多少!
朕省吃俭用才存下十几万两银子,还得要准备北征。
你这说投就投五万两,说值就值十万两,是不是有些不拿白银当钱?
是不是这些年你家生意做的安稳,有些不在乎钱了?
你要是真嫌银子多,山东赈灾一事,朕不介意让你负责。”
“皇上,您可冤枉臣了。”
“朕冤枉你?那你说说,朕怎么冤枉你了?”
杨为先一脸委屈道,“臣算的这前期投五万两,也不是随便投的。
白糖、玻璃、香水,随便生产一件,所需要的步骤都要要五六人完成。
若要让产量提高,就得有大量工人,同时分工分序,有效管理才行。
这前期招一千工人,说实话,臣都觉得的少了,若不是怕工人不熟悉流程,又管理不好,臣都准备招一万人。
就如刚才臣说的,要把生意做到全国,在材料充足情况下,至少要年生产白糖百万斤,玻璃镜五十万块,玻璃杯、碗等数十万只,香水百万瓶。
而这样的产值,要是经过包装宣传,至少能价值一千五百万两,公司净盈利能五百万两起。
可要实现这么大的产值,预计至少得要有两万熟练工人。
说回赈灾一事,臣认为一时的免费救助,只能解燃眉之急,治标不治本。
不劳而获得来的东西,人更不会懂得珍惜,只会更加让其变的懒惰、贪婪。
要想让这些灾民安稳下来,过上和常人一般的生活,最好的还是以工代赈,自力更生。
而现在,整个黄河两岸,能给数万人解决生计的工作,也就只有修缮改造黄河、运河水利。
但水利工程,也不是年年都需要大量工人,且能创造的商业价值,带动的产业链,没有生产白糖、玻璃、香水这等昂贵品那么高。
还有生产白糖、玻璃、香水,以及之前的香皂,所用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田地里的甘蔗、花、油菜等经济作物。
若要满足这些原材料的数量,至少得要有数万亩耕田。
按一户种一亩,就能有数万户家庭,几十万百姓从中受益,过上好日子。
所以,臣建工厂,投银子,也是在赈灾。”
“你就不怕百姓都不种粮食,去种比种粮食还赚钱的经济作物吗?”
“只要确保供需平衡,原材料价格稳定,种一亩赚的银子不一定会比种粮食多。
要是距离工厂远的地方,算上运输费,可能都会亏本。
而且,工厂会和就近的州县百姓合作,签订合约,收购他们手上的原材料。”
“只跟就近州县百姓合作?”永乐大帝有些怒气的看着他,“只有几府几州百姓受益,那何来有你说的让全省、全中原之地富裕起来?”
见状,杨为先笑了:“皇上,臣虽然未曾在江南之地居住过,但臣猜江南之地也有不少州县依然贫困,和中原州县差不了多少。
而在臣的规划下,是集中发展一块区域的农工商业,然后逐步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就如白糖、玻璃、香水,虽说有些州县不负责生产和种植原材料,但是可以从事其他与之关联的行业,如货运、仓储等等。
以农产品为材料,白糖、玻璃、香水、香皂为拳头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打响名气,日后才能逐步开发更多的好产品,形成一整条产业链。
一条产业带动一条产业,互相交错,相辅相成,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农工商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