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有粮无人,干啥都不行(1 / 1)
按照正常升迁规定,典史是可升为京官,也可留在地方上。
若是入京,则可担任六部下属的太仓银库、军器局、织染所、文思院、司狱司等部门主副官。
也可为五寺下属牧监、常盈库、牺牲所、司牧局等部门主副官。
若是继续留在地方上,那选择就多了,进入府州县,担任主簿、照磨、吏目、巡检等。
还有地方三司,盐课提举司、市舶提举司等部门里的库大使、吏目等官。
算起来,得有差不多三十个职位可选。
而仔细对下,就可发现,这些职位的品级,都是不入流或者九品。
若从这其中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去处,那就是升为县主簿,直接从不入流跳到正九品。
县主簿再往上,又可以升县丞、府经历,以及各司知事、照磨,从九品升到八品。
要是再有本事,升知县、府州同知、判官也不是不可能。
可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天时、地利、人和,但凡少一样,也是白搭。
光三年一考,三次一选,就打退不少人。
不是谁都能咬牙坚持二三十年,也不是谁都能刚好遇到贵人。
说到巡检也是一样,想升都不是那么容易升,也就只能获得个好处,传给自己人。
所以,此时刘正、黄文、王武等人,是真的看到了自己未来可期。
这现在才跟着杨为先两年时间,就升了官,那要是以后一直踏踏实实跟着,岂不是真有一天成为一方大员。
有着这样想法的,不仅仅是刘正这些官。
对于吏役们来说,也有远大的梦想。
就说人家曹县司吏武大,也升为了曹县典史。
别看这只是小小的从吏升为无品级官,同样是不知多少吏役穷极一生都做不到的事。
有着这样一个个鲜明的例子在,众人可谓是干劲十足,一心为民,一心只想进部。
而这样带来的影响,就是上行下效,苦干实干,尽职尽责,让整个曹州官场瞬间焕然一新。
众人如此拼命办事,杨正自然也闲不下来。
这把手里事情安排好,怎么说也得去见见老上司赵兰,毕竟把人家推上去,不去见一面,怎么也说不过去。
四月初十,济南府,布政使司衙门后堂。
这杨正看见赵兰的脸色,都给吓了一跳。
“藩台,咱们应该也就几个月没见吧?你这怎么......”
听到他这一问,赵兰气的胡子都翘起来了,指着他骂道:“你小子还有脸问,气煞我也!
本官好好当着兖州知府,你小子倒好,帮忙就帮忙,哪有丢这样个烂锅给人的。
你知不知道现在山东各地有多艰难,本官告诉你,整个鲁东,那是民不聊生,流民数不胜数。
不是这个县苦穷,就是那个州要拨粮,天天折子递的满天飞。
好了,现在三司从头清了一遍,连个干活的人都没。
你小子这么不要脸推荐本官来当这右布政使,那你倒是说说让本官该怎么办吧!
你要是说不出个章程来,本官跟你没完,哼!”
看着上司气成这样,杨为先也有些不好意思,多少还是有些理亏。
只能嘿嘿一笑,拱了拱手:“藩台,您冤枉下官了,下官怎么会坑您呢!
下官这次来,就是帮助您解决一些困难,好让山东早日发展起来。”
赵兰闻言,还是一脸怒气:“那你小子倒是说说,你准备怎么个帮助法?”
“下官可以帮藩台接收安抚曹州周边流民。”
“若是此法,那就算了,想你一洲之地也安置不了多少人。”
“五万户还不算多吗?”
“什么?”赵兰惊了一跳,眼睛瞪的老大看着杨为先,“你刚才说多少?”
见证,杨为先淡淡伸出五根手指:“下官说五万户,不知藩台觉得怎样?”
“五万户?”
“是。”杨为先点了点头,“应该说是最少能安置五万户。”
“天啊!”
此时,赵兰都有点怀疑是自己累到没听清,还是杨为先没睡醒。
“杨为先,你可要算清楚,这五万户百姓,可不是小数目。
兖州府发展这么多年,都不到十五万户,你一个曹州能养五万户百姓?”
对于自家上司的怀疑,杨为先没有在意,淡淡一笑:“藩台,下官从来不胡言,下官讲究的就是实事求是,敢说出来的话,就一定能做到。”
听到他这样说,赵兰不仅没开心,反而怒道:“什么实事求是,本官看你想当知府想疯了。
你知不知道五万户对应会有多少人口?
本官告诉你,哪怕按最少一户五口人算,都有二十五万人。
二十五万人啊,是二十五万人,不是你想的五万人。
这二十五万人,你知不知道,放眼整个中原,都没有几个州能达到。
要养活二十五万人,你知道每天要吃掉多少赈济粮不。
哪怕按一人一天一斤,那都要花费上千石粮。
就算你能解决他们一时口粮,可你能解决他们立身之本嘛!
你要给他们分田,分房,分农具,分耕牛,这些你从哪来?”
说着说着,赵兰也感觉有些累了,无奈叹了口气。
“哎,本官就当刚才听错,你的好意本官心领了,你好好把曹州治理好,别给本官添乱,本官就谢谢你。”
杨为先不在意的随口道:“藩台,您这样不相信下官,下官很难跟皇上交代啊!”
“什么?”赵兰紧紧盯着他,“你还把这事和皇上说了?”
杨为先嗯了一声,点了点头:“是,下官说过,下官从来不胡言,下官敢说出来,就有方法能解决。
这回下官从顺天府回来,就是带着任务。
钱粮一事,下官能搞定,别说几万石粮,就是几十万石,下官也有办法解决。
但这些钱粮,下官是有事要办,而现在当务之急就是人力。
下官需要大搞建设,也需要开垦荒田,所以流民就是最好的选择。
希望藩台帮忙和收集各府州县流民人数,下官好提前准备钱粮,安排人接收。”
看着杨为先如此有信心的样子,赵兰突然感觉是不是自己没睡醒。
“你你......你真能做到?”
杨为先指了指官袍:“下官敢拿这身官服保证。”
见状,赵兰却摇了摇头:“杨为先,你想的太简单了,哪怕你真能接收安置这些流民,这下面各府州县同僚也不见得会帮你。
你要知道,这地方再艰难,只要有人有田,早晚会有一天能发展起来。
现在青州、莱州等府,只是出现饥荒,等朝廷赈济粮下来后,度过难关,来年又是丰收年。
你想要要这么多人,难,很难。”
杨为先摇头一笑:“藩台,下官没指望只靠山东几府帮忙解决曹州人口问题,反正这钱粮,下官是会准备好。
若是用不完,下官可以借给布政使司和各府州县,来年照价归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