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大国梦,扬帆起航(抱歉更新晚了,恢复更新5K)(1 / 1)

加入書籤

经过一场新品发布会,四海公司可以说,彻底在整个中原大地出了名。

不单单是卖的产品有多么惊艳,多么赚钱。

而是后续引起的一系列事情,震撼住了众人。

不分昼夜,从凌晨到黄昏,黄河、京杭运河的沿岸,一位位脚夫加班加点的往码头边上的船只装货。

而装满货的货船,又连夜出码头,沿着河道向曹州、开封、济宁、顺天流去。

沿途,又有着一位位卫所兵、巡检司兵丁巡察保护。

这一幕幕场景,无不是代表着四海公司的背景强大,强大到能影响数省水运,甚至是朝廷都为其保驾护航。

原本还对四海公司心存疑虑,甚至是有觊觎之心的富商巨贾、世家大族,也都放下了不该有的心思,老实地与四海公司合作。

对于各省的官员来说,哪是一个个都不敢把手伸向四海公司。

特别是山东的官员,一个个紧跟着山东布政司的步伐,老老实实完成复兴计划,为自己将来的官途拼一把。

一时间,整个山东省连带着周边府县,如火如荼大搞建设,修缮黄河、运河堤坝,扩宽整平连接曹州的官道。

更是还有不少官员,亲自上阵带领百姓开荒,修缮水利。

出现这样一幅欣欣向荣、政通人和、官民和谐的景象,自然是离不开杨为先的努力。

努力是挺努力的,但也把自己累的够呛。

今天不是去济南商量赈灾,明天就是去滕县了解水泥生产,后天就是巡视曹州建设,搭建曹州管理班子。

当然了,搭建曹州管理班子,肯定也不是杨正一个人说的算,这要经过吏部的审核,永乐大帝的批准。

但是呢,如今的杨为先不单是一个小小的知州,他可是认识不少大明中央部门的官员。

所以,别的不说,举荐几个工作表现好的官员那还是没问题。

只是举荐归举荐,认不认可,安不安排职位那还是得走流程。

可有杨为先举荐,就多了个在吏部露脸的机会,升官调任的机会也更大了。

别的不说,当初杨为先的县学老师吴允,吴训导,在当年杨正考中进士后,接任了赵文教谕的班。

这两年过去,把县学管理的井井有条,不管是岁考、科考上,县学学生的成绩进步飞速。

从原本凤阳府数县当中的垫底,到如今排名中游。

同时,社学也办的有声有色,开办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已经达到一里一间社学,村村都是读书声。

于此,耕读文化在太和县也日渐盛行起来。

考中童生、秀才的人数,也逐渐多了起来。

甚至有不少人,有信心考过应天乡试。

总的来说,吴允这两年对太和县的教育管理做的很好,直接就让吏部同意擢升为曹州州学学正。

当然,吴允也是唯一一位被杨为先举荐后,调任曹州的的官员。

其他人被杨为先举荐的官员,要不就是待定,或者是被调到其他地方。

反正曹州管理班子成员,是不会都让杨为先选择好。

这其中不管是涉及朝堂派系利益也好,还是永乐大帝监视也好,肯定不会让曹州,或者说日后的曹州府,变成杨为先的一言堂。

但是,众人也都知道曹州是得政绩的地方,有永乐大帝盯着,也不会说做出伤害曹州发展的事。

而且虽然杨为先不能让曹州同知、判官这些有品级的官,安排成自己人,但是下面的衙役、书吏,他可以安排成自己人。

所以,哪怕接下来朝廷安排的同知、判官真要敢影响杨为先的工作,下面的这些办事的人,也不见得会搭理他们。

这各项公事都开始正常转起来后,杨为先也开始安排起私事。

看着面前杨东、杨猛、杨云、张文、王忠五人,一身英武的气质,杨为先不由自主笑了笑。

“这几年你们五人跟着我,提升很大,都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现在杨东当了巡检,你们其他四人以后也会有进入官场的机会。

十天前跟你们说的任务,你们考虑的怎样了?

你们五人,谁愿意接下这个出海探险的任务?”

五人闻言,沉默了一会后,杨东先站了出来。

“兴哥,我这些天考虑了,还是想安稳的待在你身边踏踏实实做事。”

见状,杨为先没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而一旁的杨猛、杨云也跟着说道。

“兴哥,对不住,我和东哥想法一样,就待在你身边踏踏实实做事了。”

“兴哥,对不住,我也是想待在你身边,踏踏实实做事。”

从小的玩伴兼堂兄弟拒绝接受任务,杨为先倒没有生气,反而三人能坦坦荡荡说出心里话,更让他开心。

“没事,我和你们说这个任务的时候,就说过,由你们自己选择,我不会逼迫你们。

如果出海探险,有十足的把握,我肯定要求你们负责。

但实际上的危险程度,连我自己都不敢保证。

所以,你们做出的选择,我不会怨你们,你们也不必自责。”

说着,他顿了顿,看向一旁的张文、王忠,“你俩的选择是咋样,放心说出来就好。”

随着他话音落下,张文没有犹豫,笑了笑道:“姐夫,自从跟了你之后,我学会了不少道理。

以前爹让我学习医术,我是打死都不学。

但现在跟了你之后,我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我更新跟在你身边发挥自己的价值。

所以这出海的事,我就不做了,还请姐夫见谅。”

“嗯,没事,你能做出决定就是好样的,姐夫不会怪罪你。”

“谢姐夫。”

杨为先笑了笑,看向了一旁一直不说话,沉默着的王忠。

对于王忠会不会接受任务,杨为先其实是没有考虑过。

毕竟年龄这么小,如今才十五岁,若不是这些年吃的好,锻炼的好,不然就真和那些流民一样,瘦小瘦小的。

可是,恰恰就在杨为先没想到的时候,王忠眼神坚定的看着他。

“老爷,若是您当年没有救下小的和爷爷、妹妹三人,小的就要饿死在黄河边。

当时您救下小的时候,给小的取名王忠,小的就发过誓,小的这辈子为您赴汤蹈火。

哪怕是让小的死,小的也不眨眼。

您需要人出海探险,小的愿意去,小的不怕死,还请您同意小的去。”

说完,王忠直接就跪了下来。

这突然的抉择行为,一旁的杨东四人,是又惊又佩服,心中涌起一股愧疚感。

就连杨为先看到这一幕,内心顿时触动,不知怎么的眼角有泪水流出。

“王忠,你不必如此,老爷我既然让你跟着一起知道这事,就没有把你当外人。

你不必因为老爷我当年救了你们,就非要说豁出命去做。

你要想清楚,一旦决定出海探险,是生是死全由老天爷决定了。”

对于杨为先的劝说,一点也没让王忠动容,依然坚定的回道:“老爷,小的决定了,小的不怕,小的豁出命也要完成老爷出海探险的任务。”

看到自己培养了几年的手下,今日如此坚定的眼神,杨为先郑重点头道:“好,既然你决定了,老爷我支持你。

从此刻开始,你不再是我杨为先的家仆,而是我杨为先的兄弟。

福伯以后就是我杨为先的爷爷,丫头就是我的亲妹妹。

不管你能不能成功,以后我都会帮你照顾好。”

听到杨为先的承诺,王忠激动的连连磕头:“谢老爷,谢老爷,小的拼了命也要完成老爷的任务。”

见状,杨为先上前扶起:“还叫老爷,都跟你说了以后咱们是兄弟了。

你要是还叫老爷,那我以后可就把福爷和丫头赶出府里了。”

“老爷,不不不,哥,大哥。”

“哎,哈哈哈!”

杨为先开心的拍着身旁这个新认的弟弟,看着他哭着稀里哗啦的样子,帮他擦着眼角的泪水。

“好了,以后咱们就多了一位兄弟,东哥你们去让杨甲一他们集合下,等会我去见他们,现在我先和忠弟交代些事。”

“是兴哥。”

“是姐夫。”

杨东、杨猛四人应了一声,便直接退走。

待王忠内心平静差不多后,杨正从怀中拿出了一副地图铺在了桌面上,在王忠疑惑的表情下介绍道。

“你现在看的这份地图,是根据咱大明工部所存,以及结合史书绘制而成。

咱大明西边这块,郑和郑公公已经下西洋探索过,所以已经确定是真实存在的。

而你接下来要出海探险的地方,就是咱们大明的东边。

这东边的话,这些年让你读书,你应该也听说过大小琉球,还有倭国。

看着地图,沿着倭国往南到大小琉球,再往南则是吕宋,然后就南洋各国了。

而沿着倭国到吕宋这条线往东看,就是咱们汉人千年来未曾探索过的地方。

所以这一块区域,我就把标注成未知海域,里面有多危险不知道。

但是,你看我画的这条从吕松往东北经过倭国东边,然后一直向东这条线。

只要你到时带人摸索沿着这条海路,就有很大概率通过这块未知海域,然后到达东边我画的这块未探索陆地。

这中间的路途有多长不好说,但你只要能顺着这条线往东走,不会说太慢,但你依然要准备半年以上的粮食最好。

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中间的未知海域,会有多少沿岸陆地给你们补充食物。

还有,药物你也要多准备。

这些花费的银子,我会给你备好,所以你不用担心银子不够用。

你最主要关心的是,接下来好好学习航海知识,以及如何在海上安抚好人心,不要让人因为飘在茫茫大海,而发疯捣乱。

好了,说到这,就讲讲为什么让你往东穿越这块未知海域,去探索东边这块大陆了。

实际上,据哥我所知道的,东边这块大陆上有几种粮食非常高产,且耐种。

不管是旱地,还是山地,都能种。

而且,一亩地的产出,比现在小麦高几倍,多的不敢说,七八百斤是没问题。

这样高产的粮食,不止一种,不出意外是有三种。

其中两种是长在土里,上面有叶子,下面土里长的就是能吃的食物。

你可以理解成跟咱们现在吃的山药一样,都是长在地里的根能吃。

但它们也有点不一样,这两种粮食,他一般没有山药那么长。

这个具体不好给你解释,但你记住到时候到达了东边这块大陆后,就跟当地人交谈,换取他们种的粮食种子,还有种植方法。

但这个种,就像我说的,有土有水有肥料,就能种活。

所以,只要是你们没见过的食物,没有毒能吃,你就统统带回来。

只要这些粮食带回来,咱们大明栽种好,那你们就是大大的功臣。

别说给你们封爵了,甚至老百姓都给你们立庙。

所以,你知道为啥这出海探险这么重要了吧!”

听的一头懵的王忠,点了点头:“大哥你放心,弟弟我肯定把这些高产粮食带回来。”

“好,有信心带来就行。”

杨为先满意的拍了拍他,然后继续指着地图,“等你们拿到这些没有见过的食物种子后,就沿着这大陆往南一点,看向风向和海水流向,然后往西行驶,慢慢返回吕宋,然后再想办法回到大明。

你看这航线,想必也看出来来回两条路线其实是对应的,就好像从咱大明这海水顺着风向东流到达东边未知大陆,然后再顺着风向西流回到大明。

这其中的道理,我就不细讲了。

趁有时间你先消化消化,等会我带你去见杨甲义他们,要从他们抽一批人帮你。

到时候你带队,要把他们笼络好,然后拿着我书信和银子见到郑公公后,他会教你们航海知识,以及招募人员组建船队。”

“是大哥,弟弟我明白。”

“嗯,你先消化下。”

杨为先拍了拍王忠肩膀,让王忠自己看着地图琢磨,时不时也会回答他一些问题。

说来,杨为先也是这一世记忆力好,能记起当年学地理的时候,洋流的走向。

巧的是,刚好玩过某游戏,又刷过某音上关于马尼拉帆船贸易的介绍。

这一下,就摸索出如何从大明向东航行,探索美洲的路线了。

有着这地图加航线,能摸索到美洲的机会大大增加。

再加上花个几万两银子,还有郑和帮忙组建船队,想必一次成功的几率能有五成。

剩下的就只能靠王忠等人的运气了。

初步和王忠讲完一遍后,杨为先就带着他,前去见杨甲一、刘甲一等人。

自杨为先高中进士后,家里就从牙行、或者流民中,收了不少清白老实忠厚的家庭,当佃户。

有不错的男丁女子,则选来当家丁,或丫环,亦或者说雇佣当脚夫帮忙运货。

这几月前,杨为先准备组建出海探险班底,就安排了杨父和二叔多留意,挑选老实忠厚,踏实能干之人。

再加上杨为先自己这两年看重关注的人,一算起来也凑了一百多人。

此时,看着面前一百多人,杨为先也没准备继续讲什么大道理,直接步入正题。

“各位伙计,前些天和你们讲的事,想必你们也考虑差不多了。

我在这里再强调一遍,你们要去办的事是九死一生,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你们都是咱们大明的英雄。

我可以用个人名誉向大家保证,只要参加的人,答应的安家费五十两,卖身契,二十亩良田都会兑现。

成功完成任务回来的,该有的五百两银子,五十亩地,都不会少了你们,同样我也会向皇上为你们请功。

而途中死去的,我也会帮你们照顾好家人,不让他们受到欺负,让你们的孩子都能进四团村村学读书。

如果有学习不错的,我也会亲自指导,让他们考取功名。

所以,决定好参加的站在左边,不参加的站在右边。”

说完,杨为先就静静的看着众人,等待众人做选择。

没过多久,慢慢的就有人做出了选择,走向对应的道路。

倒是最早跟着杨为先的杨甲一、刘甲一等人,却选择不参加。

出现这样的情况,杨为先也不意外,毕竟最早跟着自己,日子当然会过的好些,所以不去做会死的事,也正常。

众人都明白,若是当年没有杨家救助,或许早就饿死冻死,或是不知道被牙行卖去哪。

如今机遇摆在面前,又有杨为先保证家人的后顾之忧,想冒险拼一把的人不在少数。

最终,一百多人当中,有三十五人决定出海探险。

算上王忠,刚好三十六人。

有三十六人在,再加上回颍州、或者到江浙一带招募习水性,懂掌船,有出海经验的人员,再有郑和的帮忙,组建一支远洋探险船队不成问题。

这剩下的时间,杨为先就是对王忠等人进行一番教导,按照各自的能力编成了一支大队,下设三支小队。

每小队一名队长,十名队员。

然后选了两名聪明机灵,为人正直,忠实心诚的副大队长,协助大队长王忠管理。

《明史·列传》:永乐十八年,秋九月戊申,为先派三十六将前往应天,与郑和商议出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