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淮西勋贵,宝刀不老!(1 / 1)
朱允熥淡然了,这是很正常的。
作为皇帝,肯定不能完全信任别人。
毕竟皇帝的身份太过尊贵,九五之尊,是天下最为尊贵的人物。
但是,这个身份,这个位置,很多人都惦记着。
不仅仅是老朱家惦记,很多大臣也是时刻都惦记着,只要有机会,谁不想当皇帝过过瘾呢?
这一点,朱允熥能够理解。
所以这一仗,朱允熥别无选择,他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是,爷爷,孙儿多谢爷爷关心。”
“等孙儿到了漠北那边,还真的要麻烦二虎呢?”
朱允熥说着,转身看了二虎一眼,嘴角挂着一丝微笑。
二虎急忙拱手,笑容可掬:“皇太孙过誉了,陛下关心皇太孙,让微臣服侍在身边而已。只要皇太孙有事,随时吩咐,微臣一定全力以赴!”
二虎很清楚,朱元璋是君,皇太孙朱允熥也是君。
两边他谁也不敢得罪,一个是自己现在的主子,另外一个则可能是自己未来的主子。
“二虎,你过谦了,我早就听爷爷说过,你的本领很大。以后我还有很多用得着你的地方呢。”
朱允熥笑呵呵地说着,满是赞誉之情。
朱元璋很是高兴,这也正是他想看到的一幕。
尽管朱元璋很清楚,这些有可能是演戏,但他还是很高兴。
只要这两人和睦相处,那么此次出征北元,定然是相安无事。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此时,所有的将领和士兵们都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这些年轻的面孔,突然羡慕起来。
一瞬间,他觉得自己老了。
与这些年轻的士兵们相比,朱元璋确实是老了。
但是,朱元璋这一生,阅历丰富,从开局的一个碗,打到了如今的大明天下。
其中辛酸,也只有朱元璋才清楚,其他的人都不能完全明白。
此时此刻,朱元璋感慨万分,时间过得太快了。
如今,朱元璋已经变成了一名老人,他的妻子,马皇后早已经去世多年,自己培养多年的懿文太子也薨逝了。
只剩下自己这个老人还在这人世间。
有的时候想起来,他还真想妹子马皇后,更想念朱标。
朱标很懂事,这么年轻就薨逝了,对于老朱的打击很大。
不过,现在比较欣慰的是朱允熥还算懂事,能力也比较强。
相信通过这一次的考验,朱允熥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好了,允熥,时间不早了,你们出发吧。”
“颖国公,宋国公,咱可把皇太孙交给你们了,一路上你们一定要多加照顾。”
朱元璋说着,突然转身看向了傅友德、冯胜等人。
“陛下放心,就让我们老哥几个一起前往前线,一定会让皇太孙安然无恙的。”冯胜拍了拍胸脯,神情有点激动。
冯胜已经好久没有上战场了,这是他期待已久的战场,终于他有机会前往前线杀敌。
他很清楚,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很有可能是他这一生最后一次出征。
这一仗,必须打出彩来,给他一生的功劳簿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朱元璋摆了摆手,拿起了一个酒杯,令侍卫给众将领们倒上了酒。
“来,诸位,咱敬你们一杯。”朱元璋说着,举起了酒杯。
众人吓坏了,急忙跪下,一起说道:“我们敬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少来这些,跟咱一起喝一杯。”
“咱没记错的话,咱们有日子没喝了,大战在即,等你们打了胜仗回来之后,咱一定和你们好好地喝一杯。”
朱元璋大手一挥,嘴角挤出一抹难得的笑容。
所有的将领们一饮而尽,朱元璋又与他们喝了两杯,然后来到了士兵们面前,高声说道:
“兄弟们,咱等着你们凯旋!现在,咱与你们一起喝一杯,为你们壮行!”
朱元璋说着,举起了酒杯。
士兵们激动不已,面前的可是皇帝陛下。
“陛下,我们一起敬陛下,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士兵们都很激动,这是他们盼望已久的时刻。
所有的士兵们一饮而尽,此时场面瞬间沸腾了起来。
朱元璋瞬间又觉得自己年轻了,和这些将士们又打成了一片。
好像他马上就可以带着他们前往疆场杀敌建功。
朱元璋想象着这一仗的美好情景,一低头,看见自己苍老的双手,瞬间就回到了现实。
他明白,自己还是老了,打仗的事情还是交给年轻人吧。
建功立业的事情,自己就不要参与了。
“来,允熥,这是调兵的虎符,只要你拿着它,全国的兵马任你调动。”朱元璋说着,从怀里拿出一枚类似老虎形状的兵符,交给了朱允熥。
“是,爷爷,孙儿遵旨,一定好好地教训北元一番!”朱允熥忐忑着接下了虎符,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怀里。
此时,朱允熥的心情很是激动,这可是虎符,可是掌控着大明铁骑的兵符。
只要有了这个,直接调动兵马,直奔漠北,击败北元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出发吧。”朱元璋摆了摆手,转过身去。
“是,孙儿遵旨。”朱允熥说着,举起了手中的宝剑,高声断喝:“全军出发,直奔漠北!”
“哗哗哗......”
士兵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大军直接开拔。
在此之前,朱元璋已经紧急从晋王、秦王等藩王处征集了粮草。
只要朱允熥到达边疆,粮草即可送到大军之中。
为朱允熥解决了后顾之忧!
傅友德等人陪伴着朱允熥,明军英勇无比,一个个兵强马壮。
这些士兵,这些年来都没有怎么闲着,不是在杀敌,就是在杀敌的路上。
离开了京师之后,朱允熥和傅友德等人领着大军开始向边疆挺进。
这一刻,朱允熥的心情无比复杂,既有兴奋,更是有些许失落。
从穿越以来,除了去云南的多半年时间,其他的时间基本都在朱元璋身边。
突然离开,还真的有点不适应!
不过,朱允熥更明白,鸟儿想翱翔天空,必须振翅高飞!
雄鹰之所以是鸟类的领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飞得够高,对于所有的鸟类,雄鹰都是俯视!
这正是自己的大好时机,必须把握住这次机会。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充分准备,才有可能真正地把握住机会。
也才有可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朱允熥一路上一直在思索着对策。
这次表面上是征伐北元,其实背后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
每个人都各怀心思,都有着自己的算盘。
比如边境的秦王、晋王等,他们的想法,朱允熥很清楚,直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是觊觎皇位。
至于燕王朱棣,那才是对于皇位那是日思夜想。
坐在马车上,朱允熥觉得是真不舒服,这个马车颠簸得厉害,虽然看上去挺威风,但是和21世纪的轿车相比,那是天壤之别,差距太大了。
不过,此时哪里有轿车。
别说轿车了,即便是自行车也没有啊。
不过,朱允熥坚信,一切都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叫开国公、颖国公、宋国公过来议事。”
停下来后,朱允熥急忙令人通知几位国公过来议事。
当然,朱允熥是悄悄通知的,并没有通知二虎。
二虎是什么人,朱允熥太清楚不过了。
二虎可是朱元璋身边的红人,深受朱元璋的喜爱和信任。
只要是有重要的活儿,朱元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二虎。
这是多年以来形成的习惯,这一次也不例外。
朱元璋首先就想到了二虎,令二虎陪着朱允熥前往边疆。
其实,明眼人都很清楚,二虎名为保护朱允熥,帮忙他出谋划策,其实更多的是起监督作用。
很快,几位国公来到了朱允熥的大帐。
“几位国公,深夜召你们过来,孤有要事相商。”
朱允熥端坐下来,皱着眉头。
“皇太孙殿下,您说的哪里话?只要您有事,您吩咐就行了。”
几位国公急忙拱手,躬身施礼,忐忑着说道。
“诸位国公,你们觉得这一仗如何?”
朱允熥突然话锋一转,直奔主题。
国公们愣了一下,旋即回过神来,急忙抬起了头。
·
“启禀皇太孙殿下,微臣认为,这一战胜算很大,只是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傅友德拱手说道。
“继续说下去。”朱允熥眼睛睁大,示意傅友德继续。
“是,皇太孙殿下。”傅友德一拱手,挺了挺胸脯,继续说道:
“殿下,此去漠北,必然经过藩王的驻地,这些藩王各怀心思,虽然你有虎符,末将恐怕殿下调不动他们的兵。”
“就凭他们?他们也配,也敢?”
“殿下,不要小看这些藩王,他们要兵有兵,要枪有枪,没有一个软柿子。”
“这些孤都知道,只是他们不知道孤是奉旨征讨北元?难道他们想抗旨不成?”
“他们当然不敢抗陛下的旨意,但是殿下的令旨,这些藩王可不一定会听从。”
“孤可是大明的储君,大明未来的皇帝,他们敢与孤作对?”
“当然,他们明面上不敢,可是背地里小动作肯定不断,殿下向他们征兵,他们肯定不会拒绝,但是阳奉阴违还是有的。”
“他们敢糊弄孤,欺负孤?真的以为孤拿他们没有办法?”
“如果孤镇不住他们,孤如何扺掌天下?”
“殿下不可大意,与藩王们较量,可能要比与北元更要艰难。
这些藩王都是陛下的儿子,一个个手握重兵,而且都受陛下的宠爱。”
“孤当然知道,只是,孤从来都不是一个半途而废的人。
孤现在正在下一盘大棋,这一次出征北元,即便他们不出兵,但是粮草方面,也必须供给孤。
谁对孤好,孤会记住他们,当然谁对孤不好,甚至是背地里给孤下绊子,孤也会记住他们!”
朱允熥说着,眼神开始凌厉起来。
傅友德用眼角的余光看去,瞬间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分明感受到了朱允熥身上的杀气。
虽然朱允熥年龄不大,但是身上的杀气已经昭然若揭。
冯胜此时也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朱允熥,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冯胜明白,朱允熥身上的不全是杀气,更是多了一些龙气。
帝王之气,此时已经在朱允熥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殿下,那您打算怎么做?如果藩王们拒不配合呢?”冯胜急忙站了起来,轻声向朱允熥询问着。
“如今孤手握重兵,这些藩王虽然是孤的叔叔们,但是他们也是孤的臣子。孤是爷爷亲自册立的皇太孙,而且爷爷已经将虎符给了孤,孤难道不能办了他们?”
“殿下,如果是这样的话,此战我们必败!”冯胜轻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此话怎讲?难道孤下达令旨,他们会抗旨?孤代表的不仅仅是孤自己,而且是大明的朝廷,还有爷爷!”朱允熥眨巴着眼睛,满是不解。
“殿下,当今陛下还有很多儿子在,如果真的传位,儿子之中也是有可选之人。
而且,还有一个朱允炆也是深受当今陛下喜爱。
如果真的闹僵了,怕是奏疏会一封封地送到陛下那里,到那时,殿下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冯胜老脸上写满了担忧,他是有着多年的战斗经验。
尤其是与朱元璋共事这么多年以来,朱元璋是什么人,别人不清楚,他冯胜是了如指掌。
朱元璋狠起来,除了不杀他自己,其他的任何人,他都不会放在眼里。
之前,朱标在时,朱元璋只有2个儿子,一个是朱标,一个是其他儿子。
如今,朱标不在了,朱元璋之所以册立朱允熥,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爱屋及乌。
正是因为朱标的关系,才让朱元璋最终下定决心,册立了朱允熥为皇太孙。
朱元璋这是把对朱标的爱,转移到了朱允熥身上。
本来朱允熥就没有多大的胜算,最终也是靠着朱标的爱,以及自己一些能力,打动了老朱。
当然,淮西勋贵们,包括蓝玉等人在内,背后也没少下工夫。
冯胜明白,自己说这些话,肯定朱允熥会不高兴。
可是,他更明白,自己如今与朱允熥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如果朱允熥倒台,他也会跟着倒霉。
以老朱的尿性,如果把朱允熥废黜了,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这些淮西勋贵们。
不但会被诛杀,而且很有可能诛三族。
所以,冯胜打定了主意,即便是朱允熥不同意,他也要直言劝谏。
只是没想到的是,朱允熥听完之后,沉思片刻,嘴角开始挂着笑容。
根本没有生气的迹象,显得很是从容淡定。
“宋国公,孤知道你忠心。孤的姥爷是常遇春,与你们都是一个战壕里爬出来的生死兄弟。”
“有什么话,你直言即可,不必有任何拘谨。孤虽然年幼,但是孤明白是非,还请宋国公教孤。”
朱允熥说得云淡风轻,而且态度很是诚恳。
此时,朱允熥明白,冯胜等人才是他的救命稻草。
他们早就生死相依,他们是在一个战壕里的。
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只要他朱允熥在,冯胜他们就有好日子过。
所以,此时此刻,他们都说的是肺腑之言。
朱允熥怎么会因为这个而生气。
朱允熥的这一句话,让在场的众人肃然起敬。
尤其是开国公常升,作为朱允熥的舅舅,他比谁都更关心朱允熥的前途。
“宋国公,您说说您的想法,殿下还年幼,以后的事业还得您和颖国公多提携!”
开国公常升走了两步,来到宋国公冯胜面前,笑呵呵地说道。
常升很清楚,打仗还是得看冯胜、傅友德等人。
自己这两下子,最多就是给他们牵马坠蹬而已。
与他们相比,自己的能力简直是弱爆了。
但是为了自己的外甥,自己必须站出来。
“开国公,你这...客气了。老朽虽然年老,可是老朽并不糊涂。”
“相反,我看得很清楚,虽然此时凉国公不在,但是我们淮西勋贵们的字典里,什么时候也没有个怕字。”
“更何况此时,殿下手中有15万精锐,优势全在我们,至于藩王们,只是仗着陛下的宠爱而已。”
“可是,越是有优势,我们越是要稳扎稳打,成功了怎么都好说,可是一旦失败了,我们可能真的会万劫不复。”
冯胜看着眼前的常升,朗声说道。
“宋国公所言甚是,全都说到了孤的心坎上。
今天,孤把你们喊过来就是要咨询你们,还请宋国公、颖国公提出你们宝贵的建议。”
一道响亮的声音传来,朱允熥缓缓走了过来。
此时,朱允熥的目光清澈而坚毅,眼神之中充满了对于未来的执着。
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神情都为之一振!
“既然殿下如此说,那老臣就放肆了,把心里想的都说出来。”冯胜抬起了头,声音开始变得铿锵有力起来。
“当然!忠言逆耳,孤是懂的。只有善于听从建议的人,才是最后的王者!请宋国公放心大胆地说,这一席话,出自你口,入孤的耳,不会有别人知晓。”朱允熥收敛住笑容,开始变得严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