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谁才是大明的主心骨?(1 / 1)

加入書籤

“对,陛下亲口说的。”刘三吾顿了一下,“陛下还说,太上皇最恨贪官污吏,古往今来,只有大明帝国的官员最清廉,他一直都以太上皇为楷模。”

其实,这些话,朱允熥根本没有说,这全都是刘三吾借题临时发挥的。

不过,不得不说,这个刘三吾还真的是有两下子,这一身的能耐,不为朝效力,确实是可惜了。

朱允熥慧眼识珠,直接给他安排到了极其恰当的位置,算是合情合理。

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可见刘三吾功底深厚,而且非常善于把握一个人的内心。

这么多年与太上皇朱元璋相处,刘三吾对朱元璋那是非常了解。

“哈哈......”朱元璋闻听此言,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片刻之后,老朱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陛下果然如此说,那咱还能说什么呢?准了!”

“多谢太上皇体贴,只是微臣还有一件事相求。”刘三吾尝到了甜头,彻底绷不住了,决定趁热打铁。

老朱的脸顿时就阴沉下来了,这个刘三吾一会儿这,一会儿那的,今天这个事情怎么这么多。

“刘爱卿,你今天到底有多少事要说哦,还想从咱这里得到什么?咱都准还不行吗?”老朱很不耐烦,语气很是不好。

也是,被折腾了这么久,换做谁也会生气。

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何况是洪武大帝朱元璋,那可是出了名的暴脾气。

此时的刘三吾真的是不知道死活,直接撞到了老朱的枪口上。

洪武大帝朱元璋的脸色阴沉,阴鸷的眸子里,直接闪现出两道精光来,虽然此时洪武大帝已经年迈,但仍然掩盖不了他的英明神武以及嗜杀成性!

只是一眼,刘三吾就觉得头皮发麻,浑身发毛。

对啊,这样的洪武大帝,换做谁都会害怕。

不过,刘三吾却是信心满满,因为他已经找到了拿捏洪武大帝的招儿。

此时,洪武大帝已经完全不占优势。

想到了这里,刘三吾沉思了片刻之后,微微一笑,看着洪武大帝朱元璋,“太上皇,您说笑了,准不准还得等您听见不是?咱还没说,您怎么能随意就准了呢?事情要一点点地做,饭则是要一口口地吃。还请太上皇耐着性子,听老臣把话讲完。”

老朱愕然了,这还是刘三吾吗,之前老实巴交的大臣,此时竟然也敢在自己的面前的放肆。

看来这个‘太上皇’还是不如‘皇上’啊。

老朱感慨着,把眼睛闭上,缓缓出声:“你说吧,刘爱卿。”

华盖殿内,

朱元璋和刘三吾正在探讨大明的未来。

刘三吾此时是针锋相对,趁着老朱虚弱,不停地提条件,几乎都把老朱给气死了。

要求是一个接着一个,条件也是越来越苛刻,根本就不考虑老朱的感受。

主要原因,还是老朱此时已经是太上皇,如果老朱是皇上,借他刘三吾三个胆子,他也不敢。

人性,也是最经不起推敲的。

在人性面前,很多东西都黯然无光。

此时此刻,就是因为权力的交替,让老朱感觉跌入了万丈深渊,甚至此时已经如坠冰窟。

曾经在自己面前夹着尾巴做人的刘三吾,如今也风光了起来。

此时的老朱,只觉得自己好像是吃了无数的米糠,放在嘴巴里不舒服,可即便是吐出来也是十分的不痛快。

那种夹着的感觉,让老朱开始怀疑人生。

老朱打了多半辈子仗,而且江山都坐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这是第一次!

刘三吾当然知道,也理解老朱的心情。

可是他也有无奈之处,现在陛下朱允熥确实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自己提出的这些都是陛下考虑范围内,急需处理的事情。

因为处理的稍有不慎,便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而且会直接带来连锁反应。

所以,为了大明的未来,为了陛下的未来,刘三吾不得不厚着脸皮,使用各种方法,也要完成任务。

哪怕是威逼利诱,哪怕是恫吓,手段不重要,达到目的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儿。

“太上皇,陛下还想让太上皇,把您的玉玺送给他。

他手里拿的玉玺是大秦帝国秦始皇令人雕刻的大秦传国玉玺,可是大明帝国的传国玉玺,此时还在您的手里,陛下处理起来事情,多有不便......”刘三吾说着,突然停了下来,看着朱元璋,眼神之中满是期待的神情。

“这......”老朱顿时就愣住了,他没有想到朱允熥此时竟然还惦记着他的玉玺。

这也难怪,大明帝国的官员和百姓们,此时肯定更信任自己的传国玉玺。

至于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想取得百姓的信赖,尚需一些时间。

此时,老朱对朱允熥不觉间多了几分敬佩。

他没有想到朱允熥小小的年纪,做事却是如此沉稳。

看来大明帝国有希望啊,在朱允熥的手中大明帝国一定会发扬光大的。

这几件事都是非常棘手的事情,一旦做成了,朱允熥的位置也就算是彻底稳固了。

第一件事,禅位诏书的事儿,可以昭告天下,让百姓和官员们都知道,朱允熥不是篡位,而是顺位继承,没有大谋略,大智慧,是一定想不到这一点的。

第二件事,让自己发诏书劝说藩王们,这也是为了大明帝国的长治久安着想,诚意满满,没有丝毫的违和感,他明白朱允熥是真心实意为大明的未来谋划,为大明的百姓着想。

第三件事,则是更重要了,虽然朱允熥已经有了传国玉玺,但那确实是大秦帝国的,大明帝国的传国玉玺,一直都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他必须要想法拿到大明帝国的传国玉玺,这也是他治理大明帝国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通过这三件事儿,老朱恍然大悟。

从怀疑朱允熥,到理解朱允熥,现在甚至是自己都想成为朱允熥,他也想看到大明帝国的美好明天,只是目前来看,还是要差点意思。

大明帝国的未来,他确实是看不懂。

尤其是朱允熥的很多做法,即便是在他看来,也是十分的冒险,可朱允熥还是做了,而且最终还做成了。

而这,也正是朱允熥的厉害之处,有了这些特点,才成就了朱允熥如今的成就。

看来一味地阻止,根本不可能拦住朱允熥前进的脚步,反而会激发他内心无穷的斗志。

既然如此,那何不让他顺心如意呢?

至少,对自己也没有多少坏处,现在自己已经落入了朱允熥的手中,其实已经没有多大的话语权了。

想到了这里,老朱狠狠的咬了咬嘴唇,他那厚实的嘴唇,竟然直接就被咬破,鲜血瞬间就涌了出来。

“也罢,刘爱情,你和陛下确实是为咱考虑,咱都答应了。”老朱说着,拿出了一道圣旨,“这道禅位诏书,咱早就写好了,上面的玉玺也已经盖好。

至于第二件事,劝说藩王们,这个好办,咱立即刷上圣旨,令人传递给他们也就是了。

等咱办完了这件事,咱要在奉天殿亲自把玉玺交给陛下,同时颁发禅位诏书。”

“太上皇,老臣替陛下谢谢您,您放心,老臣一定会把您的诚意带到,相信陛下一定会经常过来看望您的。”刘三吾说着,感激不已。

而此时此刻,这里发生的事儿,其实都已经被朱允熥通过门缝全都尽收眼底。

朱允熥早就到了,在外面观察了好大一会儿。

此时此刻,朱允熥明白,自己的皇位已经基本安稳了,接下来就是用几年的时间,让大明帝国的百姓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让国库更加充实,未来需要打的仗还有很多。

朱允熥的担子很重,不过庆幸的是,爷爷理解自己,这就够了。

此时他需要的是一场大胜,只有大胜才能证明自己,也才能证明爷爷的眼光没有错。

“吱呀”一声!

朱允熥推开了华盖殿的大门,缓缓走了进来。

“爷爷,孙儿给你请安来了。”朱允熥说着,令人把华盖殿的大门关上,然后继续迈着步子往里走去。

“孙儿.......不,陛下...你来了。”话刚说到一半,朱元璋感觉好像是说错了什么,急忙修改了过来。

“爷爷,不必这么生疏,刚才你们的谈话,朕都听见了,孙儿还得谢谢你,如果没有你帮孙儿,这一关,孙儿还真不好过去。

爷爷放心,孙儿一定会铭记你的大恩大德,只要有孙儿一口饭吃,就不会忘记爷爷。”

朱允熥说着,来到朱元璋身边,极其恭敬的样子。

老朱的心里一阵鄙夷,他明白,朱允熥的这些操作,直接震惊到了老朱。

他没有想到此时的朱允熥已经到了他看不懂的地步,不仅仅是做事稳重,而且说起话来,都比之前更为厉害。

尤其是当着刘三吾的面前,朱允熥能做出这些确实不易,面子是给够了自己,台阶也是给得够多。

如果自己还不顺着台阶往下去下,那就是真的不识抬举。

“孙儿,你说的这些,都是真心话嘛?”

“当然,朕已经打定了主意,一定会让大明帝国兴旺发达,在不久的将来,大明帝国一定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好样的,孙儿,刚才刘爱卿的话咱也非常理解,全力支持,这是咱写好的禅位诏书,等明天在奉天殿,咱亲自颁发。

还有咱会写诏书,令藩王们各自回去,至于玉玺,一直都在咱身上,明天咱都会给你的。”

此时,朱元璋的态度也缓和了很多,不似之前第一次见朱允熥的时候,说话那么冲了。

其实朱元璋十分聪明,他知道此时此刻,只有与朱允熥和平共处,才是共赢的局面。

如果互相拆台,那么最终的受害者一定是百姓。

大明帝国只有国运昌盛,繁荣富强起来,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如今国内战乱不断,百姓如何安居,如何乐业?

此时的局面,对于大明帝国来说极其不利。

朱允熥感觉跟做梦一样,此时他更加佩服刘三吾了。

这件事儿,真的让自己去办,先不说能不能办成,很有可能会与爷爷发生激烈的争吵,如今却是在和平的状态下,直接解决了纠纷,这就已经够了。

只要能稳定住目前的局面,这可是比什么都强。

“多谢爷爷理解,您放心,朱允熥在此保证,第一善待所有的叔叔们,还有一定会孝顺爷爷。

至于大明帝国的治理,朱允熥已经发誓,一定要让大明帝国的命运重新洗牌,打造一个崭新的大明帝国,百姓幸福安康,四海臣服。”

朱允熥说着,抬起了头,看向北方的瓦剌鞑靼等部落,然后又看向了东南沿海的方向。

朱允熥的心中已经做好了打算,等他腾出手来,一定会把这些所谓的败类全都给解决掉,一个都不留。

尤其是北方的瓦剌鞑靼,将来一定是大明的祸患,此时必须削弱他们,甚至是铲除他们,让他们在大明的国土上消失,这才是最为明智的做法。

“好,爷爷相信你,明天早朝,我们一起处理这些事情,以后有不明白的地方,有需要爷爷的地方,你只管提。

只要爷爷能帮上忙,一定会全力以赴。”

老朱也是感慨万千,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孙儿,好像是一夜之间突然长大了一番,做事滴水不漏,简直是上天派下来拯救朱明王朝的。

在心里,老朱已经下定了决心,只要能让自己的子孙和睦相处,然后国家繁荣富强也就够了。

至于是谁做皇帝,其实不重要,皇位是朱家做就行。

无论是朱允熥来做皇帝,还是朱棣来做,其实效果都是一样的。

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就够了。

想到了这里,老朱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老朱就没有笑过了,不是他不会笑,而是他已经被仇恨冲昏了头脑,甚至很多时候都不太理智了。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最近他的压力太大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仅仅是朱允熥,还有大明的很多藩王们,他们虽然是朱元璋的儿子们,但真正忠心朱元璋的确实不多。

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其实,他们的做法早就已经被朱元璋拿捏。

对于这些儿子们,老朱那是了如指掌,在最开始的时候,老朱就想着朱棣野心勃勃,只是因为心软了一下,这才留下了朱棣一条小命。

而正是因为老朱的心软,才最终成就了朱棣的一番伟业,打造了永乐盛世。

当然,这些朱允熥都知道,只是朱元璋并不知道这些。

但凡他清楚这些事情,可能在他准备册立皇太孙朱允炆的时候,就改为册封朱棣为皇太子。

还费那个劲儿干嘛,既然老四做得好,直接让他做就行了。

朱允熥闻听此言,也是感慨颇深,他明白,一切都是刚开始,此时还来得及。

自己就是大明那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皇帝,等爷爷禅位之后,自己第二年就能改元。

“好,爷爷,朕相信,大明帝国必然会发展的速度极快,一个不一样的大明帝国很快就会呈现在各蛮夷之邦的面前。”朱允熥沉声接过了话,点了点头。

此时的朱允熥,是真的感激爷爷朱元璋。

他本来以为还需要费时,没有想到幸福竟然来得这么突然。

“爷爷,这是孙儿给你找工匠最新手工打磨的一个玉如意,请爷爷收下,之前的那个,孙儿记得被皇奶奶给摔碎了。”朱允熥说着,一摆手。

小镇子急忙小步走了过来,大气都不敢出,把玉如意往前一递。

朱元璋身边的太监,急忙上前,把朱允熥手中的玉如意,直接递给了朱元璋。

“孙儿,有心了。”老朱很是高兴,拿在了手里仔细地把玩着,甚至还把玉如意伸到了后背,用来挠痒痒。

这一幕,老朱觉得很是熟悉。

曾经他用玉如意指着马皇后,也就是他的妹子,最终他的玉如意直接被他的妹子给扔掉了,非常可惜,可是老朱也无可奈何。

后来他多方寻找,一直都没有找到和那个一模一样的。

可是,这个玉如意却是让老朱眼前一亮,因为这个玉如意,确实和之前的那一个长得基本一样。

甚至来说是完全相同的,这让老朱有种失而复得的感觉。

这种感觉,简直是妙不可言,仅仅只是一瞬间,就让老朱体验到了人生的快乐。

太难得了,好多年了,都没有见到过这个东西。

原来,朱允熥早就知道这些,提前令工匠细心雕刻,打磨,用心良苦,最终仿制了一款这个玉如意。

看着爷爷的表情,朱允熥已经明白了,爷爷动心了,这个玉如意确实是入了爷爷的法眼。

“爷爷,怎么样?”朱允熥看着老朱正看得入神,轻声询问了起来。

“简直是太完美了,与咱之前的那个是一模一样,绝对可以以假乱真,孙儿,咱以后不怕痒痒了。”老朱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用玉如意开始挠痒痒。

尽管是在众人面前,老朱仍然是继续坚持着自己的行为。

这一刻,老朱还是赢了,他明白,未来他的希望仍然在。

这就够了,至于其他的他根本就不用思考。

其他的听天由命,水到渠成即可。

“好,只要爷爷喜欢就好,那孙儿先回去了,爷爷休息一会儿吧。”朱允熥说着,拱了拱手,转身离开了。

刘三吾等人也急忙告退,华盖殿内,又恢复了平静。

“太上皇,没事吧?”良久之后,耿炳文和徐辉祖等人急忙跪倒在地,关切地询问。

“咱没事,一切都快搞定了,相信要不了多久,大明帝国就会天下太平。”

“恭喜太上皇,这也是太上皇多年以来的心愿,战乱最终影响的是百姓,影响的是大明的国运,只有天下太平,大明帝国才能长治久安,也才能顺利发展下去。”耿炳文急忙上前,抬起了头,看向朱元璋。

此时的朱元璋倒是收敛起了这两日的愁容,变得红光满面了起来。

耿炳文、徐辉祖等人看着眼前的老朱,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他们明白,太上皇慢慢想明白了,不出意外的话,后面的一切一定会顺利。

“起来吧”朱元璋很是高兴地摆了摆手。

此时老朱的心情确实大好,他明白,自己的后半辈子,应该是有着落了。

至少靠朱允熥还真的能靠住,如果是朱樉当皇帝,自己的好日子肯定是到头了。

这个孙儿,自己这段时间没有白疼。

“谢太上皇。”耿炳文、徐辉祖两人,急忙叩谢后,站起身来。

“你们都下去吧,对了,徐爱卿,你留下,你替咱把劝说藩王们的诏书给写好吧。”朱元璋说着,突然留住了徐辉祖。

“是,太上皇,微臣遵旨。”徐辉祖答应着,留了下来。

在老朱的要求下,徐辉祖很快就写出了一道圣旨,这都是要送给藩王们的。

老朱说得很明白,既然他们是藩王就应该拱卫京师,而不是胡乱地过来找中央清算。

徐辉祖按照老朱的意思,写了25道圣旨,分别是送给25位藩王。

这些藩王大部分都是嚣张跋扈,不服管教的。

这一次,老朱用词很是犀利,希望他们以后能够改邪归正。

从此以后,大明帝国的日月变幻了,大明的皇帝不是他老朱,而是他的孙儿朱允熥。

写完之后,徐辉祖呈给了老朱查看。

看了几眼之后,老朱很是满意,他明白这些圣旨必须写得漂亮一些,因为这些在发出去之前还要给朱允熥看上一眼的。

老朱把一切都安排完毕之后,已经是深夜,这才沉沉睡去。

第二天,老朱等人都很早就起来了。

已经商议好了,要去奉天殿前去早朝。

按照惯例,大臣们要早早来到奉天殿等待朱允熥和老朱。

所以,刘三吾、蓝玉等大臣,早就提前来到了奉天殿内等候多时。

一场惊心动魄的早朝,即将开启。

至于会溅起多大的浪花,众人都在拭目以待,一切都将会在早朝的那一刻,全部都揭晓。

众人都在等待着,也都在期待着。

“陛下、太上皇驾到!”伴随着小镇子熟练的吆喝声,朱允熥和朱元璋前后进入了奉天殿。

朱允熥已经登基称帝,此时老朱拉过来不过是个手续而已。

“臣等参见陛下、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有的人,都跪了下来,一起跪拜朱允熥和朱元璋。

朱允熥看向朱元璋,点了点头,示意他先说。

老朱无奈,只能点了点头,看着大臣们。

“众爱卿,平身!”

一道苍老而非常熟悉的声音传递了过来。

大臣们浑身就是一个激灵,很多大臣当场就开始变色。

他们明白,他们的洪武大帝又回来了。

“谢陛下,谢太上皇。”大臣们一起叩谢后,这才缓缓站起身来。

此时此刻,众人心中都是百感交集。

“小镇子,宣读咱的圣旨吧。”朱元璋说着,从怀里拿出了一道圣旨来。

“是,太上皇。”小镇子神色凌然,急忙上前,从老朱手中接过圣旨,准备开始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太孙朱允熥,深肖朕躬,品行端正,颇为孝顺,且能力出众,故特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熥,继皇帝位。”

朱允熥早就在下面等候多时,听见老朱亲自撰写的圣旨,还是感触颇深。

“皇爷爷,孙儿才疏学浅,恐无法胜任。”朱允熥急忙推辞。

奉天殿内,

朱允熥直接拒绝了皇位。

大臣们其实也很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流程,他们从史书上早就了解清楚了。

其实,这是朱允熥有意为之的,他明白,这个皇位是自己的,而且必须是自己的。

只是不过是走程序,过场而已。

既然如此,那就好好的走一波就是了,否则以后肯定会遭人非议。

老朱是何等的聪明,他一眼就看出了孙儿的想法。

孙儿这需要一个台阶,有了这个台阶,他才更好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孙儿,接旨吧,你是众望所归,咱之前就册立你为皇太孙,就是为了今天,让爷爷过几天清闲日子吧。”老朱见状,急忙嘿嘿一笑,走了上来。

“皇爷爷,孙儿唯恐有负皇爷爷重托,撑不起大明帝国的场面。”

“不用担心,以后有任何事,咱给你撑腰。”老朱急忙继续说了下去。

这些都是逢场作戏,老朱很是聪明,急忙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了皇冠,亲自准备给朱允熥戴上。

戴上皇冠的那一刻,才算是礼成。

此时,众人很是感慨,他们都明白,今天的这一切都来之不易,尤其是朱允熥年纪轻轻,正是奋发有为的年龄,如果能顺利继位,一定会带领大明帝国走向繁荣富强,国富民安。

不过,大臣们都没有出声,而是在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幕。

他们都很清楚,此时此刻,还是少说话为妙,否则一旦得罪了谁,都会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是老朱此时退位了,但是余威尚在。

只要老朱一瞪眼,很多人都要浑身起鸡皮疙瘩,老朱的杀气,早已经进入了他们的心中,只要一提老朱的名字,他们就浑身不自在,更不用说此时听见老朱说话了。

所有的人,此时全都明白,最好的办法就是闭上嘴。

言多必失,而不出声,则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此时的大臣们很是清楚自己的处境,只有坚持住,才能赢得属于他们自己的荣耀。

“这......”朱允熥看了一眼朱元璋,急忙继续婉拒,“爷爷当皇上当得好好的,还是让爷爷继续做吧,孙儿愿意鞍前马后,与爷爷多学习一段时间。”

此时,朱允熥明白,只能就行婉拒,需要三次以后,才能接下这个皇冠。

老朱收敛起笑容,把皇冠再次拿在手中,“允熥,你早已经功劳在身,不但平定了云南,而且还粉碎了北元等人的阴谋,保障了北方的安定,你乃是大明的下一任明君。

咱虽然年迈,但是非曲直还是能分得清的,这个皇位也只有你能继任,其他的谁也没有资格。”

老朱一边说着,一边提高了声音,说到兴奋处,老朱甚至开始振臂高呼。

老朱说的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朱允熥最近这几仗打得确实是漂亮,无论是对付北元还是对付秦王、晋王等人,那叫一个降维打击,根本就是毫不费力。

遇到这种情况,朱元璋何等聪明,他当然知道这个结果到底是啥。

他必须继续厚着脸皮,恳求朱允熥继位。

“这......”朱允熥缓缓抬头,“那好吧,既然爷爷信任,孙儿僭越了,爷爷放心,您永远都是大明帝国的太上皇,待遇和之前完全一样,任何人都不能忤逆太上皇,否则视同谋反。”

朱允熥说着,态度很是坚决,慢慢低下了头。

朱元璋颤抖着双手,捧起了皇冠,给朱允熥亲自戴上。

到了这一刻,才能算是真正的皆大欢喜。

因为朱允熥继位了,而且是老朱亲自禅让的。

更为重要的是,这场禅位的仪式,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举行的,这就是铁证。

这也将会使朱允熥继位以后少遇到一些质疑,至少没有人敢怀疑朱允熥的皇位不是正当途径得来的。

谁敢这么说,那就是诛灭九族,视同谋反。

太上皇朱元璋亲自传位,而且还把皇冠亲自给朱允熥戴上了,这些就是证明。

朱允熥当然也清楚这些,所以太上皇朱元璋坚持了之后,他也就不再拒绝了。

“万岁!”

“陛下万岁!”

“太上皇万岁!”

“......”

大臣们开始欢呼了起来。

这是他们期待已久的事情,只有朱允熥继位,才能让他们更放心,也才能真正的代表他们的利益。

“诸位爱卿,免礼平身。”朱允熥摆了摆手,缓缓站起身来,走到了龙椅旁边,“太上皇,请坐。”

当然,朱允熥要坐龙椅,而太上皇朱元璋则是在旁边添置了一把椅子。

“谢陛下。”朱元璋急忙缓缓出声,声音低沉。

这一刻,大臣们全都震惊到了,他们没有想到,曾经不可一世的洪武大帝,竟然也落到了这个下场。

“陛下,还有一件事儿,就是咱把圣旨都写好了,给25个藩王,你看一下吧。”朱元璋说着,大手一挥,身边的太监急忙把圣旨拿了过来,递给朱允熥。

“刘爱卿,你来安排吧。”朱允熥抬起了头,直接没看这些圣旨,而是看向了刘三吾。

此时,朱允熥对刘三吾是颇为信任。

只要刘三吾看过也就行了,他根本就不用再看了。

“陛下......”刘三吾有些犹豫,他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事儿。

“拿着吧,朕特批的。”朱允熥继续盯着刘三吾,挥了挥手,然后看向了别处。

“是,陛下,微臣多谢陛下信任,您放心,微臣保证完成任务。”刘三吾神情激动,上前接过了圣旨,然后小心翼翼地放了下来。

这些圣旨是装在一个大大的箱子里的,在发出去之前肯定还要刘三吾逐一核查,否则出现一些意外,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孙儿多谢爷爷,您有心了。”朱允熥微微欠身,表面的工作做得是滴水不漏。

“孙儿,这是咱应该做的,咱的孙儿做皇帝了,作为爷爷,总是要为孙儿谋划的,这才是长久之计,才是孙儿最需要的。”

“多谢爷爷,还是你想得周到。”

“陛下,咱还有一样东西,要送给陛下。”

朱元璋说着,突然站了起来,手却向后面一挥。

后面立即过来一个太监,手中捧着一个盒子。

朱允熥用眼角的余光看去,这个盒子的大小,里面装的应该就是大明帝国的传国玉玺。

而且,这方玉玺肯定还是老朱亲自让人雕刻的。

至于自己的那方玉玺,其实只是一个大萝卜而已,真正的玉玺根本就没有雕刻出来。

“这才是最为珍贵的玉玺,也是自己最需要的玉玺,只要有这方玉玺在,那么大明帝国的国运也就没有了任何的问题。”

朱允熥心中想着,神情紧张,提起了一口气,眼神却是看向了太监手中的盒子。

“皇爷爷,这是什么?”

朱允熥佯装不知,急忙询问了起来。

老朱嘿嘿一笑,“陛下,这当然是咱大明帝国的传国玉玺,从今日起,咱把这方玉玺传给你,希望你要珍惜,一直把它传下去,传到千秋万代。”

老朱的话刚说完,大臣们瞬间就呆住了,他们没有想到朱允熥竟然还能拿到大明帝国的传国玉玺。

从此以后,朱允熥的地位一定会牢不可破。

这是他最后的荣耀,也是他的机会,只要抓住机会,一切都能破。

“爷爷......”朱允熥眼睛瞬间就湿润了,“还是爷爷对孙儿好,请爷爷放心,孙儿一定会用心保管好这方玉玺。”

朱允熥一挥手,小镇子急忙上前,从太监的手里把玉玺接了过来。

“打开,让大臣们看看。”朱允熥看都没看,直接下令。

朱允熥知道,真金不怕火炼,既然是玉玺,那就直接打开就是了。

一切质疑都会在玉玺开启的那一刻消散而去。

小镇子急忙领旨,然后缓缓走向了盒子,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龙书案上,缓缓打开。

随着外面的木盒被打开,一方玉玺,呈现在众人的面前。

小镇子把玉玺从木盒里拿了出来,放在桌子上。

“陛下,是这个嘛?”

小镇子看着这块美玉,心中感慨万千,自己的主子,朱允熥,就是为了这么一块破玉,好几次都遭遇了极大的危险。

还有很多大臣,也都是为了帮助自己的主子能够称帝,最终才战斗到了这一刻。

所有的一切得来都很难,但一切都是天意,众人也无法忤逆,只能遵守着来自上天的安排。

“没错,这个就是玉玺。”一眼看去,朱允熥就发现,看对了眼,这正是自己想要都东西,就是大明帝国自己的爷爷亲自领人雕刻的。

朱允熥伸手,把玉玺拿在手里,仔细观看。

看了片刻之后,朱允熥确定,这是真正的大明帝国的传国玉玺,这才放下心来。

什么事儿朱允熥都要操心,因为稍有不慎,就会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此时此刻,朱允熥知道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很重,这才注意了一些。

确认没事之后,朱允熥则是避重就轻,嘿嘿一笑,化解了尴尬的氛围,然后缓缓抬起了头,看着朱元璋。

这一刻,朱允熥的眼神之中充满了感激,他明白,属于他的时间终于还是来了。

“多些爷爷,如果不是爷爷的帮忙,孙儿真的不知道以后该如何治理大明帝国。”

看着爷爷,朱允熥非常感激,他没有想到爷爷竟然会如此慷慨。

这是他意料之外的事情,本来他还想着爷爷会挣扎一番,摆一摆脾气,没有想到人家刘三吾一出马,直接全搞定了。

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问题,这是朱允熥没有想到的。

一眼看去,朱允熥从爷爷朱元璋的眼神之中看到了淡定、从容,这是朱允熥没有想到的,本来他想着还要费点事,没有想到得来全部费功夫。

这才是真正的胜利,只有如此才能彻底战胜对手。

对于这个结果,朱允熥很是满意。

“孙儿,你是大明帝国的皇帝了,既然是皇帝,当然要有大明帝国的传国玉玺了,这是非常自然的事儿。”

老朱说得很是淡定,但是语气之中少了平时的那种犀利,却是多了不少冷静。

“是,爷爷,孙儿再次拜谢爷爷。”朱允熥说着,躬身施礼。

自古以来都是以孝为道,即便是大明帝国也是以孝顺为最基本的存在,所以此时朱允熥参拜朱元璋合情合理,而且是人之常情。

对于这一点,老朱一点都不意外。

从老朱登基以来,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过,什么样的事儿,没有遇到过,这都是稀松平常的事儿。

当然,像今天这样的大事,他们确实是没有怎么遇到过,不过,这也足以能表明老朱的决心。

老朱是有态度,有决心的,这一点,非常肯定。

他相信,自己的这个孙儿,将来一定会干一番大事业的,而且他做的事业一定会比自己的事业更大,更为圆满。

老朱此时对朱允熥充满信心。

“孙儿,不必如此了,你是皇帝,是大明的君!以后再见到咱,只需要简单的问好即可。”

朱元璋说着,冲着朱允熥微微一笑,眼神之中满是欣赏之情。

不过,老朱的心里却也在盘算着另外一件事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