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朝臣们摸不清朱允熥的套路(1 / 1)

加入書籤

奉天殿,

文武大臣,仍然在激烈地讨论着。

尤其是蓝玉,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此时恨不得立即就干掉秦王。

蓝玉是一刻钟都忍不了啦,声音不由得也提高了许多。

伴随着蓝玉的这句虎狼之词,奉天殿内安静了下来。

文武大臣们,全都看向了蓝玉。

朱允熥也听见了,缓缓睁开了双眼。

本来朱允熥还在闭目养神,看着这些人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没有想到,最终的盖棺定论,可能是蓝玉的这番言辞了。

“诸位爱卿,难道已经有了定论?”朱允熥看着文武大臣们,缓缓出声。

“陛下,微臣想领兵前往讨伐秦王,彻底干掉秦王这个首恶。”蓝玉晃了晃脑袋,往前走了两步,躬身施礼,拱手看向了朱允熥。

蓝玉的声音很大,大臣们都是大吃一惊,等待着看朱允熥的表现。

只见朱允熥,面色沉静如水,没有荡起一丝的涟漪。

这令这些大臣们很是不解,秦王等人叛乱受到影响最大的肯定是朱允熥,但他却好像是没事人一样,非常平静,甚至是静得让人不敢相信,他这么大的年龄,城府到底是得有多深。

“凉国公,如果朕给你这个机会,你有必胜的把握吗?”朱允熥突然声音提高了不少,而且面色阴沉了起来。

蓝玉正高兴着呢,突然来了这么一句,直接被整蒙圈,整不会了,他没有想到,陛下竟然开始质疑他了。

竟然会问到自己带着这么多人前去能不能打赢这样的问题,这本来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为什么打不赢?

“陛下,您是怀疑微臣的作战能力?担心微臣去进攻秦王会吃亏?”蓝玉抬起了头,瞬间精神头饱满,斗志昂扬,一双阴鸷的眼睛,一瞬间就发出了极大的质疑。

此时,蓝玉的内心对皇帝陛下朱允熥的做法是极其不满的。

他没有想到如今朱允熥竟然开始怀疑到了他。

如果怀疑他做官的能力,做人的能力,做事的能力,蓝玉还能理解,可是陛下竟然......竟然怀疑他领兵打仗的能力。

作为大明帝国的战神,作为领兵作战的扛把子,这个锅蓝玉不愿意去背。

之前不愿意,现在也不愿意,将来他更不愿意。

“凉国公,朕当然不是怀疑你的能力,朕知道你很能打,而且你出马,一定会最终战胜秦王等叛逆。”

“不过,朕却有一个更好的看法。”

蓝玉抬起了头,不敢相信。

此时,蓝玉认为,除了打,难道还会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秦王等人的叛乱?

斩草除根这个理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早在很久之前,这就是至理名言了,如今看来,仍然不过时。

如果留下秦王等人,一旦时机成熟,他们还是会发起叛乱,到了那时,贼军声势浩大,还是得解决这个问题。

“陛下,您说,微臣听着呢。”蓝玉的声音突然提高了,眼睛里则是闪现出极大的不耐烦。

尤其是‘听着呢’这几个字,明显提高了一大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蓝玉很不痛快,对于朱允熥的软弱,他是完全看不上眼的。

朱允熥嘿嘿一笑,此时蓝玉的表现他太能理解了,眼看就要彻底解决秦王朱樉的问题了,自己此时准备收手,他蓝玉自然是不愿意的。

不过,这倒是没有什么,朱允熥提前早就规划好了,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全都在朱允熥的脑海中如同幻灯片一般,来回地跳跃着。

“凉国公这是对朕有意见,有怨言。”

朱允熥突然出声,很是平静地看着蓝玉,又顺带扫了一眼大臣们,淡淡地说道:“凉国公,朕眼睛没有瞎,当然知道秦王朱樉等人这是谋逆,这可是大罪,可是如今朕刚登基,难道就要劳民伤财?大秦帝国二世而亡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陛下,没这么严重吧?”

蓝玉抬起了头,一脸的不忿,“微臣等浴血奋战,就是为了大明帝国的稳定与繁荣,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发起最后一次进攻,不说把秦王朱樉这个杂碎挫骨扬灰,至少也能血洗秦王府,让他知道与朝廷作对的下场。”

“凉国公,你就知道挫骨扬灰!”

朱允熥的眼中闪现一丝不屑,如此小白的东西,他朱允熥等人明白,“朕要的是天下,是人心,公道自在人心,朕决定给他们一次机会,当然,这是有代价的,这次参与谋逆的藩王,府内的卫兵,从即日起,最多不能超过50人。”

“陛下圣明!”

刘三吾突然站了出来,一脸敬佩地看着朱允熥,“陛下,王道,正当如此,先礼而后兵,如果秦王等人不知悔改,再兴兵讨伐也不为晚!”

“凉国公,你认为呢?”朱允熥面色阴沉,冷冷地盯着蓝玉,等待着他的回答。

此时不仅仅是朱允熥盯着他,其他的大臣们也都纷纷看向了他。

蓝玉瞬间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这是什么感觉,他没有想到竟然会是这么一个结果。

此时,朝堂上替他说话的人,竟然一个都没有。

直到此时,他才明白,朱允熥虽然话语不多,看着年幼无知,人畜无害,其实手段非常高明。

在无形之中,朱允熥已经在闷声干大事儿,把所有的事情都完成得非常漂亮。

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朝堂上竟然凝聚成了一股绳,而且其中的核心竟然是朱允熥,当今的皇帝陛下,这等人要让他另眼相看。

此时此刻,蓝玉感觉到了一阵心悸,他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君恩难测,更是明白了伴君如伴虎。

不过他在朱允熥的眼神中并没有看到多少恶意,他明白,比起老朱来,朱允熥还是要善良很多。

“陛下说得对,微臣遵旨。”蓝玉终于服软,看着朱允熥的心,终于还是柔和了下来。

这一刻,满天的云彩也都散了,大殿内的大臣们紧绷的那根弦也终于松了下来。

“凉国公,朕不是故意与你为难,也不是要难为任何人,朕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大局!”

“只有大局才是朕目前最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百姓此时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朕不能看着他们不管。”

“况且,有那么多的藩王,即便是杀也根本杀不过来啊。”

朱允熥叹了口气,语气舒缓了许多,看着蓝玉的眼神也开始温柔。

“是,陛下,微臣遵旨。”蓝玉看着朱允熥,眼神之中出现了些许的光芒。

此时此刻,蓝玉很清楚,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刚刚开始,可能要重新适应朱允熥了。

之前对朱允熥的了解,都是片面的,缺乏有力证据的,如今的局面,不由得他不认真对待,只有全力以赴,才有可能更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朱允熥,也才能更接近自己的愿望。

而且此时,给到蓝玉的机会并不多,既然陛下说了,一定是有他的道理。

从这次战争中其实已经能发现端倪,因为蓝玉发现了朱允熥的可怕之处,不仅仅是在正面设伏,而且还在后面设伏,所有的环节齐全,环环相扣,没有一丝一毫的拖泥带水。

蓝玉的心中无比震撼,他看见了不一样的朱允熥,似乎是看见了上位朱元璋。

当然,朱元璋此时已经不再掌握大明的权力,基本把所有的权力都给到了朱允熥。

太上皇,只是名义上的皇帝而已,真正的实权此时已经全部都掌握在朱允熥手中。

朱允熥大权在握,当然不会分权给朱元璋,谁会傻到把刀把子给到别人,自己的小辫子让别人攥着,那不是脑子抽筋,就是脑子里有屎。

“凉国公,虽然不能讨伐,但是朕还是得交给你一个任务,朕准备让你领兵一万,陈兵在秦王府的封地西安,随时督促他,当然也要震慑太原的晋王朱棢。你可有信心?”

“陛下,这一万大军,是不是...”蓝玉有些犹豫,他当然知道朱允熥的意思。

这一万大军,虽然人数不少,可是要同时震慑秦王、晋王,还是少了点。

朱允熥当即就看出了蓝玉的意思,他明白了,蓝玉是嫌兵少。

这个好办,既然你需要兵,朕让你自行募兵一万,加上这一万不就是两万人了。

“凉国公,你的意思是不是兵太少了?”朱允熥突然抬头看向蓝玉,嘿嘿一笑。

“陛下,微臣确实.....”蓝玉有点为难,这话他也确实说不出口啊。

他大明战神,怎么能说出这种怯懦的话来。

“这个没事,朕已经替你想好了,既然一万大军不够,朕允许你自行招募一万精兵,但是记住,只准招募一万精兵,多了可不行!”

“多谢陛下,微臣领旨谢恩。”蓝玉终于豁然开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他最愿意干这样的事儿,到了西安之后,那还不是随心所欲,秦王连个响屁肯定都不敢放。

“这些个藩王,只要他们不找事,就不必理会他们,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地方,随时告诉朕,朕一定会全力以赴地帮忙,你放心好了。”

“是,陛下,微臣记下了。”蓝玉眼神之中闪现一丝光芒,瞬间答应了下来。

“把调兵的兵符给凉国公,还有调兵的文书。”朱允熥说着,看向了小镇子。

“是,皇爷,奴婢遵旨。”小镇子急忙走了过来,从怀里拿出了调兵的兵符和文书,然后走到蓝玉面前,交给了蓝玉。

“微臣多谢陛下。”蓝玉感激不已,急忙接下了兵符和文书。

此时,奉天殿的氛围终于缓和了很多。

朱允熥总共就这么多人,怎么可能把主要的兵力给到了蓝玉。

给他一万,让他自己再招募一万,两万人足矣!

有这两万人,监视他们还不是非常轻松的事儿。

“凉国公,下去准备吧,朕等着你的好消息。”朱允熥笑呵呵的说着,看向了蓝玉。

“是,陛下,微臣告退。”蓝玉很是高兴,拿着文书和令牌,转身下去了。

随着蓝玉离开,奉天殿的氛围总算是恢复了正常。

大臣们都知道,蓝玉向来嚣张跋扈,真的怕在大殿内发生点什么。

不过,朱允熥却是淡定自若,他知道蓝玉,了解蓝玉,他已经料定了蓝玉不敢在奉天殿内胡作非为。

别说是做了,即便是想一想,他也不敢。

最多就是过两句嘴瘾,发几句牢骚而已。

“诸位爱卿,如今藩王们的问题,朕准备以安抚为主,虽然他们不仁,但是朕还是要有义。”

“朕是想让大明帝国繁荣昌盛,当然需要内部的稳定,你们是怎么想的?”

“陛下英明,我等都支持陛下!”大臣们一起拱手答应了下来。

这帮老臣,简直都是人精,他们是比人精还要精明的存在,见人说人话,见鬼那就是说鬼话。

此时此刻,他们从朱允熥的语气和神情之中早就明白了朱允熥的意思。

那还不是顺着朱允熥的意思来,如果忤逆朱允熥,绝对不会有好日子过。

见风使舵,就是这个意思,能够溜须拍马,这也是一种本领。

大部分的大臣都是奴颜婢膝之辈,没有几个脊梁挺得直的。

看着下面的这些人,朱允熥不由得眉头一皱。

不过,朱允熥还是发现了有几个脊梁硬的,比如颖国公傅友德,几次都想站起来向朱允熥提出自己的建议,但都被朱允熥以眼神示意退了回去。

当然,还有刘三吾、夏原吉等人,也都是忠臣。

其他的很多人都是活得通透,活得明白,只要自己痛快了,哪里还会管别人的死活。

“开国公,你没有什么想跟朕说的?”

“陛下,此时天下太平,确实也不需要微臣做些什么。

刚才陛下说了,那些个藩王现在不让动,那我们这些武将还能做什么,还能动什么?”

“当然有的做,那些文官帮朕关注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你们这些武将,很快就要帮朕稳定大明的局面,开疆拓土。”

“陛下,需要微臣做什么,您说?”常升瞬间来了精神。

“这个简单,朕这里有一封信,你与夏爱卿一起合作,完成朕交给你们的任务,朕需要你们帮朕大量地赚钱,而且要大幅度地提升大明百姓的生活水平。”

“朕给你们3年的时间,把大明的百姓生活水平提升至少10倍,把大明的国力国库收入提升5倍。”

朱允熥说着,冲着小镇子点了点头,“把那封信拿出来,给夏爱卿和常爱卿看看。”

“是,皇爷,奴婢遵旨。”小镇子急忙从怀里拿出了一封信,然后往前一递。

常升把信件接在手里,打开之后仔细观看。

只是看了半天,他这个武夫根本就搞不懂。

“夏先生,你跟俺说说,这都是什么意思?”常升有些不好意思,上前拽住了夏原吉。

夏原吉见状,急忙从常升的手中接过了信件,打开一看,很快就明白了。

“常国公,这个不难。”夏原吉压低了声音,看着常升,缓缓说道。

常升一脸惊愕,他看了半天,愣是看不懂,可是在夏原吉这里,却是极其简单。

看来,学点知识还是不错的,此时常升恨之前只顾着和父亲学习兵法韬略之类的,耽搁了很多文化的学习。

不过,现在还有机会,至少人家夏原吉是个大儒,以后多跟人家学习也就是了。

龙椅上的朱允熥看到这一幕,心中一阵的好笑。

看吧,这个常升,平日里不好好读书,现在好了,书到用时方恨少!

真正的动真格的,还真的需要这些酸臭的儒生,没有他们还真的办不了事儿。

一个简单的图纸,他们都看不懂,简直是丢死人了。

看来,詹徽、夏原吉、刘三吾等人还是可堪大用的,只是要注意分寸,不能让他们与明末的东林党人一样,祸国殃民就是了。

一切都要掌握火候,这才是最重要的。

此时此刻,朱允熥明白,武将就得配合文人,这样才能效率更高。

武将当然有武将的用处,让武将去打打杀杀,那是自然的,维持秩序等方面还是要完虐文人的。

至于说让武将看图纸,去读书,运筹帷幄,搞民生建设等,那与文臣相比,差得远了去了。

“开国公,你听着点,夏爱卿可是大儒,跟他一起你不会迷路。”

“是,陛下,微臣遵旨。”开国公常升尽管心里不太服气,但在朱允熥面前,他也只能答应下来。

“好了,开国公,朕等着你与夏爱卿的好消息,朕相信要不了多久,你们一定会做出让朕满意的成绩来。”

“是,陛下,您放心,微臣一定全力以赴,不会辜负您的信任。”夏原吉急忙拱手看着朱允熥,信心满满地说道。

夏原吉能力很强,做起事情来也是一丝不苟,这也是朱允熥重用他的原因。

如果是一个偷奸耍滑的人,朱允熥别说重用他,早就把他给扔出去了。

这一次,朱允熥要全面重用大明的有志青年,为大明帝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他们的力量。

朱允熥坚信,最多需要3年的时间,大明帝国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了那时之后,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与努力也就有了着落。

想到了这里,朱允熥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诸位爱卿,谁还有本奏,今天一起说出来。”朱允熥抬眼看着众人,笑容满面。

与刚才的面色阴沉相比,顷刻间就换了个人一般。

等了半晌,没有一个大臣有本奏。

此时,气氛略微有些尴尬,每个人都在心中想着自己的事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