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光有土豆还不行,红薯也安排上(1 / 1)
大殿内,此时有些冷场。
大臣们此时不敢随意发言,都在等着朱允熥的指示。
朱允熥很是不解,此时大明帝国刚刚经过一番动荡,正是多事之秋之时,怎么可能没有本奏。
按说奏疏应该有很多的,可是这大殿内却是异常的平静,这不符合常规。
只有一个原因,他们与自己还不熟悉,一切都还处于不信任的阶段,这不是个好消息,但事实上确实如此。
大臣们此时都是面面相觑,互相对视着,不敢轻易表态,场面显得更加尴尬了。
“陛下,微臣有本奏。”突然,刘三吾站了出来,跪倒在地。
“刘先生,请说。”朱允熥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了笑容。
“陛下,上次您让臣办的事儿,很是顺利,通过初步实现,需求很是旺盛,已经供不应求,还请陛下批准,在京师特批一块地来。”
“准了!刘先生,果然是大才,为国为民,操碎了心,这些朕都看在眼里,刘先生放手去做,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禀告朕,只要有利于国家社稷、黎民百姓,朕无有不准!”
“多谢陛下,微臣替大明的百姓,替大明的臣子们,谢谢陛下。”刘三吾说着,急忙冲着朱允熥磕头致谢。
“刘爱卿,言重了!”
朱允熥声音从低沉突然转入了高亢,“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朕既然做了大明的皇帝,必然要以天下百姓的福祉为己任。”
此时的朱允熥,感慨不已,瞬间变得热血沸腾起来。
“陛下英明,我等愿意在陛下的帐下全力以赴,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刘三吾感动得老泪纵横,他总算是看见了年轻且又有作为的皇帝陛下了。
此时的刘三吾也是意气风发,深受鼓舞。
“就在大明的京师,有一块地,朕特批给你了,你拿着这个图纸、令牌,直接过去就行了。”
“对了,告知百姓,种植的方法,以及收割之后,下一次还可以用这个来继续种植。”
朱允熥看着刘三吾,很满意地点了点头。
朱允熥当然清楚,这些事儿,太详细了,需要一些技巧和能力,让那些莽夫去做根本做不来,只有让刘三吾等大才去做,才能圆满地完成任务。
“是,陛下,微臣遵旨。”刘三吾很高兴,上前从小镇子手中接过了令牌、图纸。
刘三吾干这个很在行,那绝对是行家里手,这才没多长时间,就已经基本适应了。
“诸位爱卿,还有什么事儿?如果是各地的赈灾之类的,户部有空上个折子给朕就行了。”
“我等没有本奏!”大臣们几乎是异口同声。
小镇子急忙往前走了几步,吆喝起来:“退朝!”
伴随着这一声标志性的独特的声音,朱允熥迈着沉稳的步伐,转身离开了奉天殿。
小镇子则是紧紧跟随朱允熥,不离左右。
大臣们也陆续离开了朝堂,返回自己的府邸。
朱允熥离开奉天殿后,直奔乾清宫而去。
“宣刘三吾来乾清宫,朕有要事安排。”
“是,皇爷,奴婢遵旨。”小镇子答应着,急忙转身下去了。
乾清宫,
朱允熥端坐在龙椅上。
有宫女给满上了一杯香茶,轻轻地放在了朱允熥的桌子上,然后谨慎地站在一边。
朱允熥则是拿起了水杯,轻轻抿了一口,心中感慨不已。
此时,朱允熥的心中在盘算着一盘很大的棋,如果下好了,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且要不了多久,大明帝国一定会攀爬上一个全新的台阶,一切都发展得太快。
“皇爷,吏部尚书刘先生到了。”
大殿外传来了小镇子那熟悉的声音。
“让他进来,你在外面守着,没有朕的旨意,任何人都不准靠近,否则格杀勿论!”
“是,皇爷,奴婢遵旨。”小镇子急忙答应了下来。
太监们把大殿的门打开,吏部尚书刘三吾走了进来。
“微臣刘三吾,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快起来吧,刘爱卿!”朱允熥说着,还微微欠了欠身,表情轻松。
“多谢陛下!”刘三吾叩谢后,缓缓站了起来。
“知道朕喊你过来,是为什么吗?”
“微臣愚钝,实在是不知,还请陛下明示。”
“如今,百姓的生活确实清苦,刚经过暴元的折腾,朕的爷爷又特别嗜杀,导致很多的大明官员人心惶惶,这对于大明的发展极其不利。”
“陛下,您这是......”刘三吾惊愕不已,他的眼睛都瞪大了,不敢相信朱允熥刚刚继位,竟然敢直接议论甚至批评洪武大帝的执政方针。
这简直是岂有此理,绝对是胆子太肥,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导致一些非常严重的后果。
而无论如何,刘三吾都不能理解,更是不敢想象,这样的话语,竟然是出自当今皇帝朱允熥的口中。
这直接令他几乎惊掉下巴,这样的话,即便是朱允熥说出来,也是令人咋舌的。
“你认为朕说话太过于直白,不给爷爷留面子?
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判,如果大明的皇帝,人人都像爷爷一样,岂不是二世而亡,一旦后世的皇帝有一个能力稍差,亡国就是不可避免的。”
“陛下,这话可不能随意乱说,微臣就当没有听见,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刘爱卿,什么时候你变得这么唯唯诺诺了,不敢面对事实?”
“朕当然知道,爷爷的功劳很大,可是功劳和过错往往是会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的。”
“即便是朕有错,你们也可以直接指出,否则要御史何用?”
朱允熥一边说着,一边狠狠地拍了拍桌子。
刘三吾吓了一跳,一个激灵,急忙跪倒在地:“陛下,您言重了,微臣就是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说陛下的不是,陛下乃是九五之尊,是上天派下来统治我们的,永远都不会有错误。”
“荒谬!”
朱允熥厉声呵斥,“朕也是血肉之躯,朕也吃五谷杂粮,朕就一定不会犯错?善于纳谏才能找到最为正确的治国国策,也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大明帝国。”
“是,陛下,微臣谨遵您的教诲。”
“这就对了!”朱允熥说着,缓缓走了下来,“快起来,刘先生,朕还有一件天大的事儿要交给你去办。”
“陛下,您说吧,微臣洗耳恭听。”
“这次的土豆推进得不错,虽然时间不长,但是百姓们却是反响不错,朕心甚慰。只是,朕还有一个宝贝,需要刘先生去推广出去。”
“陛下,您说的是土豆的制作、加工吗?”
“不,朕还有一个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作物,叫做红薯。”朱允熥说着,突然从怀里拿出了一张纸,“看,就是这样的,比土豆的藤蔓要长得多,他的果实也是长在地下,这样的好处就是即便藤蔓遭到了破坏,他的果实仍然会完好无损,还能食用,而且味道可是比土豆还要好哦。”
“陛下,不可能吧,那个土豆微臣品尝过,确实非常美味,难道这个红薯会更美味?”
“当然!”朱允熥说着,突然冲着大殿外的小镇子高声呼喊了一句,“小镇子,把朕让你准备的东西,尽快给送过来,朕要盛情款待刘先生。”
“是,皇爷,奴婢遵旨。”小镇子答应着,急忙转身下去了。
没多大一会儿,小镇子就捧着一个盆子走了进来。
“皇爷,这是您要的东西。”小镇子把盆子往桌子上一放,看着朱允熥。
“嗯,正是这个,拿一个给刘先生尝尝。”
朱允熥微笑着看向刘三吾,眼神之中充满了自信。
刘三吾拜谢之后,急忙拿起了一个,放在嘴里开始品尝起来。
入口的那一刻,软糯香甜,味蕾细胞瞬间就被激活了。
“这也太......太太好吃了!”刘三吾简直是太满足了,舌尖上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没多大一会儿,刘三吾就把这颗硕大的红薯狼吞虎咽,直接送进了自己的肚子里。
这一刻,刘三吾的满足,简直是无与伦比的。
这个红薯进入味蕾的那一刻,直接让刘三吾如痴如醉,如梦如幻,都不知道自己是活在现实里,还是生活在梦里。
当最后一点红薯送入肚内之后,刘三吾才恍然醒了过来,回到了现实,但是嘴巴还不自觉地张着。
朱允熥明白,这是没有吃过瘾,肯定是还想来一个。
“刘先生,要不要再来一个?”朱允熥轻轻一笑,然后看向刘三吾。
“陛下,能......能再吃一个吗?”
“当然可以,朕请你吃这个,怎么会不让你吃饱?放心吃,敞开了吃!”朱允熥说着,冲着小镇子点了点头。
小镇子那是何其聪明,急忙上前又拿起了一个红薯,递给了刘三吾。
刘三吾谢过之后,一把就塞进了嘴里,开始快速地吃了起来。
这一刻,刘三吾的味蕾是彻底被打开,调动了起来。
两个红薯进肚之后,刘三吾总算是有了点感觉,但还是感觉意犹未尽,脸上的神色已经说明了一切。
“小镇子,都拿过去,让刘先生好好品尝。”
朱允熥轻声说着,心中更是觉得十分好笑。
“是,皇爷!”小镇子急忙答应下来,把红薯又端了进来,“刘先生,这个红薯可好吃了,陛下也经常吃,还赏赐奴婢吃过几次呢,确实很是美味。”
小镇子一边说着,一边非常贴心的给刘三吾递过去一个红薯,只是这个红薯早已经被小镇子剥了皮。
刘三吾的眼神里瞬间泛出一丝光芒。
直到此刻,他才明白,当今陛下真的是心细如发。
此时,刘三吾除了感激,还是感激,他明白,陛下是真的想到了自己。
大明帝国哪怕是达官显贵,都不知道这个红薯,更别说品尝了。
陛下却是让自己直接吃到饱,吃到撑,这个绝对是诚意满满。
突然,刘三吾的脑门子一亮,陛下说的这个红薯,我吃着都是这么美味,如果把这些红薯给百姓们也安排上,那小日子也不直接更上一层楼啊。
想到了这里,刘三吾的心里就不淡定了,他把红薯放下,抹了一把嘴,很是满足,看着朱允熥,拱手说道:“陛下,这个红薯果然是美味,之前微臣还担心这个新式的美食会吃不惯,没有想到直接一口下去就彻底停不下来,微臣直到吃饱还是唇齿留香,微臣敢断定,百姓们一定喜欢这个红薯。”
“刘爱卿就这么肯定?”
“是的,陛下,之前微臣也不信!”刘三吾顿了一下,“直到微臣亲自品尝之后,相信百姓们见到这样的美食一定是超级喜欢。”
“朕也是这样认为的。”
朱允熥微微一笑,旋即严肃了起来,“你不知道,这个红薯可是比土豆更容易种植,而且容易成活,果实长得很大,很多,完全能够满足百姓们的日常所需。”
“陛下,这个红薯有这么神奇?微臣以为百姓们有了土豆之后,就能够丰衣足食,然后过上致富的生活,人人有衣穿,个个有饭吃,没有想到还有比土豆更为神奇的植物。”
刘三吾一脸的惊讶,这是身体最本能的反应,不需要表演。
“哈哈,这还不算什么,朕还有很多的好东西,暂时还没有展示出来,等过段时间,会让你见识一番,朕的各种利器,都会接踵而至。”
“等着吧,要不了多久,大明帝国的天就要变了,到了那时,你会重新认识大明帝国,也会重新认识朕!”
朱允熥一边说着,一边端起了桌子上的水杯,轻轻抿了一口。
这一刻,朱允熥比任何时候都有自信。
这些全都是他的看家本领,不仅仅是这些,朱允熥的神器多得是。
“陛下,这太好了,这个红...红薯到底怎么种植,推广呢?微臣太高兴了,迫不及待地想知道。”
“这个简单!”
朱允熥轻描淡写地说着,突然从怀里拿出了一个信封,往桌子上一放,“一切都在信封里,你拿回去研究研究。”
“是,陛下,您放心吧,微臣一定不会辜负您的信任!”刘三吾充满信心,上前从桌子上拿起了这个信封,小心翼翼地放入怀中。
“朕当然相信你的能力,只是此事保密,不能让其他的人知道,尤其是那些藩王们,这是关系到大明帝国的国本的事儿。”朱允熥突然严肃了起来。
“是,陛下,微臣知道,您放心吧。”刘三吾急忙抬头,一脸认真地答应了下来。
“小镇子,带刘爱卿去看看朕的红薯地,告诉他使用方法,先让他熟悉一下。”
“是,皇爷,奴婢遵旨。”小镇子急忙答应了下来。
“刘爱卿,等你熟悉之后,朕另外有一大块地,里面有很多的红薯苗,你向小镇子要就行,他都知道。”
“是,陛下,微臣遵旨。”刘三吾急忙答应了下来。
刘三吾此时很是高兴,他明白自己的肩膀上的任务很重,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他对朱允熥是越来越敬佩了,相信要不了多久,大明帝国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这一天一定不会远了。
跟这样的皇帝一起,做事就是效率高,而且陛下很是能干,方方面面都想得很是周到。
与之前的老朱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刘三吾此时感慨,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简直是太大了,同样是皇帝,做人也是完全不同的。
无论是标准,还是为人处世,其中的差距甚至都已经大到了离谱。
虽然朱允熥没有他的哥哥朱允炆看着善良仁慈,但是他更清楚的是的,朱允炆那样并不一定是善良,更像是懦弱,或者是表演出来的善良,而不是骨子里的善良。
作为皇帝,心必须要狠一点,只有心够狠,才有资格做皇帝,否则根本就做不了皇帝。
一个仁慈而又优柔寡断的皇帝,一定不是合格的皇帝,在他的领导下,大明帝国一定不会太平了,百姓的生活也一定不会幸福。
这一点刘三吾基本可以确定,他跟着朱允熥就对了。
而且他还仔细地找人给朱允熥相过面,一看就是胸怀大志的人,不会让大明帝国的百姓受半点委屈。
这样的人才是自己值得追随的。
想到了这里,刘三吾急忙告退,与小镇子一起,前往朱允熥所说的地方前去探宝。
果然,没有多久,在小镇子的带领下,他们就已经来到了朱允熥所说的红薯幼苗地里。
放眼看去,好大的一片,刘三吾不由得感慨了起来。
原来,陛下暗地里已经悄悄做了这么多事儿,自己这些做大臣的,竟然对这些一无所知。
“刘大人,您在想什么?”看着刘三吾陷入沉思,小镇子急忙上前提醒。
刘三吾打了一个激灵,“我...没什么.....就是这么多的秧苗,都是红薯苗?这都要怎么种植的?”
刘三吾说着,脸瞬间就红了。
小镇子微微一笑,急忙拱了拱手,“刘大人,请听小的跟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