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谜团重重(1 / 1)
冯胜急忙接过了密信,然后站了起来,准备仔细观看。
“宋国公,咱家有事先走了,陛下交代过,你们要仔细观看,切记只有你和詹大人能看哦...”传旨太监语气很是轻松,说完之后,转身出去了。
“恭送公公...”冯胜急忙把密信藏好,然后与詹徽等人一起开始恭送传旨太监。
冯胜与詹徽急忙去了密室,打开密信仔细观看了起来。
只是一眼,冯胜的眼睛就瞪得很大。
冯胜不敢相信,这信件上展示的竟然是这样的事。
原来,朱允熥之所以派人过来帮助他们,主要是这新式的战船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在战船上还要预留很多东西。
冯胜本来以为他自己制造出来的战船也就非常厉害了,但朱允熥却是让他把这些战船只是留在沿海用来防御海盗们即可,新式的战船,却是大有用处。
詹徽也凑了过来,与冯胜一起看了看,当即就大惊失色。
此时,詹徽明白了,陛下对大明帝国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规划。
詹徽和冯胜两人的神经开始紧绷了起来。
他们明白,从今天开始,他们的任务将会变得无比艰巨。
很快,两人就把朱允熥派来的三名大才给请了进来,恭敬地请教了起来。
......
大明京师。
朱允熥几乎是同时收到了一些非常棘手的事情。
云南八百里加急,送来文书,说是云南再次叛乱。
北方燕王府送来消息,说是东北的朝鲜此时也是蠢蠢欲动,准备南下。
还有北元的参与势力,此时也在蓄势以待,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
更有甚者,鞑靼此时也准备向南进攻。
他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开始了对大明帝国的集体进攻。
其实,这些还没有齐全,还缺少一个核心的势力,那就是东南方的倭寇,这也是大明帝国的巨大威胁。
倭寇将来一定是大明帝国的心腹大患,只是倭寇暂时的实力还没达到,但是朱允熥相信要不了多久,倭寇也会参与进来的。
这么多的势力,为何突然之间一起向大明帝国发起了进攻,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所以,朱允熥才下达了旨意,令东南的冯胜、詹徽等人在8个月之内必须制造出大量的战船。
他要下一步大棋,这步棋下好了之后,一定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他必须预判到这些,这是自己以后致胜的法宝。
不过,朱允熥对于这些却是丝毫不慌,朝鲜那边的问题,直接交给朱棣即可,让这个四叔好好的表现一番。
至于鞑靼这边,问题也不是很大。有战神蓝玉在那边,能有多大的问题,只要把蓝玉的旗子给挂起来,那就是胜利的保证。
还有北元的残余势力,也是蓝玉可以轻松解决的。
都不是最大的问题,唯一的一个需要重视的就是云南的叛乱,虽然云南的沐春比较能打,但是云南的民风确实比较彪悍,必须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否则将来也是大明帝国的祸患。
朱允熥这段时间也是赚了不少钱,各种先进的武器等都生产了很多,此时正是需要展现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人竟然一点都不消停,突然想给朱允熥一个展现的机会。
这么好的机会,朱允熥怎么可能放弃,完全不可能啊。
朱允熥的后招很多,只需要稍微注意,就能达到非常理想的一个效果。
奉天殿内。
“陛下,如今四面的敌人都开始行动了,我们是不是要开始冲击,击毙他们?”刘三吾急忙站了出来,向朱允熥表明自己的意见。
刘三吾此时很是担心,他明白,必须向皇帝陛下提出建议。
如今的局面确实是非常危险,几乎是比之前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还要凶险。
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全力以赴地提出劝谏。
刘三吾知道此事的重要性,所以不敢怠慢,率先提出了建议。
朱允熥此时端坐在龙椅上,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刘爱卿所言甚是,朕会慎重考虑的。”
“多谢陛下,这是微臣的分内之事。”刘三吾说着,躬身施礼。
“对了,刘爱卿,你们负责的土豆和红薯怎么样了?”朱允熥突然来了精神,开始询问了起来。
刘三吾一拍大腿,顿时就来了精神,他其实正准备汇报此事。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大范围种植红薯和土豆,效果良好,得到了百姓的极大的欢呼声。
想到了这里,刘三吾抬眸看着朱允熥,信心满满地说道:“启禀陛下,有托您的洪福,如今土豆和红薯的大范围种植已经颇有成效,几乎得到了所有的百姓的一致支持,全国的百姓全都呼声很高,说陛下是真心地为民谋福利。”
刘三吾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拿出了一道奏疏来,往前一递,“陛下,这是微臣的奏疏,刚才忙着边疆的事儿,竟然把这么重要的事儿给忘记了,微臣死罪。”
刘三吾急忙跪了下来,表情复杂。
此时朱允熥明白了,全国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换句话说,大明帝国国内的形势一片良好,虽然边疆遇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将会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这些问题要么是武力解决,要么是和平解决。
这些问题都不是很大的问题,朱允熥现在不怕把事闹大,就怕事情不大。
不就是打仗吗?朱允熥从来没有怕过,而且此时大明帝国要枪有枪,要炮有炮,要兵有兵,要人有人。
在这么一个强大的大明帝国面前,那些边疆骚扰闹事的国家一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而且,朱允熥相信这一天不会久远。
有ak在手,有迫击炮在手,击败这些不知死活的东西,简直是易如反掌,毫无压力。
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多大的问题,不就是打吗。
此时,朱允熥生产了大量的武器,正想拿出来使用一番。
可这些边疆的国家却不太平,在这个时候去找朱允熥的麻烦,绝对是蚍蜉撼树,非常可笑。
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熥没有去找他们的麻烦,他们竟然敢上前过来送死,不知道他们到底是长了几个脑袋。
朱允熥上位没有多久,但是却让大明帝国的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实力大幅度提升。
尤其是此时此刻,在大明帝国强大的实力面前,那些人本来就是不堪一击。
别说是他们,即便是此时大明帝国所有的藩王也一起谋反,朱允熥也是分分钟就能把他们给拿捏了。
“快起来,刘爱卿!”朱允熥微微摆手,看着刘三吾,很是满意地微微一笑,“你何罪之有,非但无罪,反而有功!”
“陛下,微臣惶恐...”刘三吾微微起身,却是有些忐忑,他摸不清朱允熥的意图。
“别惶恐了,朕的刘爱卿,朕都知道了,你这是为朕立下了汗马功劳啊,对了,红薯和土豆,百姓家里的屯粮如何?”
“启禀陛下,微臣仔细调查过,几乎是每家每户都有红薯,一些家庭的红薯更是多得吃不完,这是大明帝国建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儿。”刘三吾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刘三吾所说都是事实,他其实是在元朝的时候就目睹过百姓的生活,真的是苦不堪言,到了大明帝国建立之后好了一点,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只有朱允熥上位之后,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就让大明百姓的口粮问题得到了解决。
此时,刘三吾是打心眼里佩服人家朱允熥,他完全想不到,事情会进展得这么顺利。
一切都在意料之外,本来之前朱允熥把红薯和土豆这两样东西交给他的时候,他还不抱希望,如今却是速度发展得太快,直接震惊到了刘三吾。
他这把老骨头是真的开了眼界了,甚至一直都以为自己是在梦中。
因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儿,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但却活生生的在刘三吾的眼前发生了。
这简直是太匪夷所思了,完全不可思议,根本就想象不到,这样的事情,真的会在他的有生之年出现,而是他刘三吾亲手督办的。
此时,刘三吾还是感慨不已。
朱允熥闻言,更是哈哈大笑了起来,“刘爱卿啊,你看看,你这是闷声办大事,有了这些红薯和土豆之后,百姓的生活自然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多谢陛下谬赞,这都是陛下指挥有方。”刘三吾急忙拱手,一脸自信地看着朱允熥。
此时,刘三吾其实也很清楚,这一段时间以来大明帝国的变化,已经非常明显。
从各方面来看,情况也就明了,大明帝国已经无惧于所有人。
如今的局面,大明的国力不但在恢复,而且正在急速地发展之中。
一旦战事一开,那么很快就能调动大明帝国各方面的力量。
朱允熥其实这一次准备把所有的水都搅浑了,重新洗牌。
大明帝国现在也是到了洗牌的时候,如今的局面来看,只有洗牌之后才能达到最为满意的局面。
这也是最近以来,大明帝国的局面,只有洗牌之后才会彻底改变。
这么多的藩王,还有外敌环伺,没有一个省油灯。
如果把水都搅浑了,然后朱允熥会想法彻底改变当前的局面。
这一次洗牌之后,将会把那些小鱼小虾,还有大鱼们都给筛选出来,按照朱允熥的要求来冲洗部署。
这才是朱允熥此时的想法,只有如此,才能让大明帝国的天下慢慢稳定下来。
如今的局面来看,完全不符合朱允熥的想法,其中鱼龙混杂,各方的势力很不均衡。
这就很说明问题,只有让这些势力平衡之后,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大明帝国现在水很深,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有。
但是能够为朱允熥所用的人才确实非常少,只有真正能够为自己所用的人才算是有用之人。
像秦王等人,非但不与朱允熥一心,反而处处针对朱允熥,时刻都想着把朱允熥按在地上摩擦。
而且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允熥必须慎重考虑,以便达到最好的一个效果。
朱允熥很清楚,大明帝国的局面必须完全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染指。
秦王和晋王等人,也是时时刻刻都想着怎么样能把朱允熥拉下水来。
尽管前段时间,朱允熥刚刚饶过他们的性命,但丝毫不会换来他们的感恩之心。
他们之间的故事就像是东郭先生与狼,上演了现实版的恩将仇报。
所以此时,朱允熥有一个计划,只要把这个计划完美地实施,就会达到自己的目的。
外面无论多少人,多少反对势力,对于朱允熥来说都不会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真正的威胁永远来自庙堂之内,也就是那些所谓的老朱家的亲人。
尤其是这些藩王们,他们时时刻刻都想夺回自己的皇权,从朱允熥继位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没有停止过想念皇权。
他们也不管什么德不配位,更不管什么名正言顺,反正想到了就要抢回来。
这些才是他们的根本目的,并且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才是当前的可怕局面,对于朱允熥来说,正好借着这个机会,稳定住大明的局面,同时也会告诉百姓,到底谁才是他们的皇帝陛下,更是要让百姓知道,只有在他朱允熥的领导下,大明帝国的车轮才能走得更远,也才能更有前途。
那些想觊觎大明帝国的人,必须给他们上一课,让他们明白,大明帝国的皇权是绝对的权威,谁敢染指,下场一定是特别悲惨的。
想到了这里,朱允熥看着众人幽幽地说道: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大明帝国如今的局面怎么样?都实话实说,朕想听你们的真心话。”
朱允熥说完,微微一笑,然后抬头看向众人。
大臣们此时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轻易开口,他们又不傻,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他们得明白的。
此时,奉天殿内,顿时静了下来。
大臣们各怀心事,思考着自己的小算盘......